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家有怪物》读后感精选
《听说你家有怪物》是一本由[意] 埃莉诺拉•马顿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听说你家有怪物》读后感(一):七只小怪物揭开夜晚房间里的大秘密,给孩子独立睡觉的勇气
一岁多的优宝看到除螨仪时总会吓到躲进我的怀里,在害怕与好奇之间徘徊不定,无奈她不会用语言完整表达,我只能通过她的表情与语言大概猜测。
为了消除她对这个“怪物”的恐惧,我每次都会在拿出除螨仪的时候将她抱在怀里,试图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它,这个物品并不害怕。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作为大人的我们,也有不少的人某些时刻会心存恐惧,比如:怕黑,黑暗带来的一些列恐惧更多源自我们的想象以及事物之间的连接。
前几天朋友送我一本由意大利新锐插画师埃莉诺拉•马顿的创意绘本《听说你家有怪物》,内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自己内心的恐惧,脑洞大开,颇有创意,能很好的帮助孩子揭开夜晚房间里的怪物们的大秘密,用想象力和观察力破除孩子对黑夜的恐惧。
埃莉诺拉•马顿是意大利新锐插画家,喜欢探索形状和颜色,利用简单的图形发挥独特创造力,她用画笔和墨水画水彩画,用丙烯、彩色铅笔、手工拼贴等材料绘制插图,因为有惊人的脑洞和无限的创意,深受广告商们的喜爱,为《纽约时报》、Nike、迪士尼、出版社、以及世界各国的独立杂志、博物馆、戏剧院等提供插画及广告创意。
用想象力帮孩子破解对黑夜的恐惧
每天晚上,家里变得很暗的时候,许多可怕的怪物就出来了:尖叫怪、黏糊虫、厨房猛兽、蛇发女妖……可是一到早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它们就消失了!他们去哪儿了?难道去吃早饭了?《听说你家有怪物》与以往讲述怪物的故事书不同,本书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另辟蹊径,通过展示怪物如何由客观存在的事物变成孩子们脑海中的幻象,揭示这些黑暗中的怪物令人恐惧的外观背后的奥秘。
恐惧更多源自我们的想象。
黑夜里藏在客厅里面的尖叫怪:毛茸茸的头上,长着巨大的角。它没有腿,但有四条弯曲的触肢。一想到它有又长又锋利的指甲,我就吓得发抖。
但是这只尖叫怪一到早上就会消失,留下的只有:爸爸的雨衣、一条很长的围巾和衣帽架。
作者埃莉诺拉•马顿在描述白天场景时并未直接告诉孩子“你晚上看到的都是这些日常用品组合的想象”,只是单纯摆出了那些日常用品,给孩子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为了更好的打破孩子内心的恐惧,我们其实可以和他一起在夜晚尝试,通过空间想象,物品组合的方式告诉孩子很多时候他恐惧的“怪物”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结合。
埃莉诺拉•马顿初次写的儿童绘本《听说你家有怪物》,用童年的想象力和孩子一起破解对黑夜的恐惧。
有趣的故事,给孩子独立睡觉的勇气
小女孩卢多维卡家有7只听起来超级可怕的怪物,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尖叫怪、黏糊虫、厨房猛兽、沼泽怪、蛇发女妖、无头黑影、吸尘怪。这7只小怪物藏在家里七个不同的地方。
白天夜里的变化,对于空间构造能力很强的孩子而言,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快发现,其实这一切只是自己想象,物品的组合才得以在黑暗中看到“怪物”,原有的恐惧,让人一瞬间哈哈大笑。
但对于年幼的宝宝,我们不要试图去用自己的语言直接帮助孩子解决,因为那样无济于事。既然孩子的恐惧源于想象,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克服恐惧,和孩子一起做小实验,制造“怪物”,揭秘怪物。
