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斩马谡》,不由自主地想说两句
诸葛孔明算无遗策,一代名相,后人赞誉盛高,若细细研读,诸葛孔明不能主持大局,皆因一个原因:不识人。
诸葛孔明之不识人,在《三国》里多处提现。先来说说马谡。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评价马谡八个字,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在失街亭中,马谡刚愎自用,不尊从诸葛孔明之告诫,不听取副将王平之建议,致使兵败,诸葛孔明只得回师收拾残局,诸葛孔明不识马谡。
一代名相,尚有一代名表。诸葛孔明在《出师表》里,只提及将军向宠,而向宠原为文职,做事小心翼翼,不得罪人,所以评价不错,但是,此人几乎不懂兵法,也无有骄人的胜绩,但一代名表里偏偏提及向宠,忽略了赵云等人,可见诸葛孔明看人识人用人是存在问题的。
再说魏延,此人因诸葛孔明疑之有反骨而无有表现自己的平台,一直得不到重用,特别在提出带五千精兵出子午谷直奔长安,遭诸葛孔明严词拒绝,事实证明,魏延奇计实则可改变战局。
刘备死后,虽然刘禅登基,实则诸葛孔明主持大局,大权独揽。而诸葛孔明又因不识人,不重用人才,导致六出祁山流产。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显然,诸葛孔明有立国之谋,却无实践之能,理由很明显,不识人,不能用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树立正面典型,确立正面导向(向宠都可以做将军,赵云却不是)。
在一个团队里面,就想练武场那十八般兵器,刀就应该放在刀架上,枪就应该立在枪架上,需要用刀的时候就应该用刀,需要用枪的时候就应该用枪,这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