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诸神之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诸神之死读后感摘抄

2020-12-12 00:02: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诸神之死读后感摘抄

  《诸神之死》是一本由(俄)德·梅列日科夫斯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诸神之死》精选点评:

  ●以为朋友不会离开他,但是他们离开了。以为喜欢的姑娘不会离开他,但是她也离开了。独自而生,独自而亡,尤里安,你生错了时代……你应该生在诸神的时代,做荣耀的英雄…… 结尾让我觉得银英有几分相似:作为帝王的主角死了,留下尚未休止的时代。

  ●书本身写的很好

  ●因为此书已绝版,只能读复印版聊解相思。起因是最近在啃《波斯刺客》开始研究波斯史,顺带觉得男主罗马皇帝尤里安很有戏。罗马皇帝中出疯子和艺术家哲学家的比例真高,当然很有可能既是疯子又是艺术家哲学家。透过史书中的春秋褒贬,我们竟能惊鸿一瞥其中超越时代局限性的独属于人的美。「整个自然界中可有什么东西比人的意志更神圣的吗?在各种各样的神谕书里有什么比我愿意这三个字更有力量吗?」我只能哀叹,「却去了错误年代」。

  ●笑,酸楚的泪。悲剧不断被预示,愈到后面揪心疼痛。伪基督徒们掌控的罗马世界,还有谁有这样的力量和勇气?欢乐、美和智慧,你们蔑弃,你们妒恨,你们斥之为魔鬼蛊惑人的工具,而你们却在专横、粗野和贪婪中堕落。你们大喊仁爱,然而却仇恨暴虐。虚伪的信仰。精神堕落空虚,软弱而愚昧的人们无可救药地痴迷上这新的迷信,基督的真正精神在哪里?智慧和勇气能够抗拒魅惑人心的煽动,健康蓬勃的人岂会向阴暗畏避屈服。奴才,奴才们。爱你阿波罗,爱你阿佛洛狄特,爱你狄修尼索斯,爱你们的身体洒满阳光的味道和笑颜,爱你们的世俗,你们的自然朴实和自由心灵。没有血腥的牺牲,但如尤里安爱你们。

  ●很沉重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才好。

  ●一个理想的终结……

  ●信仰不需要奇迹,真正的奇迹是没有奇迹你还仍保持信念去信仰。

  ●我对作者提到的基督真理比较感兴趣,天上的王国如何与地上的王国合而为一,他又是如何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中看出这种希望的?至于小说本身,明显带有19世纪俄国文学的特点,但是和当时的一些大师相比,文学的才华还是不够吧~

  ●尤里安,这披着羔羊皮的狮子,这叛教者。他的目光中燃烧着神性的狂热,那来自远古的、异教的诸神。他的毁灭即是他的胜利。他比任何人都要憎恨那个十字架上的人,只因比任何人都要渴望爱那个人。他是反基督,却比那些口口声声“上帝”的人更接近基督。

  ●为了古代的美与自由为何不能成为献出生命的理由;为何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信仰?一个人可以是自己的英雄,而不需要那些故作神圣的哀怜。你们相信着你们的,我自有我所相信的。

  《诸神之死》读后感(一):摘一段评尤里安的话

  我04年写过一篇非常装B的评论,就不贴过来了,该说和要说的都在这段摘录里: 「尤里安本身,就他全部的性格、就他全部的意图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徒。只有教育的条件才使他成了基督教的敌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会以同样的光彩写一部“反异教徒”并以同样的热情对他们加以迫害的。尤里安最大的个人悲剧就在这一点上。但是作为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也同样是在这一点上。」 ——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诸神之死》读后感(二):诸神已死

  叛教者尤里安弃绝了基督教的上帝,继而又弃绝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他一直在追求人类童蒙时代的纯洁而神圣的美与欢乐,这种近乎妄想的天真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尽管他有超群的智慧、绝伦的权势,他的梦想永远也无法实现,因为诸神已死。

  尤里安的绝望,根源在于他敏感而脆弱的内心,即使已经成为罗马皇帝,本质上他仍是那个在孤独、恐惧、黑暗、无望中度过每一个日夜的孩子,肉体的成长、处境的颠倒并未能使他的精神同步强大,真正的力量源于坚定而纯粹的内心,哪怕世界分崩离析,仍可保有自我,而不致被外力吞噬。

  既是历史小说,又是哲学小说,同时似乎还可以算作个人传记,尽管对尤里安的心理活动描写甚蕃,这个人物形象依然是神秘的、难以评价的。尤里安畏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自己的死亡所证明的诸神已死的事实,讽刺的是,他的行为恰恰比任何人都更加符合基督教的准则,他比任何人都更接近基督,尽管他至死也不会承认。

  《诸神之死》读后感(三):不可为而为之

  作为一个对宗教一窍不通的人来说,看这本书的趣味性比起对宗教有研究的人肯定是少了不少,书中大量的关于思想、宗教和哲学方面的内容,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看起来就是云来雾去,加上一些故事性不强的内容和比较琐碎的章节,令人读起来昏昏欲睡。

  当然,如果本书光是思想方面的内容,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小说”了。

  本书描述了尤里安从童年到死去的一段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书名所写的——反基督。要知道,基督教在尤里安生活的年代是非常强盛的,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大部分人都信奉基督教,而尤里安由于一些教育和家族原因,选择了多神教,也就是反基督的路子。

