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笺注》经典读后感有感
《纳兰词笺注》是一本由张秉戍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00,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兰词笺注》精选点评:
●不错的书。虽然清朝的诗人和词人,在我眼里,已经大大不如前些个朝代了。也许亦是因为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纳兰也广为人知、纳兰词也广为人用了。-其实除了人们通常知道的那几首很有美感的。其他作品也值得一读。
●序言部分还行,正文就词论词显得没有整体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早看的一本纳兰词
●饮水知寂寥
●那一年浅浅淡淡的忧伤
●不是很喜欢这个人,词确好。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较全的纳兰词,即可读词,也能识人。
●闲暇时,细细品味纳兰的心情。
●三言两语,一往情深...
《纳兰词笺注》读后感(一):好词好人
清代里的文学成绩以小说为最,但在那个还以毛笔书写的年代付诸于文字时,还是一种繁重的体力活。
从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纳兰的思想变化,有笺注后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
《纳兰词笺注》读后感(二):喜欢容若是因为..?
喜欢容若是因为看了<康熙秘史>
喜欢容若是因为钟汗良版本的容若表现的很到位
喜欢容若是因为纳兰性德的身世和仅31岁的年轻生命
喜欢容若是因为他是如此的长情
喜欢容若是因为他的所有优美的词深入我心
喜欢容若是因为从他身上能看到与我的相似
喜欢容若因为太多太多....
.
.
.
.
.
《纳兰词笺注》读后感(三):浮生若此,会少离多,不如莫遇
今年春节回家,在大伯家找到父亲当年的一些字帖.发现这句纳兰的词出现过好几次.冥冥中可能父亲看到了他的处于困惑中的小女儿,在暗中指引着她.人生有分有合,有聚有散.不能强求.我一直喜欢纳兰的词,是否也是遗传了父亲的爱好呢?父亲英年早逝,常年奔波在外,我对他理解甚少.听表叔说真正明白父亲的也没有几个人.看着"饮水词",也大概能够读懂父亲的心思了.所以节后在送仙桥淘书的时候,看到这本'纳兰词笺注"的时候,喜获至宝.和老板几番讨价还价搬回了家.看到书里的注释标记.这本书的前主人也是纳兰迷之一.
《纳兰词笺注》读后感(四):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很早就读到过这个句子。
但读到这本书却实属偶然了,前年在家里的书橱随便翻了翻,找到了这本《纳兰词笺注》,新华书店的塑封袋都还没拆开。问了一下,是老爸的,他买回来之后放在那里,由于工作繁忙,就没有立刻拿来读。这么放了好几年,就给忘了。
纳兰的才情自然不消细说,他与亡妻情深至此,读来总觉得心下戚然。无奈天妒英才……
现在书被我找出来后,时常是在闲时,挑一两首誊写,算是练字吧,也放松放松情绪。传统诗词就是有这种无法言语的力量啊!
《纳兰词笺注》读后感(五):百年一人?
王国维说,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本以为王国维有点过誉,但翻遍这一时期的词人,确实无出其右者.
但总感觉他染花间气太浓.
虽有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丈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之声,但给人感觉更深的还是他 "柔"的一面.
尤其记得他的悼亡诗中梦见其妻的句子:"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我想这应该也是他的所思所想而在梦中作得的吧,而后才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钧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不知为何,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病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