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微子世家 窥华夏之文明
《宋微子世家》能拿得出手的掌故除了大家熟悉的三仁——宋微子、比干、箕子,再就是褒贬不一的宋襄公,还有名臣华元亲赴敌营劝退楚军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其实,本人感兴趣的是箕子对武王讲的“鸿范九等,常伦所序”。将其归为华夏文明源头,不知合乎不合乎学术规范,只是就感兴趣的一部分,五事展开说:貌曰恭,对人态度要恭敬;言曰从,人的言语要合乎道理,还要有点趣味;视曰明,观察事物要清醒明晰;听曰聪,听取意见要聪敏;思曰睿,思考问题要通达于事理。
比较好玩的是庶征的解读,雨、阳、奥、寒、风,其中一项过头,年景不好是凶兆;其中一项过少,也是凶兆。确实如此,雨水过多将成涝,日照过长则为旱,温暖的日子与寒冷的冬天应该呼应,风,也有它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帝王的行为与庶征的关系:曰肃,时雨若,帝王将相表现肃敬,雨水就会按时降下;曰治,时旸若,帝王能管好政事,太阳就按时普照大地。以此类推,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与帝王的作为密切相关。
我们先不急于判断正误,不急于否定箕子对武王传授的这些知识究竟如何获取,有无实践的案例为证,仅仅就我们的生活常识而言,我们肯定说,大自然有它固有的规律,但也不可否认,大自然的运行与人类人为的破坏不无关系。
记得一佛界大师授课时说,大自然之所以尚未报复人类,是因为世间有很多的善良人作为支撑,替大家祷告,为大家祈福。对此,我也不随便作出判断。
箕子能给武王传授,宋国人理应也是受益者,《宋微子世家第八》却记载了华督和南宫万的故事
恶人华督竟然为相,这个实在是太过分了!故事涉及到几个关键人物,都不能将这个恶人奈何,大司马孔父嘉,有漂亮的妻竟惹来杀身之祸,真比林冲还冤;最为国王的殇公为此发怒,殇公竟也丧命!就算是立了庄公,估计庄公也惹不起恶人华督,还得让他为相。真真让人不寒而栗。
另一个故事更为曲折些:
十年夏天,宋国本来弱小,还不甘心,讨伐鲁国,在乘丘作战,鲁国活捉了宋国南宫万。宋国国君与南宫万是好友,请求鲁国释放万,南宫万于是回到宋国。到了第二年秋天,湣公与南宫万出猎时作博戏,南宫万与湣公争道,湣公很生气,侮辱了他,说:“最初我很敬重你,今天,你只不过是鲁国的一个俘虏。”南宫万勇武有力,痛恨湣公这样说,于是抓起棋盘把湣公杀死在蒙泽。南宫万做鲁国俘虏,确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作为国王怎么能揭人短处?况且,能和国王一起狩猎,那关系得多铁?人不到万不得已,估计不会如此丧失理性。
大夫仇牧听说这件事,带着武器来到公门。南宫万拼死一搏迎击仇牧,仇牧门齿碰到扉上死了。南宫万又杀死太宰华督,就改立公子游作国君。各位公子逃奔到萧邑,公子御说逃奔到亳。南宫万的弟弟南宫牛带领军队包围了亳。冬天,萧邑大夫和宋都逃来的公子们联合击杀了南宫牛,并杀死新立的国君公子游,而立湣公弟弟御说,这就是桓公。南宫万一看形势不妙,逃奔到陈国。宋国派人贿赂了陈。陈国人巧使美人计用醇酒灌醉了南宫万,用皮革把他裹上,送回宋国。宋国人对南宫万施以醢(hǎi,海)刑。
宋国人能对付得了南宫万,可对付不了华督,还是南宫万先除了华督之害的。
南宫万是丧失理性的莽撞之举,而华督却是故意杀人之罪。
以上故事若问皇极,三德,似乎一切不起作用了!
司马大师没有忘记加上一段:襄公七年,宋地陨星坠落如雨,和雨一块降下,六只鶂退着飞行,因为风太大了。
也算是前后呼应。
华夏文明,不无神韵,扬弃继承,定然有益。但是华夏文明最大的糟粕,就是等级制度,一切的规矩多是给老实人制定的,越是权力拥有者,越蔑视鸿范常伦,那些猖狂之徒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给历史留下笑柄;普通人对权力的趋之若鹜,不能不说也是华夏文明不同于世界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