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空序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太空序曲读后感100字

2020-11-18 00:2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空序曲读后感100字

  《太空序曲》是一本由(英)阿瑟·C.克拉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空序曲》精选点评:

  ●中图

  ●甚至能感觉到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执着和憧憬,和海因莱因的“出卖月球的人”可合称双璧

  ●现在读,感觉没有太大的新鲜感了,毕竟人类已经登月了~

  ●详尽的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视角描述登月前的点点滴滴,细致入微,虽然剧情并不激动人心

  ●这个译本真是烂得一逼到让人根本看不下去!我有种看了20页就有200个槽要吐的感觉……而且短短120页的书挂了四个译者的名字,你们是在搞笑吗?!

  ●克拉克是技术派科幻的大神。这一本剧情没有激动人心,却像大刘所说的“像新闻报导一样真实”。大刘说自己受克拉克影响巨大所言非虚。

  ●11/36 《太空序曲》 早在1947年就有人提出了登月计划、搭建宇宙中转站平台、探索外太空的预言,在那个还没有人类冲破大气层的年代,他的大胆想象力给人类创造了无限可能性,打破了天空的桎梏! 1.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2.明确国际法禁止对任何天体提出领土主权的要求 3.建立月球补给站支援探索外太空的可能性 4.解决部分无法在地球治疗的疾病及推动新医学的发展 以上四点是本书中最让我觉得对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阶段成果。

  ●初阅于2011.09.30

  ●克拉克的这部《太空序曲》属于比较乏味的一部作品。一方面,作品虽对于宇航任务准备的预想有着细致入微的技术性刻画,但整体剧情起伏不大,缺乏戏剧性;另一方面,此书成书虽早于航天时代,但今时不同往日,时代不同了,那种对早期宇航探索的澎湃代入感也就愈发寡淡了。

  ●比较简短,相当于后来太空故事的序幕吧~人名翻译有大问题,英国大魔法师梅林变成墨林,弗兰肯斯坦和雪莱变成奇怪的音译,其它的不清楚了。

  《太空序曲》读后感(一):太空的预言

  作者1947年完成本书,人类直至20多年后才踏上月球。对于太空的探索,人类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直至今日读完此书,不由为作者前瞻性的想法所惊叹,有些已成历史,铭刻在人们记忆之中,有些还等待后人去实现。

  本书科技成分浓郁,今天的普通读者看来也是云里雾里。更别提当时人们的想法了。不足之处还是硬科幻的通病了,过多注重科技铺垫,造成故事情节单一平淡,或许这两者的确无法完美的结合。

  在看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和三体作对比,三体虽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还是应该多多鼓励中国的科幻作家进行创作。

  如果你都不敢想,又谈何去实现呢!

  《太空序曲》读后感(二):克拉克幻想的人类登月起飞

  1947年,距离人类登月飞行22年前,伦敦皇家学院学生克拉克在假期期间写作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太空序曲》。 这是一个宏大的叙事,但还没有日后《太空漫游》四部曲般的宏大。 可以说,克拉克在本书中选取了一个很不一般的角度----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 正是这一特殊的角度,使得克拉克可以充分展示他幻想中的人类登月起飞。这也使他得以展现出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的乐观向上、“火箭绝对不能升空!”组织的拼命阻挠、主人公历史学家从客观观察到投入。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本科幻小说似乎已经落伍。不过,在1947年,它绝对是对人类登月的最真实的幻想。 当然,这是克拉克科幻序曲。

  《太空序曲》读后感(三):科幻绝不是对未来的预言

  地球上的科技一直在飞速发展,可是在对地外空间的探索方面,却很多年没听说过惊心动魄的突破了。人类在第一次登月以后并没能在那里建设什么月球基地,火星到现在也还没有人类的足迹。不同的是,我们的数码产品却疯狂地更新换代,人类在通讯方面越来越方便快捷。克拉克几十年前所幻想的未来世界与我们现在的世界分道扬镳,但这正是科幻的魅力。

  遗憾的是,克拉克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能看到人类登上火星。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又单薄,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稍微漫长的岁月,没办法看穿一切。话说回来,其实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面前,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的一生留不下什么,

  在生命的沙滩上,在时间的海峡里,

  在第三个巨浪前游泳的人,

  没有一个能穿过或攀越它。”

  《太空序曲》读后感(四):不能细读,但不是克拉克的问题

  这本书是克拉克最早的长篇,只是讲登月。和后来波澜壮阔的太空旅行比起来,确实只是一个序曲。当阿姆斯壮在月球上终于迈出“人类的一大步”后,这本书的实际出版机会已经很小,英文版不好找。所以,出版这本中文版,应该是相当独特的选择。

  从阅读的粗概念,也可以看到克拉克一贯的风格。老头总能把了无生气的科学景观以一种动人的方式叙述出来。完全不需要女主角,也没什么民族自豪感之类的。但字里行间,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信心却表露无遗。

  作者甚至乐观地表示,只要宇宙时代开始,人类就会放下小我,团结一致,开始人类的新纪元。虽然现实比较残酷,但太空,将成为全人类没有疆域的世界,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最后要说为什么不能细读:翻译仍然有一种含沙的感觉,120页的书还挂了4个译者!不知道这样的遗憾还要让中国的读者承受多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