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此一女》经典影评1000字
《多此一女》是一部由张刚执导,薛淑杰 / 黄达亮 / 牛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S是倪媛媛演得……
●小时候在电影院看的,一直哭,长大了在中央六台看,还是一直哭
●不是我的童年电影,因为名字而收藏看了。看完,觉得很伤心。……因为,我也认为自己的多出来的。——表面上的喜剧片,人物的表演与戏剧张力都充满了年代感。就连分镜也是。但是藏不住的,发人深省的寓意:婚姻,离婚再婚,单亲;去了爷爷奶奶家,乡下的亲戚孩子多,大家也并不安宁;奶奶重男亲女…初看的时候觉得小女孩话不投机挺烦人的,但是又真的很难过。—自己小时候也是,还记得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也是那个女孩。眼泪汪汪…中国,30年前的时候故事。
●小时候和我爸一起电影院看的,哭的不行,我偷偷看我爸,他也哭了。
●1995
现在的电影里,不是流血,就是死人。矛盾对立严重,情节急速,剧情无脑,人性残忍,空虚,势力,崇拜强力,拜金。
而这样的电影,每个人物透露出人性的光辉,人的复杂,朴实,精神的崇高和务实。我觉得这样的电影养人,甚至养民族。
秋秋这样的孩子的真实性我是怀疑的,但不妨碍我喜欢和心疼她。搜了一下,有人说10年的时候秋秋的演员在东南大学,不知道现在什么的样子了。
哈哈哈。。。
《多此一女》影评(二):有些人我永远瞧不起------《多此一女》观后感
晚上看了个电影《多此一女》,国产片,1991年上映。
电影看完了,我也几乎被气死了,人性的弱点暴露的淋漓尽致,而且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背景下。
电影讲的是父母离婚后,小女孩的遭遇,父亲想再婚,母亲已嫁人,她成了多余的。。。
无独有偶,80年代另一部电影《为什么生我》也是这种题材,而且最后以悲剧收场。。。
试问,如今天理何在?
那些离婚的对子女不好的人,都是罪大恶极,应该得到绝对的严惩。小女孩从小就成了“多余的”,完了,一生就这种童年阴影中度过,做父母的罪大恶极。自己犯的错误让孩子买单,这算什么玩意!!
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拜金虚荣,卑躬屈膝,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攀比炫耀的都应该统统下地狱。我最欣赏就是那些工作普通,心怀正义,主持公道,甘于奉献,正直清明。
人类既然是天使和魔鬼的后代,其实人人心中都有恶的一面,但是“有”和“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我可做但不做,我能做但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现在对所谓的“大片”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有关注社会,关注人性的电影最令我着迷。我国80-90年代真有一些超级棒的影片,比如:
《邻居》,像这种电影全体党员都应该观看。里面的情节充满了启示。。
《财迷心窍》这部电影会用事实告诉你:依法治国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顽主》用一种超现实主义手法诠释了什么是屌丝的升华。。。
《马路骑士》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现代城市“骑士精神”。。。。
《大撒把》将国人崇洋媚外的丑态演绎到极致,葛优扮演了个好男人。。
《离婚大战》彻底诠释了婚姻的本质。。没有Mr/s.right,就是搭伙过日子而已,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多听听李志的《梵高先生》吧。。
80-90年代,真的是我国的青年时代,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反映城市儿童,工人,青年,知识分子的平常生活。而且以小见大,真是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看起来就像回到童年,感觉真是又接地气又舒坦。希望以后的艺术工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这样有灵魂,接地气,系群众的好作品。。而那些大制作,高投入,假大空,非主流,死教条的艺术作品还是停停吧。。拜托了
《多此一女》影评(三):《多此一女》让你改变对婚姻的价值观
