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毫无根据的各种推论,自相矛盾的论述,说好的科学,动不动上价值是几个意思?算了,可能是历史局限性吧,反正从此看不上精神分析学派,简直是心理学的老中医。。。。
●我看到“因为女儿长期在父亲的压迫下而恐惧男性,从而成长为同性恋”的时候,差点把书烧了
●帮助我重新理解了自己和别人,虽然是以前的书,国外的书,不能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人性本质的东西其实是相差不大的,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有声书。听了开头被作者的观点气死。凭什么人生要有意义,凭什么人生的意义需要与全人类相关?后悔买了实体书
●教条式的行文 全而散 每个都没有讲细致 观点无法苟同 倒是能看出 确实是开一些领域的先河
●这本书很好,看了之后感觉被刷新了一下三观,作者对各种人格的分析蛮有意思,他说,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会努力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阿德勒
●速听 | 讨论了人生的意义 1. 人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自我提升的动力;优越感则引领了人类想达到的高度。 2. 改变行为的是目标。 3. 通过合作、学会考虑他人需求,来实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至少,知道了心理学第三人,对于人生意义这段表示仍无法完全接受。
●虽然没有读完,也成了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派的死忠粉了。承认达尔文进化学解释人类的行为因为基因的遗传,所有的行为都集中在本能中,往往这种分析和解释合适于没有自控力的人身上。而他们的缺乏自控我更愿意相信是没有得到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心理机制培养的原因。对合作/他人/人类贡献感兴趣,才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生存方向,活着的意义,归属感和健康心理的保证。个体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一颗受伤的心植入对生活对经验的一个好方面的定义和解读,即便它不是那么的准确,也是建立起勇气的基础和养分。而它自身也先实现为他者奉献的精神,对待所有人以对待人类最高的爱的态度而奉献,生命的质量的高度可见一斑。生活是你的潜意识的体现,见于此书。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屁!!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中”仅且这一句,足让人反胃。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极度自卑的人,并且很讨厌与别人交流。活着完全没有意义啊!!所以最好是选择安乐死吧。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超越与成长
人们都是在自我的超越中成长的.
基本概括了阿德勤的很多思想,很多案例很有洞见,穿透表面的面具,直指人性里真实的部分.书里涉及的主题如今很多广泛使用.如童年原生家庭的影响.
书中提到人的社会性,让我体会挺深的.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我们处于合作的社会,我们为了优越感而做出反应
前几章基本是在讲述社会的合作性,即人处于社会中必须合作,基本上神经症状都与这个相悖。
然后论述了个体的优越感。个体会为了自身的优越感而做出选择,譬如娇生惯养的孩子会选择一些极端的方式勾起父母的注意。就我个人而言,这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未完待续。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四):受弗洛伊德影响深远
看得出来作者受到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深远,从儿童童年入手,采取psychoanalysis分析了很多心理原因,有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但是局限性在于弗洛伊德和作者的理论都缺乏科学作证,属于心理学届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学说。读的时候可以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可以借鉴,但不必全盘接受。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五):写超的短评
不知道是因为提前看到了负面书评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还是别的原因,总觉得作者有种强行导人向善的感觉,不是那种让你因为看了书所以想这么做或者学到东西的感受,而是有人在你耳边不停地说这样好,这样好,这样太好了。 不过他的一些家庭观念,和他提出的幸福人生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