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锦集

2020-12-19 01:27: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锦集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一本由陈东原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4.00,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妇女生活史》精选点评:

  ●运用了很多古文典故,但是我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不够多,如果能把那些古文翻译成白话文那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总之,这是本好书

  ●开山之作,钦佩于陈东原先生在那个年代已有这样的悲悯之心,超越时代的人

  ●梳理了从周代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妇女的生活状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料汇编。可以看出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妇女没有教育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婚姻自由权,不仅如此,从思想上《女诫》《女则》等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再到生理上寡妇守节、处女童贞和缠足摧残。因为很有性别认同感,所以也在庆幸这些都是历史。最后一章陈东原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的描绘的很有前瞻性的育儿问题如今依旧在风口浪尖。

  ●囫囵吞枣看了一遍。看完书之后,只有一声叹气。现在家里还有老一辈因为我不是男孩而觉得惋惜……

  ●目前找出来约三处错处。亦有深怀情切而偏激之嫌,然而瑕不掩瑜。不愧为开山之祖。

  ●其言切切,其论凿凿。中国妇女的历史,是一部摧残史。 事到如今,女人仍在母性与个性之间来回挣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离"社会主义"社会还很远呐。 (奈何本人国文水平积弱,史书原文只能草草略过。)

  ●作者行文克制,平铺直叙,没有空洞的控诉。赞扬了在压抑下依然活得精彩的女性,斥责了用礼教禁锢女性的“圣人”。正是有这样不把不公视为理所当然,常常反思的人在,社会才能慢慢进步。

  ●有点天真,但这个人太酷了,太可爱了。感谢你!!!

  ●书本写作内容结构清晰可见,史料相对丰富,立场极为鲜明。可以先速览,清晰观点、方法、史料支撑方式,然后成为资料一部分。

  ●陈东园也是一个妇女同情论者呀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一):女权主义研究视角思考

  前几日上卡夫卡研究的课程时,范老师对我们作出了很重要的提醒,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合适的研究视角,也就是理论框架,卡萨诺瓦找到了一个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卡夫卡作为公职人员时的那些公文和诉讼文书,从而展现了一个未曾被发觉的卡夫卡形象。

  而女性主义研究中我也好奇各种研究视角,本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范本,作者以妇女生活史为主线,表达了对古往今来妇女生活的同情,而出于国内社会主义宣传目的,又必然的以一种斗争形式(反抗形式)来作为视角切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框架是符合时代背景的,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知识界掀起热潮,文章的结尾也以宣传社会主义理想中妇女生活收尾。对于史料的分析和价值判断,也是明显的革命式修辞,而这种理论框架肯定不适合现代中国的女性主义研究了。在该书的末篇李志生也提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框架,这一视角强调妇女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感受。深有感触,这也是近几日我比较感兴趣的,女性在这样一种受压的男权社会背景(已成的)之下,如何理解自我,如何理解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性别对自我的构成是如何成为一个问题的?

  深感看的不够多,了解不够深入,希望能接触到更多的研究视角吧……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二):虽然硬伤明显,但是那个年代能有这本书也很不错了

  书不厚,很快就读完了。作者按朝代叙述时间脉络很明显,可以清楚知道本国妇女是如何一步步被压迫的。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个发现:一个是某些被认为是中华传统的做法和说法其实并没有贯穿三千年历史,比如宋朝开始寡妇受到严重歧视,男性处女情结开始普遍,明末才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等等;另一个是女同其实存在很久了,汉朝时候宫女可以同寝同食一起生活,清朝广东女子的金兰会也是fashion。

  看维新和五四那段其实可以看出作者写这本书是带有某种目的的,大概因为革命需要团结妇女力量吧。不过按现在的评判标准作者的观点没有很平权。作者认为妇女应当受教育及工作,但既要工作又必须养育儿女,工作家事得两不误,对专心于工作而不结婚生育的做法极不赞成。工作时间无法照顾儿女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劳动分工解决,但是下了班,妇女就应该转换角色当贤妻良母。至于家事做不做的过来,做不过来怎么办作者好像完全没有考虑过,对男性是否应当分担家事也只字未提。总之观点十分男性视角了。

  不过,如今社会倒是实现了作者及当时如刘半农等人的倡导,不知道他们看到现在妇女的生活状况,是否还会为这一群体发声,是否觉得平权运动还应该继续。

  另外,作者的有些结论感觉证据不足,并且有一些主观情感的表达,在讲历史的书里看到感觉不够客观。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三):“中国妇女受压迫史”

