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土星之环》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土星之环》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7 00:52: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土星之环》的读后感大全

  《土星之环》是一本由[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土星之环》读后感(一):挺迷人

  在这场令人痛苦的分别之后,我长时间把自己锁在使馆内我的小房间里,把我们的不幸故事写下来,中途一再被徒劳的考虑和深思打断。我心中有个问题挥之不去,即我用书写的形式是否会再次并最终背叛、失去夏洛特·艾夫斯。但是除了通过书写来抵抗经常出其不意地击溃我的回忆,我别无他法,这也是真的。如果它们被锁在我的记忆中,那么它们的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沉重,以至于最后我在它们不断增长的负担下肯定会崩溃。回忆在我们的内心沉睡数月、数年,悄悄地不断疯长,直到它们被某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唤起,并以古怪的方式让我们在面对生活时变得盲目。我因此经常感觉我的回忆以及把回忆记录下来是一种有失身份的、本质上卑鄙的事情! 然而,如果没有回忆的话我们会怎样?我们也许都不能处理最最简单的思想,感情丰富的心灵也许会失去倾心于另一个人的能力,我们的存在也许仅仅是一个由无意义瞬间组成的无尽链条,过往的痕迹也会不复存在。我们的生活多么悲惨!它是如此地充满了错乱的幻想,如此地徒劳,以至于仅仅是我们记忆所释放的空想的影子。我内心的疏离感越来越可怕。 昨天在海德公园散步的时候,我在五颜六色的人群中感觉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可怜。感觉我被抛弃了。我就像从远处看见了美丽年轻的英国女子,带着我从前在拥抱中所感觉到的那种强烈困惑。今天,我的眼睛几乎没有移开过我的工作。我几乎看不见了,某种程度上已经和一个死人一样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几乎被我抛在身后的世界被某种特殊的神秘所笼罩。

  《土星之环》读后感(二):塞巴尔德带我举行了一场有关文明的葬礼

  

我在这个阳光快消失的傍晚读完了《土星之环》,被很淡的忧伤与怅然包围。

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不耐烦的。

也多次抱怨“难懂”。

应该是从第二篇塞巴尔德写萨摩莱顿庄园开始,我忽然习惯了长长的、表述精准又不失华丽的句子。

然后就喜欢上了它。

塞巴尔德什么都写,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唯一的线索是我这个没有去过英国的人完全不得要领的一场旅行。

但我还是近乎痴迷地读了下去。

那时候我还没有察觉,这些事物其实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直到我慢慢地读完。

夕阳很快落下,房间消失了最后一道光线。

合上这本精巧的书,我终于明白塞巴尔德想对我说什么。

他写的是瓦解与消失,逝去与流散。

这是人类的历史与文明,很多景色,成为废墟,很多事情,被人遗忘。

大洋中的鱼、森林里的树、中国皇帝极力推广养殖的蚕,还是遭到虐待、屠杀、掩埋的种族……

土星之环是由月亮的碎片组成的,人类的历史是由毁灭构成的。

塞巴尔德带我举行了一场有关文明的葬礼,而我要做的,是模仿他拍一张照片,跟着即将消失的落日,完成这场悼念。

  《土星之环》读后感(三):塞巴尔德的“历史意识流”

  

为配合阅读英国游记,我买了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英国地图册》。在这本地图册上,英国东区的萨福克郡是一片很不起眼的区域。

1992年8月,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徒步纵穿萨福克郡。从地图上看,他的行走路线以萨福克郡东北角的乡村城堡萨默莱顿为起点,一直行至萨福克郡海岸线的南端;然后折而向北,大致沿着一条与海岸线平行的铁路,返回到萨福克郡北部边界。

一年之后,塞巴尔德得了一场重病,在住院期间,他开始为自己的萨福克郡之旅酝酿腹稿。1995年4月,他完成了这部作品——《土星之环》。

与其说这是一本游记,不如说是一场思想与回忆的漫步。塞巴尔德的写作重心没有放在旅途上,它不是由当下的场景、见闻、遭遇构成描写,而是大量回顾历史故事以及个人经历。他的语言富有诗意之美与哲理之光,笼盖在现实世界之上,不知道下一步将会滑向何处;他的叙述在丰富的历史片段之间以及与当下的转换之间自由跳跃,就像这本书开篇引用百科全书里对土星光环的描述那样,由无数冰晶与陨石颗粒组成。

