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下功夫
公司培训课程上半场休息时间,小组中三人谈到宣传影片的长度问题。A直截了当地说:“每天收到的信息太多,所以,最好在一分钟以内!”B回应道:“没错!我能接受的范围是两分钟。”接着,我表示:“三分钟左右,还行。”
而无论一分钟、两分钟或三分钟,都是五十、百步之差,伯仲之间罢了!值得推敲的是其中的意涵,它显示出:我们的耐性不足、心浮气躁,才是症结所在。
那么,何以致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两千多年前,老子的洞烛机先、真知灼见,不幸而言中──今天红尘滚滚、举世滔滔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现象。
一个人若沉溺于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享受,将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味,狂妄残暴、丧德败行,导致自暴自弃而身败名裂。
所以,有德者,考虑的是自己内在的实际需要,而非对身外之物无限的贪欲渴求。
声色犬马、宴饮逸乐的过度,让人感官麻木、知觉丧失,以致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有形、无形的伤害。
那么,又孰令致之?人的想法、信念或价值观,左右着选择;而选择掌控着行动;因此,关键是自己;所以,还得从“心”下功夫。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各种信息充斥,良莠不齐、黑白难分,却又势不可挡、莫可奈何。
世事纷扰、是非颠倒,让人昏头转向、如坠五里雾中;然而,当我们能把握住心性,清心寡欲、有度而节制时;那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烦、不乱,有为有守,就不会偏离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