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巢湖地域文化的“山水”特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巢湖地域文化的“山水”特质

2020-11-30 08:06:30 作者:大唐羽衣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巢湖地域文化的“山水”特质

  差不多每一个地方在介绍自己时,都会夸赞自己的山水风光,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除非那些特征非常明显的。

巢湖地域文化的“山水”特质

  巢湖的山水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吗?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提到它时,无外乎“山清水秀”“风光旖旎”什么的。

  可是且慢!这说明你还未走进去观赏它,仔细地品味它。如果能慢一点,细一点,最好能与别处比较一下,你可能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刘禹锡的《陋室铭》有这么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他只是泛说。可如果你得机会饱览此地山水之后,再联系一下他是于此地为官时写作此文,你可能就不一定还这么认为了。

  巢湖流域山多。大别山自西南向东北,一路缓缓下降,绵延到江苏境,呈现出典型的丘陵特征。以巢湖为核心,环绕着大潜山、大蜀山、四鼎山、龙泉山、浮槎山、银屏山、太湖山、金庭山、鸡笼山、白石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峦。巢湖流域山都不高。在西边,大别山海拔尚在千米左右;到巢湖周边,山就多在三五百米高了;而到东边苏皖边界时,已经是只有几十米、百米左右的“山包包”了。

  巢湖流域水多。南淝河、派河、丰乐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众水环绕,裕溪河一河牵江,处处见水,处处见湖——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点。

  山不高,可由于是地处低洼的平原地区,就显得突兀、高峻:山下仰视,不乏巍峨;山顶俯瞰,视野开阔。河湖众多,则河道纵横,犹如棋格。星罗棋布的山,绕山带湖的水,再加上暖湿的气候,山是春天繁花似锦,夏天一片葱绿,秋天色彩缤纷。而且,晴天,高天白云,宇宙迥辽;阴天,水汽蒸腾,山峰云雾缭绕;阴晴之交,则云蒸霞蔚,变幻无穷。这些景象,不正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仙境界吗?

  在巢湖流域人看来,此地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百度百科·巢湖》概括当地人一个久远的传说:巢湖的山水活生生,形如龙凤,极富灵气。登高眺望,不难发现巢湖整个地形似条龙——一条头枕巢湖烟波、尾掀长江的龙:四顶山是龙头,面对合肥,高高昂起;姑、姥二岛是双眼,映着碧水蓝天;黑石嘴是龙嘴,吞风吐浪;仙人洞、紫微洞、华阳洞、白石洞是龙爪,舞云弄雾;百余公里的湖滨大道——太湖山一线,是脊梁,时起时伏,连绵不断;天门山是龙尾,伸至长江。此龙身旁有凤凰山相伴,左右有龟山、蛇山相陪,四周有众小山顶礼膜拜,龙尾恰有大虎山、小虎山在长江天门守卫,真龙凤呈祥,龙腾虎跃,天然生成,令人叫绝。

  巢湖的山水看着是画,听着是诗。因为巢湖每一处名山秀水都有神奇的故事,每一株奇花异树都有美妙的神话,每一个古老地名都有动人的传说。道教有鸡笼山、金庭山等几处“洞天福地”“选址”于此,足以说明巢湖流域的山水令人流连的特征。曾在此做过县令的清代诗人孙芝芳有诗赞曰:“天与人间作画图,南谯曾说小姑苏,登高四望皆奇绝,三面青山一面湖。”

  巢湖山水的另一独特之处是众多的温泉。巢湖流域坐落在郯庐断裂带的南端。亿万年前那频频不断的造地运动,在留下了令人心颤、敬畏的“郯庐断裂带”的同时,也让深藏于地心的地热得到源源不断的释放,从而喷涌出一连串让人们世世代代得益的温泉。岳西县城北的“汤池畈”、庐江县和舒城县的“汤池温泉群”;居巢区半汤镇冷热相伴的“半汤温泉”、和县香逾千年的“香泉”温泉,还有几被尘封、尚待开发的“昭关温泉”等。如此多的温泉集中一地,在地质学上尚不多见。巢湖流域真可谓是“温泉脉脉”。

  称巢湖流域是“灵山丽水”,一点也不过分。湖光、山色、温泉,构成了巢湖地域文化“山水特质”的独特魅力。

  清人刘桢在《登牛山望焦湖》中这样描绘巢湖:“纵目湖天远,烟霞一望收。水光寒落照,山色淡深秋。雁群浮云外,渔歌古渡头。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如果我们把巢湖的浩瀚大气的自然景观与神气灵秀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开发利用起来,无疑对提升巢湖流域(也就是大合肥地区)的文化品位、旅游价值,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