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很安静》观后感100字
《一切很安静》是一部由娜诺克·利奥波德执导,马汀·雷克梅尔 / 杰隆·威廉姆斯 / Lies Visschedijk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切很安静》精选点评:
●Masterpiece级别,不疾不徐,稳重温润。[A-]
●“上面”怎么就变成“一切”了?
●原著曾获得都柏林文学奖,作者居然是字幕组出身(汗)。电影没有欧洲文艺片惯有的矫情,讲述的是质朴而写实的家庭故事。隐忍的欲望与含蓄的亲情配合萧索的田野景色,画面感意外的沉甸,寂寞的人会爱这片。PS青年和中年是叔侄(雷),电影没敢点明。
●一切很安静,一切太tm安静了!荷兰乡村风景还不错
●减法做的太厉害,原著里仅保留了和父亲之间的对立这一重要线索,其他的几乎都删除了,包括原因还有来的年轻人的身份等等,却加一条奇怪的送奶工的线索。Anyway,原著党看电影,是很累的,基本爱不起来。不过就电影本身而言,冰冷的,还算有味道,特别是深夜的那个拥抱。
●节奏是缓慢的,情节是平淡的,感情是压抑的,冰冷的气息蔓延让片子中偶尔的拥抱与触摸都显得格外炙热。选择的道路,自我的性取向,以及未来,都在父与子这一段关系结束之后,显得开朗。一切很安静的背后是人心的情感涌动,最后化成一种解脱,是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与希望。
●还是喜欢闷片多一点。
●压抑得不行。。
●节奏真不是一般的慢。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家暴与冷待,儿子直到中年都一直生活在阴影中,在运奶大叔和青年帮工两个人面前都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感情。直到老父离世,儿子才终于露出笑容,也打开心灵,开始试着接纳运奶大叔。帮工一段交代严重不足。他怎么就看上东家了,又干嘛呜呜地哭啊?
●孤独是个永恒的主题,电影其实拍的很好,封闭的农场,年迈的父亲,这样的人的生活注定只有大段大段的安静画面。
《一切很安静》观后感(一):压抑
赫尔默很压抑,生活在偏远的农村,把自己隔离,默默地打理农场。他说父亲的手只会揍人,他也许是同志而受到父亲的暴力,相比弟弟的出色,房间里的奖杯,父亲把爱都给了弟弟。
那位收牛奶的司机,也许曾经和赫尔默有过亲密关系,但是赫尔默总在他开口前转身离开,然后自己挣扎难过。后来司机离开,到比利时妹妹处。
虽然赫尔默的工人年轻好看,但是赫尔默并未对他有特殊的爱意,没有特别交谈。最后,工人上了他的床,工人因为被拒绝而痛哭,赫尔默的拥抱只是一种安慰。
在最后的时候,赫尔默的父亲去世了,司机带着伤回来参加丧礼,丧礼过后,他们见面时,赫尔默才露出笑脸。
故事最让人伤感的是父亲的年老死亡,那么无助地去等待它的到来。
《一切很安静》观后感(二):4月25日上映!先看下宣传片
http://www.tzum.info/2013/03/recensie-boven-is-het-stil-een-film-van-nanouk-leopold/?utm_campaign=twitter&utm_medium=twitter&utm_source=twitter
《一切很安静》观后感(三):我们没有资格说老
时下,很多青年人都喜欢以老气横秋的姿势大谈自己老了,感觉还挺快乐的样子。未老先衰成为现在年轻人群体的一个重要现象,原因很大,我也不想多做解释。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梦想,放小的说我们没有兴趣,充斥生活的是任务和责任以及无边无际的金钱担忧。为什么看这部电影我要提到关于苍老的话题呢?因为电影主角赫尔墨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单身中年人,还要照顾一个七八十岁瘫痪的老父亲,而且他们的关系紧张而冷淡。
对于这部影片到尾声才有一丁点背景音乐的电影,认真看下去确实很乏味,只有心猿意马地粗略看下去,但不要快进。一部明显的欧洲慢节奏电影,放置在一个农场的环境中,看似温情浪漫,实则压抑。据说,这部电影获得了洛杉矶同志电影奖。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涉及到同性恋。一位女导演拍摄男人的同性恋不温不火,而且是一个五十岁的大叔和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然而,同性恋的光芒在这部电影昙花一现,贯穿这部电影始终的是儿子对父亲的态度。
赫尔墨把父亲和Henk的手进行对比,道明父亲的手打他是他无法把照顾父亲看成是心甘情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Henk的手很美丽也很强壮,给了他温柔与温暖。当Henk离他出走后,赫尔墨和父亲的关系进一步冰释,他注视着自己父亲苍老而柔软的手,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悲伤。
看到赫尔墨的父亲,我就想起自己的爸爸。人都是会老的,似乎比人都是要死的还来的那么感伤。老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字,因为老就意味着死亡随时随地会发生,最亲近的人将会离去,永远不会见面。但是,现在年轻人大放厥词说自己老了,简直是对比自己更老的长辈一种亵渎。
《一切很安静》观后感(四):沉与慢
这部电影叙事很慢,繁琐的点滴也事无巨细地呈现了出来,所以最开始观影时会有些闷,入题太慢。前两年我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实在没看下来,一直放到今晚,决定静心再看一看。随着电影的缓慢节奏,渐渐地了解故事的内容后会越来越同情赫尔默。当他喜欢的人远走他乡,当与他同屋生活的人决定撤离,当他年迈的父亲最终离世。他的孤独太深沉,全部压抑在他冷静的外表下,和不善措辞的言语中。
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当父亲在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后,他只是静静地待在屋里,依然什么也没说,没有痛哭也没有挣扎,他躺在床上握着他的大手,好像小时候一般,带着好奇的试探的心理去观察那只好久未曾观察过的苍老的手。然后他躺在地板上,靠近父亲的床边,沉睡。
影片接近尾声,那个他戚戚于心的送奶工回来了,他终于勇敢地用视线与对方相顾而笑。虽然没有后续描写,但我们都知道,他们会迈出更勇敢的更幸福的一步。
本以为就此结束,然而当电影拉下帷幕时,一行字幕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中:献给主演Jeroen Willems——难道那位老父亲的演员现实中也离世了?于是我继续等待演员表升起,我顿时一惊——竟然是赫尔默的演员,是这位仅仅五十岁的赫尔默的演员。为了证实,我找到了维基上的资料,确认了这一消息。然后我突然感到很难过。我想起电影里的一幕,赫尔默告诉父亲,小镇上另一位送奶工去世了,心脏病发作,才五十多岁,就这么早走了⋯⋯当电影的画面与现实重叠,很多莫名的感慨便涌了上来。
这位演员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同性伴侣,也是荷兰的一名演员,这种丧亲之痛,大抵跟剧中赫尔默对父亲隐忍的爱一样重吧。愿你在天国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