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约束的罪行》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约束的罪行》经典影评有感

2020-09-17 17:0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约束的罪行》经典影评有感

  《约束罪行》是一部由Sebastián Schindel执导,塞西莉亚·罗特 / 米格尔·安吉尔·索拉 / 索菲亚·哥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约束的罪行》影评(一):大义灭亲

  

4星,拍的还真是不错家长理短,生活琐碎似无关的事情都拍的很精致,很真实,让人觉得非常有代入感,一点也不觉得拖沓缓慢。反而萌生了一股悬念,为后来的案件发生做好了铺垫,让人津津有味的看下去,片子有一种纪实感,没有胡煽情演绎。更加符合真实事件改编题材,最后大义灭亲的结局,也很震撼,即使故事发生在南美遥远国度说明天下善恶良心是相通的,道德感一样的,有教育意义

  《约束的罪行》影评(二):两个案件,一个大发夹

  《约束的罪行》大部分场景是在法庭上,基本情况都是通过法庭调查讲述出来的。开始看的时候抱怨,为什么非要把两个案件搅到一起,故意用蒙太奇时空打乱。原来这两个案子发生在同一家庭,而且其中也有必然联系。两个案子在编导的叙事方法下基本上同时结束,好突然真相大白,让母亲转一个大发夹弯,终于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儿子成这个样子家庭教育分不开的,父母责任绝对少不了。真正宠爱孩子应该培养形成正确价值观思想方法,培养他的意志定力,让他尽早地掌握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不是海阔空地想,一事无成,只会败。父母护自己孩子的短也是有惯性的,及时醒悟过来还算理性。不要以为中产家庭的孩子就不会差,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在眼皮子下面就惹不出大事。 布意诺斯利思景色很美,但这部电影却很沉重国家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家庭矛盾,以及家庭和人的进步与退化也生生不息。没有知识文化,没有一个清楚头脑,没有点本事,现代化社会救不了这样的人。阿根廷电影看的不多,但几部都很精彩,矛盾冲突人物情感处理的很好。

  《约束的罪行》影评(三):以家人之罪堕落,以爱之名重启

  

网飞出品的阿根廷电影《约束的罪行》,豆瓣只有寥寥二百人评分,没有大牌知名影星、没有爆款噱头,又是内娱所不熟悉的阿根廷地区、西班牙语种,显得非常冷清,但这丝毫不影响影片令人细思极恐的质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两位非常不寻常的母亲。

一个被控告涉嫌谋杀刚出生的婴儿,一个“大义灭亲”送走了自己的儿子

故事涉及吸毒、家暴、杀婴等诸多暴力情节和血腥场面,但影片并没有直接拍摄这些可怕画面,反而是通过法庭之上审判之中各方证词来“间接”转述。

一层一层剥开可怕真相,保留了强烈的悬念感、更营造出了叫人后背发凉的既视感。

图源网络

一,平淡空间里不平淡的冲击感。

影片中反复出现一段狭长的走廊,洗手间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阴暗的灯光、幽闭的氛围,隐约的血迹、染血的女人,氛围很吓人。但这一段数次出现都仅仅只是局部推进,镜头始终没有彻底呈现给观众:那扇门里面是什么。

另一边,退休之后的女主貌似悠闲和闺蜜们享受生活,做瑜伽讲八卦喝下午茶,一面却又似乎事重重,正和老姐妹聚会,接到儿子从管教所打来的电话。

法庭之上,女主儿子声泪俱下,控诉前妻害他人生一败涂地,他公司经营失败、不幸染上毒瘾,前妻几十次起诉他,欺骗他和他谈儿子的事情却又食言。

一边哭诉对幼子的想念,一边祭出痛心疾首痛改前非的模样,一边指责前妻对他赶尽杀绝。

很快,故事的B面来了。

两段长长的内容都是法庭之上的口述,镜头的调度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剪辑任何对口述经历的画面回忆穿插其中;看似是非常单调的呈现模式,但内容本身的不幸的悲剧力量,让这一切丝毫不平淡。