《听说你家有怪物》最后作者还给了个彩蛋,小女孩卢多维卡在经历了7组现实与想象的对比后,开始对家里的怪物有所察觉,直到她自己也变成怪物后,她才彻底恍然大悟,独立睡觉也不再那么难了。
故事的最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卢多维卡的房间有着大面积的黄色(酷爱黄色的孩子依赖性较强),虽然她的内心依旧有很强的依赖性,但还是能独立睡觉了。
视觉游戏激发想象力与观察力
眼睛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户,颜色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孩子三个月以前我们会用黑白色卡进行视觉训练,三个月之后逐渐开始用红色进行视觉追踪,色彩。
关于色彩,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维尔纳通过实验证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色彩在儿童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儿童心理注意的倾向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家具、玩具、图书时都会仔细考虑颜色因素的原因,旨在于为孩子搭配出一个缤纷且健康的彩色环境。
《听说你家有怪物》作者,在颜色搭配上就非常有特点,夜里怪物出现时是大面积的黑色,但开灯或者白天到来时,就会有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明亮温暖的配色。
《听说你家有怪物》有趣的故事阅读体验中,通过图像的大小、颜色、形状以及空间位置进行搭配,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锻炼。平面图设计,让孩子在了解家的构造,认识家中各种奇怪的生活物品的过程中,带着全局思维,结合不同的场景进入不同故事体验,提高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科学思维。
和孩子一起在阅读中“探险”,揭秘令人恐惧的外观背后的奥秘,让孩子不再恐惧黑暗。
《听说你家有怪物》读后感(二):每次孩子说害怕,你只会用“别怕”安慰,根本没用!试试这招
同事说她3岁多的闺女晚上去厕所时,总会跟她说害怕一个人去,经常要带着妈妈一起去。每次同事就安慰她说,没事,这是在咱自己家,别怕。
但这样安慰没什么效果,孩子到了晚上还是自己不敢上厕所。有时候越跟她说别怕,她还更担心、害怕。
相信不止一位家长都碰到自己孩子说害怕的时候,除了抱抱他们,安慰他们别怕之外,好像没有更好的策略了。
最近看到了一本意大利作者埃莉诺拉•马顿的绘本,叫《听说你家有怪物》,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孩子们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同时,也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种对付孩子害怕的方法。
这本书特别有创意,充分展示了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们破解对黑夜的恐惧。
埃莉诺拉•马顿是一位新锐插画家,在威尼斯美术学院学习艺术和设计,擅长用丙烯、彩色铅笔、手工拼贴等材料绘制插图。她的作品有饱和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利用简单的图形、位置变幻,发挥出独特的创造力。
孩子害怕的是什么?
《听说你家有怪物》里,作者就用简单的图形告诉大家,孩子们究竟害怕的是什么。
像一个叫尖叫怪的大怪物,会藏在客厅里,有毛茸茸的头发,还有巨大的角。这个怪物没有腿,但有四条弯曲的触肢,还有让认吓得发抖的指甲。
看到这样的描述,即使是大人,也会感觉特别害怕吧?何况是只有几岁的孩子呢?
