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寶島一村》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寶島一村》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28 03:03: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寶島一村》经典读后感有感

  《寶島一村》是一本由賴聲川 / 王偉忠著作,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46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寶島一村》精选点评:

  ●高中时读的

  ●一一年还是一二年刘公子赠予我的书

  ●轉眼一個晚上就過去了。時代下的小個體。我想什麼時候還是應該去一下澎湖。

  ●因为没看过话剧,反而觉得这本书的好,赖声川的台词好,代入感强,配上每场都有大幅照片,这本书真的不错!

  ●“在你出事那天,我也已经跟你一起死了。可是,为什么我还活到今天?也是因为你说过的一句话:人生要开心,尽量开心......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开心...”

  ●雖然critically地寫了2500字快死掉還是覺得是部好劇呢。

  ●老板的话:每一秒每一动作如教科书般的精准!

  ●就这样 看完宝岛一村后的日子 继续着 没有拍照 因为一直在鼓掌 没有观后感 因为情绪太复杂 好的戏剧是在某时某刻 忽然想起 却又无限感慨 当时或者是被演技折服 后来是被情绪淹没

  《寶島一村》读后感(一):“再见了,宝岛一村”

  伴着话剧原声带,断断续续看完了《宝岛一村》的剧本。

  记忆通过文字,不断涌现、冲撞。

  小毛去几十年前父亲老赵花十块钱做过棺材的小黄叔那给父亲做棺材的时候;

  周宁时见到海峡对岸心上人卢汉的墓碑吐露心声的时候;

  如云时隔五十年见到当年的丈夫子康的时候……

  话剧里,有一段音乐,用到了邓丽君的《恰似你的温柔》,里面唱着“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这是一个关于分离和相聚的故事。

  剧本最后一段话是“第一代凋零,就由我们这一带来说故事,也希望这个故事能世世代代说下去。但最后我们总免不了说一声:再见了,宝岛一村。”

  《寶島一村》读后感(二):鄉愁

  《寶島一村》读后感(三):宝岛一村,再见了

  没想到,2016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是和这本书一起跨年的。六十年的历史,两代人的故事,晚上一页页翻完,满是感动。 书封 一个回不去的年代,一股从“你家门”串到“我家院”的感动。一段从离家、想家到这里是我家的生活印记,交织成一个人、一家人到一村人的酸楚与甜蜜。 序 现代社会什么都是生产线,所有商品都大量复制,大量制造,我们可能穿一样的衣服、梳一样的发型、看相同的书、吃同一家的餐厅,但经历就像每个人的DNA,绝不相同。不管是顺利、坎坷、贫穷、富贵,都是独一无二的体会,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经历,这将会是我们这一生讲得最好的故事。 ——王伟忠《经历就是DNA》 老赵在小毛满月时写的信: 台生,我没读过什么书,我只能说,生命就像个奇迹一样,我是何等幸福,能够跟你们一起走这一趟。 台生,你今天满月!愿你此生不像我们一样颠沛流离,愿你此生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愿你此生一切平安。 赵嫂把自己家门牌拆下,(看着门牌)……宝岛一村九十九号。(对着空气)汉彬,我们要搬家了。到时候我担心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把这门牌拆下来了,到时候就会粘在新家门上,这样你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尾声 说书人:宝岛一村就像台湾数百个眷村一样,终究抵挡不了时代的流程,它被拆掉了。他们拆掉眷村的土墙、拆掉了砖瓦,但是拆不掉我们共同的回忆。你看,第一代凋零,由我们这一代来说故事,也希望这个故事能世世代代说下去。最后总不免要说一声:宝岛一村,再见了。

  《寶島一村》读后感(四):自上而下的悲劇,自下而上的回應──《寶島一村》觀影筆記

  最初想看《寶島一村》,是因為林青霞的一段評論:“看得我如癡如醉,時而感傷時而欣慰,有時大笑,有時哭得抽泣;淚還沒乾又破涕而笑;還沒笑完又哭將起來。”