前妻在法庭上供述的内容,是被吸毒男家暴、差点虐杀致死的悲惨经历。

此前二人感情得不到家人祝福,女方为他而和家庭决裂。

男方搬至女方住处、小公司经营不善很快破产,窝在家中无所事事不愿意工作,女方怀孕生子之后,不得不缩短产假外出工作养家糊口,同时做三份工作一天连轴忙碌14个小时。

而男方染上了毒瘾,幻想女方出轨欺骗他。

频繁逼迫女方为他购买毒品,毒品消耗完之后就频繁毒打女方。

某天他将前妻和孩子关在屋里毒打,甚至拿出一把刀,威胁“杀了你们之后再自杀”,女方意识到他说的是真的,趁其不备抱起孩子跳窗逃跑,方才逃过一劫。

此后,男方变卖光了女方家中的所有家具物品,频繁找到她的新住所、工作场所,反复威胁。女方在朋友帮助下寻求法律保护,但布宜诺斯艾利斯腐朽的体系里没人郑重对待,直到她被捅伤。

男方被判刑两年,缓刑执行期间再度伤害女方。

在这场复杂的拉扯里,唯一的证据是DNA检测样本。

女主角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何其不堪,人面兽心一滩烂泥,却不肯不敢不愿意面对真相。

在丈夫表示儿子应该认罪伏法之时,怒吼“我儿子才不是罪犯”。

从程序上说,如此恶劣的罪行、儿子又有前科、司法机关又握有证据,罪名无论如何也洗不脱;讽刺的是,女主角找了一位知名的昂贵大律师,手眼通天买通相关机构、获得了证据。

没有证据,女方起诉也没有用。

为此,这位看似温和善良的大妈,不惜变卖舒适的大房子,搬进铁路旁的狭窄公寓;不惜散尽家财、泯灭良知,不惜和丈夫决裂。

人前,她是温和体面的中产太太,对女佣的孩子都无比慈爱;人后,她却为了袒护自己的儿子,而将备受摧残的前任儿媳推入无边地狱。

整个过程中,除却法庭之外,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她家中,同样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场景,但这日常琐碎里埋着叫人绝望又不齿的可怕内容。

二,间接叙述和爆炸级别的反转包袱。

影片中讲述女主角儿子、前儿子故事的时候,反复插播女佣的这条故事线。

女佣被指控“谋杀至亲”,辩护律师试图了解详情、帮她脱罪,她却几乎不肯提供一点有效信息。

同样是通过法庭作证的方式,女主丈夫、尸检、女主等人相继勾勒出了故事的全貌。

在女主丈夫的描述中,这位女佣忠厚老实,很难想象她会做出如此可怕之事;至于她三岁孩子的生父,此前听说她怀孕就跑了,孩子出生以后一直养在他们家、女主对他如同自家孩子。

影片始终藏着这个巨大的谜团,女佣究竟被指控谋杀了谁。

在狭窄的卫生间里,又能谋杀谁?

女佣是半文盲又有轻微的大脑发育障碍,她为何有能力谋杀?

被指控“谋杀至亲”之后,她在法庭上为何毫无抗辩欲望?

最重要的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父亲是谁?

直到医生出庭作证,详细描述当天接到急诊电话之后、赶赴现场看见的惨状。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因为人为缘故窒息死亡。

医生的话语,补上了镜头里没有出现的真相:那个血色的卫生间里,一位母亲在分娩之后昏厥过去,刚出生的孩子也死了。

心理学专家试图拆解女佣的内心:因为抗拒怀孕,所以始终自欺欺人无视事实,甚至会处于幻想状态中、对杀死孩子的事实毫无记忆。

至此,方才明白“庭审讲述”这种看似冗长平淡的叙述方式,其实有多重效果;如果不呈现这样反人类的血腥画面,有什么方式通过语言去详细回忆、反复推敲如此可怕的细节?

作证,并且被辩护律师反复质疑,不断提供细节、并且直接分析心理。

始终一言不发的女佣,宣判之前终于肯发声,却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感谢女主:您待我如同家人一般,我很感激您。

最后的悬念解开、大锤落下:强暴女佣的是回家偷钱的女主儿子。

那个死去的婴儿,是她的孙子。

而这不成器的儿子,此前甚至在母亲面前,污蔑父亲“会不会是他和女佣不清不楚”。

儿子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她始终强行扶,一次次变卖家产补贴儿子,为他开公司、开摩托车行、为他还毒品债务;更可怕的是,儿子是一个虐待多位女性的强奸犯。

最终,这位母亲,将几乎倾家荡产才买到的证据,归还给了前儿媳。

做正确的事情,有时候比血缘更重要。

塞西莉亚·罗特 (Cecilia Roth)的表演很有代入感,老母亲的孤注一掷,数度绝望之后终于痛定思痛割舍清楚“儿子”和“罪犯”,不幸的力量让人很唏嘘。

影片中让人困惑的地方,是女佣怀第二个孩子之时,从怀孕到分娩长达九个月的时间,始终和她一起生活的女主毫不知情。

第一个孩子女主知情,她出于善意和怜悯,带女佣去产检、帮她抚养孩子;可怀胎十月身体变化如此明显,如何瞒天过海?

