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观后感精选
《红楼梦》是一部由胡玫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观后感(一):不用拍了!再拍恐怕也是笑话!
最好看的红楼梦电影是1989年北影拍的那个版本,把书里所有经典场景全部一一呈现,连台词都是原汁原味,每一个人物角色简直神还原,如果说1987电视版是入门级的话,这一部就是专业级了,无论人物表演还是道具服装,以及拍摄技术,都是顶级,这样的电影,估计中国人很难还能拍的出来了!中国人的情怀逐渐缺失,越来越浮躁肤浅,有品味有内涵的东西正在慢慢远离了!89版缺点除了画质不够高清,后四十照搬高鹗版本是最大遗憾以外,真的可以说是完美之作!只是人物过多,剧情紧凑,没有读过原著的估计跟不上节奏就是了。
《红楼梦》观后感(二):胡玫你10年之后居然还有勇气接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紅樓夢》書內提及的別名,還有《情僧錄》、《風月寶鑑》[1]、《金陵十二釵》、《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題為《紅樓夢》(甲辰夢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後,《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成為通行的書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題有兩說:據脂硯齋批語,應少於114回;而據高鶚、程偉元的版本,為百二十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後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红楼梦》观后感(三):又见《红楼梦》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的意义不言自明。只要是拍摄红楼梦,自然不必考虑收视率的问题。
提起胡玫版红楼梦,众说纷纭。有期待者,希望有新的更好的对古典名著的全新诠释。亦有悲观者觉得这是炒冷饭蹭热度甚至糟蹋名著。不过拍出过《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优秀历史剧的导演应不至于让观众失望。
其实现在是拍摄《红楼梦》的最佳时机。因为观众在经历了10雷版红楼的洗礼后,内心已然变得无比坚强。看待影视作品对于《红楼梦》的诠释会更加的宽容理性。只要胡玫注意以下几点,那么想失败都难!
只要别把贾府中的太太奶奶小姐们打扮成戏子。
也别让这些“戏子”们成天在大观园中嗖嗖嗖嗖的窜来窜去施展雷人轻功。
音乐的选择应尽量的中国风一些,别总弄的意大利歌剧现代电子摇滚乱入。
可以把红楼梦理解成是一场梦幻,但这梦绝非是一场噩梦!所以别总想方设法的去吓唬观众。
《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剧中主要人物如宝黛钗及贾母等人物的形象在观众心中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所以千万别再弄个悟空八戒倒置,老妪搔首弄姿的。
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演戏也要走点心,起码也要走点儿脸才行。别光指着旁白替你向观众表达人物性格思想。
先说到这吧,期待、期待。
《红楼梦》观后感(四):浅谈观众对所有拍红楼的导演的希冀
小学课本上就有红楼片段。讲凤姐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挽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赤金盘持璎珞圈,腰上双鱼比目玫瑰佩……极尽奢华。这钟鸣鼎食之家是个怎样的情形,对后来还原的人来说是个很有难度的事。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对于富裕人们还都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概都是谁家有个车或者有个多大的房子。贾王史薛的富裕要化成画面,要克服当时认知和当时经费道具上的困难。八七版红楼可谓一个鸡蛋做出满汉全席。台词、布景、服装、音乐、演员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红楼梦这样容量的小说改编成四十集左右的电视剧是比较合适的。而每个影视版红楼梦都涉及跨文本转换问题。跨文本转换很成功的作品如严歌苓作品《金陵十三钗》、《芳华》等都在整合中有了新生。而红楼这种静态语言很强的文本其实是具有一定难度。
当代人对于几百年前人的生活的窥探欲在红楼的文本中得到了很大满足。然而我们更希望能用影视再次解读,这种欣赏里我们得到更大的满足。而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其实无限贴近原著是最保险的做法,因为在长久的筛选中人们已经对文本中描写的红楼有了心理认同。
在10版红楼拍的时候我的心几乎是悬着的,特想看但是怕拍得不好。且不说片子头造型是南宋贵族时代的她弄错了,还有过多的快进镜头和某些光线会让人产生鬼片的感觉……这些都是形式上的问题。
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主创把太多主观的情感带入片中(比如平儿挨了贾琏一巴掌长久的镜头对准平儿吃惊又埋怨的眼神和贾琏后悔又放不下身段的脸)这些东西对于把红楼看过数遍的人来说是对原著的过度解释,也是不尊重观众的观赏。加了这些多余的东西以后电视剧有五十集我们普通观众已经觉着很冗长,那么多出来的应该都是废镜头。我自认为自己品味不高,如果我都觉着导演在糊弄观众,想必分辨能力强的知识分子更觉着它劣质。这就是10版雅得伪文艺,俗却不接地气的怪圈。
看过李少红导演的其他电视剧,比如《大明宫辞》,拍得很好,是女性自述式的序曲,必然主观性很强。虽然红楼是小说,但是这个经典已经以它的对明清社会各方面细致的描写成为了历史百科,让这样一个很看重导演性的导演来拍这个片子是很不合适的。
如果想借用传统的IP来完成和商业缔结,也可以走邵氏等的路子拍一些外传之类的。或者如《甄嬛传》(我们可以看到甄嬛传里大量来自红楼西厢甚至源氏物语的一些内容)、《京华烟云》、《金粉世家》拍自己的“红楼”。如果加一点艺术的良心,这种片子开始就要尽量避免曝光在商业之下。10版红楼开拍前选角沸沸扬扬,宣传片以及演员义演都让大家对这部电视剧攒足了希望。而也可能是商业的因素,演员很多让人感觉很乱,而且对不上红楼角色的号。的确场面10版很气派,而且摄影师是很不错的,毕竟花了两个亿,但是基本等于百花。除了给娱乐圈贡献了一批90左右的新人值得肯定,其他乏善可陈。
好像当年胡玫导演原来要拍10版红楼的,最后没拍得了,希望今年能补一下遗憾。我看宝黛钗的选角都目测不错,关晓彤客串一方面是为点商业因素,但是我本来以为她客串王熙凤或者探春会更好的,她个人很容易演出那种感觉。很羡慕胡玫导演能接到这个重任。拍其他片子是拍的才能被记住,而红楼因为它的IP每一部都是焦点。
另外再说一点就是演员年龄问题。我们知道每部红楼拍摄时候都有这个顾虑。87版宝黛钗看起来应该是二十岁左右,10版看起来18岁左右,都远大于宝黛钗出场的集中时间(大概12到17岁的孩子,历时三年左右)。如果真让演员拍三四年会有胖瘦不断变化的尴尬(当然这个还好避免点)更可怕的是真用十二三岁的孩子可能会经历《哈利波特》主要男演员长大颜值扑街一类惨案。
还有就是有人会担心孩子的演技问题,我觉着真应该被担心的是大人吧。小戏骨红楼是很成功的。但是因为他们大多十岁左右,演的时候很多感情都是模仿比较多。如果我们用十四五岁的孩子来演,他们学习能力是最强的时候应该会更好。同时十四五岁的孩子年龄在宝黛钗红楼年龄的中间点也不会很出戏。
而且十五岁以后的孩子(也就是高中生)颜值都已经开始稳定(举个近的,欧阳娜娜、吴磊一批为例),毕竟10版培训那么长时间也没见演很好,所以培训一年多就应该可以了,而且这真的和效率有关。之后再拍两年,完成一部红楼的电视剧完全可以实现。当然10版的砸应该让上面很生气,一部完整的红楼电视剧可能要等2025年后了。
我们期待着有导演能拍出更好的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