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话《红楼梦》是否可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白话《红楼梦》是否可行

2020-08-05 13:08:50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话《红楼梦》是否可行

  中考期间,在考点偶然见到了一本新出版白话红楼梦》,出于好奇随手翻了翻。只正文部分的第一页就引发出了一些思考,看不下去了。

  《红楼》第一回中,一僧一道遇见了甄士隐的尚抱在怀中女儿英莲,僧人随口“念了四句言词”:“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澌澌。……”这本话《红梦》自然把这诗也要译成白话,把“菱花空对雪澌澌”一句直接译作“将来要卖到薛叫香菱”。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书中有大量的伏笔暗示,例如这首诗中以“雪”谐音“薛”对英莲命运进行了暗示,这在读第一回时读者体会不到的,只有读了以后的章节,甚至是把书读完再读第二遍时才能理解诗的含义,这种“回味”恰是《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所在。而像“将来要卖到薛家叫香菱”这样一语道破,便索然无味了。

  我思考的问题是,经典应怎样普及。我一见到书摊上摆着少儿版的“四大名著”就想,让少年儿童读白话的缩写的《红楼梦》,是让孩子们读什么呢?“四大名著”中,《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应都是以故事性为主的,其中的文言部分解释一下,读懂故事可以了。而《红楼梦》则不然,没有大闹天宫跌宕起伏,也没有武松打虎的扣人心弦,就连最富有戏剧性王熙凤的“掉包计”据说也不符合曹雪芹原意,仅从故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可读性,而且是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主线,很难在少儿中普及。我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在小学毕业时候,我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红楼梦》的第二册,是从第三十一回开始的。我时连“贾”字都不认识,读了一点,只记住晴雯莫名其妙地撕扇子。后来到师专上学后才开始正式读《红楼梦》,工作继续读,或粗或细读了四遍。说实话,四遍我都没有注意到“菱花空对雪澌澌”的含义,是以后再读一些红学专家解读才知道的,而且也知道这个小女孩名字叫“英莲”是“应怜”之意。《红楼梦》可不是好读的。

  浩如烟海的经典文献,有的是以思想性为主,如《论语》,有必要译成白话让人明其意;有的以故事性为主,如《西游记》,有必要译成白话让人知其情;有的以文学性(或艺术性)为主,如唐诗宋词,译成白话有时就如同美酒冲成了白开水。《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伟大的艺术作品。《红楼梦》的故事并不难读懂,难懂的是其艺术。《红楼梦》是否可以译成白话呢?我认为,易懂地方不用译,如《红楼梦》中的有些人物对白是非口语化的,像王熙凤的“我和平儿两个烧糊的卷子”之类;不易懂的地方不能译,如里面的诗词歌赋,像宝玉的《芙蓉诔》、黛玉的《葬花吟》,译成白话就失去了艺术性;有的地方没法译,如《好了歌》,如小说中那么多的伏笔和暗示,像“将来要卖到薛家叫香菱”这样的直截了当地一语道破,那还是《红楼梦》吗。所以,白话《红楼梦》并不合适。需细细品味的佳肴,变成快餐式的家常菜,是对《红楼梦》这样的文学艺术经典的不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