最后女主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反倒不让人觉得突兀。

是非对错,她心中有数;对儿子的失望,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累积,最终被引爆,转变的痛苦和决然、演员表现也很有力量。

舒心结语

电影原名Crímenes de familia,西班牙文一个字也不认识,得亏罗曼语系的单词长得像,盲猜大概是家庭、罪、外加一个介词,中英文分别翻译为The crimes that bind,《约束的罪行》。

家人,捆绑,罪恶,这些关键词大概最接近影片的本质。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对于已经了解事情走向的人来说,这套最后才抖落出真相的悬念叙述模式很容易失效;从这个角度来说,距离感反而成全了观影体验。

以家人之罪而捆绑、坠落深渊,以爱之名重启、眺望新生。

  《约束的罪行》影评(四):网飞冷门佳片:母亲散尽家财为儿子脱罪,却又将他送入监牢

  

网飞出品的阿根廷电影《约束的罪行》,没有大牌知名影星、没有爆款噱头,又是内娱所不熟悉的阿根廷地区、西班牙语种,显得非常冷清,但这丝毫不影响影片令人细思极恐的质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两位非常不寻常的母亲。

一个被控告涉嫌谋杀刚出生的婴儿,一个“大义灭亲”送走了自己的儿子。

故事涉及吸毒、家暴、杀婴等诸多暴力情节和血腥场面,但影片并没有直接拍摄这些可怕的画面,反而是通过法庭之上审判之中各方证词来“间接”转述。

一层一层剥开可怕真相,保留了强烈的悬念感、更营造出了叫人后背发凉的既视感。

一,平淡空间里不平淡的冲击感。

影片中反复出现一段狭长的走廊,洗手间的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阴暗的灯光、幽闭的氛围,隐约的血迹、染血的女人,氛围很吓人。但这一段数次出现都仅仅只是局部推进,镜头始终没有彻底呈现给观众:那扇门里面是什么。

另一边,退休之后的女主貌似悠闲和闺蜜们享受生活,做瑜伽讲八卦喝下午茶,一面却又似乎心事重重,正和老姐妹聚会,接到儿子从管教所打来的电话。

法庭之上,女主儿子声泪俱下,控诉前妻害他人生一败涂地,他公司经营失败、不幸染上毒瘾,前妻几十次起诉他,欺骗他和他谈儿子的事情却又食言。

一边哭诉对幼子的想念,一边祭出痛心疾首痛改前非的模样,一边指责前妻对他赶尽杀绝。

很快,故事的B面来了。

两段长长的内容都是法庭之上的口述,镜头的调度非常简单,甚至没有剪辑任何对口述经历的画面回忆穿插其中;看似是非常单调的呈现模式,但内容本身的不幸的悲剧力量,让这一切丝毫不平淡。

前妻在法庭上供述的内容,是被吸毒男家暴、差点虐杀致死的悲惨经历。

此前二人感情得不到家人祝福,女方为他而和家庭决裂。

男方搬至女方住处、小公司经营不善很快破产,窝在家中无所事事不愿意工作,女方怀孕生子之后,不得不缩短产假外出工作养家糊口,同时做三份工作一天连轴忙碌14个小时。

而男方染上了毒瘾,幻想女方出轨欺骗他。

频繁逼迫女方为他购买毒品,毒品消耗完之后就频繁毒打女方。

某天他将前妻和孩子关在屋里毒打,甚至拿出一把刀,威胁“杀了你们之后再自杀”,女方意识到他说的是真的,趁其不备抱起孩子跳窗逃跑,方才逃过一劫。

此后,男方卖光了女方家中的所有家具物品,频繁找到她的新住所、工作场所,反复威胁。女方在朋友帮助下寻求法律保护,但布宜诺斯艾利斯腐朽的体系里没人郑重对待,直到她被捅伤。

男方被判刑两年,缓刑执行期间再度伤害女方。

在这场复杂的拉扯里,唯一的证据是DNA检测样本。

女主角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何其不堪,人面兽心一滩烂泥,却不肯不敢不愿意面对真相。

