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赵蘅:清晨忆家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赵蘅:清晨忆家书

2022-05-24 02:07:16 作者:赵蘅 来源:夜光杯 阅读:载入中…

赵蘅:清晨忆家书

  天上的爸爸,地上的妈妈,给我们的只是一本本书,一行行字。但每逢我想起这些,泪珠都会在眼眶里打转儿。

  1953年赵瑞蕻出国前和三个子女在北京留影

  清晨,我会浮想联翩。对于已过七旬的老人,回忆是一种享受,特别是童年时那些暖心的往事。

  是日,翻看手机,回想起去冬干燥的北京下了头场雪,带来清新的空气、喜悦的心情。雪下得并不大,好玩的人们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费劲地撮出个雪球打雪仗,或是指导小小孩堆出个瘦小的雪人。对于孩子,他们没法对比雪球大小,只觉得这样真有趣,小手冰冰凉也开心。

  父亲在东德任教,留影于莱比锡寓所

  想着想着,冒出了“家书”一词。

  我家有写信的传统习惯,爸爸妈妈都是写信的高手,家书伴随我们姐弟仨长大。我家的家书要是收集齐全,堆积起来会码得老高,不算夸张少说有几十万字呢。

  妈妈从十六七岁就给当时已很出名的作家巴金写信,后来日本人来了,天津沦陷了,我妈去了西南联大,她留下的信都被焚毁了。再后来,战乱时写,运动中写,虽然通信很难,也写,留存下来的巴金的信有六十五封,几年前全捐给了上海图书馆。

  不知道爸爸从几岁开始学写信,应该也很早。第一次懂得收信写信是在我八岁时,那年爸爸被高教部派到东德教书,我第一次收到爸爸亲笔写的信,花花绿绿的外国邮票贴了好几枚。我的小名叫小妹,爸爸总是和我平等地说话,语重心长。

  1954年夏,父亲回国探亲和小女儿赵蘅在南京玄武湖留影

  一封写于1953年的信爸爸是这样写的:

  “小苡、小妹,爸爸多想你们,还有弟弟。想得厉害了,就只好看看你们的照片。希望你们照一张最近的照相寄给我。我过几天去买一个漂亮的贴照相簿,把照相都给贴上,这里的照相簿好看极了……我这一路走了整整两个礼拜。走到这里已二万多里了,想想好远呀!你们打开世界地图看看,爸爸现在在哪里?

  小苡、小妹,还有弟弟,要乖,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我看见那么多、那么可爱的德国孩子们。他们老对我笑,我在马路上走,他们围着我看,我的脸都红了。在火车上,苏联朋友们都爱看你们的照片,看了都说хорошо(俄语:好)!

  别忘了写信给爸爸。

  问你们老师好!

  爸爸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于莱比锡”

  1954年春节爸爸给我一人写道:

  “我们这里冷得很,天天下大雪,已积了一尺高。最冷冷到零下三十度。不知南京已下雪了没有?你们已放假了,在家里过年,真是高兴!PaPa有三个年没有回家过了。只希望明年大家在一起,全家团聚吧。

  寒假中还要努力学习,也帮妈妈(mama)做点事。

  小妹,我快回国了——还有两年,回去,我要好好学习,还要写东西。”

  这封信里爸爸提到了文字改革,告诉我以后要学会拼音,还写了用拼音标出的中文句子让我念。

  在另一封信里爸爸不知为什么想让我学织毛线活了,他说:

  “小苡,小妹要记着,一定要做个好孩子,一切要听妈妈话。你们有个好妈妈,也有个好爸爸,有个幸福温暖的家庭,你们应该更乖,多看好书,不要乱吃东西,当心汽车,多穿衣服。绝对不要闹脾气,不要打架,一天到晚都要好好的。(我希望妈妈买点毛线给小妹学习去)。”

  妈妈后来真的给我买了毛线,可是我学什么都很笨,却很用心,难怪我日后会变成一个很勤快的家庭主妇。下面是我当年写给爸爸的回信:

  “爸爸,我已经会织毛线,天天织了拆,拆了织,把妈妈都搞烦了。妈妈买了一点毛线,妈妈也没空织,就是那些作文,爸爸,您能不能叫妈妈不改作文,要不是那些作文,妈妈早给您写信了。”

  妈妈一定是要帮我改作文,而我从小就追求独立。六十年后我重读后都要笑喷了。

  天上的爸爸,地上的妈妈,都没给我们买过房子车子,他们给我们的只是一本本书,一行行字。但每逢我想起这些,泪珠都会在眼眶里打转儿。

  <<< 一份来自“夜光杯”的邀请 >>>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您陪伴“夜光杯”一路走来。为更好地了解您的体验,以便在今后改进,我们诚意邀请您参与一次问卷调查。

  参与方法如下:

  1)复制以下链接,用浏览器打开,进入问卷

  2)点击本文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赵蘅:清晨忆家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