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名大师》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无名大师》影评摘抄

2020-05-01 22:21: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名大师》影评摘抄

  《无名大师》是一部由克劳斯·哈洛执导,海奇·诺西艾南 / 皮霍·朗卡 / 佩尔蒂·斯维霍姆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名大师》精选点评

  ●缓缓地浅浅若无其事地触碰你一下,却是那么有力量无法闪躲距离柔软地方还有一厘米,但始终不给出口,就在款蓄中结束。楞神中,眼角凝出一滴泪,赶紧一把抹了去。

  ●时日无多 来日方长

  ●画中的两个人,一个已经时日无多,另一个却还来日方长。单就这句台词,也要给四星啊。

  ●喜欢这部电影讲故事感觉温情脉脉不急不躁。

  ●一个来日方长 一个时日无多 好多片段恰好踩在情绪点上 又冷又暖

  ●老头儿穷尽一生都在做油画艺术品倒儿爷。但是很可惜他的眼光、他的水平,也包括他的运气都不太好。所以到了垂垂老矣年纪依旧穷困潦倒。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赌博是列宾的《救世主》。可惜还没出手就故去了。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在人生最后阶段,面对突然归来的女儿外孙,他找回了属于自己亲情

  ●以艺术拍卖切入点,类型化和艺术结合的很好,镜头下的芬兰不同于考里斯马基的冷峻,金黄的画面色调给这个暮年老人的故事染上了一抹温情。故事简单而不沉闷,老人去世时的转椅慢慢停下、从公交电车车窗上映店面变换等几个处理高级克制,虽然稍显匠气,但也说明了导演功底扎实,秉承了古典主义叙事,最后的亲人的和解和煽情倒有些刻意,不如在老人倒下后直接出字幕

  ●老头演的真好,老头让人心酸祖孙俩的亲情段落,很温暖(一个已走到人生尽头一个人生才刚开始)。虽然没有什么大反转,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美好的艺术能让人心愉悦,能让人发财让人产生贪念,也能让心底丑恶自私的人暴露本性。所幸结局还是美好的

  ●女儿是沙雕吧 自己穷父母就有义务救济么 艺术品炒作真是可笑 一副不值钱的画作者是列宾就立刻香了起来

  ●小语种电影里不时的佳作说明了一件事情,亲情的和解似乎很容易,其实很不容易。非要到死了才能和解有点沉重,为什么不在在一起的时候就设法不要让这种裂解情况发生呢。

  《无名大师》影评(一):可以带入

  平淡克制,画作主线穿插亲情,以及画作的故事,有代入感,叙事镜头也可以,几个场景转折每次都带给人问题设置悬念,我觉得可以。也可以出西方国家感情中国的不同,看多了亚洲国大家庭家长里短看看这些有不同的感悟

  好多字啊,写不够啊,值得一看,可以去看看。毕竟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感不同,的出来的感悟也不一样

  《无名大师》影评(二):为艺术奉献一生-艺术终有回赠

  垂暮之年能碰到这幅画,和外孙经历这一段时光,很圆满了。

  互给六星,隔代知音,名画相赠,了无遗憾!

  为了利益,真得可以说是假的,假的可以说是真得,所谓的艺术品拍卖商也是奸商,不过如此。

  精致画面,叙事细腻,娓娓道来,人,物,画,圈子,环境,历史,艺术,一一呈现,简单的故事,讲得不简单。

  该呈现的都呈现了,其余的就留白吧!

  《无名大师》影评(三):老古董商的悲哀

  影片以俄国艺术大师列宾的匿名画作救世主和一个临近退休老古董商为主线的故事。虽然影片故事里的画作肯定是真的,但了解艺术市场的人都知道艺术品和拍卖品的价值是有区别的。以藏家的角度来说,得到这个宝已经是天赐良机就该满意足。但若还要借此再换一大笔钱就不是男主的地位一个人能够做的到的。拍卖记录里虽然也偶有obscured provenance 的拍品拍出天价。但这都需要有极高地位的行家或拍卖公司护航才可能发生。男主需要的就是不要想自己独食,带着这幅画及相关的证据去找到一个有力的sponsor。有好处大家分,真画必能被认可。可叹多数人不了解这个道理,老古董商临老居然也忘了。

  《无名大师》影评(四):西洋古董商有话说

  被禁言这几天看了两部跟古董商有关的电影,一个这部"One last deal",一部"The best offer"。虽说the best offer 群星云集,但对我的触动远不如这部小成本的芬兰电影。

  虽然我天天喊着自己不工作,其实我是个西洋古董瓷器商,做这个也是为了自己收藏。这么些年做下来,看的悲欢离合故事也挺多的。所以这部电影能真正触动到我。因为其实大部分的欧洲古董商,晚景也不过如此。我接到过各种各样的offer,也看过各种各样的人间起落。美国的大犹太裔dealer,正值辉煌时刻,算计到骨子里,要我带着客源加入他的公司。当初气势如虹的古董商如今年暮,以往每届TEFAF必去,现在竟沦落到破产抵债的地步。更不用说国外古董商经常去别人庄园里全部打包收货,和各种各样全清的offer。不知道为什么人间悲欢,在这个行业里就特别明显。尤其是国外的古董商相比国内的中国古董商,人生会孤独许多许多。

