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楚辞》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楚辞》读后感100字

2020-11-14 00:24: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楚辞》读后感100字

  《楚辞》是一本由林家骊 译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辞》精选点评:

  ●一部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在我看来就是一首首哀怨诗歌。句句都是自大的妄想词, 浮华空无一切, 既无救世之言, 有无安民之策。 充满幻想世界中的离奇现象,批判现实生活的人事,如何不破灭,如何不死亡? 这宇宙难道真的唯你独醒吗? 大丈夫应顶天立地,不枉人世间走这一遭。看来我还是喜欢狄仁杰,狄公,包拯,包青天。他们身上缺少楚词的爱国热情吗?他们身上没有对美政理想的憧憬吗?,他们身上不见独立人格,君子徳行与情怀吗? 假如人人都情操高尚的投湖了,那谁来拯救这万世呢? 这人呀要活的难得糊涂才可立世,安世。 佛说,自助之,天助之。

  ●离骚太难读,其它辞句都略读而过。反倒是不属于辞的《卜居》、《渔夫》两篇散文极其精彩,是百读不厌的。

  ●浪漫的源起。

  ●2018年29:清晨,天色将明,在阳台上读《九歌》,远山一抹绀色朝霞,从东到南。读完《九歌》阖上书,抬头看见朝霞淡去,旭日东升。

  ●提高古文修养必读。

  ●这本释义非常详细。历史地位已有公论,佳句不少,借美人指代君王,另辟蹊径表心明志倒很有想法。 阅读体验上来说不太喜欢这类行文风格,太自恋。偏好《九歌•国殇》、《九章•涉江》、《远游》。

  ●楚辞对后世诗歌影响太大了,比如下面这几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是不是似曾相识?

  ●考证尚可

  ●88、楚辞,林家骊译注。原来觉得屈原人格盛名大过诗才,看了同时代的宋玉的《九辩》才发现屈原还是称得上浪漫派文学宗师之一代开山鼻祖,他的想像力和华丽的辞藻恐怕也启发了许多后来人。就觉得他好爱国,都爱到怨念重生,有些没必要。如此多明示皇帝是糊涂蛋的文章却仍被容于世,当时皇帝也算爱才了。

  ●不感冒。。。

  《楚辞》读后感(一):《楚辞》伴随着我最初的爱

  她是我爱的第一个女孩子。她说她喜欢《楚辞》。

  从此,《楚辞》开始出现在我的幻想里。我常常做着这样的梦:宽广的云梦泽云气缭绕,似有似无的巨兽在水底游弋。在汨罗江畔,一位长发佩剑的浪人走走停停,嘴里嘟嘟囔囔。《楚辞》应该就诞生在这样的地方吧?

  我对楚地是痴迷的。《诗》云:“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第一次路过汉口,我早早地爬到车窗跟前,痴痴地等待着江汉平原带给我的震撼。三千年的春秋摇曳着我内心的乾坤。

  《九歌》里的《山鬼》最让我感动。万里林海,群山环绕。一个似真似幻的女子遗世独立,以原始纯粹的模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她率真,她感性,她纯情,她在林海山巅思恋着所爱。这种古典的浪漫令我难以释怀。

  那个女孩和我早就断了联系。如今她留给我的就是《楚辞》这样一些她挚爱的书。所以我对《楚辞》还永远保持着那么一丝温存,读到《山鬼》我还是会想到她。

  《楚辞》读后感(二):屈子精神对我影响深远

  戊子之年,腊月之初,拾书初读,待入奥府。光阴荏苒,韶华梭浮,初读至今,十一载翥。幸遇贵表,指点我之学术;得蒙规导,行范我于屈赋。古命先贤,莫敢辜负,乃备楚辞汉赋,遂迷屈子文牍。初始之时,未掌泛泛佳妙;行吟数日,渐有层层领悟;又经几月,翻似手不释卷;时至今日,痴愿终生研读。提笔文章,万千思度,研摩屈子,心话无数。恰今日之巳时,十遍毕读,故作骈俪之文,骚以记之。