但是,一到白天,孩子们就不再害怕了,那个可怕的尖叫怪也消失了,只能看到爸爸的雨衣,一条很长的围巾和衣帽架。
像晚上出现的无头黑影,更是让孩子们怕得不得了。这种大怪物没有头,跟天花板那么高,还有一根魔杖,这根魔杖可以变成它想要的一切,去做些可怕的事情。
到白天,只能看到红色的窗帘,爷爷的靴子和他的拐杖。除了这些,还有出现在厨房里的猛兽,黏糊虫,蛇发妖女等。
原来呀,孩子们将白天经常见到的东西,靠自己的想象力,脑补出一个大怪兽。
将怪物具象化
想要让他们不再感到害怕,就需要家长引导他们,像作者一样,把这些怪物画出来或者描述出来吧。
像这只拥有大舌头的黏糊虫,其实是由一张桌子,一条毛毯和两个盆栽组成的可怕怪物。
我们可以像埃莉诺拉•马顿一样,将这个大怪物进行拆解。原来黏糊虫怪物的身体是由长方形的桌子组成的,那条可怕的长舌头,是平时盖的毛毯,两只大眼睛,是两个圆形的盆栽。
同时,还可以将怪物的各个部位涂上颜色。尖叫怪的头发是绿色的衣帽架,长长的手指是蓝色的围巾,身子是红色的雨衣。
将这些怪物具象化,会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心里的怪物,而成为了有趣的游戏。这些怪物是有形状、有颜色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能见到。
认同他们的感觉
为什么小孩子们特别反感“没什么好怕的”这样的言论呢?其实这是由于孩子们的发育特征导致的。在童年时期,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一旦产生负情绪,就很难让自己及时恢复平静。
而我们家长在他们感到害怕、紧张时,要充当孩子们的情绪调节器,及时帮助他们恢复平静。
因此,家长们在说安慰的话的时候,一定要认同他们的想法,千万不要试图压制他们的想法。说“没什么好怕的”“胆小鬼”,会让他们越来越害怕。你看,《听说你家有怪物》里面的怪物,只听孩子描述,确实特别吓人。
像把怪物画出来,配合有趣的描述,幽默的话语,会让他们害怕的怪物咻地一下消失了。
比如晚上出现的可怕的大怪物,白天也会去餐桌吃饭。这些怪物也不再是黑色的,与金黄色的煎蛋、红色的番茄酱一起,组成了一桌吃饭的客人。
埃莉诺拉•马顿的这本创意绘本《听说你家有怪物》,就给了孩子们消除恐惧的勇气,也让他们了解形状、颜色,将黑色的怪物变成有趣的东西。
孩子们还能从中感受到这些神奇的脑洞,无穷的创意力。
《听说你家有怪物》读后感(三):当孩子和你说害怕时,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安慰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经常会对你说:
“妈妈/爸爸,我害怕!我不敢睡觉,你能陪陪我吗?”
“ 妈妈/爸爸,我们家里有怪物,太可怕了!”
你听完后是不是马上安慰孩子:“别怕,妈妈/爸爸在,没有怪兽,勇敢一点!”
但是,说再多类似的话都无济于事。
我家6岁的孩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当时也是这么安慰他的。但是不管说多少次,孩子还是害怕,晚上上厕所都要我陪着。
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比起安慰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恐惧的是什么,从哪里来。
前几天朋友推荐的一本有意思的绘本,说的就是孩子害怕的故事。
这本绘本的名字特别有意思,叫《听说你家有怪物》!
看到这个书名,很多孩子就乐了。
这本绘本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讲的是一个叫卢多维卡的小姑娘,她养了一只叫豆豆的猫。
‘她发现晚上的时候,家里就会出现很多怪物。但是到了白天,怪物就不见了。难道天亮了,怪物都去吃早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本绘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带我们走进一个孩子的想象世界,最终帮助我们发现,所谓的怪物,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家里的物品。
原来,面对恐惧,安慰会显得苍白无力,重要的是学会如何面对。所以,当孩子和我们家长说害怕时,他们首先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接纳。
家长接纳孩子的胆小和害怕,也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害怕的故事。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害怕的时候,只有接纳恐惧本身,和恐惧和平相处,才能更好地战胜恐惧。
色彩对比
这本绘本看完,我的第一个感受是:色彩对比强烈。
我们可以看到,小姑娘卢多维卡介绍自己时,画面是五颜六色的。黄色的裙子、红色的猫、绿色的树,就连房子,也是色彩斑斓的。
’
而到了晚上,画面则是暗色的,大多是黑色和深蓝色。
同样的,晚上的时候,怪物是黑色的。
但是白天的时候,发现所谓的怪物,不过就是家里的物品组合而成的,颜色也是很丰富的。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色彩对比呢?
