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摘抄
《石川啄木诗歌集》是一本由[日]石川啄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石川啄木诗歌集》精选点评:
●说是悲哀也可以吧,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现在,梦中听见布谷鸟叫了。不能忘记布谷鸟,也是可悲哀的事情。 我在这里干什么呢,有时像这样吃了一惊,望着室内。 不能忘记那颊上流下来的眼泪也不擦去,将一握砂给我看的人。 没有生命的砂,多么悲哀啊!用手一握,悉悉索索的从手指中间漏下。 躺在草里边,没有想着什么事,鸟儿在空中游戏,在我的额上撒了粪。 无端地想要在草原上跑一跑,直到喘不过气来。 将来的事好像样样都看得见,这个悲哀啊,可是拂拭不掉。 对着大海独自一人,预备哭上七八天,这样走出家门。 哎呀我的乡愁,像金子似的,清净无间的照在心上。 列车的窗里,远远见到北边故乡的山,不觉正襟相对。 就在那个人家的那个窗下,春天的夜里,我和秀子同听过蛙声。
●这是一个真诗人,另外周作人先生的翻译很让我惊喜。
●知晓苦痛
●比人先尝到悲哀的滋味,也先老啦。
●《一握砂》里的比较好。
●写的就是生活啊
●敏感的人总要比别人多一公升的痛苦
●“不知怎的想坐火车了/下了火车却没有去处/ 无缘无故的觉得寂寞了就出去走走/我成了这么个人/至今已是三个月了 ”他的诗,总是这么温柔又哀伤的抓住人心。
●“友人年纪很轻, 就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 喝醉了就唱起歌来,像没有孩子的人一样。”
●爱惨了,丧得戳穿心窝。分外喜欢一握砂里的短歌,希望某天能有机会去读原版。
《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一):自然又诚实
让我印象很深的一首短歌里石川写道,“但愿我有,愉快的工作,等做完再死吧”。(这首诗也出现在了动画啄木鸟侦探社的第一集。因为这部动画入坑石川的我在看的时候就被这首诗感动了)
可他并没有做完,甚至可能根本没能拥有一份愉快的工作。生命的最后是否也会觉得生病的人生实在无聊呢。但在活着的时候的每一分钟里他都在活着,即便是考虑死亡的时候。
生活在石川看来是什么呢?自然主义就是毫无顾虑的说出所看所想吗?就这么写着说着本就如此发生的事情,也难怪旁人和我在读的时候会觉得无聊呢,心想着这样的水平我也可以。
不是的吧,我说的和你说的,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吧。
能感受的到,你那平静,百无聊赖,进不去旁人的寂寞心境。总是平静的,淡然的说着喜欢,思念,期待,自嘲,渴望。。。。
自然又诚实
什么形式才算是文学呢?什么样的文字才算的上经典呢?
是创作的心吧,写下这句话时的心。
能感受的到,你的心在诗的字里行间里就那么平时的跳着。
《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二):把诗融进生活
感觉石川啄木就是把生活都过成了诗,那些平平常常的景象、事物在他的眼睛和心灵里就变得有了情绪、有了灵性。
也有很多人读了这本书觉得石川啄木太矫情。但是那些语句无不表明他就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这是对于生活的感知力。
他的心灵很纯净,如儿童般的视角和天真去看世间。
石川啄木真是个可爱的人,但是生活总是会给他们伤害。诗人大多数都是在苦中作乐。
喜欢这样简单、日常的短诗。❤️
摘抄
“很会笑的青年男子/要是死了的话/这个世间总要寂寞点吧。”
“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只因为想要独自哭泣,到这里来睡了,旅馆的被褥多舒服呀。”
“在朦胧的月夜,把我院子里的白杜鹃花,折了去的事情不可忘记啊。”
“岩手山的秋天/ 山麓的三面原野里/ 满是虫声/ 到哪边去听呢?”
