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
农二代
社会上有富二代和官二代,倒没有听说有农二代的说法,这就有些牵强了。因为常福的爸爸常林曾当过生产队的队长,那就说他是“官二代”,不过,那生产队队长的官实在太小了,连芝麻官都够不上,几乎和平明百姓一样,现在居然说常福是官二代,自然会惹人笑话。再者,连圣人都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因“农二代”这题目和内容对得上号,也就是说内容和形式不能说完美的统一,表面看是统一的,就像背货物,二者取其轻,也就顾不得“惹人笑话”,就把农二代当成了题目。——以上就算题记吧。
常福从小读书,由初中升高中。本来,常林是盼着儿子考个“名牌”的,就是考不上“名牌”,考个“一本”也行,谁知儿子不争气,临了连个“大专”也没考上。让儿子和自己一样,在家里种那几亩责任田,可眼下这是世上最没有屈息的职业。他就遵循了“家有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训,让他进技校,学一门技术。反正只要花得上钱,年经不是十分老,只要有两条腿,就有技校可上。
二年毕业,他学了一门维修电脑的技术,就常年在外打工。每月近5000元的工资,也不算少了。
常福的妈妈有一个胃病的老病根,年轻时还好,现在年龄大了,每年到入冬这个季节里,老犯病,都要到县医院或多或少地住上一段时间。常福听说妈妈住院了,就向老板请了假,到医院里去探望妈妈。
他坐在妈妈的旁边,询问了病情。反正是老病根,一时好不了,也厉害不到哪里去。平时送屎送尿,换药买饭,看护病人有爸爸常林。他在病房里待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就走出医院的大门,找地方玩去了。
上午,儿子早早地买来了丰盛的午餐。一家人吃饭时,爸爸对常福的妈妈说:“反正有常福在这里,让我回家吧?这几天天气好,温度高,回家把麦田的除草剂打上,过两天再回来。”
常福的妈妈就皱了眉,不高兴。儿子再亲,也代替不了丈夫。丈夫在这里,提什么要求都不过分,早晚还能撒个娇什么的,等到病房里人少的时候,又能说说悄悄话;在儿子面前就不同了,得规规矩矩,时常拿捏着。于是就说:“你在这里。让常福回家打除草剂,还不是一样!”
“他行吗?长这么大还没有背过喷雾器。”爸爸说。
常福听了爸爸的话,仰起脸,用鼻孔重重地喷出一股气息。那意思是,打个除草剂,能有多少技术含量?是什么高难度的活儿吗?我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走!儿子下午回家,临走,爸爸一再叮嘱:“除草剂我已经买好了,放在西屋的窗台上。要兑好比例,千万不能大意!”儿子懒得搭理他,径直走了。
等常福的妈妈出了院,常林到自己的责任田里去巡视,看到北地那二亩小麦百分之八十的麦苗都枯死了。赶紧去西地看,那块地的麦苗虽没有枯死,但地里的野草也仍然活着。这不要紧,只要麦苗保住了,野草总有办法出掉的。可那枯了的麦苗怎么办?回家就埋怨常福的妈妈:当时不听他的安排,让常福去打除草剂!光埋怨有什么用?他又赶到农药销售点,问人家有没有办法挽救?人家说:好比人死了,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救不回来的。你不按要求去操作,谁也没有办法!
回到家里,心疼他的二亩小麦被儿子一顿除草剂给糟蹋了。就对常福的妈妈说:“等你我老了,不能劳动了,靠常福这小子,这几亩责任田非荒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