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拉克战争》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摘抄

2022-03-14 15:1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摘抄

  《伊拉克战争》是一部由BBC执导,阿历克斯·杰宁斯 / Massoud Barzani / 迪克·切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拉克战争》精选点评:

  ●absolute horror

  ●第一集结尾有句话:I said to the president: "...Fixing a country is not something you do overnight." 看到纪录片里面飞机炸伊拉克的图像时,我就想说,谁请你去fix其他国家了你个混球。

  ●一个个都甩锅大师,看得我醉醉的

  ●温故知新…

  ● 良心纪录片,立场比较客观,不做评价,只展示事实。没有偏袒任何一方(美军,反对派,联合国,宗教人士) 控制伊拉克超出了美国的能力,然而至今还是没吸取教训。

  ●第一集,一个大型甩锅现场,了不起。第三集,世俗化很重要。

  ●就是一场入侵战争,WMD的假情报明显是自己伪造的。推翻萨达姆没换来和平和民主,反而带去仇恨和混战,也让自己的士兵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最后是数十万人的死亡和新的独裁,一个原本平和富有的国家元气大伤。英国凑热闹埋下日后恐袭的祸根。现在is玩完了美国又支持库尔德人建国,一手推动中东之乱

  ●乱!

  ●真是一群操蛋的人。。。 日本怎么就被改造好了呢?

  ●立场客观公正,只陈述事实,留下功过是非观众自行考虑。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一):英雄美利坚

  刚从伊拉克回来,感觉跟媒体报道的那个伊拉克完全不一样!伊拉克人现在有了人权和言论权,以及选举权!他们不在是独裁者眼里的屁民了。整个国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国家充满信心!

  基于此,绝大部门伊拉克人对美国充满感激,他们现在得到的就是美国用牺牲和鲜血换来的。美国在战争结束后,又如同改造日本那样改造这个国家,将美利坚的精神灌输到这个国家的骨子里。这个国家的黑暗已经结束,迎接它的必将是光明。

  所以说,伊拉克战争美国有它的国家利益在里面,但也有它的侠义的精神在里面!在一种妒恶如仇,对一切只想把自己压在民众上面的疯子,独裁者的仇恨!这不是利益而是一种性格。有了这种国格,它必将得到认可!

  那些说它侵略的人,真应该去趟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二):披着民主的外衣去祸害别人的生命

  想要推倒萨达姆政权,找了一个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为了在国内通过,伪造假情报。

  想要在联合国得到支持,法国明确会投反对票以后,就绕开直接开战。英国人还说是法国逼他们动武的,这借口简直没谁了。一句话概括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衰弱就要挨打。想打你,借口有一万种。

  战争给伊拉克带来17万平民的伤亡。十年了还处在内乱之中,各个派别互相杀戮。从这里才能感觉到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才是人民最大的幸福。

  美国所谓的民主,到最后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独裁者而已。我想问面对十几万的平民死亡,流离失所,美国你要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人凭什么因你的民主而失去生命?

  你美国人的命是命,别人的命就不是命吗?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三):第二集剧情梳理

  《伊拉克战争》观后感(四):美国的扶植的新政府为什么会失败?

  最本质的根据是伊斯兰教政治在中东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西方的价值观在那里水土不服。

  在现代世界文明大背景下,伊斯兰教政治生命力在中东地区为什么还如此顽强呢?

  我们都知道,我们儒家文明下的封建政治经历了二千多年才终结。伊斯兰教也已经历经了一千多年了。伊斯兰教在现代文明的围攻下,它是怎样的一个存在?

  首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兴起到衰落都有一个过程,兴起之初,万象欣欣向荣。新生力量远胜于破坏之力,到处充满活力,当它们成长到巅峰时,万物开始陈旧,满足于既得的资源,缺乏再生的动力,破坏之力远胜于新生之力,腐败加速,事物开始衰退,直至灭亡。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次,一种政治文明的彻底总结,往往都是因自身腐败而不复再存的。比如我们的儒家文明的君主政治,又如天主教宗教政治,除非社会不进步,否则它们一旦消亡了,也就不可能再存在了

  再者,现代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决定了中东地区的主要劳动形式是比较单一的(因为仅靠石油就可以拉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单一的劳动形式让新文明的需求变得并非必要。只有当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结构多样化,人的劳动力形式(概括为社会生产力)变得复杂化了,才会需要新的政治文明支撑社会去进步。就比如说毛利昂司这个盛产血钻的小国家,其人们只需要会简单的淘钻的劳动形式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财富,那么新的代表更高的生产力的文明就很难在该地区生根发芽,那里即使一直不断发生内战,它的古老文明还是一样拥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中东历史上,没有多少相对完整的伊斯兰教长命政治,伊斯兰教在它的生命周期中还处于中期阶段,它的弊端和局限性在中东地区的人们生活中很少体现。

  伊斯兰宗教政治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但历史上的中东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稳固的长期的利益集团(之所以没有,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地理处于亚欧中间地带,古文明时代是东西方战争拉锯的地方,现代由于石油资源又成为世界利益争锋的地方),没有稳固的长期的政治利益集团,就不会发生理论上与宗教文明有必然相关性的政治腐败。伊斯兰教宗教政治的国家往往总是胎死于战争,在战争中生也在战争中灭亡(这就是为什么“圣战”多用在伊斯兰教圣典之中),宗教文明多服从于战争,与社会经济构成相对较少的关联。

  所以,宗教信仰本身是很有魔力的,如果没有到放弃的边缘,人们是难以改变信仰的,所以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的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因此,无论是什么流派主义的政治家想通过消灭、孤立或排斥伊斯兰教信仰的方法去改造中东地区的政治都是徒劳无用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成功后,却无法扶植好一个新的政府的原因。美国人先后派了两个排斥伊斯兰教信仰的人去扶植新政府,完全不考虑伊拉克实际的人文政治状况,妄图用西方民主生硬的植入到伊拉克政治当中,完全是不可取的。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宗教政治终究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如果采取强行的价值输入法将适得其反,这样反而让历史进程拉得更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