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君主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君主论读后感锦集

2020-12-02 01:2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君主论读后感锦集

  《君主论》是一本由(意)尼科洛·马基雅弗利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主论》精选点评:

  ●经典

  ●没有那么神。

  ●补打卡。极致的精英主义。哦不是极致,应该是 极端。。。

  ●马氏之作,惊为天人。可惜译本不好。

  ●重读感觉很惨痛“许多人曾经想象过那些从未见过也不知道是否实际存在过的共和国和君主国。人们的实际生活与应当怎样生活相去甚远,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应当怎样办,而将实际抛诸脑后,那么他学会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自我毁灭。”

  ●值得一读!看完古希腊哲学史纲之后再看这种书,简直太好懂了。。

  ●看后感情复杂的一本书

  ●感受一下啥叫“现实主义政治观”。

  ●各种君主国及治理方法、谋略

  ●不得不说,阴谋诡计还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啊,君主论基本上讲的只是术层面上的东西,觉得比较肤浅,深度不够,相较之下韩非的《韩非子》就完全是达到了道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的法家体系,所谓的法家集大成者,名不虚传,比君主论强多了。

  《君主论》读后感(一):摘录

  人们绝不应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混乱滋长延续,因为战争无法逃避,拖延时日只会使自己陷于困境。

  三种统治方法:第一,毁灭它们;第二,亲自驻扎;第三,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从他们那里收取贡品并在那里扶持一个亲善你的寡头政府。

  革新者将成为所有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的敌人,而所有那些新制度的可能受惠者却反应冷淡,他们并不全力拥护。这种冷淡部分出于对掌控着律法的反对者的畏惧,部分出于人类的多疑心理,在对新事物没有确切的认知之前,他们确实未敢轻信。

  民众生性多变,想就某件事来说服民众很容易,可要让他们坚持那一信念可就困难了。因为必须依此行事: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逼其就范。

  《君主论》读后感(二):申韩之术在西方

  自此书出,政治不再假上帝之名,终于撕下了温情冷漠的面纱——杀伐无情,展露无疑。

  在东方的春秋时代早已烟消云散后,西方仍在漫长的中世纪中兜兜转转,虽然”礼崩乐坏”,万邦相争,而终究碍于上帝的薄面,宗教的牵拉,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仍藕断丝连。马基雅弗利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一语道破政治的现实与黑暗:“对人们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他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要让人们畏惧而不憎恨”,“当人们不再相信的时候,就诉诸武力使其就范”“损害行为应该一次干完,人民就会少受一些损害;而恩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施予,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品尝到滋味”……正如站在帝王一侧宣扬霸道的法家,宣扬法术势的法家,马基雅弗利也完全站在意大利君王的立场上,陈述强国之霸道,东西呼应,何其神似——“不论来自何人的良谏,必定源自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来自良谏。”“君主应把招致责难的事情交由别人处置,而能够让人心怀感恩的事情也亲自办理。”像把此类的话语拙译为文言——“谏美非臣贤也,君明则良谏见”“口让多怨,付于臣下;戴德沾恩,逢以躬亲。”再混入韩非的雄文里,实难辨别。

  彼时意大利的形势,何其似于纷争的战国,彼马基雅弗利的文论,又几似于冷面绝情的法家,甚至论文章的雄辩和天才,尚比不上韩子,更何况是千年之后才望其项背,然而东西殊途,为什么?或许后来居上的儒家要负相当程度的责任:被一度打碎的道德伦理又重新依附在政治上,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

  最后,隐隐觉得尼采的超人哲学可能受到马基雅弗利的影响,像“雷厉风行胜于小心谨慎,因为命运是个女人,如果你想驾驭她,就必须对她大打出手,将她击倒在地”这样的句子,以及对君主应兼具“狐狸和狮子”的比喻,和贯穿全书对强力的尊崇,一度有种穿越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错觉,当然,论君主论的思辨性,固然远远不如后者。至于有人说此书启迪了纳粹,应也非空穴来风,如果再联想到墨索里尼也是意大利人,我想十分有可能,至少应该是提供了一个思想源头。

  “命运只是我们行动的半个主宰,其余的一半,或者差不多一半则归我们自己支配。”面向真实的人类,不再沉浸虚幻的感召,即是解放人类的唯一途径。而马基雅弗利以后,姗姗来迟的宗教革命,终于彻底斩断了天人的控制关系,生前失意的马基雅弗利或许应该能安息了。

