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迟到的正义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精选

2022-03-28 03:0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精选

  《迟到的正义》是一本由何家弘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6.00,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迟到的正义》精选点评:

  ●副标题的“影响”和“十大”有点不符。 读后感到愤懑和心寒,我国法制之路尚远。从技术、制度到理念都是。 被书写的是不幸中的幸运,而那些已长埋的呢?

  ●如果你在制度内 不要庆幸这些冤案离你很远,说不准 你也会是悲剧的刽子手之一。

  ●“诚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冤案,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防范冤案。”

  ●依法查/审/判案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能比想象中要大N倍。可惜这种命题只能做理论层面的探讨和呼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知道本书出版几年后的今天是否有一丝改观。

  ●一个个活生生的刑事诉讼案例,足够消化很多的考点

  ●超期羁押和刑讯逼供,究竟有没有问责机制?

  ●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有罪辩护,重破案,轻审判。

  ●当年的启蒙书

  ●挺好的嘛,虽然选择的都是……你懂的。很多事情看起来都在重复,希望……你懂的。后记提纲挈领。整本书是很好的普法作品。

  ●像看小说一样的描述案件事实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一):四

  越读此书,越对我国的司法系统表示怀疑。从公安到检察院再到法院,竟无一机关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刑讯逼供所得的口供成为判决的主要依据,无视无辜者的辩解,律师的辩护。虽然有迟到的正义,但那些枉死的人,那些失去的岁月,那些身上的伤疤,无一不让人心寒,都是无可挽回的。

  公众对中国司法系统的不信任其实还是源于司法系统本身的缺漏。在这十大冤案中,但凡公检法中有一个机关不是以办案率为先,不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先,而是实实在在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为先,坚持疑罪从无,坚持秉公守法,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多冤死枉坐牢的情况。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二):并非正义

  忽然想起1:29:300的海因里希法则,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也许某种程度上典型错案也代表其背后更多潜在错案的存在。

  疑罪从无的意义在这里得以深刻体现:比之错放这一个错误,更严重的是错判,因为它不仅使得真凶逍遥法外,而且还使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在看这些似乎有很多共同成因的错案时,一面感觉这真的是一部法制伤心史,一面又看到从立法到执法一定程度的改善。

  说不上来我期待法律如何完善,“杜绝错案”也似乎是个伪命题——日新月异的社会只会产生更多超出现行法律规范的矛盾,亟待立法司法与时俱进的完善。也许只是希望这些真正的悲剧能够让后来者引以为戒,减少错案发生率。私以为迟到的正义对于蒙冤者来说并不是正义,它无法弥补错案当事人的创痛,充其量它只不过说明这个国家法律系统的纠错机制尚在运转,但是动辄几千个日夜的纠错时间成本,实在是一个人难以承受的。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三):迟到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迟到的正义》

  “我一个无辜的家庭,一半毁在罪犯的手里,一半毁在司法腐败的手里。蒙冤之后,却要把洗脱罪名的希望寄托在真凶的身上,这是多么的可悲!”

  我一直都认为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国家补偿得了金钱,但如何能补偿受害人逝去的年华或生命,和那颗充满冤屈备受煎熬的心。

  对于公检法来说,办理的可能是一件案子,但办错了毁了可不止一个人的人生。即使最后错案追责,大不了是有期徒刑,而人家付出的是活生生的命和最好的岁月。最后审判监督轻飘飘的说人家无罪,虽然聊胜于无,但何其讽刺。

  文中所说的冤假错案形成原因:1⃣️先入为主的偏见;2⃣️不符合规律的考核标准;3⃣️口供至上的落后办案理念;4⃣️盲信鉴定意见;5⃣️徒有其表的互相牵制等等,放之今日仍然适用。

  冤假错案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错,是案件流转的各个环节各个人各个单位的错。法律没错,错的是用法律的人。谁也不能保证冤假错案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只希望法律工作者对得起内心良善,守得住公平正义。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四):迟到了,你就不是正义

