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似是故人来》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锦集

2020-12-08 03:20: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锦集

  《似是故人来》是一本由林夕著作,明窗出版社出版的210图书,本书定价:HK$ 49,页数:2006年7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似是故人来》精选点评:

  ●只为林夕。只为梦。

  ●听夕爷讲鬼故

  ●not my type

  ●温情鬼事

  ●老爷讲鬼故事挺像回事的

  ●那人写的是我吗? 你说呢? 当然是我!

  ●其實不恐怖……

  ●本质是资深鬼故爱好者写的言情小说集,别有一番暧昧和独特

  ●林夕的名字是个梦字,林字在上,夕字在下。

  ●最后那篇看得脊背一凉,那个叫“黄”的,灵魂附体了?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一):遇上故人

  那個「還不錯」,絕對不是因此作者寫得「不錯」而給的,其實,我覺得作者寫得很好,但正因為寫得好,我才無法給這書「十分喜歡」的評價,因為,我並不是很喜歡「自己嚇自己」或者「被嚇」的人。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買這書呢?

  看到作者是林夕,看到書名是《似是故人來》,就以為這是談詞的書,沒想到原來是林夕十多年前在《Yes!鬼世界》雜誌專欄的集結,那時候我也曾買《Yes!鬼世界》來看,所以這書內的好些故事,我早就看過了。

  看過了,現在一個人看這書還是會心裡發毛。

  作者寫得出色,卻仍然無法贏得讀者歡心,還真無奈。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二):惨白爱情

  这个文人写鬼,荒诞倒不,却处处见墨香。一天时间,这本书已经看完了。毕竟是九十年代的作品,关于鬼文化其实才是进步得最快的。听过一次样式后,就会过时。无论几恐怖,人一了解了那种形式就开始叫闷。所以如今很佩服拍鬼片的导演,少一分智慧都不行。虽说,真实才是最恐怖的。但是泛滥的真实里,我们就认了世界之奇妙。而看林夕的人,绝非因为这是一部鬼小说集。

  总亦觉得只有文人才会处处暗藏对爱人的表白倾泻。林夕对此从来不吝啬。我们都无从考究,是香港文化研究那大部头里他自己所写关于“似是故人来”的来由是真,还是这半真假的小说才是歌词的初衷。但是,在行间中,我们未必看到鬼的惨绿,却看到爱情领域里一些末世凄凉的无奈。即使坚持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却无法逃避面对爱人的平庸。真恨自己爱错人?但爱是真的,只好待它日渐消磨、耗损,也不言离。却在此间,无意发现另一个虚体进入此人后,会成就那么惊喜,如此知己的他?当然也怕,但是这份知己情不是更让人心碎吗?是要让爱人恢复正常,继续平庸无色的爱情,还是默不作声保持这段看是实却是阴阳相隔的浪漫交流?一本书里,一直感叹用笔之深就是开首。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三):一生能有几个爱护你的也是人

  刚读完林夕的《似是故人来》中的第一篇。

  同名为似是故人来。

  如他所言,这在鬼故事里来说,更像一则爱情故事。

  我在暖和的开春夜里,读得一身冷汗,七分心寒,十分酸楚。

  文笔和句法均像亦舒或港式作风。都为对话,仿佛剧本。

  不熟悉这样的文笔的,估计不会喜欢。

  讲的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鬼上身的故事。

  “我”突然发现一同去看戏的男友与平日不同。

  平日的他不会留意自己写的歌词。不会背一首诗经的诗。不会深情的抱住我。不会与我唏嘘世事

  平日相处的男友只会说,走吧。

  平淡,平庸,一段恋情越来越可有可无。

  不知恋人心中所想,所思。

  而“我”最后竟闭上了双眼,宁愿接受附体的他。亦不想再面对那位。

  这样的结果。竟也在读者的意料之中。

  一段爱情,一个活生生的人。败落后,竟及不上一个幽冥的鬼。

  他留意到“我”的惊恐。他会突然对我说,你写的这谁伴你看长夜变蓝歌词。是指我吧。

  他回忆说某月某日一起曾看长夜由黑变蓝。东方既白。

  他细数诗经里共收录的诗。并用咬破手指即兴书写。写得一手漂亮又恐怖的正颜体字。

  在又一次附体时,会在“我”耳边轻哼那首未曾作完的歌“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一个深情,有趣,体贴,博识的鬼。