《多此一女》这部电影是90年代时期的电影,整个电影完全取材于当时的生活,也反应了当时时代的两大特点:1.离婚是一种丑闻;2.重男轻女的思想;整部电影围绕着夫妻两人离婚,女人已再婚,而男人想结婚,但生下的6岁的女儿秋秋却无人照看的情景展开。
一:照看
第一部分我们姑且从照看开始讲解,阿满在电影院工作,在一天需要通宵加班放映,于是就把孩子寄托给了前妻潘玉莲照顾,但是前妻已经结婚,前妻再婚的男人老关又不喜欢孩子;恰在那一天老关出差,就这样前妻答应照顾一夜孩子,本身想的是一晚,不巧老关连夜赶回。
而在潘玉莲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作为母亲流漏出的母爱是由内而外的,总是喜欢把最好的给孩子,对于老关购买的咖啡着急给孩子冲上,在90年代能喝上咖啡就已经是小康家庭;而由于孩子喝完咖啡的兴奋,一晚上都睡不着觉,这样也导致了老关回来闹出的一系列笑话。
在这一情节中也能看出,作为后爸老关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心态,真实反应了当今人间冷暖;再婚之后能接受爱人,是否能真心接受对方的孩子呢?相信不止是在90年代,现在也是如此,说和做是很难的,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是否能接受另一个人(做后爸后妈)也是很难。
二:相亲
对于阿满上班带着孩子,经理总是对孩子不放心,这样不但耽误工作,并且也会不能全身心照顾孩子,就这样经理为阿满物色相亲的对象,只希望阿满能够找到一个好女孩成就一个圆满的家庭,不仅是为阿满更是为了秋秋。90年代谁都不喜欢再婚,更不喜欢带着孩子的另一半。
就这样阿满的相亲总是夭折,没有一次成功;这一次经理有意让阿满瞒着对方小杨不说自己有孩子,以便取得小杨的芳心之后再坦白;对于这种现象不止是在90年代,现在仍然是比较忌讳的。虽说现在离婚率比那时要高的很多,但对方接受孩子的心理总是抹不掉。
就这样阿满瞒着自己有孩子的事情一直与小杨交往,甚至孩子出现,都不能叫自己爸爸,尤其是孩子生病之后从妈妈被老关赶出来之后,更是伤心;回到家拿着玩具熊,只能说自己是邻居家的孩子坐在门前,那一幕真是看在眼前痛在心里,而婚姻好坏直接影响的都是孩子。
三:回避
因为阿满要与小杨谈恋爱,老关又不能接受孩子,而最后只能把秋秋送回老家让奶奶照顾,当经理把秋秋送回老家的时候,看到整个家那么多的孩子,无形中体现了孩子再次的忧伤。在父亲面前孩子是多余的,在母亲面前也是,甚至回到奶奶家更是显得是多余的。
在众多孩子之中欺负秋秋的那一幕更是心酸,因为每个孩子都认为秋秋就是多余的,对秋秋不但没有尊重,更没有关爱,甚至叔叔婶婶都为了照顾秋秋而大吵大闹,整个家都没有人情味可言,秋秋虽小,但是一切都懂得。
奶奶照顾小孙女的时候,说了一句又是多出来的时候,秋秋这时候感觉自己更是多出来的。就这样在早上的时候开始一个人回城里,只想回到爸爸的身边;这是孩子最后的希望,她相信爸爸永远不会抛弃她。孩子的爱、自信、尊重等一切都来之于父母。父母也是孩子唯一的希望。
四:寻找
秋秋经过了很多磨难终于回到父亲的身边,但是由于小杨突然到家做饭,这个时候秋秋又想成全父亲,只能躲在柜子中,在躲了很久之后,秋秋都快闷死了,作为父亲的阿满终于意识到孩子比爱人更重要,这时候赶紧把秋秋从衣柜中拉出来。
秋秋不敢说阿满就是自己的父亲,急忙跑出家;这一幕体现孩子的无奈与多情,孩子有错吗?孩子没错,但孩子却要照顾到每一个人,因为她需要的只是爱。孩子带着饥饿跑到了动物园,为了逃避的母亲和继父,无意中躲进了老虎洞,这一幕更是惊心,幸好被大个子所救。
最终在众人的寻找下,秋秋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在他们很开心回到家中时,看到了小杨在家中做饭,秋秋泪流满面说不是爸爸的孩子,小杨也热泪盈眶抱着秋秋说,你是我们的孩子;尤其在看到这一幕,整个人的眼泪控制不住留了下来,只要有爱,人间自有真情在。
整部影片取材于生活,看似很平凡普通,但是对于现在的婚姻观而言,离婚率之高,让人甚是惋惜,两人之间的事情最终受伤的确是孩子。希望每个人都能看看这部小人物、真大爱的电影。结局是美满的,让人甚是幸福,确实很感谢小杨的大度,能够给秋秋一个圆满的家庭。
《多此一女》影评(四):我是邻居家的小孩
我是邻居家的小孩
《多此一女》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1990年上映,由张刚执导及编剧,倪媛媛、黄民胜、薛淑杰、黄达亮、董云翎、牛犇、张千求、钱如鹤等主演。主要表现了上世纪离婚及重女轻男的现象,并因此产生的一系列故事。在破碎家庭下成长的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更能够捕捉大人的情绪和想法。
