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1000字
《切·格瓦拉画传》是一本由师永刚 / 詹涓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格瓦拉画传》精选点评:
●才开始知道切
●有时候曲子停下来,人慢慢散去,会觉得忧伤,但经常发现那曲子是别人的曲子,而你自己,也许根本都没什么旋律,也没什么插曲,一生就没了
●图超多,排版很好,文字基本算是注解,洋溢着作者的崇敬之情((。总之对于出于了解的目的来看的话,不会失望。
●My Hero。
●理想主义的代表。
●最有价值的是书中大量的珍贵图片。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一):还念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二):他的国
回忆本科读此书的心血澎湃,一时冲动比现在更觉是延绵的存在感。内心的那份理想始终是自己前进的最大动力。有人说30岁后还读切是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我希望我如此,任何时候无法坚持的时候我追溯的内心那份理想,如切所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我想起《百年孤独》里描述的南美这块魔幻混乱浪漫的世界,这里一切都将发生,而一切都有存在的虚无之感,你任何的挣扎和奋斗摆脱于一切的孤独,最终却是无意义的乏味,失落,甚至自己的存在与消失都无法感受到。
而切,在最辉煌的那一瞬间陨灭,而变成了不朽。其实,当理想归于政治时,就将注定理想的失败,切的死亡是对这定理的最大不妥协--他的国在天上。而这段绝美的浪漫悲剧造就了切的新生。从抗议运动的头像到各式各样的商标,人们在贩卖切,同时也在感受他曾经的存在带来的意义还有利益。
或许,切的意义在于在人类社会中需要一个可以最纯粹理想的圣人,以一种悲凉毁灭,永不放弃的方式来诠释曾经每个人都为之热血澎湃的理想,而切的这传奇一生正是演绎出了人类这个不断理想与现实冲突矛盾中艰难前行这生物面对理想的特有的悲壮浪漫感,我们最后选择了现实,得到了心有不甘和无尽烦恼,而可以把切当成了理想形式的寄托,他选择了纯粹的理想,他却牺牲了,而得到了永恒,只是有了他,我们的心灵得以安宁。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三):理想主义的化身
以前时常在潮店、T恤上能看到切格瓦拉的画像,那时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就是感觉这人很酷,叼着雪茄,蔑视一切的眼神~~
在读小鹏的《背包十年》里提到了这本书,当时就好奇究竟是什么风云人物能对小鹏有这么大的影响,于是迫不及待的买了这本画传,边读小鹏的《背包》,边看切格瓦拉。结果自然是这本画传的魅力大的多,让我爱不释手。
切在年轻时做过一次环拉美的旅行,在那个年代,条件远不及现在,但是切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到了。
切为穷人而战斗,他的理想是美好的,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但是他的理想仅仅是改变了穷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最后切也因穷人而死,这可能从最初就注定了他的失败结局。这不得不感叹仅因为愚昧而葬送了一个伟人。
时至今日,切的精神已经是理想主义、叛逆、勇敢……的代名词。而我自己,正缺少这种精神,看完画传,倍受鼓舞~~希望有一天也能像切一样,去实现自己卑微的梦想。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四):他从来不是一个真正安静的人
很多人非常熟悉的格瓦拉,是戴着便帽、帽子上有一颗红星、留着络腮胡、双目炯炯有神的英气的男人。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却很喜欢这幅图片。
因为这幅图片上的格瓦拉充满了力量和不羁。
反抗的人往往都是天真的人。
正是因为天真,所以才会不那么计较后果。
格瓦拉出生于世家,家境不错,长相英俊,高中毕业后一路读到了医学博士。
这样的格瓦拉本该过着世俗而富裕的生活。
生于阿根廷的格瓦拉从1950年那个夏天开始,就表现出他的骨子里的不安分。
格瓦拉开始骑自行车绕着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
之后的1951年,他和同伴开始在拉丁美洲骑着摩托车,接触到穷人们的生活。
或许,这一切都和10岁的时候,格瓦拉的父母带他去“行动阿根廷”政治团体有关。
一艘普通陈旧的游艇、82个勇士,格瓦拉是一名随军医生。
怎么看都是一场儿戏。
格瓦拉在随后的政治生涯中担任了国家银行总裁的职务。
但他始终不适合做好经济建设。
1967年10月9日,格瓦拉被捕。并在24小时内,遭到玻利维亚政府的射杀。
不知道人们是否还记得,格瓦拉总是称呼自己“切”。
“切”,是“老兄”的意思。
格瓦拉是我们的兄弟,而不是图腾。
---------------------------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号
ook-life
《切·格瓦拉画传》读后感(五):肖像背后—《切‧格瓦拉画传》
《切‧格瓦拉画传》是一本不厚、图片又很多的传记,很快就能让人掌握并且了解 Che Guevara 的生平。
Che Guevara 的坚持也在于他的态度。书中有叙述了他在各式会议中的表现:在西装笔挺的联合国大会上,他依然身着一袭与平日无异的军装,用「非官腔」的、热情的辞汇讲述他的理想;在古巴国内的会议中,他甚至坐上了桌子,用严肃的轻松的语气和大众对谈。相较于装模作样、实际上却自私自利的公众人物,Che Guevara 显然可爱、朴实的多了。
Che Guevara 最后死於玻利维亚,原因是他一想要帮助整个中南美洲国家都脱离美国的剥削,所以舍弃了古巴的官位不要,又跑去打游击战。后来很多人把他死时的照片与「基督蒙难图」相对照,并开始传说的他的完美与神圣,我认为其实并不妥,而且,也违反了 Che Guevara 说的「自己只是一个平民、一个凡人」。
我认为悲伤的不是他的死去,而是他变成了「神话」、「商品」。Che Guevara 在死后化成一个图腾、一个标志,不断不断的被翻印与转卖。我相信,一开始他的形象是有意义的,他代表的是热情与浪漫,还有不低头的热诚,然而在其形象陷入资本主义的深渊中之后,我们就只能看到:APE 与 X- Large(注)印制着他的肖像的短T,利用限量的方式引起抢购;摇滚歌手采用他的形象出唱片、开演唱会,然后大赚一笔钱。Che Guevara 的一生极力与过度的金钱划清界线,没想到死后却沦为赚钱用的图像,我想这才是他真正悲哀的地方。
必须注意的是,文中仍然有不少「歌功颂德式」描述,尤其是在介绍 Che Guevara 的孩童与青年时期,有一张图片旁边有这样的叙述:「格瓦拉是位滑雪好手。从山上如鹰般跃下,如同他本人留给世界的姿势—锐利,令人无法回避」,我想这是在阅读此书时必须谨慎且持平看待的地方。
对于想要了解 Che Guevara 的人,如果你没时间阅读大部头的著作,我推荐你看这本入门作品—《切‧格瓦拉画传》。
注:APE 与 X-Large 皆为街头服饰品牌,APE 来自日本;X-Large 来自美国。
(原文写於 200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