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书《平安经》,打了谁的脸?
1
其实写这篇文之前还是很犹豫的,要不要写?和guan yuan相关的内容,会违规吗?可别再给下岗了。
昨天晚上之前计划的,今天的三条,要继续写旅游文,《我的青海之旅》,茶卡盐湖还没写。可是昨天看到的关于《平安经》的一些文章后,真的有话想说。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今年会去了青海旅游吗?还有云南,你们知道背后的原因吗?
其实我的每一次长途旅行,都事出有原。
青海出行,是因为狗尾巴草被禁了20天,是因为我发了一个减肥的广告。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发了都没事,我的一发就出问题了。合作伙伴还信誓旦旦的说,真的,别人都发了,没事的。
这是真的,我看真的很多公号都发了,我也认为没事。
不发广告,也没有人给我们发稿费,这是每个公号号主的生活来源。
收到通知的那天,心情沉入了谷底,这是最近几年来,最长的一个假期了。也就预示着,下次,可能会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或者永久----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档子事,谁会想到跑出去旅游啊,每天工作忙的,从早上七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没有休息日,更没有节假日,反正每天都在更新,这就是一个公号主的日常。
反正,对一个自媒体人来说,写故事,男女情感,婆媳,家庭矛盾,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不容易惹事生非的那一种。
要想生存下去,那就要小心一些别找事。
我想《平安经》能出版,又被各新闻单位争相追捧,可能大部分人的心思,和公号主的想法差不多:我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找麻烦就行。
一个责任编辑,会因为一本普普通通的《平安经》,据理力争,说:”社长,这本书水平太差了,咱不能出。“
也可能说了,但是社长说:”副厅长发话了,你就别管那么多了。“
如果责任编辑坚持的话,有可能会和我一样,给你放个长假,一边呆着去吧,我们换个编辑上。
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有时候,说真话会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说真话。
所以,作者贺电因为认知的误区,或许他一直认为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水平很高,所以,又下达了命令,让下边的人都学习学习吧。
然后,《平安经》就又被很多新闻单位争相追捧。
如果没有被网友拍了发到网上,那这位副厅长,应该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日理万机呢,然后偶尔再搞点小创作,再出一本新书发表。
可是《平安经》让他从高处摔了下来。
也给全国人民贡献了一个大瓜。
2
刚开始看到这个书名,真的不以为然。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有位同学发了一个关于《平安经》文章的链接,后面附上了一句话:“还真有这种事?大家快来围观。”
因为素来对任何“经书”不感兴趣,也看不懂,所以并未打开看。
有人回复说:“真是千古奇书,千古奇才啊!”
又有另外一个同学说:“这本书,不是谁写的,应该是软件写的,自动生成的。”
当时也不知道他们讨论的这本书与以往的书有何不同。
直到昨天晚上,在一个公众号里,看到了关于《平安经》的文章,后来又百度了《平安经》的详细介绍,才明白了这本书,为何能称为“千古奇书”了。
3
一本书如此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自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平安经》不是谁发在网上恶搞的小段子,更不是表情包,而是一本实实在在印刷出版上架销售的纸质书。
作为一名写作者,能明白从一本书到上架,中间所经历的曲折坎坷。
就在几年前,狗尾巴草只有一两千的用户,我还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曾有出版社的编辑联系过我出书的事,当时只一个策划案,就修改了四五次。
当时和我对接的出版社编辑说,不仅仅是策划案,每一篇文章都要修改校对五六次以上,一听这话,被折磨的失去耐心的我,自动放弃了。
不是不想出书,而是实在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
那时候的我,是靠赚稿费的为生的,一个月收入能有四五千,正常写稿,最基本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可如果不投稿,等着这本书上市,也许,要等半年,也许,要等一两年。
即便上市了,稿费也并不多。
因为按照我们常规的理解,一个作者,出了一本书,收入最起码得有几万吧。
但是后来问过几位出过书的作者,一本书的收入,只有一两万。
除非你的书销量特别好的除外。
而大部分的纸质书,现在都是销量平平。
据网上的消息说,这本《平安经》,曾出现过断货的情况,销量超好。
而它的内容,更加与众不同:像复读机一样的在用平安造句:
身心平安,感觉平安,呼吸系统平安,消化系统平安-----
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4岁平安----
从中国说到了国外,能想到的比如哪个火车站平安----
能写出满满的24万字,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各个年龄,世界上的各个海峡,都罗列了一遍。
作者真的是奇思妙想啊!
这太无聊了,也太荒唐了!
这种毫无意义的文字,句子,竟然被印成了纸质书,上架销售,书的定价还高达两百多元。
还卖断货?
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贺电”著。
这位作者,竟然是吉林省的副厅长,有着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4
一位副厅长出了书不奇怪,奇怪的是他竟然出了这样的一本书。
如果他的工作太忙,自己没时间写,这也有情可原,因为毕竟位子越高,身上的担子越重,他可以口述,找人代笔写啊。
爱写作的那么多,枪手也很多,为啥非要自己奇思妙想的来贻笑大方呢?
明星出书的不少,商人出书,官员出书,这也正常,满足自己的情怀。
可能是这位《平安经》的作者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太过于自信了,自我感觉良好,别人感觉荒唐,他却认为很有创意,很有思想,水平很高。
可是他没有秘书吗?领导要出书了,没有工作人员出来提醒?
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还过稿了,竟然还过三审了?
还有各新闻单位争相吹捧,还开朗诵会研讨学习?
难道这里的人都看不出来这书的奇特之书,荒唐之处?
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都在做着自己的工作,没人想找麻烦。
皇帝有没有穿新衣,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荒唐的《平安经》成了主角,上演了一部生活中的马屁经。
活脱脱一出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
不过,还是有一位孩子说了真话:他根本什么都没穿呀。
是啊,之前夸他新衣漂亮的人也赶忙随声附和:是啊,他真的什么也没穿。
《平安经》,把他的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头衔,统统给扯了下来。
不知道贺电同学刚开始出版这本书的意图何在?
体现自己的文学素养?让更多的人来学习?
那么恭喜你,愿望已然实现。
现已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