  忆昔当时,初读屈子,百般费解,千般费思。既楚语之莫指,又楚物之莫知,况楚地之无止,更楚声之无字。嗟怀自身,往往摊之,时时慨叹,处处无词。吾自小居瀛北,属后金之地势,父母伙伴邻人,皆后金之桑梓。虽乘机可即郢,终未曾一临之,故此研读屈赋,往往捉襟目眦。三两文章,尚可细咨,苦在遍读,莫解全辞。玉器方怀,稳我心誓,悬梁明志,定要遍之。

  期月之后,感悟日昭,渐别昔之愚钝,渐解辞之精妙。宫廷党争,上溯舜尧,翻覆青史,更替王朝。屈子放逐,乃赋《离骚》,志士哀歌,响彻云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可怜屈子,美政魂销。遂周游而求女,遂灵氛而问爻,遂上下而求索,竟九死而不挠。终踟蹰而不行,终眷恋而苦啸,岂余心之可惩,依彭咸之遗照。进而《天问》,苍天请教,愤而征问,皆因不晓。不晓楚王当谏,缘何忠言寥寥;不晓美政本然,缘何佞臣当道。楚辞风华,屈子才高,尚闻《九歌》之美,尚见《九章》之效。

  及至如今,天降灾恙,人间悲惨,病情慌慌。研读屈子,深意尤光,千载中华,多难兴邦。文明未断,人杰兆祥,白衣天使,志士昭彰。楚地昌盛,自古鹰扬,泱泱华夏,国士脊梁。屈子曾投汨水,大抵国罔;白袍今渡武汉,赖运国纲。仁人志士,战意昂扬,援驰大楚,热血满腔。杏林圣手,慨当以慷,雷神火神,并肩成双。国士风范,屈子精魂犹壮;褒扬心怀,楚辞盛世以襄。今已荷月,此恙渐凉,举首高歌,星河滚烫。

  吾与屈子,心话无数,篇幅所限,言不尽铢。屈子辞赋,如日月之卓然,屈子精神,如山河之永驻。屈子千古,吾辈俯服,愿一生效屈子,尽心力以研读。恰今日之巳时,十遍毕读,故作骈俪之文,骚以记之。

  《楚辞》读后感(三):从《楚辞》谈爱国主义

  《楚辞》里屈原留下的一些篇章,大多是曲高和寡之品。从屈原的深沉行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的愁苦。与《诗经》不同,《楚辞》文辞华丽,意蕴也比较晦涩。以前上中学读古文,爱读明清小品文,再往前溯,还是喜爱散文的文体。遇到《楚辞》,立马跳过。并未深刻认识到那里面蕴含的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这样的古典中,体现出的,是一种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怀。提到“爱国”,现在很多人不爱听。其实,人们并不是不爱国,讨厌爱国,而是反感虚伪,抵制伪崇高,质疑别有用心和非理性狂热。真正的爱国者从不会受到本民族人民的厌恶。如屈原这样的人,虽是与今相隔了几千年的时空,人们现在回望他的足迹与诗篇,亦不能不心怀敬意和感动。

  我知道英国大文豪塞缪尔·约翰逊说过一句名言“爱国主义是流氓无赖们最后的藏身之地。”很显然屈原不是流氓无赖,而是清高文士。而约翰逊也不是乱骂,他所责骂的那些人,自然在现实中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再说到屈原,在《哀郢》中,诗人念道:“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离开故土,我能到哪里去呢?诗人这样自问。然后又说:“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顺风随水而去,终成他乡之客。这里面,表达出的是一种极其朴素的故土情怀。不可否认,中国古时候士大夫是有“愚忠”之气的,然而,在他们“愚忠”的背后,却散发出一种深深的,人和土地紧紧连结在一起的情怀,一种十分自然十分本真的情感。谈到故土家园,以及君上,屈原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情,简单说,就像亲人间的互相嗔怪。放在当下说,就是,尽管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经常是对诸事不满的,而当外国人当着你的面指责你的国家和民族时,你心中不免会升起一股愠怒。这个时候你才会体会到个人与整个家园的关系联系如此紧密。因为,爱国,准确地说,首先是肯定自己的价值,认同自己的根本,并不是依附于政治或利益,很多时候,爱国主义只是人心中难以抑制的一种简单的心情。而且,爱国主义也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域范围内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身处国外,依旧能当得起“爱国者”这个称谓的原因。

