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1000字

2022-05-13 16:16: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1000字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一本由(法)E.迪尔凯姆(Emile Durkeim)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精选点评:

  ●必须要看的一本书吧,结合涂尔干自己做的研究,读起来有对照感

  ●非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主张存在和其他事实实实在在相互作用比如约束人类个体的社会事实(伦理学或因此被看作社科(道德科学)而不仅是观念就像心理事实但也不像物质那样是实体,反心理主义,主张描述性的、摆脱人类中心论的科学研究、基于(穆勒)共变法搞比较、用统计学搞变量分离。章3例示了如何客观定义健不健康,章4尝试参照生物学划分社会种属,章5指出效用本身不产生事实、一般说来社会现象并不是为了它所产生的有用结果而存在、社会现象不直接产生于个人意识,要去先于现象的社会事实中找原因、去社会事实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找功能,不同于霍布斯、卢梭/斯宾塞而认为社会是自然的约束。最后强调社会学也不是哲学,原则上不鸟那些志在改变社会的帮派,社会不能化约为其他范畴,社会学也独立于其他学科,反对偏见和党派作风,很正确而且正派了

  ●奠定社会学研究传统的人物。为了考试,突击了一下目录(可以说是提要)、序言和结论,感觉都是一些常识性的观点。大概自己当时选择啃韦伯是对的,有益于解惑。借的社会学系图书馆的,上面竟然标注有各种译错orz,决定考完试找一本其他版本的?

  ●宏观上惊人地清晰有力,微观上惊人地啰嗦磨叽。外部说服力惊人,内部催眠度十足。我就是喜欢虽然知道你对你厉害你经典但还是想给你打三星的感觉。

  ●这种专业书总有每个字你都懂但是连在一起你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了的魔力。实际上我有那么点怀疑,21世纪了还在看19世纪的这本书还有没有用TUT。毕竟这本书的内容,社会事实等概念早已精炼到了大多数教科书之中TUT。

  ●挺好的,厘清了几个关键问题

  ●作為社會學和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奠基者 涂爾幹在這本書里脈絡清晰地釐清了他對社會學研究的所有基本觀點 而這一套觀點都是基於”社會事實“之上的 為了使社會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他大量借鑒、類比了自然科學的方法 這樣的類比頗有不當之處

  ●清晰的方法论思路。

  ●看得好痛苦。一来是不知道他的对话者和出现的脉络,霍布斯卢梭孔德斯宾塞我都没看过;二来不知道他提出的这些原则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意义呢。【前天看李猛的文章,特别提到被忽视的涂尔干著作中的道德哲学背景,分工、自杀和宗教,其实有一以贯之的关照呢吧】

  ●涂尔干的方法论。诚如李康老师所言,这本书在“宏观上惊人地清晰有力,微观上惊人地啰嗦磨叽”。然涂尔干摆脱过往偏见桎梏,驳斥孔德和斯宾塞的理论,树立研究主体(社会事实),奠定观察、解释和求证的诸多准则,力求从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中脱离,为社会学正名并进一步解放其意义和能用,刀劈斧凿的开创之功不可不说殊为显伟。结论部分涂尔干更是写得直接燃了起来。(好吧虽说读起来还是乏味了点)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一):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

  本书从国际社会学的角度,以“复兴战略”为论述重心,论述了世界强国的兴衰之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以及复兴过程中在经济、社会、教育、思想文化、人口、环境、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二):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

  李毅选集第二卷《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开始发行

  本书是作者多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释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沿革等,下篇主要阐述社会学理论方法,包括国际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当今中国社会传统因素的积淀等。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三):李毅: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教育部高教网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中国社会学网

  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研究员 研究员

  李 毅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四):对社会学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1 社会准则是有束缚力的,革新家会遭遇反抗,法律要合于社会规范才能降低执行成本。中国古代也有相类似的思考。《大学》开篇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认为,“亲”字应为“新”字,领导者要革新民众的观念,存天理去人欲,格物致知正意诚心后方能治国平天下。王阳明则认为“亲”字才是正解,领导者应该体会民众思想,顺民意而行,因为愚夫愚妇在致良知之后皆可成圣。