  三个晚上看完了。

  我觉得迟到的正义不能算是正义。如果算的

  话,上班迟到40分钟以上也不能算旷工。

  书中冤案的套路几乎都是一样,严刑逼供,

  超羁留期。先认定你有罪,然后逼你认罪,

  没有证据我就制造证据。法庭上被告方意见

  完全被忽略,完全就是走个流程。

  公检法的漏洞太大,破案手段落后。

  书中的案列有时作者会加些主观的感情还有

  一些心理描述,虽然会让内容更加生动,但

  是我觉得这类书的话,这样的描写或者不太

  需要。这本书中的冤案,即使不加任何感情

  描述就已经很让人愤慨。

  最后强调一下,我觉得迟到的正义绝不是正

  义,它只是一个真相一个类似公告的东西。

  让人失望的是,书中很多涉及严刑逼供和

  草率判罚的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

  不要觉得有时执法人员的一些做法是有争议

  而又必须的。

  记住,只要罪恶链足够长,每个人都会觉得

  自己是无辜的。

  适逢4-4日,深切哀悼在新冠战役中牺牲的

  烈士,李医生,愿天堂有你最爱吃的炸鸡。

  《迟到的正义》读后感(五):书是好书,法学学子值得一读

  一书读毕,诸多感慨。这本书并没有预料之中的精彩,但当中所涉及和反映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首先,从这本书的角度讲。编者在案例的选择上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十个案例足够著名、足够经典,而每个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也具有代表性;在案例的编写上,编者选择了每个案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展开讨论,能够让读者在每个案例中都关注到刑事诉讼中存在的不同问题。

  但由于每个案例的编写者不同,导致整本书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尽统一,致使阅读体验并不算良好。就这本书的整体文风而言,个人并不是很喜欢对案件过于主观化的描述和对当事人情绪及内心的过多描写,反而对案例的分析和刑诉法的修改部分篇幅较少。例如第一案滕兴善案中,当事人滕兴善在被判决后已经执行了死刑,错案的发现也已是数年之后,而作者文中则有一段滕兴善在狱中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然是出自作者自己的主观臆测。虽然这种写法使得案例读起来更加生动、更能调动起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但过于煽动读者情绪。再如第二案石东玉案中所涉及到的刑事诉讼程序,作者直接阐述案件发生当时我国程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点无可厚非,但将2012年新刑诉中对相关内容的修改放在脚注当中,很容易让读者忽略了我国刑诉法的改革与进步。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和法律从业人员而言,在阅读该书的时候,能够自动筛选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了解到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弊端以及进步。但对于非专业的其他读者而言,过多的主观内容会给予偏激的引导。冤假错案的发生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但既然已经发生,就无法、也不会避而不谈,也从不否认诉讼程序中曾经和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目前司法权威丧失、司法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要肯定进步,积极解决问题也要做正确的价值引导。个人认为,该书作为一本法律读物而不是八卦媒体,既然公开面向公民出版,那么它所负担的责任就不只是向大家描述案件的经过和真相,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能够共同监督公检法的执法司法行为,而最为重要的也是要让公民看到我国司法的进步,从而树立司法威信。

  在十个案例中,个人最喜欢第七案赵作海案编写者的表现方式,语言言简意赅、没有过多主观渲染,寥寥几笔当事人的境况描写也足以让文字生动起来;着手点和落脚点选择以小见大,感觉格局更为开阔。而作者的后记对于刑事司法十大误区的探讨也是点睛之笔,使整本书的风格和格局更为大气,内容更具有诉讼法上的价值。

  本科初学刑诉法时正是2013年,恰逢新刑诉修改,但当时对新刑诉中做出修改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感受,但是随着不断深入的学习才逐步了解这次修改对我国司法改革和司法进步具有如何重大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希望出版书籍能够给予积极的引导,法学专业的学习者对刑诉法的改革与进步尚不能有深刻了解,更何况是非专业的其他读者)

  最后,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个人以为,对冤假错案的当事人而言,迟来的不是正义,只是真相,毕竟牺牲了他们的青春、自由甚至是生命,无法挽回;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迟来的正义也是正义。家人儿女不再生活在“罪犯”的阴影下,是给家人的正义;因为他们而推动的法治进步,在保护着我们,是给后来人的正义。只不过,这些正义不是别人给的,而来自于这些当事人。后人去发现真相,而他们用自己推动血淋淋的正义。虽然法治的进步不该、也不能依靠冤假错案的平反,但我们在为他们惋惜的时候,也该感谢他们用自己换来的进步与正义,特别是那些付出了生命的人……尽管这并非他们自己所愿。

  杜绝冤案未免天方夜谭,唯望每位执法司法人员恪尽职守,敬畏法律、敬畏生命。

  个人漫谈,搁笔至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