我觉得,这是想通过色彩对比告诉孩子:看着很可怕的怪物,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家里的物品。
亮色和暗色对比,更具有视觉冲击,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
孩子的想象世界
孩子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记得曾在网上看过一些孩子写的诗:
网络图片“每次下雨时,我都出来陪你玩耍,可你却把我弄得脏脏的。”
也只有孩子,才会觉得雨是朋友吧。
网络图片“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
这个太有诗意了,不敢相信是孩子写出来的。
我曾经问过孩子:你经常说害怕,到底害怕什么呢?
孩子回答:怕脑子里想的?
那你的脑子里想的啥啊?
孩子哭喊着:我不说!说了我就更害怕了!
后来,孩子才告诉我:他害怕晚上的一切,自己的影子、衣橱里的衣服、衣帽架上的物品,还有怕挂在床头的浴巾等。
这些在他眼里,都可以变成可怕的怪兽。
以前我真的不理解,看完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我才明白,任何东西在他们眼里,都可以想象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怪物。
和恐惧和平共处
故事的最后,卢多维卡竟然也变成了怪物,我家娃管她叫飞猫大嘴怪。
你看,尖尖的耳朵,两个大翅膀,还有白森森的大牙齿,这真是太可怕了!把卢多维卡的猫咪都吓得都炸毛了!
开灯后一看,原来这怪物只是卢多维卡坐在床上的样子!
哈哈哈!果然白天和黑夜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
这本绘本能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当孩子害怕时,我们家长需要明白:
一,平时不要恐吓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家长发火的样子在孩子看来,就像是一个大怪物。
就像是《俄罗斯奇遇记》中,小头爸爸发火的样子在大头儿子看来,就是一只喷火的大怪兽。
二,不要掩盖孩子的恐惧。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害怕,就会嘲笑孩子,说“男子汉怕什么”“这个你都害怕”等类似的话。
这样做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三,不要任由孩子恐惧。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害怕的是什么,如果孩子无端恐惧,家长不应该让孩子一直处于害怕中,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恐惧的来源。
就像是绘本中的怪物,其实就是家里的物品,没必要害怕。
也许你会问,看完这本绘本,孩子就会不怕黑了吗?
不一定,也许还是怕黑。但是,至少会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想象出来的。
比如怪兽、妖怪、鬼怪等等。
最后,与其安慰孩子不要害怕,不如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和恐惧和平共处。
那么,终有一天,孩子会自己走出恐惧。
其实,怪兽也蛮可爱的啊《听说你家有怪物》读后感(四):7只小怪物给父母的一堂课:教孩子用想象力克服恐惧,比安抚有用
最近追的剧《养育者》里有一段特别有意思:中年夫妻保罗和艾莉有一儿一女,他们的儿子卢克自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消防演习后,每天晚上恐惧“家里会失火”,甚至害怕到不敢入睡。
无论保罗和艾莉对卢克讲述多少次爸妈会保护他,不会让他遭受火灾和其他意外灾难。并且告诉他“我们家有烟雾报警器,出现烟雾时,报警器就会叫醒我们,我们会及时逃离”。但一到晚上,卢克依然恐惧到不敢入睡,甚至从恐惧火灾发展到恐惧强盗。
面对孩子的恐惧,保罗和艾莉只是不停安抚,企图驱除孩子的恐惧,却没有帮他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惧。
这和我最近解决孩子怕黑是一个套路。
我家孩子最近一到晚上,就说会有怪物吃她,所以不敢闭眼睡觉。虽然我极力安慰,再三保证会帮她打走怪物。但到第二天晚上,她依然恐惧怪物。总之,为了帮她对抗黑夜的恐惧,我试了无数办法。