  一个无趣,平凡,粗心,薄情的人。

  是人都变得自私和计较了么。所以这样的事,竟要由一个对世事对一切都无有计较的鬼才可做得。

  文里提到的两首歌。赤子和似是故人来,都是我喜欢的。

  九十年初,正是林夕和罗大佑强强联手的大好时光。

  一个作曲一个作词,艳煞乐坛。

  文里半真半假的似是故人来的词的由来,看来起那样的酸楚。

  “前天,我又在等他。等他来找我。大好周末,横风横雨。便写下,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短短一句。一个淡情薄义的情郎就刻画出来。

  他让人等。他不给承诺。他不知人心里的期待。他只会催人:“走吧,你几时返家”

  赤子用了比似是故人来这歌更多的叠词。

  林夕字传里有收录。叶德娴原唱。而07年郑秀文复出时开演唱会也挑选这歌。

  远远近近里城市高高低低间

  沿路断断折折那有终站

  跌跌碰碰里投进声声色色间

  谁伴你看长夜变蓝

  你我似醉了无法清清楚楚讲

  同属你你我我爱的感受

  世界太冷了谁会伸出一双手

  围住你再营造暖流

  说说笑笑里曾觉得欢欢喜喜

  谁料老了变了另有天地

  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

  而郑秀文唱到几经哽咽。谁又会明白这词里真正意思。

  重又听这歌。惊见一句“一生能有几个爱护你的也是人”

  竟与这鬼故事相契合。

  心有戚戚的莞尔。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四):似是故人来

  林夕的书。没有内地版。讲的只是20个鬼故事的集合。

  看到这样的书名,让我想到了那句,而怀念不死,似故人长来。他在序里这样说。【如果读者看完鬼故事以后不难过也不惊慌,作者一定加倍难过与惊慌。如果读者没有魂飞魄散,作者肯定永不超生。】于是,我要来说自己的难过和惊慌与魂飞魄散了麽。因为不想看到你永不超生。想要在几生几世里再能遇见你。可惜看完后却一点难过和惊慌都没有,有的是,心疼。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始之识衣裳,不如结心肠。

  1992年出版,我都尚未出世。提起林夕,香港作词人。想是提及必有一群云云都是听他写的歌成长而来的。身份,名衔,物物都是身外事,不提也罢。一个月前,在尚书房找到他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在内地出版的书籍,【原来你非不快乐】。店里二楼的混黄灯光更是熏染了这橙白相间的封面。我没有买。

  印象最深的是书里两章。十四章,我等着你回来。 十八章,夜来香。港版书排版是竖着的,而且要从左边开始看。象是读古书般的。繁体字也总会有一个两个不识得。紧张的情节并容不得这般那般的阻隔。念想着这个世界里,有着与我一起消耗时光的人群,当然也有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人群 ,城堡里也会有我高昂却也无法触及的人群。无论如何,都无法忽略他们的存在。情景渐渐浮现,那朵海上花,和那座海上公园。航行在这片天地,却没有船载的公主,和那卑弱的牧羊师。花朵在召唤。黎明且行且远。

  脑海里划过很多字句,都感觉是别人的财产被我夺占了。时光从不自知,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似故人长来,而怀念不死。有时候,时常怀疑,该不是这场梦,是否还要继续。跳跃远方大海的灯塔,黑暗之中,隐隐约约有这么个声音在回响着。她说,我看不到自己,却看见了你。

  2009.3.4.

