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2022-03-17 18:5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我自己的世界》是一本由[英] 格雷厄姆·格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自己的世界》精选点评:

  ●以幸福始以死亡終

  ●09-08-22 T276 南昌—武昌

  ●我不喜欢看A片 我喜欢看自拍

  ●原来我忘标了…………

  ●这书买亏了,被恺蒂给骗了。。。

  ●需要 先读弗洛伊德 这本书才有价值

  ●导读部分很有趣,玩俄罗斯轮盘赌那一段时期太炫酷了真的。梦境节录里有许多很棒的故事。

  ●他的人生传奇,我总想知道的更多。间谍多好的职业。恺蒂也好。

  ●喜欢他

  ●这本书,看完之后。不知所云。 有些无厘头。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一):做梦的人

  出于一名做梦专家的自负,我对别人的梦一向没有兴趣。然而我还是强逼自己读完了《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我对这个作家一点不熟,因而无从解梦;事实上对谁都无从解梦,除非我就是他自己。你只能感叹书中一些感情的真诚,因为梦中感情无法掩藏;我只是喜欢“会说话的动物”那一章,它充满了属于梦的庄严的雾气。我以一种快速华丽的风格记梦,全然不顾文法;他以完全朴实的笔调记梦,其内容也朴实得紧——因为他不是我,他的时代不是我的时代。这本书写给那些不做梦的人,教他们去做梦,然后记梦;又教给他们梦的不可比较,因为它们彼此隔绝,在无数个“我自己的世界”。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二):人生的回声

  关于格林,是观而后读,读而后知的。

  初识他,缘于《The end of affair》,知道是个嫉妒的作家,有着惊世骇俗的爱情生活;再读他,知道是个多产的作家,信仰天主教,并被贴上宗教作家的标签;到今日,捧起这本薄薄小册,才对他传奇的一生有个大概的了解。

  原来,他著作等身,以“格林之国”国主身份傲视20世纪英美文学界,虽多年与诺贝尔奖无缘,却是无数人心中不可攀越的高峰;原来,他浪迹天涯,足迹遍布五大洲,亲历各国政坛风云,战争洗礼;原来,他少年抑郁,经年多梦,梦境鲜活生动,且能预知灾难,他自己的世界与普通世界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原来,他知交遍天下,往来无白丁;原来,他拈花惹草,四处留情,放浪形骸;原来,他还是个英国间谍......

  极端不求中庸是他的生活哲学,他害怕百无聊赖更甚于死亡。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他年轻时会玩俄罗斯轮盘赌,与死亡仅一步之遥;为何他会入职MI6,奔走于当时边僻动荡的蛮夷之地;为何危险不能让他恐惧焦虑反而带来刺激和愉悦的成分。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但在文学界声名显赫,在阴影下的世界里也不是泛泛之辈。之前看过的BBC迷你剧集——“剑桥风云”的主角之一金·费尔比,既是他的顶头上司,又是他的知交好友。我所欣赏的,是格林对待友情的态度:在费尔比双料间谍身份曝光并叛逃苏联后,他没有正义凛然得与之划清界限,以国家大义为先;相反,他和他继续鸿雁往来,并为其自传作序,理由是:“费尔比确实背叛了他的国家,但是我们所有人都一生中,谁没有在某种情况下叛变过比国家还要重要的什么人或什么事呢?”得友若此,幸莫大焉。

  据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格林的书虽然烙上天主教的显明印记,但更充满人性的因素。他以敏锐的眼观察人性,观照世情,以悲悯而不失幽默的笔锋,以英国绅士不显山不露水的态度,对人间种种——“爱与恨”、“信任和怀疑”、“责任和怜悯”、“纵情与放任”做出深刻思辨。

  他的书,更适合人到中年的读者群,因为阅读和经验的重叠会比一切的概念和原则都更有说服力。经历了风雨,走过了时间,看过了风景,才能品咂出他笔下荒谬人生中的悲悯和无力。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三):我自己的世界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格林,我之所以买下它,纯粹是由于对于他人梦境的好奇,我想知道,别人的梦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总是活在自己的梦境中,清醒或者熟睡时。我总是为自己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情节,偶遇设计各种各样的人物,尽管这些人物明显的过于完美过于缺少人性,但是我依然喜欢他们,甚至给他们每一个人起了一个名字,做了性格主体的安排,我喜欢这种感觉。

  我知道自己像个逃避现实的懦弱的人,在自己的梦境中得到自己不曾得到的,拥有自己渴望拥有的。而清醒时的我十分的清楚,这不过是我无力实现欲望或者改变现实而自己给自己催眠的治疗剂,我用以打发不能看书而无所事事的时光。而这样往往很容易把我同真实的世界割裂开来,让我出现很真实的时空错位感。我会忽然莫名其妙的笑,或者低声自言自语,手指偷偷的做些配合剧情的小动作。大概这让我看起来很神经质,所以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会极力掩饰并很在意人群的目光。但是我真正空闲的时候我又并不主动去做这样的梦,我会安排其他的事情,而不是发呆傻笑。这所有的一切让我自己觉得惊恐但是却无法阻止。于是我开始好奇,好奇别人的梦境,我相信,其他的人也会和我一样,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询问了好多的朋友,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白日梦,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放到整个世界的人群身上。所以有了和这本书的相遇。然后我很失望,这200多页的小书里面,居然前言和后序占了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这让我很气愤。如果作者知道了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知道会不会暴跳如雷。而真正让我失望的并不是这四分之一强行插入的广告,而是格林自己的梦。我感觉这些梦既不离奇也不荒诞,即不刺激也不温情,这些是很平淡的梦,平淡到我几乎分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经历过这些事情。现实世界和梦境世界是融合交叠的。相对比我自己的梦,尤其是我熟睡中的梦来看,荒诞,惊奇,超现实的部分太少了。很明显他做的梦和他的文笔一样,都是写实的。而这本书不能满足我最初的好奇,而这次基于好奇而引发的相遇,也并没有给我带来其他的收获,所以我几乎是嚼蜡般乏味的机械式阅读完毕的。期待下次的偶遇吧。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四):间谍生涯好做梦

