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拉维夫之火》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特拉维夫之火》影评精选

2022-03-29 03:33: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拉维夫之火》影评精选

  《特拉维夫之火》是一部由萨梅赫·祖比执导,卡伊斯·纳塞夫 / 卢巴纳·阿兹巴尔 / Yaniv Biton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拉维夫之火》精选点评:

  ●终于在地平线看上了一部傻乐的片子,非常好笑,捧花藏炸弹那段简直了……将巴以冲突讲得如此戏谑也是难得,不过冲突解决都比较偷懒随意(尤其感情戏),不太经得起细想。

  ●能够在这么敏感、有争议的故事背景下拍出这么机智、幽默的喜剧,真是太难得了。

  ●#ffmuc# 三星半。看的德语字幕场,很多台词没有get到,但肥皂剧自带的喜剧效果很出色哈哈哈

  ●比想象中差

  ●笑中带泪,很少能够将苦难拍成喜剧吧。中东片中,常见的只有伊朗的讲述战争痛苦,和封闭带来的痛苦,但是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为背景的电影还是极少的,而且能够拍成这个样子,在喜剧中体现冲突,在冲突中体现痛苦的,不容易。。。

  ●有趣啊。写作者与“审查者”令人忍俊不禁的关系,有点喜剧的悲伤的意思,但这个还是欢乐为主,再尬的生活细节也能写进戏里

  ●不愧是dan的编剧

  ●剧情真的不错,把政治宗教纷争用浪漫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个影中剧还让人挺想看的。

  ●反映巴以关系。。。抗爭,必須繼續!。。。哈哈

  ●2020年我一定(希望)去Sundance Film Festival!!

  《特拉维夫之火》影评(一):特拉维夫在燃烧

  因为进了威尼斯,再加上名字,一直以为有政治隐喻,所以一直放着没有看,直到最近才拾起一些留着的没有看的片子,结果却是另一种出人意料的反馈。

  本片虽然是在以巴关系的大背景下,但是一样还是我所认为的人物电影那样,背景是背景,更多的在这个大背景下讲什么故事。所以大背景可以先抛开一边不聊,更喜欢的是故事本身,一个天天要在以巴边境过境的男主,帮他叔叔的一个肥皂剧做语言顾问,结果做着做着就慢慢地通过人物塑造而不是简单的政治话题而获取了演员以及全组的信任,居然变成了编剧,然后一开始还没有那么轻车熟路,还要依靠边境站的军官、他的前女友以及他的母亲这些人给他提供创作的源泉,后面渐入佳境后就可以很有主见的说服很多人包括投资人。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但套上了两国政治环境的紧张关系,再加上在这样的紧张关系中源于生活的素材,一个好笑反讽又能够把影视行业本身的黑色幽默做到极致的故事就这么出来了。很不错,相比许多人去描述政治环境如何如何,我更喜欢这个故事在讲大背景下的萨拉姆成长为一个不错的编剧要更吸引人的多。

  《特拉维夫之火》影评(二):燃烧的屌丝

  影评第467话《特拉维夫在燃烧》——燃烧的屌丝

  以色列喜剧《特拉维夫在燃烧》于8月2日在美首映。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

  其地位仅次于圣城耶路撒冷。

  本片主要讲述以色列的一位屌丝男,

  依靠叔叔在电视台是肥皂剧(《特拉维夫在燃烧》)的导演,

  进入剧组,从而成功改写肥皂剧剧本的故事。

  男主本是一位身无分文的屌丝,

  只因希伯来语讲得好,

  被叔叔请到剧组帮助纠正女一号的希伯来语发音。

  男主不止对发音纠正,甚至台词也想改,

  直至最后气走编剧,完全自己亲自执笔。

  然而,肥皂剧的编剧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城中的守卫队长因为自己的爱妻喜欢追剧,

  队长也总是勒令屌丝男主篡改剧情。

  肥皂剧本身讲述的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前期,

  阿拉伯女卧底潜入以色列,

  从以色列将军处获取情报,

  但最终却爱上以色列将军的故事。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日战争,

  是以色列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的胜利,使得以色列得以控制整个圣城耶路撒冷,

  尽管巴勒斯坦随后声称“东耶路撒冷”将为巴勒斯坦未来的首都。

  影片抛开政治、宗教和种族等分歧,通过屌丝男主对肥皂剧的剧情掌控,让各位观众从头笑到尾。

  屌丝男主在编写肥皂剧的同时,还能找回昔日的漂亮前女友。

  影片轻松诙谐,向喜欢喜剧的观众推荐此片。

  祝大家周中愉快。

  《特拉维夫之火》影评(三):特拉维夫之“冰山烈焰熊熊爱火为你燃”

  ≪特拉维夫之火≫不少细节处处让我想起好些年前伍迪艾伦的≪子弹横飞百老汇≫:两出电影的男主角都是才情不够的编剧、阴差阳错地被大老粗二百五的狠角儿强行捉刀代写台词。都有光艳的bitch diva做戏中戏的女主角。戏中戏一个是装腔作势的舞台剧,一个是拿腔拿调的肥皂剧。附线里都穿插了一个爱情小故事。这要放在中国一定被人骂抄袭了,估计公映前就会被骂个体无完肤,打翻在地再踏上十万只豆瓣臭脚。看没看过的只要自诩是文青的都会抄把菜刀跟着上去追斩,确保导演从此冚家铲。

