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31 04:10: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读后感大全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一本由伊塔羅.卡爾維諾 / Italo Calvino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60,页数:199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精选点评:

  ●文体的经典之作

  ●对这个版本的翻译很感兴趣。

  ●引人深思,值得讀很多遍。不過因為每一篇章都是由不同的人所翻譯,雖有編譯統籌,還是有不協調之處;可以試試其他版本。|| 誰規定故事都要有結尾?

  ●2010.5

  ●这本小说似乎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神作,但我的阅读体验最终只能给出这个评分。说到小说形式,的确是新颖的。一来打破大多小说以第一第三人称写作的常规,卡尔维诺以第二人称“你”来描写,带入感很强。二来通篇使用现在时而非过去时写作,随之而来的紧张感和未知感也更抓人心弦。但撇除这些“噱头”,这本书,作为一本小说读完之后回味起来,只是一个无头无尾且一句话就能概括完的故事,将这个故事平摊到篇幅不短的文字中,阅读过程中得到的乐趣少之又少。但如果卡尔维诺说,这其实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披着小说的皮,探讨写作与阅读的学术文,我可能会给个五星

  ●我如此安静,因为面对着一个不安的人生

  ●我看了一半,很好看的一本小说。请记得帮我看完。

  ●首次閱讀卡爾維諾的作品,感覺有趣得不得了,覺得這個人應該有點精神病

  ●好看的書,但不怎麼樣的譯本

  ●看不下去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读后感(一):给文体和技巧二颗星

  如果每一篇故事写成一个中篇可能会有意思。作者很聪明,不过太炫耀自己的聪明,就像一个人不断的和你讲笑话,你觉得一点也不好笑,甚至于要发火了,可他还是没完没了的自以为是的炫技,他认为他的技巧和文笔一定会吸引你。说实话,我要不是看豆瓣这么多人说他好,我就想读完也许会感觉不同才坚持读完的,每个故事刚找到感觉就被他另起炉灶,我恨不得把书摔他脸上。读小说不是为了故事和思想甚至某种模糊的感动或意境吗?这本书除了有一点模糊的意境什么都没有对于我。意大利人在性方面还是很大方积极和享受的,这是本书唯一吸引我的细节。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读后感(二):筆記

  ﹣這本書,主要在上下班的巴士上完成的,其實是個蠻大的挑戰。

  ﹣一本關於小說的小說,十足十的後設意味。故事中有故事再指涉原來的故事,講完唔知講乜。加上翻譯下的文字本來就不容易,譯者團隊已做得很不錯才讓我有機會把書看完。

  ﹣這樣說,不是說書不好看。恰恰相反,儘管是一本把小說極藝說穿了的小說,但這樣的謎底揭開仍不解其吸引力,作者明明在問為甚麼要追看下去但還是不可避免地、甚至自虐地要把書看完。

  ﹣書中結構分明,跟之前看《看不見的城市》一樣。聽說這是卡爾維諾的風格。

  ﹣一半是關於讀者你的故事,一半是讀者你在追尋的過程中碰見的多篇沒有結局的小說。老老實實,好幾篇那些沒有結局的小說十分好看!

  ﹣ 作者的文字技巧想來很高,十分能調動讀者的情緒及想讀下去的慾望。有兩個章節牽涉到情慾的描寫,一個十分抽離,一個非常到肉,好厲害!

  ﹣還有一個情節是描寫男讀者透過看女讀者的書架嘗試去了解對方,很有共鳴。大概我們都是這樣的去尋找那據說本來是同一人的另一半吧。

  ﹣放工後要帶女兒,現在要看點正經點的書都不容易。下一本不知道甚麼時候了。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读后感(三):火苗9︰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讀書會後記(一零年一月)

  主題︰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讀書會

  內容︰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分享

  時間︰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6:30-8:45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飯堂

