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读后感锦集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是一本由(法)巴尔扎克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精选点评:
●都是初中的回忆啊 囫囵吞枣也好 乐在其中也好 那个时侯真的读了不少这种书 这本算是那时比较喜欢的了
●高二
●葛朗台先生的肉瘤安好否? 燕山出版社也别具匠心,把巴尔扎克笔下的两个父亲放在一本里面了。
●爱情与金钱的言论
●不太喜欢法国文学的表达,总是感觉哪里不对头,也许法文原版的会好些,毕竟用母语写出来的作品才是最原汁原味的,翻译过来感觉就跑偏了。
●又是初二读的
●抠抠抠。
●巴尔扎克真是把俗世写透了
●当时初中升高中还是小学升初中的学校要求读的。。
●初中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读后感(一):很好看!
貌似我看的书的封面与网上的不同,isbn号等其他信息都是一致的,让我很纳闷!
老葛朗台真是名副其实的吝啬鬼!!!而高老头真是让我摸不到头脑,世界上真有这种人吗?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读后感(二):年轻时代
巴尔扎克的夸夸其谈,覆盖了我的整个初中时代。
再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充满激情地罗里罗嗦,像个疯子一样描述个不停。还不让人反感。我忍耐过雨果的罗嗦,不到一半我已经开始困倦了。所以,巴尔扎克在我心中,始终是不可取代的。
只是我再没有心情重读一遍《赛查 皮罗托盛衰记》之类的作品。相反,简单一点的葛朗台,高老头之类的,我依旧喜欢的很。精力很集中,没被罗嗦的叙述分散掉,又那么真实,充满讽刺意味。我喜欢极了。无论初中、高中、大学到如今,都喜欢。
高中的时候,甚至把欧也妮收入课本的那一段排成剧本。和七班的《百万英镑》竞争了一把。像那种趣味少少的情节,居然也能和百万英镑拼了个平手。冥冥之中,我看到巴尔扎克那个抓狂的家伙又出现了,手舞足蹈的讲他的故事或者见闻,你根本分不清他的叙述是真实还是虚拟。然而这就是他的境界。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读后感(三):写于10年的书评
巴尔扎克笔下有不少崇高善良纯洁的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中倒似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感觉这还是挺符合社会现实的,我认为整体而言女性在本质上比男性善良。
葛朗台老头的形象自然是非常经典的,巴尔扎克对吝啬鬼财迷的描写丝丝入扣生动无以复加,是本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不过要说葛朗台老头是好是坏倒也难说,他对金子的追求超越一切(包括亲情),他看到金子便想占有舍不得多花一点钱,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坏人吧,人谁没有个缺点或者癖好呢。只是葛朗台老头的癖好程度之甚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人类能得到多少金钱是不是也是由他对金钱的欲望程度决定的呢?
巴尔扎克笔下的女性则完美的多,不是圣人也是圣徒的形象。葛朗台夫人是一个,她为葛朗台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也不为此要求一丁点儿的家庭地位,她对丈夫从不反抗,临死了还对葛朗台老头好言好语的说:“就如我宽恕你一样,有一天你会需要上帝的宽恕”。
佣人拿侬也是个忠实可靠的好女人形象。有时拿侬比葛朗台夫人还能说得上话,在欧叶妮受到老父亲惩罚时给予暗中的帮助。
欧叶妮的宽容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母亲死后父亲要求她放弃继承权。在这之前,她父亲可刚把她关在冰冷卧室中不准出门只给面包冷水长达几个月。她二话不说便在放弃继承的文件上签了字。欧叶妮大概非常清楚父亲的癖好,也幸亏她没有因此背叛父亲去追随堂弟查理,父亲毕竟是父亲,父亲死后遗产依然全由她继承,而最后堂弟的背叛带来的只是巨大的伤害。另外一次宽容就是他帮背叛她的堂弟偿债,让他能如愿娶到有贵族头衔的丑陋未婚妻。欧叶妮宽容的行为的背后藏着她内心对堂弟行为的谴责。
可怜的欧叶妮最终没有得到婚姻的幸福,但谁说婚姻就一定会幸福呢。巴尔扎克笔下的男性似乎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与其和某一个男人结婚,还不如让我们放弃对婚姻的期望,像欧叶妮那样做做慈善事业以求内心的平衡,同时身不由己周旋于垂涎她财产的男人之间(利欲社会),让他们渴望,却得不到,岂不更快人心?
回到现实中,浸身于人与人共同营造的社会大染缸,还是感觉--宽容是最大的美德!
《欧叶妮・葛朗台 高老头》读后感(四):写于10年的书评
巴尔扎克笔下有不少崇高善良纯洁的女性角色,男性角色中倒似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我感觉这还是挺符合社会现实的,我认为整体而言女性在本质上比男性善良。
葛朗台老头的形象自然是非常经典的,巴尔扎克对吝啬鬼财迷的描写丝丝入扣生动无以复加,是本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不过要说葛朗台老头是好是坏倒也难说,他对金子的追求超越一切(包括亲情),他看到金子便想占有舍不得多花一点钱,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是个坏人吧,人谁没有个缺点或者癖好呢。只是葛朗台老头的癖好程度之甚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人类能得到多少金钱是不是也是由他对金钱的欲望程度决定的呢?
巴尔扎克笔下的女性则完美的多,不是圣人也是圣徒的形象。葛朗台夫人是一个,她为葛朗台带来一笔丰厚的嫁妆,也不为此要求一丁点儿的家庭地位,她对丈夫从不反抗,临死了还对葛朗台老头好言好语的说:“就如我宽恕你一样,有一天你会需要上帝的宽恕”。
佣人拿侬也是个忠实可靠的好女人形象。有时拿侬比葛朗台夫人还能说得上话,在欧叶妮受到老父亲惩罚时给予暗中的帮助。
欧叶妮的宽容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母亲死后父亲要求她放弃继承权。在这之前,她父亲可刚把她关在冰冷卧室中不准出门只给面包冷水长达几个月。她二话不说便在放弃继承的文件上签了字。欧叶妮大概非常清楚父亲的癖好,也幸亏她没有因此背叛父亲去追随堂弟查理,父亲毕竟是父亲,父亲死后遗产依然全由她继承,而最后堂弟的背叛带来的只是巨大的伤害。另外一次宽容就是他帮背叛她的堂弟偿债,让他能如愿娶到有贵族头衔的丑陋未婚妻。欧叶妮宽容的行为的背后藏着她内心对堂弟行为的谴责。
可怜的欧叶妮最终没有得到婚姻的幸福,但谁说婚姻就一定会幸福呢。巴尔扎克笔下的男性似乎没有一个好东西,那么与其和某一个男人结婚,还不如让我们放弃对婚姻的期望,像欧叶妮那样做做慈善事业以求内心的平衡,同时身不由己周旋于垂涎她财产的男人之间(利欲社会),让他们渴望,却得不到,岂不更快人心?
回到现实中,浸身于人与人共同营造的社会大染缸,还是感觉--宽容是最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