  《似是故人来》读后感(五):一万英尺的天边

  一万英尺的天边

  早晨8:40,小跑着赶上了191路车,拥挤着上了车,将耳机塞进耳朵,反反复复地开始听《似是故人来》。于是在这个秋阳斜长的清晨,突然清晰地想起一些往事。

  想起关于行走。想起2002年3月。想起2001年9月。想起2000年5月。想起1999年3月。想起1998年8月。…………想起我的每一个行走过的脚步。云南的绿水青山。杭州的烟雨迷朦。北京的灼热迷茫。广州的步步为营。梅州的初涉尘世。。。。。。行走,与每次的开始或结束息息相关。

  铁路是每天要经过的。坐在车窗里,我通常会透过玻璃安静地发呆。有时候看得见轰轰而来的火车,去南宁、去温州、去上海、去福建,去北京……火车抵达的许多地方都有我的朋友,他们在一万英尺以外遥远的城市,不知是否依然如故。他们的许多人许久不曾与我联系,偶尔的一个短信会牵系起所有的温暖;但是窗外朝阳正灿烂,每一天都是新的,关于旧日,关于故人,在每一遍的回顾都变得逐次模糊。

  大部份时间,我们厌倦重复。但不知不觉,又开始反覆来去,说一句话,走一些路,爱一些人。生活,在反覆中,洇没了惊喜,洇没了灵感,洇没了飞翔的欲望。曾有过的去西藏的梦,此时还深埋在心底,会在某一个时刻猛然醒起,惆怅便此疯长。

  曾和我一起游历大理丽江的朋友,一个将为人母,另一个在上海的男孩久未联系,昔年快乐的三人相约来年再把臂同游,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零交集中灰飞烟灭;知道这一生从此开始各自行走,同路人也许是今生仅有的一次缘份。杭州呢?离广州二十二个小时的距离。我告诉小烛我多么想去杭州安渡晚年,西湖的雨雾时时笼罩上我思念的眸中,但是诗写就不了生活的全部,我依然日复一日地停驻、行走在自己的城市。还有北京,陪我驰骋的那个男孩已经去了多雾的英伦,渐渐地失却了声音,但他的字,每一次挟着风声呼啸而来,每一次都充满了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的落寞,原本就是错肩而过的朋友,原本也不该有太多的怅然,却在每一次的怀想中为孤身在异国的他戚戚而悲。我们曾经彼此相知相惜,我们曾彼此分享过彼此的忧喜,我们的温情曾流淌在北京到广州的邮局间,也这样在岁月和阳光的风里,远走。

  下午16:29分。我从座位上站起来,舒展一下僵持的肩臂,冲上一杯咖啡。公司里很安静。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各自为政。我们通过Email交流对工作的看法,交流每一个项目的进展。QQ上挂着我的同学,老同事,以及黄金的网友或者其它。那些头像大都是每日都见的,也很安静,偶尔会有“的的”的声音响起,少。我每天会固定的去黄金,即使没有新文章,我也眷眷地来回翻着一些文章,一些图片,一些音乐。微笑,或者颦眉。我喜欢守在这个城市,来回地看,来回的写,来回的为她忧伤欢乐。有时候,会是一个人。有时候,有许多人:陌生的、熟悉的。我们都不说话,我们都在安静的看或者写。

  想: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一个空洞着安静的世界吧,时针分分秒秒滴滴答答的转过去,一万英尺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近的远的,好多朋友都开始有爱情,有自己的私人世界,这很好。一个月前给我听那首哀怨《不要问》的女孩,也在一个月内寻到了她的幸福,我说你还会听这首歌么?你还体会得到歌者的心情吗?她只是微笑,不回答。若干时刻,请允许我们把自己心灵只交付自己,不假他人,独自享受自己的忧伤。

  我把王菲的碟放进CD盒里,戴上耳机,听到耳膜将要爆裂为止。焰火之夜在《音乐手记》里说王菲的歌有时可幻化成一种温暖,在分不清繁华或是冷清的城市里,无从躲避,无从遗忘。 其实温暖一向如此,即使会模糊会褪色,但我们从来不曾遗忘。

  是的,我们从来不曾遗忘。一万英尺的天边,我的朋友,我的梦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