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2020-05-02 23: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1000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一本由保罗·亨利·朗 (Lang P.H.)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98.00,页数:11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精选点评

  ●今年读完的第一个大部头~

  ●仿佛不完似的

  ●作者文字功底很好,行文优美,不过部头大,全本读下来需要一点毅力

  ●“古典主义是一个民族艺术价值的最终可能概括浪漫主义永远是一种年轻冲动,一种纲领,一种口号,故意用来做宣传之用,是走向未来的一种欲望表现。”

  ●所有的观点放到日后再去一一验证吧。作者的行文确实不装逼,怪不得其中的章节我国改革开放时倍受追捧,连我这种小白读起来都觉得不枯燥评价威尔也很毒舌:缺少精神信念,写些适应现代电影剧院乐队花招(波莱罗)。所以到底什么是评判音乐的标准了?

  ●没理论东西却已足够抽象难懂

  ●一本不小的书,读起来却越来越有趣。一场穿越古今的艺术之旅,受益颇多,意犹未尽

  ●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总算看完,门外汉啃这种书是不是自讨苦吃?前半部分看得毫无印象,可能缺乏背景知识;后面从巴洛克时期开始总算看得容易一些,因为多少有了解。作者的视野开阔结合哲学文学政治宗教方面来谈音乐,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看起来吃力——字都认识,但怎么看完几页完全不知所云。接下来打算看看别的音乐历史书来加强一下认识。以后再重看。

  ●行,除了莫扎特那部分

  ●枕头用了一段时间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一):翻译问题还是校对的问题?

  读到第九章文艺复兴,觉得与前几章的深入浅出相比,开始有点读不下去,翻了翻前言发现是换了译者。有些句子不知道是校对出了问题还是翻译的不通顺,实在是读不懂意思。如“但还是要过一段时间,论诗学的文字和给诗人建议之类的书籍才能勉强达到论圆柱的文字和论透视法的教材规模,而且相去甚远。”如“阿拉伯人著述把这些理论传到中世纪的西方;虽然奇怪的是,中世纪不作任何努力地去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有人和一样感想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二):细节太多了

  看到快两百页,第九章文艺复兴的四分之一,已经要看不下去了。

  一来,对大部头的书自带恐惧感

  二来,因为太多细节的描述,对某位音乐家的背景,对某件历史事件等等,还有对音乐特点的描述,可能也是音乐本身不好描述,如果是绘画史,放张图就明晰很多,而音乐再怎么堆形容词,我还是无法明确的感受到在那些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的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异。加上自己对西方历史的细节还不够熟,已经迷糊了。

  看这本书需要强大的记忆力,不然往后看着很容易记不清眼下突然跳出的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名是首次出现在哪里,又有什么逻辑联系。适合以读故事的态去读。

  本来是做论文的参考书,想快速浏览获得个大概认知的,现在发现不太可能。。

以上,来自一个理科生的抱怨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三):谈一下瑕疵,虽然其不掩瑜

  原著是经典,翻译者也是名,在此谈一下出版的问题。

  译本缺少三大部分:

  1)题献 “To Anne - Who Watched, Guided, Waited, and Understood" - Anne是作者的学生,后成为其妻,旁观了此书的写作过程,亦曾就此书的写作过程与Charles Rosen有过一段笔战。

  2)致谢Acknowledgement页面 - 里面提到了哥大音乐系、图书馆、学术刊物、博物馆、诺顿出版社等机构和人员,虽是很小一节,但对了解书的撰写过程和背景是很重要的,更何况朗的母语是匈牙利语,用英文写作此书时有赖于他人协助。

  3)参考书目,足足22页 - 在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中,这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更何况此书为一经典。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假使出版方认为年代久远不可考,我并不以为然。

  西方著作十分讲究从属细节,其为原著完整而不可或缺的一环,译本仅例示正文部分是不对的。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四):New Year Resolution? [不算书评]

  从各种意义上说,这似乎都不是一本还需推荐的书——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洪岛节译、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到本世纪初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几位中国音乐界成名人物通力合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译本,它伴随了中国许多音乐学习者及爱乐者的成长之路,至今长盛不衰。但是,在新年伊始之际,我仍想把它再次提到案头,分享给尚未拥有它的朋友,或与已经熟识它的老朋友叙叙旧。

  这本书是一部通史性的巨著。能写这样巨著的人,必有博古通今的学识与过人的眼界,无论在哪一领域,这种人都不会太多。而本书作者保罗·亨利·朗就是其中一位。原籍匈牙利,从乐器、作曲进入音乐学,因时代的风云际会,而在作曲家巴托克的鼓励下去德国海德堡大学与法国巴黎大学求学,最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样丰盈的求知经历,即便在彼此较为畅通的欧陆国家也并不多见。这一切构成了他参透文明与音乐之奥妙的基础。