  看完《寶島一村》,第一個感覺是:青霞姐姐騙人啊。三個半小時的表演,我基本上一哭到底,無論是不是淚點,一直哭到最後,何止抽泣,是哭到不能自已。一開頭,1949年國軍帶著家眷撤到台灣,因為資源緊缺,人們隨便頂替一個不在場的戰友換得入住眷村的名額。時一修飾演的“共特疑犯”,一有空隙就跑出來,“我就是魏中!”被軍官揶揄:“你又改姓啦?換了個名字,連口音都變了喔。”屈中恆飾演的老趙,其實也不姓趙,只是用陣亡戰友的名字換來一間房。年輕任性的妻子嚷嚷:“你不姓趙啊,你到底姓什麼?我到底嫁了給誰啊我?”這就是我的第一個淚點。在美國,一直都不用英文名字,縱然名字從來沒被念對過,我還是不厭其煩地糾正。收集過各種各樣的卡片,人們只記得我的名字怎麼讀,不知道怎麼寫,所以”En” 被寫成”Man”, ”Ann”, “An”, “Un”,甚至比魏中更像特務的: N。我的“恩”,被人念成古怪的”Un”,這個名字到底和我還有什麼關係呢?然而如果連名字都改了,又是何等心酸的一件事?

  為了解決來台軍眷的居住問題,政府興建臨時性眷舍。人們來自中國大陸各地,雖然被統一貼上“軍眷”標簽,但其實一個小眷村,就是一個混雜的小中國大陸。王偉忠花了兩年時間給賴聲川講故事,從戲劇裡面表現出來,基本上是一部從戰後到九十年代的台灣社會史:四九年遷台,五十年代策劃反攻大陸,白色恐怖,戒嚴,六十年代美軍駐軍,七五年蔣總統去世,八十年代解禁,李登輝上台,眷村拆遷,全是台灣人的集體回憶。很幸運在台灣本土看《寶島一村》,幾乎是全民參與創作。我後面的老人家們,對每個年代每一首代表性的歌曲,一聽見就跟著哼,大概有點耳背,議論很大聲,“這個是誰啊?”“是不是范瑞君啊”,“以前的公厠就是這樣的啊”,“是啊,就是那一年死的”,“我也有看過這個電視節目啊”,如果是別的劇目,也許會覺得反感,在《寶島一村》,觀眾的反應如同戲劇的一部分。

  《寶島一村》不但故事紮實,而且技巧純熟,尤其把舞台表現的凝練發揮到極致。雖然故事眾多,但是基本上集中在三家人身上:帶著妻子和岳母來台灣的發電機駕駛員老趙,在台灣當地娶妻的軍車司機老朱,還有接收出事戰友妻兒的飛行官周寧。整個舞台設計就是三個家一字排開。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八十年代戒嚴結束,開放回大陸探親,三個台灣家庭對應三個大陸家庭:老趙已經去世,由小兒子台生代表探望奶奶,台生一跪下,奶奶一巴掌就打下去:這是代你爸爸受的,他告訴我只是去台灣玩幾天,一玩就是四十年啊;老朱帶著台灣太太去看大陸太太,進門之前吞吞吐吐:要叫“姐姐”,嗯,不是我姐姐,是你“姐姐”;比起老趙和老朱,周寧是三家人之中著墨最少的,但在此處也最出人意表:父母已經不在,只剩兩個墳頭,老邁的姐姐帶周寧到一座墳前,埋葬著一個生於1928年,只活了21歲的國軍飛行員。周寧表白:在你掉飛機的時候,我的心已經和你一起死了,後來我把飛機開來台灣,多活了這好幾十年,不過是因為你的一句話:人生要開心,盡量開心。周寧對萍水相逢的魏中熱情關照,可以幫人養老婆養兒子而不避嫌,自有他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三個家庭,三段重逢,把母失其子,妻失其夫,以及被大時代掩埋的個人情感高度集中地呈現出來。

  從年齡上來說,我是《寶島》第三代“村民”了:在中國大陸出生,美國唸書,客居台灣,分不清哪一個才是我的家,因此每一次在機場都有感傷又有期待。尤其享受台灣人文氣息,常常在想,假如當年來台灣讀書,也許今天的人生軌跡會不一樣,在台灣的文藝土壤裡,可能會鼓起勇氣做一個舞者或者演奏員,甚至是戲劇舞台上的龍套。然而像《寶島》裡老趙所說,命運喜歡跟人開玩笑,而且你還不知道梗在哪裡。能夠做到的,不過是好好收藏那個99號門牌。這塊門牌,也許是對愛人的思戀,對父母的牽掛,對下一代的期望,甚至純粹是對一種文化的熱愛。把門牌帶到下一個地方去,無論在哪裡,都找得到皈依的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