  所以从一开始这个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在灰暗的背景中出现时,我仿佛是看到了自己的暮年一般。苍老,昏庸,家庭不合,孤零零只剩自己一个人开着一间店。钱全部压在收藏里,好的东西舍不得出,拿在自己手里当宝贝。又无比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光。这简直是每一个暮年古董商的形象。因为除非热爱,没有人能坚持这行这么久。而热爱在岁月中慢慢会变成了执念,向内寻求自我直至孤家寡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电影从昏暗的景色到配乐我都非常喜欢,镜头画面也很美,就像是一个真实的年老古董商的生活一般。落魄,落寞,揪心。昏昏沉沉的天和无穷无尽的雨,老旧的店铺。和无理不懂行的客人与拍卖行斗智斗勇一辈子,眼看就要一败涂地。直到看到那副列宾的画,开始进入自己人生最后的辉煌时刻。一生所积攒的眼光相信自己的决定,孤注一掷,一把豪赌。这的是一定会做出来的事情。没有一个古董商能允许一个这么大的漏在自己面前错过。所以它真实。也因为这幅画,埋首书籍和外孙一起的时光,得到了人生最后的温暖。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都在情理之中,日日在古董商身上发生的故事。败走,抵店,不过如此。

  最后孤独死去。

  后记:在看完这部片之后我一姐们儿对我产生了残酷的嘲笑。这部电影简称:我的晚年。(孤独年老的dealer)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每天都希望自己能捡到漏,辉煌一把。变成一个孤寡老人。看上喜欢的艺术品因为年纪大而无法贷款。留下一堆无用的瓷器和书,被不肖子孙打包贱卖。书统统流向孔网被高价卖出,瓷器不知道在何处默默流下泪水。又或者孤独老死在养老院,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养老院拿去拍卖以偿还费用。

  真实哭泣!

  《无名大师》影评(五):关于孤注一掷

  电影确实是一门虚幻的艺术,感觉制片导演们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很浅显的道理,非要搞的故弄玄虚,达到让观众们恍然大悟一下才可以。

  男主干了起码四十年艺术品鉴定修复交易的生意,不可能不知道拍卖品和艺术品之间的区别,艺术品可以成为拍卖品,拍卖品却不一定非要是艺术品。买主买艺术品,是要他确定的艺术价值,这个价值靠的是权威的鉴定,以及来龙去脉的清晰,另外,拍卖价格一般才是艺术品身家的保证。一开始,男主就拍下了一副没有艺术家签名的风景画,一对夫妇看似不懂画,却清楚拍卖价格。后来这幅画能卖出一千多欧,完全是另外一个买家不是很懂画起码不懂价格。男主的光头朋友在得知八九不离十是列宾的作品后为什么不提前布局竞争这幅画呢?因为他知道这是个坑,这个行业太多决定价格的东西了,风险太大了,男主在风烛之年却想冒这个险,结果不出所料,联系好的买主在风险面前取消了交易,这个画烂在了手里,成为推动男主退休即死亡的一大诱因。

  男主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功事迹,但我相信他一直攒着一口气要干一件让家庭值得光荣的事情,所以牺牲了所有的时间,和女儿闹的天各一方。这一攒就是几十年,眼看就要死的时候,才迎来了人生最大的一个机会,但是他想的有点多了,能得到这个宝已经是天赐良机了,别想着再换一大票钱,还修复家庭裂痕以及一切一切以前没机会做的事情。

  艺术品的收藏仅仅是为了鉴赏吗?如果不能用来炫耀,如果不能通过价格显示其价值,那么不管蒙娜丽莎还是我自己随便涂鸦的东西应该都差别不大,蒙娜丽莎只有挂在最著名的博物馆里才会彰显其价值,达芬奇和列宾想必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画被人买走而遗憾,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买他的画,挂在显要的位置炫耀,才能让作者自豪。

  男主的外孙犯有盗窃罪,他的盗窃,就是替人买东西的时候自己提高了价格,把原价和差价之间的部分装到了自己的兜里。外公在教训他的时候他反驳说你干的不也一样,也是吃了差价。老头貌似愤怒,和无话可说,只是带着他去博物馆讲解油画,最终老头用事实也给孙子上了一课。这不一样。外孙的行为没有承担风险,而老头除了承担了鉴别风险,还自己花钱买下了这幅画,他基本上借光了所有可以借的人的钱包,可想而知风险有多大。在拍卖的现场,随着拍卖师一次次的喊价,我看着男主的表情,也把心扭成一团,当时并没有担心后来的事情,只是担心他钱不够,或者胆子不够大,或者别人出价太高,让他失去这幅画,还担心外孙去养老院查证的证据只是证明这幅画不是列宾画的,而他不知道。总之我怕他失望,郁郁而终。

  事实是,这件事情,让外孙学到的是承担责任。你断定这是笔好生意,那就搞钱进货,联系买家,承担所有的风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