当塞巴尔德行走的时候,萨福克郡是一个已经衰败的地方。这从他乘坐火车驶入萨福克郡开始,就是一路跟随他的主要印象。

“这里没什么可看的……除了草和起伏波动的芦苇、一些倒下的柳树,以及倾颓的砖石堆,它们就像灭亡文明的纪念碑,还有无数残存的风车泵站和风车磨坊……这样的风车原本在海岸线后面到处都是,直到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一座接着一座地被关停。”

“当我走进洛斯托夫特城里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怎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衰败成这样……如今在城市的一些街道边,每两栋房子中就有一栋要出售,企业主、商人和个人在债务中陷得越来越深。”

遗迹、废墟,还有空荡荡的现代建筑,它们提示着繁华的消逝,同时却留下毁坏的印记。塞巴尔德说:“(历史)几乎仅仅由灾难组成。”也许这是因为,美好与幸福有如点燃的火把,以热和光的形式存在,不可存储;而苦难与败坏有如燃剩的灰烬,残留后世,长久可见。

塞巴尔德在写作过程中感到:“(回忆)以各种方式向我袭来,因为我看到即便在这一偏僻的地区,也有着可以向过去追溯很远的破坏痕迹。”

姑且造一个词概括《土星之环》的文本特征,可称之为“历史意识流”。其中也包括作者的回忆与他人的口述史。在塞巴尔德笔下,萨福克郡变成了一个四维空间,透明的时间沉积层中镶嵌着不同年代的历史化石,塞巴尔德于所过之处,将它们指出并娓娓道来。他经常以第一人称复述历史人物的话语,因此画面感与现场感很强,仿佛幻影浮现在今天的萨福克大地上;他的思维又常常从本地历史事件上神游出去,想到其他与此地并不直接相关的历史与往事,甚至这中间还能借助非现实的梦境与传说相连。

他都讲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有时间尺度非常宏阔的关于人类发展的观察:在邓尼奇,曾经有着中世纪时欧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但随着海洋不断侵蚀陆地,城市建筑逐渐倒塌、沉入海底,居民延续几代人的时间向西逃亡。塞巴尔德说,邓尼奇“刻画了地球上人类生命的一种基本活动”,“我们的定居点中有相当多都是朝向西方,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它们又向着西部推进”。

也有某地在一个时间片段里的地方史:萨福克郡曾经是英国纺织业非常发达之地,为了讲述这段历史,塞巴尔德竟然从17世纪英国作家托马斯·布朗的一本奇异之书引入。在那本书中,真实事物与虚构之物混在一起,这其中记载有两位波斯托钵僧使用的竹杖。中国的蚕卵被藏在空心竹杖里,偷渡到西方。这段传奇般的开头,为塞巴尔德接下来十几页的历史回顾笼罩了梦幻色彩,他有条不紊地述说着养蚕业如何在法国得到发展,后来又如何被受到迫害的胡格诺派流亡者带到海峡对面的英国,进而促进了英国手工业的繁荣。

还有更多的属于个体的历史故事:萨默莱顿的园丁威廉,在二战的盟军大轰炸期间,夜复一夜目睹英军的飞机编队向德国进发,他从地图上辨认着轰炸目标,“用这种方式把整个国家背了下来”;英国19世纪诗人斯温伯恩,曾经多次到邓尼奇疗养,当他眺望这里的海面,海上的绿光让他联想起忽必烈汗在北京建造的宫殿,“可汗命人在北边堆起来三百英尺高的瞭望山……从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比这座由人工堆砌起来的山体更美丽的山”;阿什伯利一家——这是塞巴尔德留宿伍德布里奇时,因梦境引起的回忆——住在衰败的爱尔兰,那里无事可做,阿什伯利夫人收集花籽,其子埃德蒙一直在做一条大船,“它不会下水的。这就是我做的事。我总得有事做。”还有三个女儿,每天花数小时缝制东西,隔天再重新拆开(她们是从荷马史诗里走出来的佩涅洛佩吗?)……

