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大师同行
写作与大师同行
张勇
仔细拜读黄俊编著的《大家写给大家的写作课》(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不由地浮想起自己教授写作的种种回忆,对照自己教学、写作的种种经验和体会,再重新检视写作课,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会油然而生。
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大都能想到夏丏尊、叶圣陶、刘薰宇、郭莽西等教育大家来,当然,我们也会提起鲁迅、梁启超、朱自清、胡适等文学大师。要么,我们是从编写教材认识他们;要么,我们通过其作品熟知他们。然而对于写作,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种种误会,或者认为写作是人的天赋,或者认为写作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者认为写作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把写作作为一门课程,远远不能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提并论,我们对于写作的重视程度会打不少的折扣,写作教学一直停留在一种比较散漫而毫无体系的摸索之中。
而《大家写给大家的写作课》,让我们看到写作也是一门完备的课程体系,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系统性。本书从“作文的态度”到“作文的基本法则”再到“各文体写作方法”等三个板块构建其知识体系,既是按照写作的逻辑思路生发,又是初学者必要之路径,循序渐进,有条有理,章法井然。
《大家写给大家的写作课》,虽然这些“大家”“大师”都是民国时期顶级写作高手,甚至就是我们一直膜拜、模仿之对象,但是“大家”“大师”亦是从最基础的写作为起点,毫无居高临下的声势,却多了从容、淡泊、纡徐的气度,娓娓道来亲如师朋好友,宛如邻家兄长串门那样促膝长谈,入耳入目入心,不失为疗救时下“僵死的八股文、相似才子佳人模式、过度讲求形式的骈体文、形同制式的古文”之一剂良药。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书都是民国时期的大师级别的写作高手,随手拈来、举重若轻。譬如郭莽西在《国文不是学问》一文中,由《易经》“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到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由“学以聚之”求其博,由“问以辨之”求其精与真,由“求其放心”求其“无蔽”,最终得出“学与问得出的结果真,方是自己的心得,而这心得又一定是有系统的智识”——凡是用客观的态度、学博了,问辨真了的有系统的心得与智识,便是学问。更由此进一步推断:文章学亦是一种学问,值得研究推敲,在不断研习中提升写作能力。这样精彩的写作论述,在文中比比皆是,不读可谓遗憾矣!
拜读大师对于写作的基本认识,还能切身感受到大师们那种不泥古、不盲从以及独立思考的独立精神,他们能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敢于批判陈腐的文脉句脉,还勇于在经典之中披沙拣金,批判中有吸纳,既有理论上的阐释,又有例子举证,可谓珠联璧合,让人信服。此书既能让中小学生受益匪浅,又能纠正我们成人的偏颇,还能使专业写作者获得有益的启迪……一言以蔽之,此举可谓善莫大焉!
与大师同行,写作助力你的事业辉煌,写作让你的人生熠熠生辉!
张勇,男,河南新野,文学硕士,文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签约作家。创办《黄河会》《草庐文学》等刊物。曾参与编纂《南阳历史文化大辞典》《文化卧龙》《赢在中国》《大国律师》《向公正致敬》《英雄赞歌》等系列丛书,现任职于某大型企业集团。作品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中国地名》《文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宁夏大学校报》《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江苏作家》《青年文学家》《来宾日报》《湖南日报》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