  參加者︰杜子軒、劉耀升、Kaho、寶妍、Mood、Lui

  後記︰

  這次讀書會有兩位新朋友,分別是Mood和 Lui,實在非常難得。可惜,讀書會在某程度上說還是失敗了,沒法帶起討論的氣氛。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想追求純粹的閱讀本身,舉行有關這本書的讀書會一旦進入學術的層次,就很容易產生矛盾和吊詭,可是它還是沒法離開學術對於文學的框架。既然以此為讀書會的閱讀對象,這本書理應有很多角度可以暢談或討論,然而是次讀書會卻沒法順利進入這一個冬夜。已完成這本書的參加者只有一半,談論時好像害怕過於學術,或洩露了相關的故事內容,因此總是欲言又止。不過,新朋友仍然願意參與,確實是既興奮,又安慰的,畢竟嘗試參加讀書會的朋友少之又少了。

  讀書會的開始時比較拘謹,給「後現代」、「後設」那些概念局限。Mood分享一首at17〈才女〉,裡面的歌詞提及卡爾維諾,初次聽過作者的名字。不過原來填詞人是于逸堯,不是黃偉文。之後又談到一些電影,引起話題。反而對於卡爾維諾的書討論得很少,Kaho和升能夠沉醉於故事的情節本身,享受其中的樂趣。軒則在閱讀這種幾番割裂的敘述時有點障礙,但喜歡書中有關閱讀和寫作的啟示。

  是次讀書會不成功,對新朋友來說無疑留下不好的印象,對火苗來說也有所警醒。謹希望下次的聚會,能夠改善以往的缺點。在新的一年,盼望有一番新氣象。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读后感(四):如似身處夢中夢裡的夢中夢。

  故事是說一位讀者買了本小說來讀,但文本編印錯誤,才讀了一章節便無疾而終。讀者於是去書店換書,巧遇受了同樣困擾的彼讀者(女主角–完美的閱讀形象者)。但他們所換回去的新書,內文卻是完全不同的小說,且再次又是讀了一章節便戛然而止。於是,為追尋原因,為取得完整的讀本,也為追尋愛情冒險 (書中暗示:閱讀也是情愛慾望運作的結果)。讀者溯著懸疑情境的歷險,順序找到十本各自獨立的小說,但每個讀本也都是斷簡殘篇。在不斷上溯探索後,讀者逐而理解其所追尋的完整閱讀與追尋愛情,其實是同一件事。最後在與其他讀者的閱讀討論中,他認知一切故事所指涉的終極意義,有二個層面~ 一是【生命的延續】,二是【死亡的不可避免】。經此領悟,猶似歷經心靈之旅的讀者(男主角),便決定回去與彼讀者(女主角)結為連褵。結局,則實現一種春天模式文學 ~ 在熄燈後,埋下繁衍子孫的種子。隨後,躺在床上,讀者繼續閱讀【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以上簡述這本著作,聽起來好似不怎麼複雜嘛 … 事實不然!

  這本將小說技巧推臻於極致的讀本,極細膩地運用解構主義的符號語言於詞句迷宮中。其在主軸故事的內緣,還滲透著許多故事,文本內外的角色彼此涉入交疊。作者,與小說裡的作者,與嵌入小說裡的眾主角,不時將讀者拉進故事中質問。彷彿你也是小說故事中的讀者,彷彿故事中也有你這個角色的存在。作者蓄意混淆視聽,試圖漸漸將你捲進來,困入故事的纏繞中。他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也評論故事本身,也評論寫作及閱讀分析,甚至評論讀者與身處故事外緣的你。作者充分運用多面鏡像手法,讓人兀自跨越幻境邊緣,如似身處夢中夢裡的夢中夢。

  或許,我在閱讀這小說期間的短暫暈眩,與作者卡爾維諾的寫作伎倆脫不了干係。只是這種從迷惘、到貶抑、到受困、到醉迷的閱讀經驗,的確是場難忘的孤獨之旅。是的,閱讀總是孤獨的。

  我一向偏愛具有生命氣息的小說,所以喜愛 赫曼赫塞、米蘭昆德拉、卡謬、赫拉巴爾等作家,甚於奇幻類的作家如馬奎斯等,但這本顛覆小說形式的複雜作品,無疑也顛覆了我的審美品味。我必須這麼說,雖然它仍然非我最愛,但這本小說確是堪稱偉大的作品,它將是人類時間長河中一顆閃亮的文學類恆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