  仔细阅读这些充满古意的文字,甚至也发现。屈原是个很可爱的人,满腔报国之志,满腹愁绪感伤,既是“愤青”又是“文青”。特别是在《渔父》一章中,屈原表现出了一种可爱的固执,渔父老头说:“这社会一个大染缸,你就把自己个染了吧。”屈原长袖一挥,道:“别说了,眼泪哗哗的,我又不是块布,掉染缸里还是得被淹死,跳江里淹死了干净些。”于是,那沧浪之水中便多了一个善良的灵魂。也许那江水也是浑浊的,屈原却能以自己的清白之躯净化了江水,也净化了整个人间。

  《楚辞》读后感(四):不能不风骚,也不能太风骚

  《楚辞》整体来说都不好读,古文字偏僻语太多,上下句之间跳跃大,时常会没有逻辑过渡,比兴手法泛滥,时常绕了半天不明其意。但《楚辞》的文学魅力还是非凡的。

  《离骚》不必说,中国文学史的源头之一。《远游》与《离骚》在结构、基调、具体表达上都有少许重叠之处。不知孰前孰后,但《离骚》在辞采、内容、情感、讽喻性等方面明显更上了一个台阶,可以说是屈原思想情感最终的完成作。

  《远游》写了诗人困顿于污秽的现实,“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于是羽化而登仙,雷神向导,风伯驱车,经东帝而见西皇,揽彗星而举斗柄,雨师相伴,火神相劝,令海神与河伯舞蹈,玄螭在水中出没,青鸾在天上翱翔,上达电闪雷鸣的云海,下至深不见底的沟壑,但瞥见地上的故乡和乡亲,不禁感到阵阵悲凉,“思旧故以想象兮,长太息而掩涕”,在游览天界后,最终抵达了一个新的境界,找到了世界的元初。“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祀之歌,共11篇,创造了很多生动的艺术形象。篇幅短,一次只表达一个主题,没有什么婉转讽喻,内容更鲜明,形式更多样。其中《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尤为精彩,写孤苦的相思、望眼欲穿的等待、战死沙场的悲凉壮烈,或曰《九歌》为楚辞的最高成就,乍一听怎么可能,说不定还真有道理。

  《天问》被誉为“千古至奇之作”,不好读,略读过,很多涉及古代神话、历史事件、传说、人名地名等,驳杂冗长,唯有一开始对于天地日月、春夏秋冬、山川河流、植物动物等自然现象的发问较有艺术特色,体现了一定的探索精神。

  《九章》实为屈原不同时期的九篇作品,分别为《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主题内容大都与《离骚》相近。

  《惜诵》主题情感与离骚相近;《抽思》写了不受信任后自我放逐,远走天涯,颇有江湖苍茫之萧瑟意气,“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情境交融。

  《哀郢》是国破家亡、流离四方后对古都的哀思。《抽思》则是直抒被君王疏离后的种种心曲,遥寄恳切的愿望与怨念;《怀沙》为屈原自沉前不久之作,“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写明了赴死的念头。

  《思美人》讲不被重用,道路断绝,但又不愿改变初心、随世从俗。“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惜往日》被认为是屈原的绝命诗,饱含着汹涌的情感,记录了她对仕途的回顾,遭馋人嫉妒诽谤而君主昏庸,遭弃后茕茕自逐,因不愿见到亡国的灾祸,途径湘水时决定自沉;《橘颂》为屈原早期作品,以橘来比喻高洁的人格,自幼卓然独立的品性,至善至德的自我追求;《悲回风》亦是抒发孤独悲伤之情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其中亦有一些抱石自沉的死亡意象。