  全书共有二十章,自古希腊一路写到了二十世纪,横跨了三千年悠悠时光。与一般音乐史不同的是,它把“西方文明”作为考察音乐的舞台,体现出音乐生成的背景环境,以及音乐与文明的共同演进。并且在探讨具体时期时,做到了相对均衡,使人能一窥历史的全貌。

  偶尔遇到初涉音乐的朋友求荐书,我一定会力荐它。往往有人生畏:难道这样深奥的作品,真的适合起步者阅读吗?在我看来恰恰如此。书自然很厚,内容也极庞杂,但并不代表晦涩难读。不仅它,一般来说,通史性的书籍都不会在个别问题上过分胶着,正是我们常备案头、查漏补缺的好帮手。每当听到新鲜的曲目,或遇到困惑,总是很容易从中查到一些实可靠的信息。或许不多不少,正是你想知道的那么多。某种意义上更像工具书。兴之所至,也不妨随意撷取一段细细品读,总有惊喜。

  当然,对不满足于此的朋友来说,从头至尾通读此书更能获益良多。这可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看看日历,你的新年计划,可愿意加上它?

  (刊于2018年第1期《爱乐》书房-随手翻书,原文无标题)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读后感(五):每日一书(2020.4.23)| 至今无可匹敌的音乐史学领域史诗级著作

  《西方文明音乐史》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文明对音乐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1901--1991)原籍匈牙利,从乐器、作曲进入音乐学,因时代的风云际会,而在作曲家巴托克的鼓励下去德国海德堡大学与法国巴黎大学求学,最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样丰盈的求知经历,构成了他参透文明与音乐之奥妙的基础。

  《西方文明音乐史》1941年用英语初版于纽约,随即被公认为美国音乐学成熟的里程碑著作。六十年来,该书再版多次,均保持原样未动。该书已经成为音乐史学领域的大师级经典著作,至少在英语世界里,尚无任何著作与之匹敌。

  本书将音乐置于广阔的“人文历史”背景中,考察音乐与哲学、思想、时代的互为影响,令人眼界大开。本书自出版六十年来,被公认为是音乐史学领域的史诗级著作,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堪与本书的“才、学、识”相比。中译本亦获得国内翻译界一致好评。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化都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

  学音乐是必须要去了解音乐史的,没有历史的音乐根本就不曾存在,因而不懂得音乐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懂得音乐。无论对于音乐人,还是对于爱乐者,进入音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就是进入音乐史。

  比如这里讲晚期巴洛克,讲到巴赫,则先介绍了巴赫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正值启蒙时期与新教运动,巴赫是虔诚的新教徒,也就不难理解他的音乐风格,充满理性、平静与沉稳,是沟通艺术与上帝的一座桥梁。

  与其他音乐史著作不同,《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通篇没有一个谱例。作者仅用聊聊数语便能一针见血地勾勒出作曲家与作品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本质,对音乐风格和审美观念客观深入的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书中对莫扎特的评述为例:

把握莫扎特的真正伟大,理解他的音乐具有的强大拯救力的深刻奥秘,就必须始终牢记,这个人的高贵灵魂曾忍受痛苦,曾竭力挣扎,曾屡遭挫折,曾蒙受屈辱。但他的天性中支配一切的特征是无穷无尽的爱,因而尽管遭受折磨,但作品中却不以痛苦为支配性基调 ……莫扎特音乐中貌似幼稚和单纯的一切,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无限烈度和复杂性的宇宙 ……他的音乐看似简单,因为展现内容的形式极其自然、灵活多边,同时伴随着必然的逻辑建构。精神概念与实际操作之间达成美妙的和谐,令人惊叹不已,而肤浅的生手恰恰让这种完美弄昏了头。

  如果你喜欢莫扎特,你会发现,朗的论述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穿透层层迷雾,直达你的心底。

  巴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是最接近现代音乐中的“纯律”,此后的古典音乐家,诸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基本上都是在巴赫的平均律的音律下进行创作,因此巴赫也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我专门找了两段古尔德演奏巴赫的作品,古尔德也是巴赫音乐精神的当代诠释人。

罕见的珍贵录像-古尔德演奏古钢琴-十二平均律_腾讯视频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78 E大调赋格-古尔德_腾讯视频

  保罗·亨利·朗这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是当之无愧的人文学术著作,本身兼有“科学”和“艺术”两种成分。属于“科学”方面的事实发现、史料收集、证据梳理当然随着学科研究的进步“新陈代谢”,但属于“艺术”方面的个人识见、富有想象力的现象观察与精辟的审美判断却魅力永存。

沙龙活动、图书分享、文化资讯,欢迎关注学而优书店微信公众号“xooyo201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