  2 观念只能近似表述实在的正确性,要把社会事物当成物来观察,跳过观念。观念是一种幻影,让我们以为单靠自己的力量便可随心所欲改造世界,所以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批判那些搞社会宏大理论的人是在玩弄概念游戏,理论脱离实际。新儒家三圣之一的熊十力是“六经注我开生面”,凡典籍与其脑中观念不合者皆斥为伪书,故实证主义者皆视其为一妄人。

  3 研究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研究要界说研究的事物,做好定义工作,即孔子所说的“必也正名乎”;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从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

  4 把现象的普遍性作为衡量现象是否正常的标准,但涂尔干自己也承认,有时普遍的现象也有可能是病态的,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为了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事物的科学也别无它法。

  5针对《克里同篇》苏格拉底说的“成年后不离开祖国即表明你认可国家的法律”,涂尔干进行了反驳。我们所受的教育、进行的社会化过程是未经我们同意的,但这种教育和社会化比其他原因更能使我们爱恋自己的国土。我们那时对未来并不知情,怎能预先接受未来要承担的责任?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读后感(五):两难的实在论:在钢丝上跳舞的涂尔干

  社会学何以成为科学?涂尔干这本方法准则便为社会学在20世纪学科中创造了立锥之地。在本书中,为了将他所批判的观念论层面的社会学改造成科学,他的首要目标是要把社会锚定成可以分析的物(实在论意味),因而不得不去拜谒形而上学的神殿,将从个体身上抽离出的普遍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

  在这里涂尔干踏入了两难的迷途:

  一方面他需要反对“无根之木的观念论”,他选取培根的预断观念论作为自己的武器,并依次批判了孔德粗陋的单维度的自然论,斯宾塞具有唯心倾向的建构主义个人论,伦理学的观念实在论,政治经济学中预想的现实,并指出社会学是关注全部的社会事实的学科,社会学需要完成近似于心理学的变革。

  但另一方面,他为了完成康德式先天综合批判的建构,他只能关注具有共同特征外在表象的社会事实(因此他只在密尔求因果五法里谨慎地选取了共变法)并将其收束,为了规避忽略不断溢出的符号,他指出必须挑选脱离个人的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但敏锐的他也意识到因此产生的形而上学阴霾,因此他将正常现象定义为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类型(这里引入了历史主义的思想)【涂尔干将犯罪归为正常现象的时候他也许已经渐渐意识到这也是一种延异】,他也承认把现象的普遍性设定为正常现象的标准,这是一种为了寻求科学化的妥协。

  涂尔干的社会类型学因此表现出很强的折中特点(单节,多环节,双重合多环节),彼此之间差异也非常含糊,正如他所说的哪样,社会的类型学不可能像生物类型学一样精确,这也是他遭遇科学化滑铁卢之一。在谈论解释社会的时候,他虽然承认原因和结果的互补性,但为了避免混乱,他又不得不先研究原因后研究功能。

  但涂尔干还是做了最大的努力去锚定社会,他汲取了卢梭霍布斯的具有人造特性与反对特性的社会概念与斯宾塞的具有很强苏格兰启蒙传统的自发结构的社会,涂尔干所“创造”的社会是一种受到个人影响不断处于融化与重结晶状态的社会。在这里涂尔干完成了他的社会实在论的构造,他很有节制的填补了动力密度与社会容量以表现变动社会中的状态。并拒绝了个人意识主导心理主义研究社会学的方法,涂尔干的社会具有自我目的,由自身环境孵化的社会。

  在涂尔干的结构与游戏之中,结构的中心(个人)并不隶属于这个结构本身,结构组织它,知道从理论上说替代和控制它,同时又一直与它保持联系和一种张力关系,而社会这个概念仅仅存在于这个矛盾之中,个人的确决定着各个可变的要素,但是他却被排斥于游戏之外。

  这就是涂尔干理论断裂之处,他并没有将形而上学学驱逐出他的社会学科学之外,相反最后残留却以最稳固的姿态盘踞其中,这也是后现代的切入点——解构的目的不是恢复混乱,而是为形而上学奏响最后的镇魂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