  整体而言,屈原的核心作品大多是讲述遭谗被逐、理想破碎、家国不再的悲苦。艺术上有种迂回、曲折、绵长的特点,反复的渲染抒发,有一种咏唱式歌谣的基调,并且在压抑忧虑的语境下,体现出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倾向,表现出了想要超脱一切的愿景。

  《招魂》亦多认为是屈原作,非常有趣的一篇,精彩在招魂之辞,陈述了四方之地的险恶,例如那边的泥土会腐烂人啊,那边的蚂蚁大如象啊,蜜蜂大如葫芦啊,那边的蛇有九个脑袋吃人心啊,那边的野人把人做肉酱,总之都不可以去啊,希望魂魄快快回来,这里有美酒佳肴、绫罗绸缎、金屋藏娇、载歌载舞,希望魂魄快快回来,回到故都,回到你的主人身上,“魂兮归来!”,通篇充满了大胆奇诡瑰丽的想象。《大招》的格式内容基本和《招魂》一样,奇诡的想象稍弱。

  之后是宋玉的《九辩》,文学史上第一篇伤秋的名篇。前半部分的伤秋为独创,“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古文字很多,但,文气更为顺畅,句法更多变,客观的景色描写也更多,围绕秋情、秋意、秋景的主题,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托怀才不遇的悲哀苦闷心境,不与世俗沉浮的气节。“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

  如今的《楚辞》版本大多到以上为止,而古代通行的《楚辞》流传本还包括一些汉代作品。由于《楚辞》是西汉刘向所编,所以也收录了不少汉代的辞,他们已不是听楚音、发楚语、言楚物的楚人,所以少了偏僻的楚地方用语,只是承袭屈原楚辞体的写法,其实可归为汉代骚体赋。

  贾谊《惜誓》寄托屈原的经历发怨世之辞,贾谊文采还是非常好,气势贯通而回荡。《招隐士》作者淮南小山作,这是淮南王刘安的门客的共称,其编著的《淮南子》一书体系庞杂,兼收百家,记载了许多古代神话,《招隐士》从题材上看是招隐题材之祖,从文辞上看则是一篇非常深刻的摹景之作,有很多状物的形容词;庄忌《哀时命》则是模仿屈原的自哀生不逢时之作,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和典故,在想象上更为朴质。

  《七谏》为东方朔作,东方朔以诙谐滑稽、机敏多智闻名,这七首组诗则是抒发怀才不遇、大道不行的苦闷,假托于屈原的放逐之情,苦心孤诣,痛心疾首,愤世嫉俗,但行文论述还是理智大于情感,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吕望穷困、宁戚饭牛”感叹怀才不遇,“子旭靡躯,比干剖心、何氏献璞而斫脚”悲叹君王亲佞疏忠,奠定了全篇明理讽谏的基调,另外也有不少模仿屈原的地方。最后发出了千古一叹:“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最后是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这三篇,均是模仿《九章》的体例而作,虽文采斐然,但因是摹仿之作,在文学史上并不很受重视。

  王褒是汉代有名的辞赋家,写有知名的咏物小赋《洞箫赋》。所作《九怀》怀念屈原,表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辞采的丰富度明显增加,体现了汉赋盛行时期的审美风向,二是全诗以五字的诗句形式为主,体现了五言诗的萌芽。王逸《九思》格式相似,有很多的偏僻古文字、象声词及景物描写,艰涩难读。

  刘向《九叹》全诗九篇都是借屈原的经历来抒发,文字哀伤悱恻,每篇之后都有几句叹词,亦是根据《九章》的惯例。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编有被奉为经典的《战国策》,还有最早的杂史小说类编《新序》《说苑》,这也是最早的志人类杂录体小说,另有意义极大的《列女传》,最早的关于女性的传记体史书,以及《别录》,最早的目录书。

  《楚辞》到此结束,读完松一口气。《楚辞》和《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两个源头,一个代表了浪漫主义方向,一个代表了现实主义方向,其中的《国风》和《离骚》又被合称为“风骚”,不仅泛指文学,也代表了古代文人骚客的理想境界,像文坛领袖就叫独领风骚。当然,这个词在现代已经被污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