  当代作家中,好像没有谁被诺贝尔奖提名的次数超过格雷厄姆•格林——21次。这位英国绅士直到1991年,以87岁高龄辞世时,仍与该奖无缘。

  格林迟迟不能获奖的传说有很多版本。间谍版:格林当过间谍,写过间谍小说;树敌版:评委会中有人对他有敌意;低俗版:有评委认为他是个娱乐作家而非严肃作家;桃花版:格林私人生活糜烂,作风不检点。不过还好,这个奖状并不作为通往天堂的通行证,而从事新闻、外交工作的格林先生在跑遍全球的同时,留下散文、小说、剧本、诗歌、儿童文学等多部著作传世。

  刻意低调的格林走了,没有什么特别的遗嘱,不过他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把一生中做过的梦编织成他最特别的自传:《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

  2008年,格林作品在中国集中编译出版。“从隔壁的房间里,电视在与我说话,关于病痛,风疹和草药茶,我的呼吸逐渐虚弱,就像在熏衣草中把床单叠起,我的终结,如同儿时的茶点那般到来。我的日记从1965年开始,到1989年结束,共有八百多页,我从其中选择出了《我自己的世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的自传,以‘幸福’始,以‘死亡’终,是一个怪人过去三十余年的生活。”

  格林孤僻寡言,敏感多虑。他没有用间谍密码来把自己一生难以告人秘密记录下来,却用梦境来破译自己的一生,折射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许正是间谍工作的特殊性,锻造出了格林审视人性最奥妙最细微之处的解剖刀。而由一个间谍的个人命运,更可以引申出对整个人类处境的终极追问。

  最后,格林成了通过梦境给我们报信的特工。醒着就是睡着了的另一个梦境。佛洛伊德认为梦境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生活中不完整的那部分,得不到的一切。所以,格林因为现实顾虑太多不能用自传的形式抒发心结,所以只好用记录梦境的方式曲折、隐晦地完成自我意义上的书写。他可以放肆的在自己梦境中幸福、自足和放松,更可以做自己世界的主人。“如果能记住整个梦,那将是一种极大的娱乐,你仿佛被俘虏进另一个世界里一般,让你觉得有意识的世界中的许多责任都非常遥远。”

  梦境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现实才是梦境,再或者,两者其实没有区别。所以,在阅读《梦之日记》时没有必要保持清醒,无需辨认真实和虚幻。我们用自己的阅读体验诠释梦境的含义,尝试着把现实变成梦境。这时,格林偷偷地告诉你,对啦!白天只是夜晚的一个盲点。

  来年某日,诺贝尔文学奖增设 “最多提名”奖项,获奖者:格雷厄姆•格林。

  刊于《HisLife》09年1月号

  《我自己的世界》读后感(五):哪一个世界属于我

  有一段时间,一直默默地追着读一位朋友的博客。他天天更新,不谈工作,不谈生活,只记一件事情:他的梦。羡慕得不得了:他有那么多的梦可以写。醒来了,梦里的细节都能一一记得。曾经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问过他:为什么只写梦呢?他想了想,回答说:我写出了我自己,可是,也不用担心读到的人,会认出现实中,我是谁。

  这样的自传,大概很难在传统书店里,从图书分类目录中“历史”栏目下的“传记”一格看得见。他写他有一只会说话的虎斑猫、一只聪明的狗在他住在海滨的房子里时来拜访他、他参与了一桩谋杀案把尸体装在货车车厢、他和一位戴贝雷帽的长发公主一起从囚禁的城堡出逃。梦里是可以随便说大话的,梦不需要遵循现实的原则,所以,一切都被允许,一切都有可能。

  格林写梦,并没有按照弗洛伊德的路数。没有一个涌动的狂野的本我,在梦的黑暗世界里,才敢现身。不过,随处可见借助梦而实现的愿望:格林讨厌鸟,所以梦里的虎斑猫一口气杀掉了四只鸟,还把它们卖出了42块钱。格林当过secret agent,所以梦里用一根毒香烟,结束了戈培尔的生命,在纷乱的追踪下,成功逃脱,着实过了一把孤胆英雄的瘾。

  我们说,梦是假的。格林却一本正经地说:“我没有撒谎——那些与我共享此景的证人们,没人能够依据他们的个人经验证明我所说的不是事实。”想想也是,那个世界是他梦来的,他的梦就是那个世界的真。

  现实中,我们多无奈。春花不是为我们开,游鱼自顾自的潜水,身边的路人们穿流而过,在他们的世界的布景板上,我们只是可以被忽视的小小一块。世界虽然对我们无动于衷,我们却常常需要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世界里镶嵌得更加恰如其分,不得不像变色龙一样,琢磨着今天要披挂上什么样的色彩。格林说:“有时,知道有一个完全自我的世界,这种想法很让人觉得宽慰。这个世界里的一起经验,旅行,危险,幸福,都不用与人分享,没有证人,没有诽谤罪。”梦许我们了一个世界:自由、自我、自在。所有的人物整个的世界都是背景,我们是唯一的观众,我们是唯一的演员。

  可惜,自从习惯了晚睡,沾到枕头就进入了黑甜乡,梦被收得无影无踪了。少了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的通道,我只能在光天化日下,做一个没有自己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