学生闫海燕(二)
姚老师手机丢了。我随姚老师到学校东的移动营业厅去买手机,回来时,姚老师买了两块冰糕,一人一块。回到学校时,正赶上学生下课,冰糕还没吃完。在楼道处,“老师,吃冰糕呢?”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闫海燕,对着我和姚老师粲然一笑,便跑开了。
我和姚老师来到办公室,正准备上课。“老师,给你两块冰糕。”我扭头,是阎凤秋,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说完,放下手中的冰糕,就倏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办公桌上的那两块冰糕,我和姚老师一人一块。剥开,还是巧克力的,一元一块,是我们学校小卖部所有冰糕中最贵的那种。咬一口,唇齿生香,沁人心脾。我边吃边纳闷:这阎凤秋今天怎么啦,怎么想起来给老师买冰糕吃了?正思忖着,“我看这冰糕不是阎凤秋买的,是闫海燕。”姚老师猜测的语气中带有十分的肯定。听了姚老师的这句话,我才如梦初醒,脑海中关于严海燕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初一伊始,闫海燕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每次交作业,她都把作业本打理的整整齐齐,并附上一张小纸条,上写哪组交齐了,哪组谁还没有交。有时,作业都交齐了,就写上一个大大的“齐”字,附上一句诸如“祝老师有个好心情”之类的祝福语,还外加一个圆圆的笑脸。每次看到她的留言,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暖暖的。
后来,突然有一天,听说闫海燕与人打架了,而且,还是她带领几个女生把另外一个女生打了一顿。起初,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稍后,还是被证实了,确有此事。学校对闫海燕作出了停课一周的严厉处罚,我知道这样的处罚对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但这是校长刚刚公布的学校纪律,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尽管我从心里为闫海燕鸣不平。
此后的一个星期,她的课桌一直空着,我想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
没想到,一周之后,闫海燕竟来了,只是眼神看起来有些忧郁。她终于度过了难关,我心里为她高兴。
经过这次教训后,她学习更加努力了。课上,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了,常见到她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课桌上,好像是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圣诞节的前一天,当我兴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时,突然眼前一亮: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鲜艳的塑料袋,看上去很精致,里面有两个红彤彤的平安果。这是谁放的呢?当我疑惑不解地拿起那个散发着馨香的塑料袋时,惊喜地发现其下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一行娟秀的字体映入我的眼帘:祝老师圣诞节快乐!落款是学生闫海燕。这时,我才知道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说实话,对于这样一个“洋节”,以前,就根本没有当成回事儿,也没有收到过什么圣诞礼物,更别说是平安果了。
就在几天前,天气刚刚有了夏天的味道。吃过午饭,我来到办公室准备下午的功课。突然,办公室的门悄悄开了。一块“华英纯冰”来到我的眼前。“老师,口渴了吧。”声音是那样的熟悉。还没等我回过神来,那个熟悉的身影就从我眼前消失了。我想追出去,把冰糕还给她。拿了拿,还是放下了。据班主任李老师说,闫海燕家境并不好,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小弟弟,母亲不大干活,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来维持生活。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我心里很难过,为她贫困的家境,也为她过早的懂事。
就在上次,闫海燕又送来冰糕之后,那一天,我在教室门口遇见她。“是你给老师买的冰糕吗?”我急切地想证实一下我的判断,就开门见山地问。“是。”她声音很小,低着头,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记着,以后不要再给老师买冰糕了。两块钱够你一天的伙食费了。”她嗯了一声就回到座位上去了。
这就是我的学生——闫海燕。一个学习不是很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一直在努力并且非常懂事的学生。我想等她长大后,走上社会,一定会如鱼得水,用自己的智慧开拓出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