  《君主论》读后感(三):又是狐狸又是狮,君主立身当自强

  《君主论》论君主,《乌合之众》论平民,政治无非就是老大看手下,手下看老大,再加个老大看老大就齐活了。

  要说论一位君主的自我修养,应该没人比马基雅维利更出色了,虽然他没当过君主,却深谙君主之道,这说明了两个道理,读史使人明志,读书使人进步。这部作品出版至今近500年,君主制当道的世界已成往日云烟,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这本书中传达的观点。当然跟我一样注定这辈子当不上老大的人就不要做梦了,对,看多少本也当不上,不过我们仍能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政治斗争,办公室政治,家族内部政治,人际交往政治,而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中心,我们需要社交,需要自我管理,可能有机会管理他人,也一定会被人管理,那如何进行合作?如何谋划策略?如何让被管理人死心塌地?又如何去选择一位好老板并站好队?读完这本书你能找到一部分答案,也一定会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政治。

  《君主论》主要从君主制几个类别及其特点、军事策略、君民关系及君臣关系等方面,深入论证了如何成为一名拯救国家于水火并保住江山流芳百世的明君,尽管大多纸上谈兵,可作者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的阐释自己的论点,刨除命题真伪来看,也属于逻辑清晰的论证典范,值得写论文与社论文章的人学习,如何组织例子,如何层层递减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等。

  关于内容,也确实很吸引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它的经久不衰和与时俱进的适用性,这本书于现今社会的最大意义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人。文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观点是,作为君主你既要像狐狸狡诈多变,又要像狮子强硬凶猛,如此才可稳住民心,保住江山。一国之君所处位置决定他的责任异于他人,做任何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都是导致自己走向灭亡的隐患,他每天考虑的不是内忧,就是外患,稍有懈怠,就是大祸。关于内忧,书中的观点是要下基层,要像狐狸一样学会欺骗,也许国王自己劣迹斑斑,但作出一副与民同乐的假象,要比单纯镇压效果好很多,就算得不到人民爱戴,也不能让人民憎恨。不过在该强硬时要露出獠牙,尤其是最靠近身边的隐患,不能给臣子多过自己的权利,时刻警惕阴谋,令人恐惧也是一种保住革命果实的必要手段。如此能做到上下一心,必解外患,毕竟没人愿意招惹一个团结有力的国家。

  有时当上老大需要一点命运的眷顾,但一味寄希望于运气会让自己死的很惨,自我品质的打磨非常重要。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智囊团,如此方能临危不乱。除此之外,书中还处处透漏着“我不是教你诈,而是告诉你这就是君主的义务”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君主不能完全遵守的美德,比如不能太慷慨,不能太仁慈,不能太诚实等,但绝对不能有恶意,战争也可以是正义而神圣的,这要取决于君王的初衷,是单纯为了杀戮取乐,还是为了民族大义,又或者为了权力更迭,目的不同决定着结局的不同。还有一种现象,有些人用不同的方式达到相同目的,而有些人可能用同样的套路却有胜败之差,这又要谈到审时度势的能力,包括敌人处置需要一个度,施舍需要一个度,虚假需要一个度,作为一国之君万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正是君王难当的地方,当你把握不好一件事的度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如何弥补了。然而过于优柔寡断的人不会得到命运眷顾,尤其对于君主来说,是人都会犯错,君王是最不应该害怕犯错的人,当机立断的气势要比深思熟虑的犹豫更得民心,深思熟虑的事情就留给智囊团负责吧。

  这本《君主论》是英汉双语,很遗憾自己实在懒得读英语,也只好读半本书了,就这半本书信息量就多到爆炸,第一遍大概筛选出这么些感想,遗漏的信息不在少数,而且听说玛戈王后她妈把这本书放在床头,一天看一点,都没能成为一位手腕高超的老板,看来要参透其中奥秘还得常读常新了。

  《君主论》读后感(四):《君主论》译后记

  马基雅维里(1469—1527),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祖辈乃佛罗伦萨的贵族,其父为一名律师,爱好研读古典著作,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以及文艺复兴伟大氛围的侵浸之下,马基雅维里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学科教育,他熟习拉丁文,在意大利古典文学、史学方面造诣颇深,对古罗马——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钻研用力尤多,这为他以后的从政之路与写作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1494至1512年,是马基雅维里的从政时期,他从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助理员作起,1498年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秘书厅秘书长,很快又被提升为“自由与和平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办理外交与军政事务,直至1512年佛罗伦萨覆灭,马基雅维里蒙受冤狱被罢黜为民,十余年间,历尽了宦海沉浮,却也为此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厚的材料。

