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靴日记的读后感大全
《热靴日记》是一本由乔·麦克纳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够给人一定启发
●很可爱幽默的大叔。在无数感动牌摄影师里有一个用尼康的让人十分感动……主要是实际案例参考,感觉比泛泛而谈有用多了。为了使照骗里的人造光达到自然效果,摄影师费的劲儿不比建筑师设计园林少……
●燃烧吧!毒死我吧!
●能不能便宜点啊!
●sb910求调教TAT
●写的非常好,但是京东送来封面就破了,擦!
●非常棒的一本书 大爱大爱大爱!!!!
《热靴日记》读后感(一):写得好,译得好,难得好书!
写得好,译得好,难得好书!
《热靴日记》读后感(二):看过最精彩的摄影图书
这本书看了过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作者的没一张照片中都有他拍摄的故事,其实很早以前就在电驴上下载过一个英文版的pdf来看。鉴于到现在cet4都还没有过所有就不了了之了。后面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面看到这本书寒假的时间把他借回家看了一遍 真的说这是我看过写摄影最好的一本书。希望爱好精彩图片 精致光线的孩童们千万不要错过。不露情节了 自己品鉴吧。
摄影中能够自己去控制光线,的确是很有挑战性很有乐趣的。而能够用小小的闪光灯实现这一想法,就更牛了!
作者有着30多年的职业摄影师的经验,合理用光必然已经成了一种本能。而作为一名进阶阶段的摄影爱好者,看这本书,无疑可以大大减少自己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时间。
此外这本书比较切题,不像一些国内作者随意拼凑的摄影书籍那样,一味的求全,一味的粘贴各种理论。我觉得看书,能够从中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哪怕是一点点。也比罗列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东来的有意义!
虽然跳过了基本知识的教学,但是对用好闪光灯的各个方面,做了由浅入深的分步讲解,不愧被称作大作
文体风格还是传统的那种,一张照片配一段文字说明的记叙体,但是所讨论的内容,并不是直白的说当时是在怎么干
而是逐个场景还原,先从要干什么说起,然后再提当时碰到了什么棘手的问题,再到从什么方面考虑了哪些因素,最后到把问题解决
场景间是深入浅出的逐步铺垫,先从单灯开始,先接触灯的角度,色温,软硬,前景背景的光比,到光圈和快门和灯的关系,再到尝试用色片来调和闪光与环境,后面再开始尝试双灯,多灯,开始驾驭更大的场景
《热靴日记》读后感(五):穿热靴走过的那些日子
武侠小说里有不同的人物,每个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兵器,有的人使刀枪剑棍,有的人用暗器有的人放毒。当然,用剑的人也会偶尔用一下刀,也会扔一扔暗器,吃一吃补血药,但肯定比不上专门练那个的。
摄影这条路走下来,很难不和闪光灯打交道。就算你只会用手机甚至只有手机,它也会偶尔闪一闪,更不用说拿单反配闪光灯或者外拍灯的了。大多数你们能看到的专业摄影师,都是自己拿着一个相机,然后旁边几个助手举着外拍灯给打光。因为外拍灯的功率更大,可以控制的力量也就越强,换来的代价就是太重太麻烦,还得配助手。闪光灯轻便灵动,而且现在随着相机的ISO水平提升,闪光灯的功率也足够用了。
对于普通非专业摄影人来说,闪光灯才是身边的好伙伴,所以看这个书就对了,那些教你用外拍灯的,就等你成为职业摄影师的时候才看吧。
作者专注闪光灯数十年,不离不弃可谓贤妻良母。大多数摄影师都用外拍灯了,为什么他不用呢?并不是他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是他根本就是拿闪光灯当外拍灯用!
他用闪光灯也要加反光伞柔光伞加柔光箱滤光片,区别只是功率低一点而已。那怎么办?最终还是要转向外拍灯吗?假如一个闪光灯最大功率只有外拍灯的一半,那就用两个闪光灯就行了嘛,这个很好解决的!作者要配多少个闪光灯?他的闪光灯最多的一次用了数十个,所以平时几个一起用不算得什么了。
外拍灯也不是经常用到满负载的,多数时候用1/4甚至1/8就已足够,就连闪光灯也不是每次都全输出,一来回电慢,二来很容易过曝。我在家用一个YN460都不需要全输出,更何况是作者拿着一堆的SB900和SB800。
闪光灯其实很实用,也够用。就像拿个普通胶片机也可以拍出比大中画幅机更好的照片,用个小闪光灯也可以比外拍灯拍得更好,甚至有时候内闪都能胜出。关键是看怎么拍怎么用。
那要怎么用闪光灯?作者全书已经列举了无数种闪光灯的使用情况,从单灯到数十个灯都有,从正面直打到夹在汽车的倒后镜上往驾驶位打都有。打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看不出来有打灯。虽然被人看出来打灯也没有什么羞耻的,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有灯似无灯,无灯胜有灯。灯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亮越好,关键是拍好。
这本和上一本《THE MOMENT IT CLICKS》形式差不多,都是照片占一个版,文字占一个版。不过这次的文字更多了。之前的那本就像给每张照片讲一个小故事,像几米的漫画书,这次因为有解说,要介绍该张照片的具体布光,有时候还要配上花絮或者灯位图,就像一本教程。但又不是那种枯燥程序化的教程,而是保留了上一本幽默、实在的文风,就像是散文,不是记叙文也不是应用文。
但这本却比上一本差很多了。
上一本是多年来积累的吐槽合集,而且体裁不限,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闪光点众多。这一本是专门讲用闪光灯的,题材就局限了,不能再天马行空肆意发挥。
闪光灯看似有很多可能,但说到底就是靠试。作者也是不停地调整灯位和输出,直到拍好为止。无论看不看书,我们自己拍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要试无数次。你再厚的书,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我们就像作者一样调啊调闪啊闪。不过看完这本书我们更能安心地去试了,不用老是担心是不是我技术不行才要试来试去的呀。谁都一样,行家拍一百张试了一百次,有一些成功了有一些不成功,你如果只试十次,当然不能成功。
这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不要怕用闪光灯,不是光线不足的时候才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作者连太空站里都敢用闪光灯。以前有人说,要把相机用得好像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闪光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