忙乱的假期在等人的时候翻看有什么能看的电影,看到画面就知道是上世纪的影像,一般来说这种电影没有什么华丽的服饰和道具,单刀直入,主线明朗,于是连字幕也没有就一口气看完了,多少有些共鸣,有点像《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样,催人泪下。
秋秋六岁了,天真可爱一直陪着父亲阿满在放映室播放电影,因为父亲工作时间比较长,秋秋已经啃了好几天面包了,父亲让同事替班偷偷带着秋秋去吃饭,结果耽误了放片,被上级钟科长(牛犇饰)批评了,所以只能带孩子去找已经离婚再嫁的前妻潘玉兰。
潘玉兰见丈夫关正光(哈哈原来是年轻时候的秦五爷)去了外地,就把秋秋留在身边过夜。不料夜里关正光提前赶回来,关正光为人小肚鸡肠,虽然有钱但是不允许潘玉兰与阿满和孩子有来往,凶狠的关正光一点也不喜欢秋秋,秋秋一心想让爸爸妈妈和好,还一直天真的问离婚多久就好了。
钟科长是位时尚的弄潮儿,一直未婚,待秋秋也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到阿满忠厚老实便又介绍人和阿满相亲,但前提是不能告诉对方自己有孩子。
秋秋生病了,为了方便相亲,又把秋秋送去潘玉兰家里,结果关正光知道后又开始发脾气,把潘玉兰关进房间,让秋秋离开,一点都没有怜悯之心,告诉秋秋离婚了就是不再来往,天真的秋秋便说道,那我和你也离婚,哈哈哈笑出声了,关正光还是将秋秋赶了出来。
秋秋回到家里,在门口听到父亲阿满和相亲对象杨春娘的对话,原来父亲一直隐瞒对方说自己没有孩子。秋秋被发现了之后父亲打开门,杨春娘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阿满犹豫了,懂事的秋秋说:“我是邻居家的小孩”,泪目,怎么会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呢,然后抱着个布娃娃走了,躲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一个人就在桌子底下睡了一夜,无人问津。
有一天杨春娘到放映室来找阿满又看到秋秋,心生怀疑,钟科长只能说秋秋是自己的私生女才化解过去。
为了让阿满和杨春娘顺利交往,钟科长亲自把秋秋送回农村老家。
本以为爷爷奶奶会疼爱秋秋,没想到去了以后才看到阿满家里已经有十几个孩子,钟科长走的时候秋秋跟着跑,钟科长只能抹抹眼泪还是留下秋秋在农村。
在农村的日子并不好过,几个婶婶都不愿意帮忙养秋秋,奶奶也说另外的小妹妹是个女儿没用,重男轻女的思想极其严重,秋秋便知道自己是多余的,然后凌晨便一个人悄悄离开了。
一路上忍饥挨饿,在好心人帮助下安全回到城里家中。阿满见女儿回来一方面很是心疼,另一方面又担心杨春娘发现秋秋,秋秋藏在柜子里,不时的开柜门互相下,阿满让女儿不要开门了,过了很久他发现不对将秋秋抱出来,秋秋用力的呼吸着,秋秋的突然出现使杨春娘大吃一惊,她哭闹着要与阿满一刀两断。
在争吵的过程中,秋秋知道自己到哪儿都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她再次出走了。
秋秋不知不觉走到妈妈的楼前,她仰面大声呼喊着妈妈。但她听到却是关正光无情的回答:"这儿没有你的妈妈。"可怜的秋秋又冷又饿,蜷缩在一家昏暗的门角弯睡着了。早上醒来秋秋发现一个弃婴便心疼的哄着婴儿,后来警察叔叔抱走弃婴却还是将秋秋一个人留在原地。
阿满、潘玉兰、钟经理和许多好心人在大街小巷四处寻找出走的秋秋。
秋秋为了躲大家不小心走进了虎山,眼看老虎要扑向秋秋时,又被之前的大个子叔叔和其他人救了回来。
怒气冲冲关正光却不慎掉进了虎山之中。谁知虎只是嗅了嗅他就走开了。饲养员对围观的人群解释"没有人味的人野兽是不吃的",莫名讽刺。
秋秋被父亲阿满接回家,看到桌子上有着丰富的饭菜,秋秋又哭了说“我不是爸爸的孩子、我不是爸爸的孩子”,让人心疼,杨春娘满含歉意和爱意对秋秋说到“你是我们的孩子”,最终有了美好的结局。
当然很多人说秋秋有了完整的家庭和一个最终接纳她的后妈,可是今后的生活到底如何我们无法评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离婚再婚,我们的同龄人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家庭,孩子要在两边夹缝中生存,虽然父母都很爱孩子,可他们有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至于生活的苦难只能自己消化,婚姻不易,但对孩子的伤害更难消解,这也就是许多人原生家庭的痛。
看电影的时候我数度泪目,心疼秋秋的同时我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选择,因为生活给我们的从不是判断题,只需对错即可,我也不知如何解答生活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