直到群里一位心理咨询师点醒了我:“不要试图去解决孩子的恐惧。”我才意识到,我和《养育者》里父母的做法是一致的。我们都在帮孩子对抗恐惧、解决恐惧,却没有培养孩子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惧的能力。
其实孩子大多数的恐惧都源于他们的想象,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恐惧。
就像我家孩子怕黑,在我几经追查下,终于发现她恐惧的根源在我家衣柜。有段时间我打开衣柜取完衣服后,忘记关门,关灯后孩子刚好能看见衣柜里。
白天看衣柜里的衣服没什么,但晚上关了灯,再加上孩子的联想,她瞬间就把那些和怪物联系了起来,所以晚上一关灯,她就吓得缩被窝里,并且坚决不躺靠近衣柜的那边床。
虽然恐惧源于孩子的想象,但他们感受到的恐惧情绪却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当孩子说“害怕”时,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恐惧情绪,不要否认孩子“这有什么害怕的?根本没有怪物,别瞎想。”
父母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后,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恐惧的根源”。就比如怕黑,即使成年人也会对黑暗有所恐惧,因为当一切黑暗时,我们处于未知,没办法掌控自己的方向,对周围充满了不确定感,这使得我们内心产生恐惧。
而孩子比成年人的想象力要丰富得多,再加上他们无法分辨现实与想象的区别,所以当黑夜来临时,他们会通过想象,把现实的一些物品联想成怪物,从而觉得恐惧。
正如《听说你家有怪物》里的小女孩卢多维卡,每到黑夜来临,她就觉得家里四处都有怪物。
客厅里有长着巨大的角,没有腿的尖叫怪;起居室有长着肥硕舌头,时刻想要吞人的黏糊虫;厨房有像霸王龙一样的猛兽,又快又凶猛;楼下的橱柜里藏着蛇发女妖,她的头发就是一条条蛇;浴室里还有一个从不睡觉,总想抓人的沼泽怪;客房里还有一个无头黑影,拿着邪恶魔杖;连楼顶的阁楼也有一只吸尘怪,丑陋的长鼻子总想把人吸进去。
一般绘本解决孩子怕黑的套路是,告诉孩子“不要怕,爸妈会陪你、不要怕,黑夜会过去。”但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显然是反套路的,因为它不但把怪物一个个列了出来,还告诉孩子怪物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打破自己的想象,从而抵达真正的现实。
当孩子了解到原来想象中的怪物竟然是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生出力量,从而战胜恐惧。
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是意大利新锐插画师埃莉诺拉•马顿的创意作品。
埃莉诺拉•马顿出生于意大利,在威尼斯学习美术,目前在伦敦居住。因惊人的脑洞和无限的创意,深受广告商们的喜爱,为《纽约时报》、Nike、迪士尼、出版社、以及世界各国的独立杂志、博物馆、戏剧院等提供插画及广告创意。
《听说你家有怪物》是她初次自写自画的儿童绘本,一反温情套路,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破除孩子对黑夜的恐惧,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惧。
下面我介绍下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的两大优点:
一、想象与现实的反差对比,帮孩子挖掘恐惧根源
《听说你家有怪物》最妙的就是把小女孩卢多维卡想象中的怪物和怪物在现实里的样子进行了对比。
比如她在黑夜里恐惧的尖叫怪,到了早上消失了,留下的只有:爸爸的雨衣、一条很长的围巾和衣帽架。还有厨房的猛兽,早上太阳升起时只能看到:一把大勺、一个锅架和一只汤锅。
而且描述白天场景时,作者埃莉诺拉•马顿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晚上看到的都是这些日常用品组合的想象”,只是单纯摆出了那些日常用品,给孩子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如果孩子的空间架构能力比较强,只要父母稍加提示,他们就能想明白原来黑夜里看到的怪物不过是家庭日用品的组合。