  亏得导演是以色列人,有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及戛纳驻场等等光环的加持,最重要的是中国文青大约没几个知道他的,所以估计不会挨骂。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不断地咯吱咯吱哼哧哼哧地笑,全是憋不住的暗笑,我也觉得放声大笑不礼貌,毕竟人家在讲国恨家仇民族冲突的种种滑稽,不是西式戏剧的经典桥段那样一个蛋糕砸脸上那类白痴似的爆笑。结束时那个"season 2"的字幕还没上来,我们已经开始嗷嗷笑叫着,好些人已经站起来鼓掌了。

  这故事简单而且傻的可爱:萨拉姆家在巴勒斯坦,每天排队经以军的哨卡,穿过大半个城去叔叔的肥皂剧片场当剧务,头衔是“语言指导”还是“方言指导”。他二三十岁了,还住在母亲家里。虽然说不上是不务正业,但多少看着有些胸无大志,没什么远大目标和理想,很本分地活着。说不上来哪里有点迟钝,干点什么都不紧不慢,反应也似乎慢半拍。他们片场在拍一部大约≪风声≫之类的肥皂剧,讲“六日战争”的,一上来就是一个巴勒斯坦江姐之类的角色受了情人的嘱托,使红粉计打入以军内部去勾引高官刺探情报。肥皂剧里贴演这中东女英烈的是一个来自巴黎的摩洛哥小明星,以现代审美来看明显不够水嫩,有点人老珠黄的意思,希伯来语不过关而且巴勒斯坦的阿语土话发音也不对路,但这婆娘却还价格不低脾气不小。一会儿台词不舒服了要改词,一会儿哭叫着要回国了,因为不肯演癌症病人、因为那样要光头、难看相的。

  听着熟悉吧?没错,全世界的肥皂剧和十八线小明星都一样蠢,绝不是我们什么仙剑奇侠之类的专利,他们这阿拉伯谍战剧也一样受欢迎:巴以两边的阿拉伯女人犹太女人个个追着看,电视上做的时候,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公男朋友去打扰了她们追剧会当场出人命的,这些平民似乎不大在意烈士不烈士反犹不反犹,大家喜欢这剧的原因很简单:He is so hot! It is so romantic! So dramatic!

  这日萨拉姆过以军关卡时,因为一个形容词的误会被扣了下来(别问我什么词,这电影里充满了这种难以置信但看上去又再合情合理不过的细节)。审人的二百五下级小军官近来正因为老婆追这种“反犹的愚蠢的剧集”受了冷落而不爽,得知萨拉姆是在剧组工作后更来了精神头。萨拉姆平日里唯唯诺诺惯了的,被审了一阵子后却不知抽了哪根筋,说自己是编剧之一,也许想在以军小军官明前充个人物,也许是只求快点放人撒了个慌。这慌一撒可好,那混混军官不但信了他,更开始要挟萨拉姆改掉肥皂剧后面的情节、只为了出于某种奇怪的自尊可以在自己婆娘面前充好汉。

  接下来,胸无大志的萨拉姆还真的成了编剧(别问我怎么当上的,反正很合理)。种种疯狂的笑话才刚开始。那革命肥皂剧越编下去越匪夷所思,还越来越受观众追捧。

  演萨拉姆的卡伊斯-纳希夫看着很眼熟。他做的这个角色有种木讷的纯真,看着他笨笨地应和着所有人,基本不会说不,心里替他着急,怕再有什么倒霉事落在这倒霉孩子身上。散场后我查了查演员的名字,我以前还真看过他另一张≪天堂在即≫,十多年前的片子了,最讽刺的是他在那张电影里演的是预备自杀式炸弹袭击的恐怖分子。今天的这一张却是不折不扣的喜剧,最后没哪个人给炸掉,是小团圆的皆大欢喜。虽然他们的国家和民族会在season 2里继续撕下去。导演在问答环节时说威尼斯今天刚传来的前线战报:纳希夫在地平线单元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真替他高兴,也替导演和这个角色高兴。

  我猜其他大部分观众都和我一样,是把这张黑色喜剧当成政治片来看的,因为立意似乎越到后面越明显:百姓其实并不关心政治、宣传、族裔、意识形态、甚至历史,他们要的不过是安稳的日子,加上一点虚构的罗曼斯就很满足了。谁知问答的时候导演说他本意并不是讲政治:他说拍这个电影对于他来说是个personal experience —— 非常个人的体验,他想体验的是在桎梏、审查、束缚的环境下,个体的创造力能去到哪里。原来他拍这个电影是做了一件和萨拉姆做的同样一件事情。

  我以为他做的非常的好。四颗星的好。

  中国的编导们好些自己没什么本事吧一来就骂某党、骂广电、骂审查。似乎这些是他们写不出好东西想象力贫乏的唯一原因。那你们去接着骂好了。

TIFF 2018 - Sep-9th - Scotiabank Theatre - Q&A with Sameh Zoabi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