当我回想塞巴尔德描写的这些人,我会觉得其中大多数隐含着某种共性——他们都像是走入歧途的人。也许,支撑我们与这个苦难的世界共处的可能方式之一,就是走入歧途,到那里隐身。

塞巴尔德偏爱俯视的视角,这是一种接近神性的视角,同时却又立足在人类的渺小上。这使得他的文字既抽离又忧伤,既冷峻也温情。比如他写道:

“无论飞过纽芬兰,还是在夜幕降临时飞过从波士顿一直延伸到费城的光带,飞过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的阿拉伯荒漠,还是飞过鲁尔区或者法兰克福地区,总是似乎没有人,而只有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和把他们自己隐藏起来的东西……当我们把海岸抛在身后向前飞到绿色而又略微透明的海洋上空时,我想,如果我们从这样的高度观察我们自己,就会惊讶于我们对自身、对我们的目的和我们的终点了解得如此之少。”

阅读《土星之环》这本书的时候,有几次我不由想起夏秋之交夜晚有时会响起的“呜呜”的风声,仿佛夜空是一段巨大的钢管。这种风声响亮而又寂寞,似乎并不伴有吹撞任何东西的声音,像是从很高的地方掠过。每当我听到这个使世间一切喑哑的风声,都会瞬间失去现实感,城市隐去了、文明稀薄了,我感到自己无遮无拦地飘在夜幕之下。

《土星之环》有时就会像这样,让我失去时空的坐标感,因为与书中的历史发生了共鸣。而书中的历史,仿佛也失去了历史属性,变得空灵和透明。

  《土星之环》读后感(四):迷宫中的塞巴尔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是谁?

在2019年之初,我之所以方才知道了他,是因为那部叫《奥斯特利茨》的小说。作家那么多,逝去的尤其多,我们需要一点契机,才能邂逅喜欢的那么几位。

塞巴尔德的文风奇特。他不是那种你翻开就会喜爱,更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然而很快厌倦的作者,他是防御型的作家,他建筑了高高的隔墙,不轻易让他人进入。

塞巴尔德的句子极其繁琐,分段非常之长,一部小说从头到尾,就没几个段落。我上一次遇到这种情形,是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的《历代大师》,整部作品就是看伯恩哈德如何花样吐槽,不分段不歇气,一口气嘚吧嘚吧就到底了,真毒舌。《历代大师》痛快淋漓的体验是文本预设的,是作家希冀的反应。塞巴尔德呢?迷失与寻路,就是他要的意象吧。

塞巴尔德的作品习惯采取嵌套式结构,幽复回绕,像一座迷宫,在分岔路口还有分岔路口,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来龙去脉,另一件事情已经开辟了新的视域,要求阅读投入新的注意力。前情与后事纠缠如麻,他是执意要把读他的作品的人的耐心全部耗尽吧?

塞巴尔德作品系列

《奥斯特利茨》是怎样的小说呢?译者刁承俊体谅我们这些笨读者,做了情节梗概:“书中采用了类似德国诗意现实主义作家的那种多重框架型结构的叙事手法:一重是奥斯特利茨的回忆和讲述;一重是奥斯特利茨转述的薇拉的回忆和讲述;一重是薇拉和奥斯特利茨相继转述的有关纽伦堡纳粹党代会期间万人空巷、夹道欢迎希特勒的情景。”作品以“我”(一位在车站与奥斯特利茨萍水相逢的旅行者)的视角,实现这些多重叙事空间的转换。

是的,塞巴尔德也是德语作家。我得承认,我试读过好几次卡夫卡的《城堡》,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德语小说好像就是要让人读不懂的,不过,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让我觉得搁置或放弃是可惜的,是值得为此付出时间,投入精力的。阅读不能总是耽溺舒适区。