  这是中国女性史的开山之作,作者陈东原特别同情女性所遭受的压迫,所以实际上把它写成了一部“中国妇女受压迫史”。本书的优点是考证的史料丰富,引文恨不得比原文还多,是很好的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参考资料。但是我不喜欢这样一味堆砌史料的写法,这样似乎是为证明而证明,把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史料整理一下就完了。 大体上说,先秦时期男女比较平等,但是限制和轻视女子的思想已经开始萌芽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政府开始奖励贞节烈女,但是汉代女子甚至公主再嫁都很平常。之后刘向写了《列女传》,班昭写了《女诫》,三从四德就慢慢开始深入人心。魏晋时期嫁娶注重门第和财富,一定程度上导致贫民女子嫁不出,民间开始出现溺死女婴的现象,贞节观念继续得到提倡。隋朝时隋炀帝在后宫设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宫女子大量增加。到了相对自由开放的唐朝,人们的贞节观念比较淡薄,和魏晋相承,妒妇的故事很多。缠足始于五代时的李后主,从宋朝开始,在理学影响之下,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明显重了起来。元朝时蒙古人的婚姻不受礼教约束,比较混乱,汉人则进一步趋于保守。明朝对于贞洁烈女极为推崇奖励,并产生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说法,而且妓院的发展很是繁盛。清代对于女性的压迫登峰造极,形成有一套对于女子的审美观,贞节观念的盛行达到极致,教导女子恪守礼教的女学也发展到鼎盛。到了近代,随着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兴起了“不缠足运动”,并兴办女学,辛亥革命以后曾经兴起过女性的参政参军运动。此后,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男女人格平等和建设新道德的问题,周作人、鲁迅和刘半农等文化名人都发表文章抨击旧道德对女性的压迫,特别是刘半农还提出了一些改良方案。五四运动以后,解放妇女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包括教育上和职业上都对女性大大开放,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国人对于女性的性态度有待改变。最后,作者对他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妇女生活作了一番设计。 总而言之,本书对妇女受到社会压迫的各方面,包括婚姻、教育,职业,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两性关系,以及妓院的发展等,都作了考察,清代和近代最为详细。但是史料引用的太多,过于繁杂,而且现在看来,他的观点也过于单薄和陈旧。

  《中国妇女生活史》读后感(四):有才无才都逃不脱的群体悲哀史——《中国妇女生活史》

  

你好呀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书是 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史家陈东原先生所撰的 《中国妇女生活史》 这是一本对中国妇女历史进行系统论述的开山之作

Part.1

在我国的宗法社会中,有一种特殊而不平等的观念,就是妇人并非“子”。子是滋养生长之意,是男子的专称,是能够传宗接代的。而妇人,即伏于人之意;夫人,即扶人之意。所以妇人是伏低于他人的,夫人是扶助他人的,自己并没有独立性。故而妇人无名,以男子之姓为名;也没有谥号,以夫君之爵为谥号。未嫁从父,既从嫁夫,夫死从子,不仅在社会上如此,在家庭中地位更是如此。

在一首已无从考证作者的诗中曰: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何意呢?意思就是说:如果生了一个男子,就让他睡在大床上,让他穿着华贵的衣裳,把珍贵的玉璋都给他玩耍,看他那响亮的哭声,将来必定成为王侯。而如果生下个女子,就让她睡在地上,给她裹着襁褓即可,再找来纺织的工具给她玩耍,但愿她今后不给夫家和父母惹麻烦。

而班昭是如何解释的呢,她说:“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依她所见,女子一生下地,便给她此等教训,她将来就永远不会有出位的想法。

而女子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受喜爱,长大了更是处处受人歧视。《汲冢家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一、春风之日,元鸟不至;妇人不信 二、清明又五日,虹不见;妇人苞乱。 三、立冬又五日,雉不入大水;国多淫妇。 四、小雪之日,东虹不藏;妇不专一。 五、大寒之日,鸡不始乳;淫妇乱男。”

如今看了这段话,真是让人可气又好笑,禽畜的异常不去揪其根本原因,反倒一股脑全把脏水泼到妇人之上,可见歧视女性、贱视女性的思想已达到了极致。女子生来即被歧视,既嫁之后,又有失欢之惧,可偏偏还要说女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天下易私而难化者惟妇人”之语屡见不鲜,乌烟瘴气,笼罩了数千年的思想。

Part.2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妇女生活上曾发生极大的影响,起源于明末,在《温氏母训》中就有言:“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

而当时为何会酝酿出这种思想?有两个原因,一是由故事传说影响的远因:唐元稹谋娶莺莺而不得,乃作《会真记》以快其意,这本是个文人伎俩,并不涉及道德。后世改编而成的《西厢记》,在明代十分盛行,人都以为莺莺的不贞完全是因为她的能诗,她若不知诗,必定不能与张生想酬答。故《西厢记》的盛行,人都觉出女子学诗的不妥了。

而“无才是德”的近因,便是明初有罚良为娼的法文,所以当时的妓女以诗歌著名的很多,使世俗眼光认有才为不幸。能诗会文固然不是女子所以为妓的原因,但卫道先生总觉得“吟风弄月”“和李酬张”不是良家女子应作的事情:女子能作诗词,多少就有点薄幸了;况且擅诗的大多都是妓女,女子学诗便被禁止了。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隐晦之意便是“妇人识字多诲淫”。

Part.3

使女子无职业、无学识、无意志、无人格。作男子的附属品,作一个人专有的玩物,摧残自己以悦魅男子,这本是男尊女卑的结果。推行之久,既成了习俗,男性社会又把此当作女子卑贱的原因,认为女子有天赋的缺陷,愈加瞧不起女子。就好像给一个小姑娘从小带上镣铐枷锁,却指责她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又唱又跳,再以此作为原因来论证给她戴上枷锁是对的因为她不如普通人啊。

陈东原先生的这本书,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出现的,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开启来认识妇女历史的重要范式,以鲜明的立场直接、间接地激励了当时妇女的解放。开篇便让人肃然起敬,研究价值颇高,男女平权这个在今日还在热议的话题,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有如此博大的史论研究,我认为每一个女生都应该在书架上备着这么一本书,让他时刻地提醒自己,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才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先辈的期许啊。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