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是习惯说:再等等吧。
/
“阿叶,我们这个假期就去成都吧,我已经做好攻略啦,还看了机票,带你吃香喝辣去!” 闺蜜兴奋的说。
“啊,要不再等等吧。” 我几乎脱口而出。
在这句话说出来的第五秒,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的原因,这个出游约定已经被搁置了好几次。
闺蜜满脸失望,问道:“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我哑口无言。因为在我自己心里,好像也没有一个答案。不是不想去,可就是想拖一拖。
“不等了,这次就去,我们买机票吧!”我笑着冲闺蜜说。
等等吧,就48小时
电话里头,她告诉我奶奶在家摔倒了,并让我有空跟她通个电话。因为正急着处理手头的工作,我追问了几句具体情况,便迅速地结束了这段通话。
等到工作结束,再次想这件事时,已是深夜了。想了想,等过两天直接回去一趟吧。
可是没想到,仅仅48小时,我便永远地错过了和奶奶说话的机会。
原来在给我打电话的第二天,奶奶中风了,医生说是摔倒引起的。爸妈怕影响我工作,便想着先瞒住我。
那时候,我在想:如果那天我没有把打电话的事情一推再推,至少我还能再跟奶奶多说几句话,至少在她还有意识的时候收到我的关心。
我们是在学校社团认识的,他就是那种爱打篮球,成绩却不太好的男生。说实话,他完全长在了我的审美上。我们不仅很聊得来,就连口味都很一致。
可就在我们关系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时,老师也似乎察觉到我们之间有种超越同学的亲密。
“我不管他怎么样,反正在这个阶段,你不能早恋,如果再看到你们走那么近,就把你家长请到学校。” 这是班主任的原话。
或许是因为老师的“警告”,又或许是因为不够喜欢。在他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的时候,我选择以“还不是时候”作为了回应。
那时候的我以为,喜欢这件事迟一点再说,应该也没关系吧。可我却忘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我们预想的发展。
高考结束后,他报考了外地的大学,不想异地恋的我,最终决定让这段还未曾真正开始的感情,就这样过去吧。
时常会想,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在最初的时候,说出那句“我也喜欢你啊”,那样至少就不会那么遗憾了。
可惜时间从来不等你我,也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
拖延这件事,是会上瘾的
我总是在心里很好地计划了一切,并期待着自己能把这些事一件件地实现。
等有时间就和闺蜜去旅游;
等忙完工作就回去陪奶奶;
等毕业就和喜欢的人表白......
可大部分的事情到最后,我都没能付诸于行动。
拖延一旦成瘾,便如吸毒般难以戒掉。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总是被我一拖再拖。
下班路上新开了一家甜品店,一直想要去尝,每次明明都已经在门口停下了脚步,可犹豫过后,还是决定下一次再吃。
偶然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画展,于是兴奋地跟朋友约好要一起去看,可每到周末却总是用各种借口,将约定推到下周,最后直到闭展都没有去成。
对于那些很喜欢的东西,或是很想要去做的事情,仿佛一旦延期,之后便是无期限地搁置。
旁人也许会觉得,那一定是你不想做吧。
不啊,其实我很想做。但很多事情,在错过了那个最渴望行动的时间点后,便会觉得“好像再迟一点点,也可以”。
不是每一次,都有退路
一直以来,我都是那个喜欢一等再等的人。
遇到喜欢的男生,想等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时间;工作晋升的机会摆在面前,想等到自己能力更强的时候;计划着进修,想等到结束手头上的一切事情再开始。
可时间从来不等人,想着想着,就错过了最佳时机。
于是,我开始自我欺骗。
告诉自己:错过一个男生,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错过这次工作机会,也会再有的;即使没有去进修,但在社会的毒打中成长也没有那么差。
很多次,因为自己的拖延、犹豫,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可每一次过后,我都成功地留给自己全身而退的余地。
直到这次,奶奶病倒了。不能动弹,不能说话,不能认人,也就只能这样,浑浑噩噩地躺在病床上。
我才彻底意识到:想和奶奶聊的往事,想给奶奶做的拿手菜,这一件件计划了很久的事情,在某个时刻,注定要永远烂在心里。
而这些于我而言,都将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一次,没有后退的路。
最后。
长大以后,我们总是会回想起过往的种种,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有些至今想起来,心里依旧会咯噔一下,难受起来。
让人难过的,不仅仅是遗憾本身,更多的是痛恨那个下次依旧留下遗憾的自己,是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
我们习惯推迟,习惯拖延,对自己说“迟早会做的,等下次吧”。
我们还自以为是地觉得,这是在寻求一个最佳时机。但其实,这里面包含的更多是犹豫、懒惰和不敢面对。
现在的我,只想对自己,以及和我相似的你们说:别再等了。
来日虽方长,但世事也无常。
我们都无法得知,那些错失的机会,到底还会不会,再来;分别时说完再见后,到底还能不能,真的再见。
作者 | 璇仔
排版 | 璇仔
图片来源 | 《如此可爱的我们》
- talk -
# 你有什么遗憾吗 #
· END ·
点个「在看」
我们都别在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