“彷徨行走,像是拣拾着悲哀的夜里 漏出来的东西的声音。”
“每逢看见大川的水面,郁雨啊,我就想到你的烦恼。”
“石狩市郊外的/你家里的/苹果花已经落了吧。”
“以寂寞为敌为友,也有人在雪地里,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十月早晨的空气/有个婴孩/初次知道了呼吸。”(这是他的孩子刚出生时写的,不幸的是孩子在23天后死去)
《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三):事物的味道,我尝的太早了。
关于日本诗歌,也就读过正岗子规的俳句和石川啄木的短诗了,连江户时代著名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诗也是一首都没有读过。知道正岗子规是因为看了 《坂上之云》,于是开始读他的诗,依靠自己半斤八两的日语水平,勉强还是可以读懂几首的,最喜欢的便是每首诗中的季语了,它可以是蟋蟀,可以是雨天,也可以是红叶,亦或是白雪。看完的这本是石川啄木的诗集全集,里面包括他的第一部诗集《一握砂》遗篇《可悲的玩具》长诗诗集《叫子和口哨》和一篇论文《可以吃的诗》,读这本书还是比较艰辛的,因为它的注释都集中汇总在每部诗集的最后,电子书又不像纸质书那样能灵活的翻阅,所以导致每次出现注释都要翻到诗集最后一页去看注释;再有便是本书不是日汉对照,有的诗句翻译真的是拗口,完全没有韵律,读完才发现APP上还有一本石川啄木的诗集,是日汉对照的。其实不光是他的诗,所有翻译过的诗集或者加工过的文学作品,都有这个问题,李白的诗翻译成英语,再贴切也会打五折,因为押韵没有了。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说石川啄木对日本短诗做了改良,诗体由一句三十一个音变成了三句二十一个音。于是将原文找到后全都写成假名研究了半天,还是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到最后还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就是自己读书的一个坏毛病,有一点不懂得就去查,然后以此为原点又引出新的东西,到最后甚至忘记最初是为什么而查阅了。也不是没有好处,慢归慢,但是能理解的比较透彻一些,至少觉得这本诗集是值得。 看他的诗,有的人觉得他无病呻吟,认为他是男版林黛玉,有的人却觉得他的诗写的真实又贴切生活,比如这首“不知怎的想坐火车了 下了火车 却没有去处”。当然也有很多讽刺和幽默的诗“那个恶霸地主的 生了肺病的长子 娶媳妇的日子打了春雷”,“今天听说 那个运气不好的鳏夫 专心在搞不纯洁的恋爱”,当然也有针砭时弊的诗,也有自嘲的诗,也有描写生活中鸡毛蒜皮的诗。六七百首短诗可以算作是他的生活日记了。 石川啄木一生飘零,家人四散,父亲被除名后逐出寺院,妻子与母亲婆媳不和,儿子又早夭,自己走投无路贫病交加,所以只能靠写诗慰藉,在觉得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也试图自杀,可终究下不去手,然而情况稍有好转就又大大咧咧,挥霍金钱,不知节俭,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就很多,或者说我们(我)就是这样的人吧。可即使是这样也会想念自己“扔到小学校的板屋上的球”,也会回忆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的”的少年时代,也会在少年时代领头罢
《石川啄木诗歌集》读后感(四):温暖大抵如此
诗歌,音乐和大海,是我的梦想。
“对着大海,独自一人,预备哭上七八天,这样走出了家门。”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你,石川啄木。百度上说,你的诗歌集开创了日本短歌的新时代。在内容上你联系日本人民的现实生活,冲破了传统的狭隘题材。在形式上也有创新,打破了三十一个音一行的传统形式,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1905年发表第一部诗集《憧憬》,被誉为少年诗人。1908年在东京定居,与明星浪漫主义诗人交往,逐渐转向自然主义,以1910年“大逆事件”为转折点,终于写起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来,1910年最早的一部重要短歌集《一把沙子》问世。石川啄木那一系列打破传统形式的诗篇《笛子和口哨》(1913)以及评论《时代闭塞的现状》(1910)彰显着某种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后因患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而死,年仅26岁。遗稿有短歌集《悲哀的玩具》。
这些我都不关心,我只知道,你是一个包裹在26岁男人外表下的男孩战士,你有你的理想,你也有你的关怀。《墓志铭》里这样说:有一个时候,他曾经说道:“同志们,请不要责备我不说话,我虽然不能议论,但是我时时刻刻准备着斗争。”我印象中的你,是一个白白嫩嫩的文弱书生呢,梳着干净整齐的中分,戴着圆边的金框眼镜,穿着灰色呢大衣,围着又长又厚的大围巾,眉头紧皱,安静,眼神里却燃烧着炽热的火焰。
你的短诗无法解读,也没人解读,每个人读到自己的心里去,已经不需要解读,就像潺潺流水,抹去心上那一点创口,我尝到了甘甜清冽的滋味。与其说是诗歌,更像友人留下的便条上写下的些许文字,跟你谈论天气、讨论感情、还有那个回不去的十四岁的夏天。读者这些句子,心里好像被注射了一剂膨松针,软软的,好像随时能冒泡泡一样。把这些句子写在金黄的落叶上,像一封封来自树木的信,把远方云朵的秘密悄悄告诉你,真可爱啊。
“来到公园独自散步,觉得象是触到了,婴儿的皮肤。”又让我觉得你是一个男孩子,小心翼翼,满怀心事,感受着冬天绵密的冷风,却体会到了温暖。
“我成了无缘无故,觉得寂寞的人”。你是一个精灵,不小心坠落人间,内心澄澈,“徒劳无功,却也温柔至极”是你的禀赋,你是一个彻头彻尾浪漫的人,只是时间太早,程度太深。
“把发热的脸颊,埋在柔软的积雪里一般,想那么恋爱一下看看。”红着脸感受绵密柔软的雪,清凉又火热,少女萌动的春心。
“哗啦哗啦的雨落下来了,看到庭院渐渐地湿了,忘了眼泪。”脑海里闪现出那样的场景,好像能问道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合着你的泪水,只打到我心里。
“他说:‘我打你。’我说:‘打吧!’就凑上前去,从前的我也很可爱啊。”你一直很可爱,石川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