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经典影评1000字

2020-10-19 23:00: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经典影评1000字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是一部由David Starkey执导,Janina Ramirez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精选点评:

  ●并没有涉及什么新内容,但是回剪了很多老纪录片实在很可爱。。。。

  ●天才的历史记录!

  ●

  ●剪辑

  ●用现代技术解读名画,同时也佩服达芬奇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驱动力,达芬奇是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科学家能专注研究,而达芬奇的兴趣是不集中的、没有统一方向的,依靠激情追逐。油画的发明和绘画的光影引领时代。现代技术发现蒙娜丽莎的头像里还有一张侧了14度的脸。

  ●天才的一生

  ●BBC历史中的达芬奇

  ●看纪录片学习系列

  ●最纯粹的好奇心.microcosm

  ●Few came closer to finding answers than Leonardo da Vinci.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影评(一):很有啟發性的紀錄片

  C六月份最新紀錄片《天才達文西》,從過去曾介紹達文西的一系列紀錄片切入,全方位介紹這位我們已經很熟悉的,文藝復興藝術家。 因為是私生子的關係,達文西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教育,靠的是源源不絕的好奇心,以及親身用眼、身體體驗與實踐,讓他在給繪畫、音樂、科學以及解剖學占有一席之地,許多人稱他為天才。 對他來說用認識有限的拉丁文、希臘文紀錄想法,遠不如用素描方式,這也就能說明為什麼達文西留下的手稿中,會大量用圖畫取代。 這位永遠好奇、保持創新的天才,也是個沒有耐心、無續航力的藝術家。現今留在世上完整的繪畫作品不到15幅。更多是他未完成,或是畫了一半就放棄的。 我喜歡主持人最後下的二個註解: 1.如果說航向新大陸的哥倫布是用宏觀眼光看世界,那麼達文西則是用微觀角度在解讀。 2、藝術是,對人生、對世界、對宇宙終極的探索 我很喜歡這支紀錄片,很有啟發性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影评(二):综述

  关于达芬奇的电视纪录片的文献综述

  有牛津大学的詹妮娜·腊米莱茨博士主持,Ramirez

  赖重的几个评论家是,Courtauld科陶德艺术学院总监,圭多·尼布奇尼,Rebecchini,比较开朗的女教授,达纳阿诺德。卫报的评论家,乔纳森琼斯,是个结巴

  1960约翰·普罗德奔特做的节目片还是黑白的电视,名字叫做文艺复兴人

  ,最早的是,69年的克拉克的文明当中的介绍,当然克拉克是最重要的达芬奇专家,现在的文艺复兴艺术史家仍然读克拉克,这是我的经验

  ,第3是1973年,莎士比亚专家,吉尔古德到佛罗伦萨做的彩色纪录片,Omnibus。

  伟大的雕塑家,亨利·摩尔解释他的天才,他,旺盛的好奇心永远不耗竭。Arena:art and design, 1978

  2003年做的搬演的片子,“想要知道一切的人”,里面的解剖,了解飞行基本都是从这部片子来的。女教授罗娜·高分Goffen。解剖学教授纽兰德Nuland

  樱桃部Yentob,2003年做的蒙娜丽莎节目。试验他的飞行器,并且成功。

  ,然后有2011年菲奥娜Fiona·Bruce作的彩色高清电影。并最终发现了救世主,

  2013年威尔斯博士做的爱丁堡的文化秀,展示了达芬奇解剖画的准确,用脚的筋做案例,改变二尖瓣技术。。

  2017年迪克森作的蒙娜丽莎之谜。帕斯卡尔的逐层扫描发现了新的两张脸,还有头上的12根发簪,这也是艺术史上的奇迹。

  《艺术档案:天才达芬奇》影评(三):曲高和寡是件好事么?

  看完后对里面有一段印象深刻:达芬奇是一个科学家,却对科学的发展没起到该有的作用,他的笔记更多的是在现代被人所验证从而让人们惊叹于他跨时代的天才和伟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又想到最近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看完后就觉得是一部需要影评解读的电影,所以没打分。然后这片开始充满了争议,觉得不好的都是一个感觉,故事讲得不好,也不知道这片要表达什么。觉得好的自然是各种high,对打低分的人自然也是嗤之以鼻,更言之不懂就不要来评论。

  翻过一些影评,指出这片其实讲了很多民国历史,有很多隐喻,这些都需要去细细解读和品位,没有一定基础自然不会懂觉得不好看,但这些影评只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说不懂不要评论是观众自己问题等等。隐喻归隐喻解读归解读,“让子弹飞”隐喻也很多,观众也乐于讨论分析,但两者评价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咋舌。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又想起“邪不压正”这回事,跟室友聊天时就忽然问了一个问题:曲高和寡是件好事么?

  现在的普通人成不了曲高者却乐意做和者,成了和者后倾向于把自己往曲高者身上靠,对于其他人的态度则是冷嘲热讽。这样不好,很容易造成达芬奇这样的悲剧,觉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和者应该多对曲高者做一些解读,如果真的是达芬奇那样的天才,普通人自然会察觉他的伟大,而那这种做解读的和者那对于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也不亚于那些曲高者。达芬奇那些解剖、工程设计笔记隔了五百年才被验证发觉,如果有和寡者早点去做解读,那是不是会加速科学的发展?这是个已发生的遗憾,又或者说他是超越了时间的天才,没人能解读。

  换言之,曲高者一定和寡,和者众的曲不一定低,和者寡的曲不一定高。科学、艺术等等天才是少的,普通人能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传承,不要热衷于去做和者以试图表明什么(比如自己是个能跟天才有共同特征的人?)做好自己,看清自己,别给自己贴太多标签迷失了自己。

  文笔不好,见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