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读后感锦集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是一本由何政广主编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精选点评:
●很成功的画家,做画家就一个像他一个名利双收
●不喜欢巴洛克,但这厮无法拒绝...
●可惜里面的画太小了,影响观赏。
●光的效果、助手完稿(最著名一位是凡戴克)、偏爱16岁少女,与委拉斯开兹相识、影响雷诺阿、梵高
●脑中小剧场翻译的一直是撸本斯
●太唯美了 不是我的胃口
●学校图书馆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读后感(一):有用而不太有趣
或许这是很多书的共同特点吧?
作者自己也说鲁本斯最擅长的是神话题材,可书中收录的此题材画作实在是太少了!
记忆中有一幅酒神巴克斯,红色微醺的脸色,笑意写满整个脸庞,有一点蹒跚的步伐,感觉精神上和鲁本斯相近极了的一幅,可惜没有。
另外有一幅丽达与天鹅,很是缠绵暧昧,情意绵绵之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大画家,可惜也没有。
那么多肖像做什么呢?论肖像,倒是提香和徒弟凡戴克的更胜一筹吧?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读后感(二):幸福的大师
人生要怎么样过完才算幸福?各人见解不同,不过我想鲁本斯应该算是幸福的。他是个大画家,而且他不仅画得好,还开创了一个流派——巴洛克。他为人处事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自己所处地区(即现在的比利时,当时处于西班牙管理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生活也好,家庭幸福,子女满堂。怎样看也算是圆满的人生了。 鲁本斯的画色彩特别,充满了张力与戏剧性。非常具有个性。他是怎样成功的。书中记载他活了八十多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早饭后开始绘画,直到晚上五点,几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一切诠释了爱迪生的:成功就是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而且他还具有炽热的激情。拥有上述三点,想不成功也难呀! 一个人拥有天赋,拥有勤奋,还拥有激情。这就是鲁本斯,看他给妻子和孩子的画像,便可以证明这点,我们也许没有天赋,但拥有后两点。我们也可以过得非常圆满幸福。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读后感(三):鲁本斯
做为一个男人,我觉得鲁本斯真是男人中的楷模。他的一生可谓事业、爱情生活双丰收。
在事业方面,不仅是本职绘画成为巨匠,巴罗克绘画的开创性人物,生前就功成名就,蜚身整个欧洲(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美洲,亚洲也比较隔绝,所以称得上蜚身世界了)。而且在副职外交行业也大有所为。为其祖国(虽然被西班牙统治)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得到了重要认证,被英王封为贵族,在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的王室和最高统治者间游走。对于一个平民和职业画师来说算是超出寻常了。
而其两度婚姻不仅都是老夫少妻,而且显然生活美满。虽然其长女和前妻相继身故,但这算是天灾,就算是当代也实属无奈。而这两段婚姻都诞生出不少名画。如《鲁本斯与妻子依莎贝拉》《披毛皮衣的海伦·芙尔曼》《海伦·芙尔曼与两个孩子》等都表现出其婚姻生活的幸……
当然做为绘画的先驱者之一,紧接着文艺复兴三杰的重要画家。他的绘画显然是杰作叠出。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玛利·美第奇》系列、《掠夺列其普的女儿》等。巴罗克绘画的色彩异常丰富,这点在浪漫派和野兽派中也是如此。不过其线条和构图也非常优美。真是古香古色,美焕美伦。
《鲁本斯:巴罗克绘画大师》读后感(四):鲁本斯
最近偶从同事那里借来河北教育的世界名画家全集系列中的一本,《鲁本斯》。已经看完了一遍,忍不住还要再多翻几次,想让画家笔下的人物,故事,风景在视野里和脑海里多停留些时刻。七八年前,学习艺术史的时候,就曾特别注意到鲁本斯,因为我的老师丹纳先生在讲述佛兰德斯绘画的章节中,专门提到过他,认为鲁本斯等17世纪画家笔下的人类,体态丰满,表情丰富,全然没有古希腊雕塑中的恬静超然。丹纳运用他的艺术哲学方法论,解释这是社会因素变化在艺术上的反映,具体来说,就是在物欲高于精神需求,宗教冲突不断的年代,对那个时代的体态和表情都有实质性的影响,而鲁本斯等画家之所以会永远被后世记住,也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时代的特点。
此次遍览鲁本斯画集,除了重新欣赏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他的名作《掠夺列其普的女儿》,《佛兰德斯的乡村节庆》,《三美神图》之外,还“再认识”到他的《猎狮》和《自十字架上降解》等伟大作品的风采,当然,也从新的视角揣摩了《亚马逊之战》《罪人的堕落》等开巴洛克绘画风格之先的宏大作品。另外,还遍历了鲁本斯数量众多的人物肖像画,以及半神话般宗教色彩的“连环画”,例如为亨利四世之妻玛丽·美底奇所作的系列组图。鲁本斯不仅为王公贵族作画,也爱将自己的家人画入画中,他的两任妻子都在他的画中得到永生,特别是第二任妻子海伦·芙尔曼的肖像更达臻境。
鲁本斯生活的年代,是欧洲历史上极其混乱的时期,荷兰独立,菲利普二世称霸大陆,三十年战争。鲁本斯作为安特卫普人,就像自己的故乡一样,卷入了国际政治的漩涡。有趣的是,鲁本斯利用自己在佛兰德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王室的宫廷画家地位,成为半公开的外交家,不断地在大国之间,特别是西班牙和英国之间斡旋,以求得对家乡的最大利益。所以当我看到书的结尾,在他去世时,全安特卫普五百座教堂丧钟齐鸣,同时为他做弥撒,也就不奇怪了。
@陈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