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色娘子军》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红色娘子军》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2-04-12 03:04: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色娘子军》经典观后感有感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由潘文展 / 傅杰执导,刘庆棠 / 薛菁华 / 宋琛主演的一部音乐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娘子军》精选点评:

  ●向前进向前进

  ●其实说真的,这个剧目要是现在拿出来重现,也不见得能找得到那么多功底深厚的芭蕾舞演员。(除此之外,整部剧全是笑点!)

  ●什么鬼……演员舞蹈功底没得说,群舞水平比有时候英皇不走心瞎蹦的强。但是整个舞蹈太扯了……简直鬼畜素材。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中国人民对芭蕾舞作出了杰出贡献。

  ●样板戏经典。

  ●太牛了

  ●比起同名电影更爱这版,刘庆棠永远的军装王子!

  ●芭蕾舞好看

  ●吴清华在黑沉沉的椰林里奋力一跃

  ●一直特别惊叹群舞编舞者的造诣。如此革命的主题和如此古老的艺术,虽然是不正常的年代,确也是打着那个时代印记的经典。好期待现场的感觉~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一):经典“英雄”都是被控制住的话语权

剧照

  新中国的革命文艺,通过绘画、电影和戏剧的形式塑造了许多的英雄形象,以革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其中的男女主角——洪长青和吴清华就是那个年代中男女英雄人物的典型化身。下文就这两个人物为对象,去概括出他们的形象特征,并分析这两个形象表达的政治理念和精神隐喻。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二):关于《红色娘子军》的随想

  前些日子从网上得知,最后一位健在的红色娘子军卢业香于2014年4月19日在琼海病逝,不由心里一阵阵难过。我们这代人认识到娘子军连这个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存在过的特殊群体,是从文革中那部著名的芭蕾舞剧开始的,又接触到同名京剧和文革前拍摄同名故事片,后来的改革版的电视剧就没看,因为它彻底颠复了历史留我们的忠实记忆,不看也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于同名电影,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赢得海内外观众的首肯。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此剧就是在今天看来艺术水平极高。剧中那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剧情,精湛的演技,至今还令人回味不已。此剧留世的影像资料,就是那部由北京电影影制片厂拍摄于1971年的芭蕾舞剧艺术片,主演;薜菁华,刘庆棠,吴静珠等。

  文革结束后,我又有幸目睹了拍摄于1961年,由谢晋导演,祝希娟与王心刚主演的同名电影。不愧是大师手笔,当年在导演圈里还属小字辈的他出手不凡,凭此片荣获百花奖。

  入夜,望着荧屏上那一张张不同造型却又极其生动的吴清华脸庞,不难发现,在这些不同的印烙的脸庞上却有着共同追求自身解放的的坚毅目光。她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地踏上了追求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之信念的革命征途。

  附 : 1931年,在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成立,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任连长。三个排中,冯增敏、庞学连、黄墩英任排长。后来队伍扩建,由庞学连和黄墩英分别担任扩建二连指导员和连长。一时间,红色娘子军威震琼岛。

  1932年7月,大革命失败,国民党陈汉光旅三千多人“围剿”苏区,琼东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1月初,女子军被迫化整为零,疏散隐蔽。转移突围和疏散隐蔽中,女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一连连长冯敏增、一连指导员王时香、二连连长黄墩英、二连指导员庞学莲、二连二排排长王振梅等9人先后被捕,在海南琼山监狱关了两年后,国民党害怕共产党劫狱,将她们押送到广州国民党监狱。直到1938年,蒋介石被迫抗日,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及爱国人士,她们才恢复了自由。   1998年,调查健在的娘子军有47人,2002年,她们仅剩下15人,2006年时,还剩下12人。如今,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健在的红色娘子军卢业香在琼海病逝。 庞琼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女主人公吴琼花的原型之一。剧本作者梁信曾向外界披露,吴琼花的名字就是从她的名字衍化而来。据公开资料,庞琼花1930年参加红军,次年任乐会县(今琼海市)赤色女子军连连长,随后任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连长,率领全连战士配合红军主力作战,立下了不朽战功。1932年秋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7年冬出狱。

  早在1932年,庞琼花任娘子军连连长时,就被组织怀疑为“托派分子”,被撤职审查,改由冯增敏接任连长。庞琼花出狱后,没有了组织认领,便嫁与人妇。日本鬼子曾强迫其丈夫出任当地的维持会长,庞琼花夫妇不愿当汉奸,只好躲到山里种地生活。但国民党却上山围捕,将庞的丈夫活活打死。日本鬼子军官见庞琼花长得漂亮,要娶为太太,庞誓死不从,942年被秘密杀害,年仅31岁。   刊载于《时代》画报的庞琼花被捕照片,这是目前所能查到已公开的最早庞琼花照片,拍于1934年,照片中,庞琼花穿浅色上服,短头发,双手被绑在背后,神态镇静。 王文宇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男主人公洪常青的原型之一。照片说明为“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审讯匪首王文宇情形”。照片中的王文宇一只脚绑着绷带,目光严峻,面对审问,显示出不屑神情。王文宇是红军第二独立师师长。娘子军成立时,他代表师部为娘子军授连旗,并曾直接指挥该连。1932年年底,王文宇腿部受伤被捕,于次年7月英勇就义。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三):【转载】永远绽放的烟花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审美维度【问山寻水原创】

  来自新浪博客 问山寻水

  地址:http://m.blog.sina.com.cn/s/blog_b361c0eb0102wc87.html

  侵删!!