  据载,回家务农的马基雅维里生活极为拮据,但他以顽强意志,白天伐木卖柴,夜晚挑灯苦读,写出大量传世名著,如《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兵法》等,其中尤以《君主论》最为知名,也正因这本书,其人被尊为西方“政治学之父”、“国家学说之父”、“马克思以前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这本书的命运说来有些离奇,或许是在1515年,穷困交加的马基雅维里,怀着臣下的谦卑,向意大利君王小洛伦佐(1492—1519)敬献上了他悉心写成的这本小书,想藉此官复原职,东山再起。这本小书凝结了马氏从政十余年的见识心得,对于此书所可能具有的参考价值,马氏颇为自信。不过,马基雅维里的愿望落空了,至少从对待这本小书的态度上看,那位小洛伦佐君主殿下人非伯乐,并无慧眼,马基雅维里最终在贫病中死去,并无得到重用。

  然而,历史总在其戏剧性背后透射出带有荒诞意味的庄严。令马氏始料未及的是,这本小书让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未挽回他生前的富贵,却成就了他的身后之名。当然,这名,有美名,也有恶名,并且皆达极至。在他生前,他所希翼的那位读者对这本小书弃若敝履,而在他死后,这本小书却获得了世界性的研读,五百年来,它一直受到青睐,从未失去过读者,并且随着代代读者的阐扬,更是衍生出较其原初意义远为深厚的价值。

  可以说,在写作之初,由于这本小书的“读者”与“文体”所限,马氏在行文中既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亦不敢展示玄奥的理论,他只是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这就为我们的阅读与翻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我的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君主论》的中译本至少有15个左右(以译者而论,若以版本而言则远多于此了),其中最经典者,当属商务版潘汉典先生的译本,据该版“译后记”可知,译文从动笔至定稿前后历二十余年,潘先生先依英文版译出,后又苦攻意文,遍参英、美、法、德、日诸国译本,力求信达,并为译文做了大量注解,前辈译者苦心经营的翻译态度实令人敬佩不已!我所接触到的《君主论》的几个译本,均能见出对潘译本的参照,这同样说明了潘译的卓越之处。

  在翻译领域,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三字箴言”几成翻译之标准,它似乎同样可以视为翻译工作所希求却不易达到的境界。以《君主论》这本小书而论,即令潘译本也存在些许句子稍嫌冗长,甚或错译漏译之处,这里,指出此点绝非借抑人以扬己,而是意在说明翻译工作的艰辛所在,它总难尽善尽美。本人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依循着“忠实可信,流畅可读”的原则,至于其成效如何,则留待读者诸君的检验了。需要指出的是,本译本对潘汉典先生的译本同样有所参照,在此谨向前辈译者致以谢意。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辛劳与努力的朋友。

  李修建

  《君主论》读后感(五):《君主论》读书摘要

  君主论

  尼可洛·马基雅维利(政治学之父,国家学说之父,马克思以前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对人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他们对所受的轻微的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

  用进驻军队的方式监护属地是徒劳的,而通过殖民的方式却大有裨益。

  当强大的外来者侵入某地的时候,该领地上所有相对弱小的势力,内心里反对凌驾于他们头上的任何势力,受这种怨恨心理的激发,他们会依附于这个强大的外来者。

  君主不仅需要注意当前的问题,还要注意未来的危机。

  国家事务亦是如此,因为如果人们能够及早地洞察到国家将会出现的灾患(这并不确定,唯有审慎之人方能做到),就能够迅速加以补救。但如果没能察觉,而听任灾患的滋长,直至任何人都能知晓的时候,那就回天乏力了。

  当人们力所能及地去做时,他们总会收到褒扬而非责骂;但是,假若他们本无能力而又不择手段地蛮干,就会铸成大错而只会留下骂名。

  人们绝不应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混乱滋长延续,因为战争无法逃避,拖延时日只会使自己陷于困境。

  意大利人不懂战争,法国人不懂政治。

  谁促使他人强大,谁就自取灭亡。

  由布衣百姓成为一国之君的,按理说必先有能力或者运气,这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助于减少许多困难。不过,越不依赖运气的人,越能稳居其位。

  没有机会,他们的意志力就会毫无用武之地;而没有意志力,机会只有徒然溜走。

  机会成就了这些人的伟业,而卓越的才干使他们得以洞察机会,并且利用这些机会,使他们的祖国日趋昌隆。

  所有武装起来的倡导者都赢取了胜利,而赤手空拳者却被毁灭殆尽了。

  民众生性多变,想就某件事说服民众很容易,可要让他们坚持那一信念可就困难了。

  抠机主教

  如果人们相信施以新的恩惠就会使一个大人物忘掉过去所受的伤害,那就是自欺欺人。

  损害行为应该一次干完,人们便会少受一些损害,怨恨就会少些;而恩惠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施予,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品尝滋味。