  面对很多人的冷嘲热讽,加上明的暗的反对,尤里安依然在坚持自己的路,对外远征,也是为了封上那些加利利教徒的嘴,诚然,最后战死了。

  尤里安生不逢时,进行反基督,而由于基督教的过于强大,他没有凝聚多少民心,最后的奋力一搏,也遭遇失败,而他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并不是螳臂当车,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诸神之死》读后感(四):叛教者尤里安

  尤里安的身上有一种狂热的执著,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为复兴希腊古典文化而抗争,不如说他是在向自己和时代的命运不断挑衅。在马克西穆斯的引导下他选择成为“提坦和启明天使”,摆脱掉懦弱和伪装,把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鄙视转化成改变命运的力量-“在整个自然界中,有什么比人的意志更神圣的呢?…此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受到我的命运的奥秘。”

  作为人本精神复兴的先驱他过多的超越了时代,同时又不愿承认内心深处对基督的认同,在“二元的信仰”中不断挣扎,他骄傲孤独痛苦又崇高。

  我一直觉得马克西穆斯的角色设定很是可疑,他既像穿越时代的先知,又像是作者本人在小说里的投影。尤里安似乎是他为了完成“真理的伟大合成”这个历史任务挑选的“棋子”-在其少年时代他的启示使未来的奥古斯都选择了人生的方向,又在尤里安征讨波斯前出现在他面前—“不是由你来把被缚的提坦神的真理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加利利人的真理结合起来…”,“你去吧,去死,为那个尚未为人所知的他,为未来的他,为敌基督者而死吧”。

  这之后尤里安对命运抗争的表现更加明显,甚至发展到在祭坛前与奥林匹斯诸神决裂。然而作者不会让主人公这一时的狂乱扰乱全书主题-尤里安死前回归平静,因为他领悟到自己是为“崇高的目标 ”而死,而“世上的事是由命运的力量摆布的”。

  从尤里安个人的角度看,这里有些苦涩的地方-他不是一个殉道者,因为他始终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他承认自己的信仰是二元的,却始终不曾和“加利利人”达成妥协。不能做到兼容并包,这大概是除了时代因素外他无法成为“真理的伟大合成”的完成者的重要原因。然而临终时刻作为一个“用古代智慧哲理武装起来的希腊人”,他获得了永恒的宁静—这表示尤里安为之执著一生抗争一生的并非仅仅是信奉多神教或基督教,更重要的是理智、自由地思考并信仰的生存状态,一如他所坚持的对“灵性”和“最纯真最圣洁的美的典范”的崇拜。他追求过,并穷尽一生的坚持过。求仁得仁,可矣。

  尤里安的死让我想到他少年时在火堆旁看着赛比利女神像融化时的场景-“他看见融化了的银水宛如临死之前沁出的汗珠在她脸上流淌,可是她的嘴唇上依然挂着那个安详的、不可战胜的微笑。”

  《诸神之死》读后感(五):摘录加短评

  扬布利科斯

  孩子,思想在他面前意味着什么?他没有名字,我们说不出他是什么样的,我们仅仅能指出他不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他是什么样的,我们却不知道。可是你难道能够受苦而不赞美他吗?难道你能够爱而不赞美他吗?你难道能够诅咒而赞美他吗?他创造了一切,而他自身却是其创造物中的虚无。你说:他不存在,比起说他存在,是更大的赞美。关于他,不能作任何肯定——谈不上存在,谈不上本质,谈不上生命,因为他高于任何存在,高于任何本质,高于任何生命。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他是对世界的否定,是对你的思想的否定。弃绝现存的一切吧——在那里在无底的深渊中,在难以名状的黑暗中,你会找到他。你把朋友、亲人、祖国、天空、大地以及你本人和你的智慧,全部奉献给他吧。到那时,你已经看不见光明,你自己就是光明。你不说他和我,你会感觉到他和你是同一的。你的灵魂便会嘲笑自己的肉体,犹如嘲笑一个幽灵。于是——出现沉默,于是便没有语言了。假如世界在这一瞬间毁灭,你会因为然后你将跟他在一起从而得到安宁,并且为此而高兴吗?你的灵魂不再有所希望,因为他不再有希望,你的灵魂将不再生活,因为他高于生活,你的灵魂不再思维,因为他高于思想。思想是探索光明,而他并不探索光明,因为他自身便是光明。他渗进你的灵魂,把你的灵魂变成自己。于是你的灵魂便无动于衷地、孤独地凌驾于理性之上,凌驾于美德之上,凌驾于理念王国之上,凌驾于美之上——在深渊里,在光明之父的怀抱里得到安宁。灵魂成为神,或者最好是说,仅仅是让人想起,它永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神················································································我的孩子,奥林匹斯诸神的生活就是如此,类似于神的人和智者的生活就是如:弃绝世上所有一切,蔑视人世间的情欲,灵魂投靠它面对面所看到的神。

  阿尔西诺亚

  未来就在我们身上,就在我们的悲哀之中!尤里安是正确的:我们是与众人格格不入的,是孤独的,现在应该在屈辱中,在默默无言中忍受到底,我们应该把最后一颗火星埋藏在灰烬里,以便让后代能有点燃新的火炬的火种。他们将在我们结束的地方开始。有朝一日,人们将挖掘出埃拉多斯的圣骨、大理石神像的碎片,并且将重新为他们祈祷和恸哭;在坟墓里寻找我们的书腐烂了的残页,并且将像孩子们那样,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荷马的古老故事、柏拉图的哲理。到那时,埃拉多斯将会复活——我们也跟它一起复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