但若孩子尚且年幼,父母就要用心引导,比如可以用类似下面的动图展示,让孩子一目了然看到“原来夜晚看到的怪物是这样来的。”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夜晚出现的怪物不过是我们常用的东西”。
通过联想对比,孩子想象中的恐惧就落到了实处,恐惧的根源也就被挖掘了出来。这之后孩子会把这种联想对比反复运用,直到他们可以用想象力克服其他的恐惧。
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用想象对比帮孩子克服怕黑恐惧的方式,对孩子的其他恐惧也同样有指导意义。
说回《养育者》这部剧,如果卢克的父母不是一味安抚,而是平静接纳卢克对火灾的恐惧,这之后和孩子玩一场模拟“着火逃亡”的游戏,让卢克意识到“遇到火灾,我们可以逃亡”时,或许他就会明白“我的恐惧原来只是想象”,如果真的遇到火灾,我可以逃亡,父母也会保护我。
或者卢克父母也可以顺着他,和他玩一个想象力游戏,问他“如果你遇到火灾,你会做什么?”引导孩子说出能想到的所有办法,经过父母的引导帮助,当孩子通过想象经历了一场火灾后,他会意识到“原来遇到火灾,我有这么多方法可以逃离”,他的焦虑有了解决办法时,他的恐惧也就随之消失。
所以,既然孩子的恐惧源于想象,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促使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克服恐惧。
《听说你家有怪物》最后作者还给了个彩蛋,小女孩卢多维卡在经历了7组现实与想象的对比后,开始对家里的怪物有所察觉。但直到她自己也变成怪物后,她才彻底恍然大悟。
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只露两只小眼睛的卢多维卡,关了灯后惊吓到了猫咪,原来关灯后她的样子看起来像怪物,所以猫咪被吓到了。结尾的彩蛋,再次让看书的孩子会心一笑:原来怪物不过如此。
二、明亮配色和极具安抚效果的蓝色字体,让孩子不害怕
其实我觉得类似主题的绘本,可以展示恐惧,但整体基调最好不要阴森森,不然本就恐惧的孩子,真的不愿意打开书去阅读。
但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就做的特别好,虽然有大片的黑色,但除了黑色,还有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明亮温暖的配色。
而绘本里的颜色从来不是作者简单的图画配色,还暗含了作者对孩子的用心呵护,因为颜色有时候不仅仅是颜色。
正如米菲兔的创造者迪克·布鲁纳曾说的:“颜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会产生唯有那种颜色才会有的特别的力量。”蓝色代表沉稳安静,有安抚人心的效果,而红色和黄色代表着光明与温暖,这些都可以与黑暗抗衡,所以从封面来看,作者已经在安抚孩子,用颜色告诉孩子“不要怕,翻看读吧”。
进入正文,当作者展现白天场景时,采用最多的就是明亮的红色、蓝色、黄色、绿色,这些极富冲击力的配色,增强孩子审美感的同时,也会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现实世界。
与此对应的黑暗场景,用了大片的黑,一方面告诉孩子这是想象的世界,这不是真实的存在,另一方面作者还用了蓝色字体,即使在想象世界也不忘安抚孩子“不要怕”。
黑色与彩色的不断切换,是想象与现实的不断切换,同时也在告诉孩子那些恐惧都是想象世界的,真实生活其实明亮又温暖。
所以虽然《听说你家有怪物》是在讲述孩子想象中的怪物,但却不会让孩子害怕到不敢打开。
在想象的恐惧面前,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助,所以他们会选择黏住父母,期望父母保护自己,或者逃避,比如害怕夜晚的怪物,就不敢闭眼睡觉。
但这些方法都是在逃避恐惧,孩子最终还是要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惧。
可以与恐惧并存,比如孩子想象中有一头大怪兽,他们可以通过想象驯服这头怪兽,让怪兽离开。
也可以运用智慧和想象力去探寻恐惧的根源,正如《听说你家有怪物》里的小女孩卢多维卡,通过联想对比找到恐惧根源后,就不再害怕。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虽然不能帮孩子驱除恐惧,但可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学着运用想象力控制自己的恐惧。
而这本《听说你家有怪物》,就是父母引导孩子运用想象力克服恐惧的最佳学习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