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怎样读大学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怎样读大学

2020-09-17 19:06:11 作者:郑文清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怎样读大学

  怎样读大学

  我1990年7月大学毕业后又进了大学老师,今年整整30年过去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每年的开学季,有我的同学同事亲戚小孩考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学,他们常常会问我带普遍性问题:大学怎么读?

  虽然我也读了大学,又在大学工作了30年了,说实在的,上面的问题还真的很不好回答,即使回答了自己感觉也很难满意。这也证明了一个普遍道理:越是基本的问题就越难回答。早就想为此写点什么,因为感觉难于回答,也不满意自己的答案,所以一直不敢提笔(敲键盘)。最近又到了开学季,又遇到此类的提问了,那还是把一直在里的思考写下来,至少可以给刚上大学或准备上大学的学子们一点大学生活建议吧。

  我认为要读好大学,就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大学。这里,我用四个有关“大学”的英语单词谈谈我的个人看法,算一管之见。

  英语里最常用的“大学”应该是“university”。许多著名大学名称用的就是这个英语词,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英国的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我国的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在名称里用的就是这个“university”。那么,“university”这个英语词怎么理解呢?依据英语单词构词法,我们可以把这个词理解为前缀“universe”加后缀“ty”构成翻翻英语词典,“universe”的基本解释是“宇宙天地万物经验领域”,因此,我们读大学,就是要研究宇宙奥秘探讨天地万物,总结经验领域。

  什么是“宇宙”呢?古人是这样解释的:四方上下曰“宇”(可以理解为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可以理解为时间)。研究宇宙,就是空间和时间都要研究,发生时空里的事物都应该研究,例如,天文学代表空间学、历史学代表时间学。这是就事论事的基本法。由此推广开来,读大学就是要多读书,广读书,博览群书,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探讨天地万物,也就是说读大学,要读到知识面广而博才行。近代以前的大教育家多提倡“通才”教育,就是强调大学人才知识面的广博

  这里讲知识面的广博,不只是书本知识,还要十分注重总结人类的“经验领域”,人的成长离不开人类的经验和实践,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经验和实践。《黄帝内经》里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两句经常被引用,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中知人事”,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天文地理,今天我们可以简单一点理解为自然科学知识,那么,“人事”就是哲学历史学、管理学一类的人文社科知识了,也就是人类的“经验领域”的知识了。因此,读大学要把知识读得广博一些。

  许多在专业性很强的大学里读书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埋头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对“人事”方面的学科或专业没有兴趣,或认为根本就不重要,大学毕业了,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专业知识外,其余一概不知,知识面狭窄。如果你读大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过早把知识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你读的也许就不是大学(university)了。

  如果你读了大学之后,感觉自己有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味道了,你的大学应该算是没有白读的。大学的“大”,不只是说大学里有高大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有大的校园,还必须有“大师”(master)。物质很重要,是经济基础,属硬件,但“大师”属于人,有点“上层建筑”的味道,是软件,属软实力,更为重要。著名大学里,都必须拥有几个“大师”(与时俱进,现在一般可称学术“大咖”),一般要学富五车,东西贯通才能配得上这个称呼。大学里如果没有几个大师,就感觉不能叫大学了。我们读大学,就是要向大师学习,向他们靠近,即使今后自己成不了大师,也要向他们的方向去努力吧。

  英语里“大学”还用“college”一词来表达。例如,美国的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英国的伦敦国王学院 (Kings’College London),名称里用的是“college”。“college”作何理解?许多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下面都有若干“college”,可以理解为专业性的学院,涉及职业和技术。我们读大学,还是要分专业的,专业决定你今后从事的职业或职业方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代科学这么发达了,不可能一进大学,什么都去学,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就是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了。所以,进了大学,要认真处理好知识的广博与专业的关系,我认为这是要认真对待的重要事情。二者并不矛盾,广博是知识面的问题,专业是侧重点的问题,强调知识的广博,不是不要专业。处理得好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得益彰。因此,进了大学,要熟悉自己的专业,研究自己的专业,跟踪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才能学有所长,专业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的坚实基础,忽视不得。

  我要说的“大学”的第三个英语词是“institute”。美国有个著名的大学叫麻省理工学院,英语全称是: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institute”是什么意思呢?作为名词,有“机构、协会、研究院”的意思,作为动词,有“建立、制定”的基本含义。其实,麻省理工学院名称用“institute”这个词,是要突出强调“建立、创造”的含义,有“机构”就要“构造”,有“构造”就有“创造”。截止2019年10月,先后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先后有26位图灵奖(Turing Award)得主在MIT工作或学习过,另有8位菲尔兹奖(Fields Medal,世界数学最高奖)得主曾在MIT工作。如果MIT不十分重视创造、创新,就不会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成为世人皆知的名校。

  因此,读大学一定不能只念书本知识,不能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还得是知识的批判者、批评者,还要有再造和创新,学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意见。要有再造和创新,就要处理好读书和考试的关系。读大学不只是为了获得高的考试分数,考试是为了学习,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只为了高分数的学习,是低层次的学习,就谈不上再造和创新。

  我还要讲“大学”的第四个英语词是“academy”。“academy”本是古希腊雅典城外一处树林的地名,大哲学柏拉图曾在这里聚集弟子讲学,中文常常翻译为“学园”,后来代指学术,我们口头经常说的“学术园地”,可能与此有关吧。“academy”启示我们,读大学还要有追求学术的精神,养成学术的气质。我们有时候说,做学问要有点“书呆子”气,才能坐得下来,沉得住气,就是这个道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一点“书呆子”气,肯怕是做不到这种境界的。读书人都像生意人那样精明,那就会是实用主义者,急功近利者,大学是读不好的,学问也是做不出来的。

  综上所述,概而言之,读大学就是要博览群书,有专业知识,有创新精神,有学术气质,做到这四点,大学一定不会白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怎样读大学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