  每个城邦都能找到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这是由于人民不远被权贵统治与压迫,而权贵渴望统治和压迫人民。城邦里这两种相反的欲求便产生了三种结果之一,即君权,自由权或无政府状态。

  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会有良好的法律,有良好的军队定会有良好的法律。

  你的毁灭之所以推迟,只是由于敌人的进攻也推迟了。

  一个用自己的物理而非外国武力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更不容易被人征服。

  雇佣军的症结在其慵懒,而外国援军的症结却在其效能。

  人们在开始从事某件貌似不错的事情时,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察觉不到其中的隐患。

  一个没有自己的军队的君主国,就毫无安全可言。

  世界上最为虚弱,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所获有的声望。

  一位君主,除了战争,战略和军事训练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念头,也不应以他事为业,因为这是身为统帅之人应该从事的唯一职业。

  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应当怎样办,而将实际抛诸脑后,那么他学会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自我毁灭。

  某些品质貌似美德,如果君主力行实践,只会导致灭亡;而某些品质貌似恶行,如果君主力行实践,却能带来安宁与幸福。

  君主不应介意招致吝啬之名,因为这是他维护统治的恶名之一。

  当你慷慨行事时,也就再丧失慷慨行事的能力。

  利用金钱而非依靠伟大崇高的精神获得的友谊是靠不住的,在需要的时候不能指望他们。

  你必须懂得有两种斗争方法:一是依靠法律,二是运用武力。第一种适用于人类,第二种适用于野兽。

  由于狮子不知道防备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因此,君主需要成为一只狐狸以识别陷阱,又需要是一头狮子以震慑豺狼。

  人们总是头脑简单,并且受制于眼前的需要,因此行骗之人总能找到甘愿上当受骗的目标。

  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不能践行所谓好人应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为了保住位子,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背离人道、违反信仰。

  君主必须做好精神准备,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态的变幻而随机应变。

  因为庸人总是被事物的外表和结果所欺骗,而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庸人。当多数人站稳脚跟的时候,少数人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身为君主,应该注意两件事:对内,关乎臣民;对外,关乎外国势力。

  玩弄阴谋者多不胜数,而举事成功者却少之又少。

  君主应该把招致责难的事情交由别人处置,而能够让人心怀感恩的事情则亲自办理。

  君主如果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外国人,就应当建筑堡垒;如果他害怕外国人更甚于害怕人民,则应当废弃堡垒。

  在第二种情况下,亦即你对交战双方无论哪方取胜都不惧怕时,你就应当更加审慎地考虑你支持哪一方,因为你在利用一方的帮助灭掉另一方,如果前者明智的话,一定会救援后者。如果他取胜,他将任你支配;而有了你的帮助,他就不可能不取得胜利。

  谨慎之举在于能够洞察到各种麻烦的性质,进而两害相权取其轻。

  人的头脑有三种类型:一类能够自我通达,另一类需要求诸于人,第三类是既不能自通,求助他人也无济于事。第一类最为卓越,第二类也堪称卓越,第三类则毫无用处。

  如果你发现某大臣厚己薄汝,一言一行都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此人绝非良臣,你也绝不能信赖他,因为既然他的手中操持着你的国家,他就不该顾念自己,而应只为君主着想,并且绝不想与君主没有干系的事情。

  如果君主本人不够明智,他就不可能察纳良谏,除非他确实运气不错,把自己托付给某个慎思笃行的人,对他完全言听计从。

  不论来自任何人的良谏,必定源自君主的贤明 ,而不是君主的贤明源自良谏。

  新君巩固国家:公正的法律,强大的军队,可靠的盟友,良好的榜样。

  在和平时期从不思考可能的变故(风和日丽之时想不到暴风骤雨,这是人们共同的缺点),而一旦风云突变,他们只想着逃亡而不考虑自卫。

  只有依靠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能安全可靠,安全持久。

  命运只是我们行动的半个主宰,其余的一半,或者差不多一半,则归我们自己支配。

  君主如能与时俱进,就能昌盛。

  如果人们同命运协调一致,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

  雷厉风行胜于小心谨慎。

  命运宛如女子,常与年轻人为伍,因为他们较少谨慎,更多果敢,能够勇猛无谓地对她颐指气使。

  more enslaved than Hebrews, more servile than the Persians, more dispersed than the Athenian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君主论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