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老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高老头》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7 04:00: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老头》的读后感大全

  《高老头》是一本由(法)巴尔扎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老头》精选点评:

  ●从小到大都听语文书上说高老头是出了名的吝啬鬼,可没想到他竟把钱花光了才进的棺材。可怜又可恨之人,既没有教好女儿们又把自己搭了进去。 两个女儿自然不用说,大家心里一下就能感受到,奇怪的是欧也纳这个青年,贫民区普通区小康区富豪区都走了一遭吧,心思还没乱。既有为了钱虚荣到骗老娘骗妹妹的时候,也有善良到自己贴钱给老人看病布置后事。 只是奇怪,为啥这么一个已经惊醒之人,为何最后还要回到巴黎的名利场中呢?是已经上瘾,无法摆脱那里了吗?

  ●有时亲情也会很现实,很残酷。

  ●部门聚餐时候把这本又读了一遍……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深受触动

  ●脸谱化的人物 但贵在脸谱众多

  ●法国文学大师真TM多。

  ●他本就为了她们不流泪,就连圣父圣子圣婴都能出卖的人。

  ●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也写不尽巴黎上流社会的肮脏。

  ●这种描写方式,语言风格始终谈不上欣赏,喜欢,但从语言内容上还是可以看到巴尔扎克大师的功底,本来想给三颗星的,但是被中间拉斯蒂涅妈妈寄给她的那封信感动到了,加一颗星。被感动的原因,不外乎自己的阶级阶层影响罢了。 话说看毛姆的读书随笔知道了巴尔扎克也是一个挥霍金钱无度的人,也只有相同的遭遇,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东西吧!

  ●“百善孝为先”,高老头为两个女儿付出了一切,换来的却是连死女儿都不在身边的悲惨结局。在金钱至上的社会,就算是亲情也没有歌舞升平和锦衣玉食重要。所谓上流社会并不适合所有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表面的繁华并不都是真实。另外,在同情高老头的同时,不得不说,过分的溺爱和娇纵只会让儿女不懂得感恩。

  ●法国版的李尔王

  《高老头》读后感(一):金钱

  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高老头》读后感(二):高里奥的畸形的父爱

  高里奥是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在大革命时期依靠大饥荒成为暴发户的精明商人,爱妻早逝,他把自己的爱全都给了两个女儿,从小用金钱满足她们的一切要求,满足她们的愿望,让她们成为了银行家和贵族的妻子,自己却住在破败公寓的破败房间里,最后去世后事料理女儿都没有出现。看过这么书的人都在同情高里奥,指责他的两个女儿无情无义,但是造成这样后果的的原因,不正是高里奥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吗?这样的爱难道是正常的吗?时代在变化,但是人间的种种却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都可能是过犹不及,爱适度,情才能长久。

  《高老头》读后感(三):生命的卑微与人性的贪婪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 该讲述主人公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从小给她们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可他的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他的爱轻而易举就被金钱至上的原则战胜了。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高老头》读后感(四):最凉不过人心

  可怜的高里奥,就那样凄惨地死去,然而到死,他依然只爱着他的女儿,那两个受着高等教育的强盗~当高老头说出女儿从不爱自己时,我是那么舒畅,我以为他彻悟,一秒之后,他又恢复了“慈父”模样,我丝毫不觉得伟大悲壮,顶多说是凄凉,那两个强盗我不愿评论。

  其实我对那个时代的巴黎有点不敢恭维,醒世的词句在那样的年代显得极不搭调,或许那个年代利益至上,人的情感与欲望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你不贪婪就会被贪婪淹没,你不残忍就会被残忍吞噬,这就可以理解鬼上当能被人崇拜了~第一次见识巴尔扎克的作品,颇喜欢。

  欧也那是有良知的,然而终会被邪恶蹂躏同化,他的未来也许就是那些伯爵的未来,也许就那样凄惨,但归根结底都是悲凉的,只不比高老头罢了。

  《高老头》读后感(五):我的初步心得

  同样是关注现实生活,张爱玲亦是关注生活,只是更琐碎一些,而巴尔扎克的书,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渗透了各个阶层,都是写现实,也各有优点。

  波旁王朝时,法国社会物欲横流,形形色色的人,为了钱财可以做出一切事情,可以穿着西装革履,装作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可以勾引一个早年丧妻的面粉商;可以辜负一个爱了自己很久的女人去娶一个拿出巨额陪嫁的公主;甚至也可以对自己的父亲不管不顾……

  一部书,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还有一些道不明的情感。只是这些情感在钱财面前,什么也不是了,被迫低头了。

  虽然我们已经离那个时代很远,然而从巴尔扎克的文字,好像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时代。巴尔扎克不愧是大师,没有愧对于他那番蜡烛的言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