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2020-08-05 08:02:18 作者:朝之花 来源:朝花时文 阅读:载入中…

电视剧“她时代”,不看豪宅不看爱马仕,要看把她们“打回现实”

  文/曾于里

  如今的文娱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她时代”。相应地,为女性量身定制,以女性的情感体验诉求为鹄的文娱产品大量出现。女性群像剧成为其中一道夺目风景线以女性为主人公,从女性视角出发,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情感、社交话题展开叙事。近来,女性群像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相继播出,引发大量关注讨论

  人设,也有“圆形人物

  人设是女性群像戏的第一个关键词。女性群像剧往往会以几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个性的女性为主人公,将她们作为广大女性同胞典型样本,以期以个性反映普遍获得更多女性观众共鸣。就像《二十不惑》中,主人公里有实习小白、有敢为人先美妆博主、有二次元的佛系宅女、有无忧无虑的饭圈女孩;《三十而已》中,有辛苦打拼的“沪漂”、有主内又主外的全职太太、有缺乏主见的“便利帖女孩”……女性观众多多少少会在她们身上自己身影

  人设是剧本创作中很常见概念,只不过在过往我们把人设称作为“人物设计”。编剧在创作一个人物时,首先会对人物进行设计,让人物成为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既与时俱进,也具备强烈现实感真实感。比如《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职业是奢侈品职员,顾佳与丈夫开的是烟花设计公司,算是较为新颖的人物职业设计。同时,以前一说到全职太太,观众想到的都是《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或《回诱惑》中的林品如,顾佳则是全新类型的全职太太,她虽然没在公司上班,但丝毫不影响她是一个独立女性。这是人物个性设计推陈出新体现

  也有一些女性群像剧的人设被观众诟病症结在于,人设是“一类人”,是种种标签和概念的集合体,是刻板印象反射,不具备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特殊性。套用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的说法人设是“一类人”时,他是扁平人物,是某个概念或意念化身;只有当人设是“一个人”时,他才是圆形人物,具备独一无二艺术魅力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获得好评,就在于几个主人公属于“圆形人物”。剧集没有一味美化主人公,而是把她们“打回现实”,让她们具备普通人犹疑脆弱虚荣、侥幸。比如姜小果在转正关键期的委曲求全;王漫妮虽然同情买下百万珠宝的太太的遭遇,但利己的本能压过了同情心……正是这些让人物看上去不那么完美细节,让人物具备了普通人的体温,而不只是人物的模子

  有话题,也能落到实处

  女性群像剧也多是话题剧,剧中充斥着成年女性在家庭、生活、工作与情感上可能碰到的方方面面问题。《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自打播出后,热搜也没停过。全职太太算不算独立女性、怎么看待“精致穷”等话题,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让剧集保持了网络热度。

  话题剧有其合理之处。就像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谈到的,“平淡细腻的叙事风格与真实平凡的人物设定,很难像情节激烈、人设出挑的宫廷剧一样充分借力明星效应。其在即时娱乐话题的激发、收视点击量的拉动方面也显出弱势”。在新媒体时代,作品的话题性越强就越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和讨论。很多电视剧为了“出圈”,就在话题上做文章,以期形成广泛的社会讨论,并带动剧集走红。

  但有些话题剧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刺眼的是,话题先行、话题至上,为了话题刻意制造冲突、夸大冲突、渲染冲突,在情节设置上盲目追求刺激性、猎奇性,导致人物浮夸、逻辑漏洞百出,最终损害了剧情的真实感。比如有些剧集一写到原生家庭,就是“吸血鬼父母”+“重男轻女”的套路,极品父母成为恶的化身,借此挑逗观众情绪,引发观众愤慨。热度虽然有了,但其强化的只是观众对于原生家庭的“怨恨”情绪,根本无助于对此问题的思考。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虽然也在剧情中埋入了大量话题,但得益于圆形人物的塑造,以及话题内部大量真实可信细节的填充,话题不会显得荒腔走板,而能落到实处。比如顾佳这一条线,丈夫许幻山的出轨设定虽然显得套路化,但编剧花费大量笔墨层层铺垫顾佳与许幻山之间的价值观分歧,两人的分道扬镳也就能落到实处。

  有共鸣,也有反思力度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中指出,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主导着媒介的话语权,媒介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他如此说道:“当女性出现在黄金时段电视剧中、广告中或儿童读物中时,她们很少被描绘成权威人物、知识分子或勇于探索的勇士。相反,她们总是被描绘成婀娜多姿却头脑简单的‘女孩’,心里总是惦记着用哪个牌子的洗衣粉,指望着男人在重大问题上拿主意。”

  “她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女性群像剧一般由女性担任编剧,女性编剧从女性立场出发,表达女性的诉求,反映女性的心声,让女性被看见。一些习以为常或习焉不察的女性困境终于进入了主流舆论的中心,成为显性话题,并转化为倡导男女平等、改善女性处境的重要力量。

  比如通过《欢乐颂》中的樊胜美、《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观众可以直观看到“重男轻女”对女性造成的深重伤害,推动全社会对这一陈腐观念进行检讨。比如《三十而已》中顾佳的处境,引起观众对全职太太这一群体的关注。全职太太的付出为什么常被无视?全职太太该如何在家庭与自我价值之间保持平衡?

  优秀的女性话题剧应该像一面镜子,观众经由这面镜子可以看到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遭遇,进而改善女性处境;女性也能通过这面镜子,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软弱性。

  《三十而已》可以说既直面了女性困境,也看到了女性自身的不足。无论是王漫妮、顾佳还是钟晓芹,都不知不觉间活在了别人的期待里,进而迷失了自己。王漫妮渴望在这座城市里定下来,但所谓的“定”下来是指找个有钱人嫁了吗?已经在这座城市定下来的顾佳,也陷入了鄙视链的逻辑里,住上大平层后她想住顶层大复式;钟晓芹一路上随遇而安,但她似乎也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好在最终她们正视弱点,挣脱束缚,回到初心,有底气说出“三十而已”。

  这是我们期待的女性群像剧:讴歌女性的魅力与荣光,也不避讳女性的脆弱与不足;深切观照女性境遇,促进女性的自我发展。

  

  (刊于上观新闻APP朝花时文栏目)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张文宏六章:我为什么这么受关注

  儿子笔下的刘广宁:爱艺术的大小姐是如何走入上译厂的

  沧浪之水三虾面 | 沈嘉禄

  岁月和星辰的序列 | 毛尖

  我的兄弟 | 郑宪

  不就是一只蚊子吗 | 叶浅韵

  《春江花月夜》像一个意外 | 宋执群

  攀山,翻岭,接姐姐过端午的幸福路 | 兰善清

  《红楼梦》里的食物密码 | 闫晗

  奶奶炖的肉 | 王久辛

  上海的初夏 | 鲁北明月

  豆秸垛赋 | 肖复兴

  变蛋的浪漫 | 马思源

  听陈西滢、凌叔华之女陈小滢谈父辈的故事 | 许云倩

  屈子去哪儿了 | 李之柔

  不可小瞧的140字 | 林少华

  点点杨梅红 | 周华诚

  这是“朝花时文”第2377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

  苹果用户请长按识别,鼓励编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