那个晚上,奥斯特利茨在东方大酒店的酒吧里这样开始讲述:我在威尔士的巴拉小镇上长大,住在一个加尔文派布道者和前传教士、名叫埃米尔·埃利亚斯的人家中,他娶了一个天性胆小的英国女人。我从来都不喜欢去回想那个不幸的房子中度过的时间……

这是一次追寻。一个在战争中流离失所、被收养的犹太孩子,在长大后,他的内心有了渴望,想要直面当初的事件,拥有相同血脉的情感,和他们(或我们)一起吃饭、生活。历史书的记载掩埋了许多记忆,可是,冥冥中仿佛有种召唤的力量,有种羁绊存在于奥斯特利茨和未知的人和事之间,意识与行动之间,梦境与清醒之间,生与死之间。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这是一个纳粹意味浓重的典型的德国名字。塞巴尔德厌恶它,他有时使用其他姓名昵称,可是塞巴尔德不能摆脱家庭赋予他的先天的命运。塞巴尔德生于1944年,他的父母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认识,塞巴尔德对父辈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的作为非常痛恨。与笔下的小说人物奥斯特利茨一样,塞巴尔德也在回溯,在弥补,也在与业经摧毁的过去努力取得联系,如此方有可以承诺的重生的未来的可能。

《奥斯特利茨》(2001)是塞巴尔德车祸离世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眩晕》(1990,中译待出)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在那时,所有作品的共有主题就确立了,然后,不断地被书写。

塞巴尔德的成名作叫《移民》(1992),包括四个超长短篇,讲述四位主角和家人的难民生涯。他们全都主动选择死亡。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意大利犹太作家普利莫·莱维曾经讲过,因为活着,他常常觉得歉疚,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也常常会被怀疑,为何可以活下来,那些死难者也常常被责备,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温顺地走向死亡?莱维于1987年坠楼身亡。

《移民》的主题如此惨烈,可是人物都是性格温顺的,温顺地走向死亡。与人的命运相对应的,是作家不时投向自然的视线,从亘古经久的美好里获取的安慰。云朵、园圃和远处的阿尔卑斯山。沉浸式的氛围,像普鲁斯特的小玛德琳蛋糕,时间停摆,气味永远缭绕。环境是幽静的,人是幽静的。幽静底下,藏着激荡暗流。塞巴尔德欲以幽静道出极度的动乱,其间所有旧日的美好遂化作一种负像。明暗曲折的回溯之旅,“我”追寻犹太族人的踪迹,一个一个,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地落入了永夜,自我消失在这个世界。唯其沉默,唯其赴死的从容,唯其命运的高度一致,有种悲恸悄然无声的如雪般飘落在读他的小说的人的心里。

奥斯维辛的悲剧并不是一个族群的灾难,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难民和移民。

此身此地,彼生彼处。一场漫步的遐想,后来成了《土星之环》(1995)。扉页写了《布罗克豪斯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土星的光环由冰晶和疑似陨石颗粒组成,它们在赤道平面以圆形轨道围绕着这颗星球运转。它们很可能是月球的残骸,因为月球太过靠近土星而被其潮汐效应摧毁(→洛希极限)。”土星之环,洛希极限,太过靠近而被摧毁?废墟化的历史,能提供人们怎样的记忆和感受?全书流露不确定的、似是而非的、形而上学的气质。

塞巴尔德喜欢隐喻,命名是容纳意涵的好方式。比如,奥斯特利茨,这个名字指向历史上发生过大规模战役的地点,它与奥斯维辛拼写的接近,指向了小说想要揭示的主题。

这场发生于英国东海岸赛福克郡地区的游荡,也是超时空的与托马斯·布朗、夏多布里昂、康拉德、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对话。塞巴尔德的文学艺术素养深厚,若做他的读者,必须有些相关的学识,不然,很难跟上他随心所欲的脚步和随时跳跃的思维。

《土星之环》的译者闵志荣在译后记里引述:“有人说:塞巴尔德的作品,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观点如此两极分化,闵志荣看来却各有道理。可是,我不要讲道理了,不喜欢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人,我是不要和你做朋友的,哼!

迷宫中的塞巴尔德-南方都市报·奥一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