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113年,7任社长,这“天下第一名社”走来一路风雪
西泠住着文人雅士的理想
--
不得不说,人们只是通过《盗墓笔记》听到“西泠印社”这一名词,确实有些遗憾。要知道西湖、西溪、西泠(音同:零)合称杭州“三西”,差不多是齐名的。然而,人们口耳相传的却只是西湖美,而西泠这文人精神的“孤岛”却少有人识。
鲁迅、泰戈尔的西泠之旅
--
鲁迅和许广平也曾到杭州游憩,他们是直奔西泠印社去的。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小阁里饮茶闲聊,临走时,鲁迅买了一些拓本。那些拓本每一册的价格都记录在《鲁迅全集》中。时隔四年,他又到西泠,又买了《摹刻雷峰塔砖中经》。
七任社长尽“奇人”
--
112年前,四位江南雅士创了这“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印社易换过7任社长: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个个德高望重,名动一时。
第二任是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1947年动乱时期,他拒绝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运的要求;第三任是张宗祥,文革时,西泠印社被废。张老提议重建,让印社成了“国际性学术团体”。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绕过竹阁 转过柏堂 拐过石坊
--
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偏颇地说我们的时代太过功利、太过嚣躁,而西泠印社却像是这茫茫世界的孤岛,持有一种超脱的精神。百年多来,数经风雨,却始终站在思想的前列,这样超然物外又入世的精神值得去寻访。某以笔代步,慕名而去。
由岳庙向东,走西泠桥,过绿树掩映的俞楼,就到了人文荟萃的西泠。印社在孤山西南麓,地虽不广,却林泉并茂。从灰瓦白墙的小月亮门而入,迎面一泓清澈的莲泉,人文意趣和山水园林在此融合地不落痕迹,人也心驰神往。
西湖之畔最西泠
--
西湖之畔有西泠,西泠山麓藏印社。回想大师们聚在这小城,经营着共同的人文理想,无意间为世人树立了榜样。都说西湖是一个妙龄女子,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一睹真容;那么西泠则更像是一份厚礼,装载着西子湖畔的人文理想向世界各地传送。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
· 今日互动 ·
^
浮躁生活中,这里却不染凡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