在丈夫表示儿子应该认罪伏法之时,怒吼“我儿子才不是罪犯”。

从程序上说,如此恶劣的罪行、儿子又有前科、司法机关又握有证据,罪名无论如何也洗不脱;讽刺的是,女主角找了一位知名的昂贵大律师,手眼通天买通相关机构、获得了证据。

没有证据,女方起诉也没有用。

为此,这位看似温和善良的大妈,不惜变卖舒适的大房子,搬进铁路旁的狭窄公寓;不惜散尽家财、泯灭良知,不惜和丈夫决裂。

人前,她是温和体面的中产太太,对女佣的孩子都无比慈爱;人后,她却为了袒护自己的儿子,而将备受摧残的前任儿媳推入无边地狱。

整个过程中,除却法庭之外,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她家中,同样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场景,但这日常琐碎里埋着叫人绝望又不齿的可怕内容。

二,间接叙述和爆炸级别的反转包袱。

影片中讲述女主角儿子、前儿子故事的时候,反复插播女佣的这条故事线。

女佣被指控“谋杀至亲”,辩护律师试图了解详情、帮她脱罪,她却几乎不肯提供一点有效信息。

同样是通过法庭作证的方式,女主丈夫、尸检、女主等人相继勾勒出了故事的全貌。

在女主丈夫的描述中,这位女佣忠厚老实,很难想象她会做出如此可怕之事;至于她三岁孩子的生父,此前听说她怀孕就跑了,孩子出生以后一直养在他们家、女主对他如同自家孩子。

影片始终藏着这个巨大的谜团,女佣究竟被指控谋杀了谁。

在狭窄的卫生间里,又能谋杀谁?

女佣是半文盲又有轻微的大脑发育障碍,她为何有能力谋杀?

被指控“谋杀至亲”之后,她在法庭上为何毫无抗辩欲望?

最重要的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父亲是谁?

直到医生出庭作证,详细描述当天接到急诊电话之后、赶赴现场看见的惨状。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因为人为缘故窒息死亡。

医生的话语,补上了镜头里没有出现的真相:那个血色的卫生间里,一位母亲在分娩之后昏厥过去,刚出生的孩子也死了。

心理学专家试图拆解女佣的内心:因为抗拒怀孕,所以始终自欺欺人无视事实,甚至会处于幻想状态中、对杀死孩子的事实毫无记忆。

至此,方才明白“庭审讲述”这种看似冗长平淡的叙述方式,其实有多重效果;如果不呈现这样反人类的血腥画面,有什么方式通过语言去详细回忆、反复推敲如此可怕的细节?

作证,并且被辩护律师反复质疑,不断提供细节、并且直接分析心理。

始终一言不发的女佣,宣判之前终于肯发声,却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感谢女主:您待我如同家人一般,我很感激您。

最后的悬念解开、大锤落下:强暴女佣的是回家偷钱的女主儿子。

那个死去的婴儿,是她的孙子。

而这不成器的儿子,此前甚至在母亲面前,污蔑父亲“会不会是他和女佣不清不楚”。

儿子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她始终强行扶,一次次变卖家产补贴儿子,为他开公司、开摩托车行、为他还毒品债务;更可怕的是,儿子是一个虐待多位女性的强奸犯。

最终,这位母亲,将几乎倾家荡产才买到的证据,归还给了前儿媳。

做正确的事情,有时候比血缘更重要。

塞西莉亚·罗特 (Cecilia Roth)的表演很有代入感,老母亲的孤注一掷,数度绝望之后终于痛定思痛割舍清楚“儿子”和“罪犯”,不幸的力量让人很唏嘘。

影片中让人困惑的地方,是女佣怀第二个孩子之时,从怀孕到分娩长达九个月的时间,始终和她一起生活的女主毫不知情。

第一个孩子女主知情,她出于善意和怜悯,带女佣去产检、帮她抚养孩子;可怀胎十月身体变化如此明显,如何瞒天过海?

最后女主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反倒不让人觉得突兀。

是非对错,她心中有数;对儿子的失望,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累积,最终被引爆,转变的痛苦和决然、演员表现也很有力量。

结语

电影原名Crímenes de familia,西班牙文一个字也不认识,得亏罗曼语系的单词长得像,盲猜大概是家庭、罪、外加一个介词,中英文分别翻译为The crimes that bind,《约束的罪行》。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对于已经了解事情走向的人来说,这套最后才抖露出真相的悬念叙述模式很容易失效;从这个角度来说,距离感反而成全了观影体验。

以家人之罪而捆绑、坠落深渊,以爱之名重启、眺望新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