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经典读后感有感
《谈美书简》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书简》精选点评:
●朱先生是大家。深入浅出,谦逊博学,是个好学者,也是个好老师。艺术,首先是有距离,区别与快感联想的区别。艺术是直观的,不思考的,具有移情作用。欣赏不能做考证。
●前半本受特殊时期影响,直接忽视吧……后面进入正题了还不错~
●先双手合十庆幸一下没有人强迫我去学毛邓三。如果扔掉里面的阶级斗争和马克思主义(大约占80%吧),其实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想想估计老爷子在文革的时候被强迫受了无数教育写了无数检查。真是心酸。
●不知道谈美和谈美书简的关系
●本书末尾几章尚且可以看看,但如果想了解那些年对老艺术家造成的影响,则可以认真研习。 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历史啊。
●比起五六十年代的那些文章,这本还好些。
●Too much political newspeak.
●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后几篇还是很好的。
●可以视为被共党毒害的经典文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啊周振甫的鲁迅诗歌注啊等等一路货色。唉
《谈美书简》读后感(一):力荐……
高中那会在图书馆里淘到了这本书,当时随手一翻,真的有被震到,就像一个活得稀里糊涂的二B高中生被忽然点悟了一样,好像找到人生真谛一样,写的太超然了,几乎是用手整个抄了一遍。
昨天又看到一本《无言之美》,很多文章和《谈美书简》是重的,但再看一遍还是感觉很受益……
《谈美书简》读后感(二):一本美学的入门级读物,但是需要用心来读
其实说来惭愧,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推荐读这本书,但是当时只是浅浅的翻了几页,实在是无法理解,就放下了啊。前两天,在图书馆,无疑间见到了这本书,就借了下来。
自己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这本书,期间也有很瞌睡的时候。看了不少人的书评和其他认得推荐,这本书是一本美学的入门级读物。但是,我说实话,看完之后,没有看懂。但是冥冥之中,自己仿佛有感受到了什么。美食什么,丑又是什么,80多岁高龄的朱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过唯一不太喜欢的就是,可能是受文革时意识形态的影响太重,朱老老是刻意的美学和马克思主义扯起来,和政治扯起来。个人觉得,美学其本身就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命题,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八竿子打不着。也许是我资质不够吧。
算了,写写这么多,说不定将来重读是会有更多的感悟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三):《谈美书简》:“还须弦外有余音”
其实老爷子晚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的感官比《悲剧心理学》要好。给青年的13封信,9万字,定价8块钱,如果不是冲着了解朱光潜系统性的美学理论买的话,这本小册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挺高的——这里说的趣味性包括了那个时代谈马克思和劳动的特色,还有那种“你们这些毛头小子不可能这时候还来跟我一个老爷子对喷吧”的有一说一不留情面的耿直。
应该说,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用世事看淡、又带着一点力有未逮的遗憾的口吻讲述他认为还值得聊的美学话题,本就是一件很有意思,很该抱着尊敬之心翻看的事情。
至于朱老爷子到底是个什么脾气,看看李泽厚那篇悼文中说的就知道了。李自己因批评朱而在美学界出道,年轻气盛言辞不免激烈,但朱先生一位好友后来告诉他,朱曾指着李的文章说,这些批评我的文章里他写得最好了。后来,尽管李朱二人一直是“论敌”,私下却是好友。
《谈美书简》读后感(四):冰川一角
我知道我这个人有时候特别的假、大、空,偏好些看上去体面的道理与语句。
朱老运用哲学的思想谈及了在美学中学习与发展的问题。涉及到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并将其灵活得运用到了现实中。在高中对于哲学方面的学习中,我也确实知道一些原理。但在朱老对于各个学者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对美学所持的观点进行阐述中,我更能理解世界观对于一个看法的影响和真切认识到哲学是这世界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朱老从大处着手,小处分析,让哲学极具魅力。
在书简中,我也接触了美学的一小部分,美、审美、主体、客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也懂得了意识、艺术、思维之间原来并不是想象之中的那么简单。小到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与看法,再到对于美学专注性的认知,继而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无一不反映的是朱老深厚的文学素养与丰富的生活阅历。
当谈及到历史、联系、自然、社会、艺术、情感、文学,我深知还有许多知识需要去接触与学习。坚定的坚持唯物主义也好,对稍有遗憾的唯心主义也好,我更具有了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这世间的万物。不做偏激的人,也不希望被人抓住情绪的把柄。
值得一提的是,朱老对于当时期国家政策的解读,充分运用了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进行深刻剖析。受到了当时特殊时期的影响,政治色彩与捆绑十分浓厚。
从这一刻,社会科学好像很有趣的样子。
对了,老先生好像也很欣赏赵孟頫哈哈哈。
《谈美书简》读后感(五):《谈美书简》摘抄
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你我都是人,还不知都人是怎么回事吗?世间万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人的最高智慧。 西方还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仙子也渺茫难测。 “理想是把个别事物作为适合于表现某一观念的形象显现”,这种“观念”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理性概念”,“它只能在人的形体上见出,在人的形体上,理想是道德精神的表现。”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不理解) 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 古希腊人说:“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高尔基:在浪漫主义里面,我们也必须分别清楚两个极端不同的倾向:一个是消极的浪漫主义,---它或则是粉饰现实,想人和现实妥协;或则是使人逃避现实,堕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无益的深渊中去,堕入“人生命运之谜”,爱与死等思想里去。······(另一个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则企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唤起人心中对现实及其一切压迫的反抗心。【不过这个分别也不宜加以绝对化,积极的浪漫主义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浪漫主义往往也有积极的一面,应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丑恶事物的笑或许是一种本能性的安全瓣,我对丑恶事物的笑,说明我可以不被邪恶势力压倒,我比它更强有力,可以和它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