  (这几天看了几部辣眼睛的当代舞剧。意不适。因此在油管上翻出70版的老电影来瞄一下。作为普通观众,我依然觉得这出剧酷毙了。)

  油管上有人转载了这篇博文。再转之。

  ——————

  2016-03-21

  这是一部诞生于50年前的红色经典;

  这是一篇延续了几代中国人喜爱,并且引起东西方观众感情共鸣的艺术传奇;

  有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她的价值、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1964年,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事迹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1970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把这部芭蕾舞剧推向艺术顶峰。

  1992年,这部芭蕾舞剧由中央芭蕾舞剧团重排。

  作为中芭的看家戏,50年来这部剧在国内外演出3000余场,代表着中国芭蕾舞剧的最高艺术水平。一般评论家认为,中国真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芭蕾舞剧,目前也就是这一部。

  一部芭蕾舞剧半个世纪经久不衰,依赖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

  人们一般比较注意这部剧在音乐、舞蹈形式方面的创新成就,容易忽略审美维度的开拓。

  芭蕾舞剧是主要表现女性美的艺术,《红色娘子军》之独特,恰恰在于对女性美的多维度开拓。

  第一个维度,是身体美维度。在1960那个禁欲主义年代,诞生了这么一部展示女性身体之美的艺术作品,并且进入红色经典序列的最高位置,放在今天看,也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看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观众,无不被她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所感动,无不为剧中红色娘子军优美的舞姿倾倒。事实上,这部剧身体裸露很少,军装的禁锢和短裤的裸露形成一种奇怪的混合。这固然是为了满足芭蕾舞艺术表演的需要,不过在审美上,这种奇怪的混合又构成了特别性感的审美效果。刘大鸿先生这样评价吴清华形象的奇特美感,“欧洲宫廷式的芭蕾舞姿,苏维埃红军军装,中国窈窕女子的腰身与大腿,一枪在手,怒目圆睁,美,暴力,而且性感。”

  一般评论者认为,在那个身体受到严厉规训的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无意中完成了身体启蒙,这个无可厚非的副作用甚至超过了正面教育作用,似乎是创作者始料未及的失误。

  是这样吗?

  课堂上老师会看不见下面调皮学生的小动作?

  那么,又如何解释?

  也许,只能从革命内在的矛盾来理解。革命一方面要压抑本能,以保持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和对目标的感情倾注;另一方面,政治教诲又需要用形象和激情来烘托、表达。

  老师对调皮学生的歪心思洞若观火,没有砸粉笔头,是因为对你有所理解。

  这部剧恰恰通过芭蕾艺术内在规定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女性身体革命叙事,实现了对革命激情的助燃和革命理想的隐喻转换。旧传统下公众场合的中国女性什么时候不是重重包裹、低眉顺眼、含胸曲背,但是今天看到的革命女性敢于抛头露面、敢于挺胸抬头,敢于肯定和赞美自己的性别,包括肯定和赞美自己这个性别的人体之美。

  第二个维度,是暴力美学维度。

  与西方女权运动的和平改良不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急风暴雨式的,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相始终。从历史真实情景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就可以理解这部剧反映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政治社会领域开拓的域度和深度,就是今天仍旧享受着这个运动的伟大遗产。

  当几千年来一直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以暴烈的革命行动实现自身的解放,标示着社会意识觉醒,她们冲破旧秩序、旧伦理对“女性”规定性,自己来重新定义“女性”这个性别的社会属性。

  这个维度的艺术表现,体现在对古典芭蕾旧程式的彻底的颠覆性的改造,体现在对红色娘子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塑造。

  不爱红装爱武装,钢刀舞、操练舞、练兵舞、手枪舞------这些中国式芭蕾艺术的独门秘笈,代表的是妇女们对自己的新定义。正义而恰当的暴力,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美价值,只有了解人类社会性别规定性的真相,才能领会这部剧在这一维度拓展的积极价值。

  八零后、九零后的琼花扮演者们谈到,《红色娘子军》的舞蹈技巧对于她们来说不是难题,但要她们像前辈演员那样紧握双拳、怒目圆瞪,有时就会忍不住笑场。

  这个维度的美,今天的女性已经普遍隔膜了。

  第三个维度,是生命诗性维度。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到一名下决心解放天下劳苦大众的坚强革命者,吴清华经历了一个抛弃小情小爱,追求大情大爱的过程。革命,为吴清华的生命注入光明灼热的激情。因为,革命作为变革世界的暴烈行动,承载着革命者的最大梦想和生命价值,闪耀着人类审美最高层次---社会美的光芒。真正的革命者,无一例外是用自己的生命抒写诗篇。可以说,革命就是最高的生命诗性。

  革命会有凤险,革命会有失误,革命甚至会有可怕的灾难。

  这是由革命的固有矛盾决定的------理想与现实条件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矛盾。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和南北战争、苏联“十月革命”------哪一个是完美的?

  只要人类世界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支配力量不知道妥协,告别革命也许是一种奢谈。

  革命就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合理、更加美好的社会,在莫种意义上说,是为了让人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庸常的世俗生活又可能会使我们麻醉在物质主义之中,忘记了人类崇高价值的追求,忘记了我们的生命还有诗性这个维度。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寄托着人太多美好的梦想,像夏初夜晚那一天绚烂的烟花------不过这有什么关系,这漫天烟花你见过了,它会在心底永远绽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