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1000字
《马基雅维里时刻》是一本由[英] 波考克 (J. G. A. Pocock)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6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基雅维里时刻》精选点评:
●非常非常精彩,但是信息量太大,实在太难读了……
●共和主义理论的历史时刻。看过罗马-拜占庭-欧亚大陆诸帝国这一段,再来看这一段,才能体会到回到历史场景中看种种争辩、反复、争锋的意味。
●剑桥学派的奠基之作之一,与一般政治理论的专著不同(甚至包括他大多数剑桥同门,尤其是斯金纳的大白话、总分总的教科书风格),波考克这本书的两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非常晦涩和视野极其宽阔。他的行文之间似乎就是在不停的绕弯子,比如给读者下马威的第一章,“概念图式”这个概念莫名其妙,如果是斯金纳下面就应该解释并且写出历时性三种模式的总纲,但是波考克绕弯子谈了中世纪哲学的争论(p4-5)与亚里士多德时间观;中译本在翻译的时候由于译得比较小心(冯老师的一贯风格,当然准确性是有保障的),所以阅读难度上又增加了一些。这次只读了12367章,下次要直接读原文了。
●果然重新读了第一章尤其第一段以后马上觉得醍醐灌顶,当真字字玑珠;很难想象可以有人从这一角度来看待文艺复兴早期的故事。第二、三部分因为脸生基本上是粗粗浏览,作者后来似乎也未必太关心这个问题;但仍然觉得其对于时间、特殊性与有限性的讨论相当具有启发性。在一个对于现实和历史都在产生无比幻灭感的时刻读到这样的书还真是让人兴奋啊!
●波考克视角宏大,“时刻”不是单指“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而是要讲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表现”,进而指涉共和主义诸不确定性时期,构建历时性的弥散语境间的联系。第一部分概念背景成为理解谱系的前提和语境线索,结构相当清晰:认识—经验(亚里士多德、福蒂斯丘)、神意—德性(奥古斯丁、阿奎那)、公民生活(但丁与反但丁传统),只是有些次关键概念并不能很准确地把握其意涵。第二部分紧扣圭恰迪尼和尼克洛两位巨佬的思想脉络,沿着美第奇复辟和威尼斯象征的时间线讨论,习俗—神恩—公民生活三线结构反复出现。恩,还有《道德经》乱入。第三部分其实最精彩(按照他的构想),限于时间和知识储备,先粗略扫了一下,需重读。
●共和主义的扛鼎之作,其所梳理的大西洋共和主义传统极为细致。从德行对抗命运,落脚在美国革命及其建成。波考克的写法较斯金纳和邓恩而言,更易于把握全貌,遗憾的是,剑桥学派始终无法给出一副新的政治图景的全貌。
●如听万壑松。
●或许压低了自由主义的地位,讲述了公民人文主义在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的故事。非常历史,感受到了浓浓剑桥学派之风,不过个人并不很喜欢
●窃以为,书名译为《马基雅维里节点》似更合适。
《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一):无论如何也要读完吧
《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二):【转】王寅丽:政治语言与语言政治——波考克对共和主义语言的论说
【作者简介】王寅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汉娜·阿伦特: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鄂蘭》(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译著有文森特·德贡布《当代法国哲学》、阿伦特《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爱与圣奥古斯丁》、希尔贝克《多元现代性:一个斯堪的纳维亚经验的故事》(合译)。
《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三):Pocock《马基雅维利时刻:佛罗伦萨政治思想和大西洋共和主义传统(1975)》小摘要
“章1:问题及其模式(一):经验、习惯与审慎” 1479,Fortescue《英格兰法律颂》:独一无二的英格兰因素在习俗与法规中;“英格兰人的习俗不但是好的,而且是最好的。”【15】 回溯:从Plato到Aristotle,prescriptive reason,Art是技艺而非科学;virtue就是审慎。
“章2:问题及其模式(二):神意、命运和美德” 世俗历史是先知预言的对象,Augustine区分末世论和时间。Boethius,人必须在地上之国行动,进入Fortuna,fortuna具有政治性质;通过信仰,等同于命运的神意,哲学不带来神意,而是安慰。政治事件是对信仰和哲学的挑战。
“章3:问题及其模式(三):积极生活和公民生活” 14世纪的Florence,Dante的启示维度;Republic:“爱自己的国家,更甚于爱自己的灵魂。…肯定共和国,就是打破秩序井然的宇宙的无时间的连续性,把它分解为特殊的时刻。”【58】vita active, rhetorica对立于沉思。 阅读《政治学》的多种方式,有citizen路径,混合政体的传统。统治位置最高。Polybius的时间模式,循环是不可取的命运。美德对抗命运。世间不存在永恒。Civic humanism“用政治取代神恩。”【85】
“卷2 共和国及其命运:1494年到1530年的佛罗伦萨政治思想”
“章4 从Bruni到Savonarola:命运、威尼斯与末日启示” Bruni讨论Virtus,Virtus要参与城邦生活。特殊性用社团来解决。1494,Medici统治瓦解,Savonarola:先知与公民的结合,“共和国是神权政体,它是神恩的王国。”【119】失败。
“章5 美第奇复辟1:Guicciardini和下层显贵,1512-1516年” 转向Aristotle。 《Logrogno谈话录》:从政制谈自由,自由是自然的,在于法律高于欲望。“自由的基础在于平民政府。”【137】设定混合政制。
“章6 美第奇复辟2: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政治是应付偶然之事的技艺。”【166】civic humanism使得好人等同于好公民。《君主论》研究革新者和命运。【168】创新是抽象的原则,是理论作品。新君主全无正当性,用virtus来形塑命运,“德行,它可以被用来形塑命运。”【172】virtus的双重含义:手段和品质。【173】时代并非完全不可驾驭,失去正当性的权力世界中,当务之急是行动,通过革新来获得正当性。建国者只需要机缘。先知后于革新者。德行即最小限度地依赖命运。“行动就是‘德行’。…行动——去做不见容于正当性体制的事情——就是把形式强加于命运。”【189】军队必须成为公民。
defined government as modern in the act of rebelling against its modernity)。”【343】
“卷3 革命之前大西洋的价值和历史”
“章10 英格兰的马基雅维利主义问题:内战之前的公民意识模式”共和主义适应英国的君主制、法律和神学环境。有竞争性的意识模式。双重统治权模式:在territorial monarchy中,仅仅权利(财产)拥有者还不足以成为积极的公民或政治动物,人们生活在二元化(君主和权利)的概念图式中。【350】探究公民意识的成长。在英格兰,“末日启示是民族性的”【351】,是认识公共领域的手段。双重统治权模式太简单。古老自由也是gentry的公民意识的模式。英格兰是世俗法律、正当性和历史的混合体,“英格兰占据着一个在末日启示中得到拣选的时刻的观点。”【359】“作为一种公民意识模式的末日启示。”【360】 共和模式与等级制、习俗、拣选的民族等意识竞争。必须承认等级制,则需共和国对不完美的智慧和失序的回应。公民思想可与君主制结合了。“皮姆的语言把等级制与共和国融合在了一起。”【374】一旦破裂,则驶入共和主义,仍受神学和末日启示的引导。
“章11 共和政体的英格兰化:混合政体、圣徒和公民” 1642年,国王宣布王国是混合政体,三等级的平衡。政府不再是神,而是人的智慧的设计,被描述成一个古典共和国。“混合政体的理论被引入英格兰,…共和主义教义本土化。”【381】Hobbes那儿,人退回到前政治,在自然状态中肯定自身。 总之,混合政制引入了共和传统。 诉诸神恩,刀剑重建自由。【392】地产才有公民资格。Rump parliament的观点是“君主制不能为英格兰提供政治稳定。”【394】哈林顿《大洋国》是突破范式的时刻。【402】提出基于有地自由民的公民理论。继承马基雅维利对武装的强调,“政治动物,因为他拥有刀剑和自有资产。”【404】腐败就是权威与财产不适配。 哈林顿只注重人格的物质基础,未考虑其它类型的依赖。财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闲暇。 Hobbes和哈林顿都否认教士的独立权威,但“哈林顿避免把他的共和国说成存在于严格的世俗时间之中。”【418】
“章12 共和政体的英格兰化2:宫廷派、乡村派和常备军”启示消退,习俗和古代宪政的恢复。Virtus的对立面不再是命运,“而是历史中的腐败。”【424】 1675 shaftesbury反对庇护权(patronage),这是腐败,议会对行政的依附。常备军的问题 1675是新现象,财政体系加强,对军人和文官的依附关系被强加给下院。【431】军事政府的危险性。“对庇护权和腐败的批驳是对现代政府的抨击。”【441】
“章14 18世纪的论战:美德、欲望与商业”美国建国和宪法是公民复兴运动的最后一幕。无美德的、欲望驱动的私人的社会如何运作,“把社会描绘成一种经济机制。”【488】“公民范式….经纪人和互为主体的人的范式,要把这两个范式结合在一起,确实是太难了。”【490】 Cato’s letters:共和国报复董事;Bolingbroke接受1688宪政革命,但拒绝财政革命的后果。Montesquieu用三权分立取代二分法。美德与利益的分离使得Bolingbroke没有满意的政党理论。18世纪脱离美德的运动。行政权类似于君主。【514】孟德斯鸠说自由社会可以容纳大量虚假意识,商业和欲望有益于自由和公民美德。【516】Hume:对自由的要求是desire的要求,而不是理性的要求。【519】人们一直受欲望的统治。 Ferguson:公民是野蛮的,文明的进步就是次级价值的增加和专业化。【527】卢梭是公民人文主义的重要力量,“全面揭示了人格异化的问题。”【530】
“跋”Skinner说:西塞罗才是humanism,但波考克说西塞罗关注的是正义而非virtus;还有一种意见强调了洛克的自由主义的核心位置,而波考克则略微退让,说自己并非在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是非此即彼,只是自己讲述了civic humanism版本的故事。【611】
江绪林 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四):【转】王寅丽:波考克对马基雅维利德性语言的共和主义阐释
《马基雅维里时刻》读后感(五):刘小枫:“马基雅维利时刻”与美国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