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100字

2021-01-29 03:07: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100字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是一本由德斯蒙德・图图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精选点评:

  ●: K478.6/6363

  ●宽恕恶,前提在于恶要坦白。制度下的恶和个人的恶如何区分?仇恨和伤害如何消融?唯有高尚的情操,能跨越彼此报复的怪圈,在此之下,旧制度的伤害者和被害者才有可能和解,一体成为新制度下的平等公民。我真是羡慕南非。

  ●e 991004

  ●RT 为何没有出版社再版?

  ●寒假读书

  ●每个民族都有过苦难深重的历史。人们为何要相互伤害,受害者又变成加害者,斩断仇恨的锁链是那么的困难。但还是有人抱有希望,并在不断努力。看完以后,觉得自己的生活已足够幸福,至少不用面对杀戮。没有宽恕就没有真正的未来。我想做好,变成更好的自己。

  ●残忍

  ●任何地方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敌人也是朋友?

  ●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 这本书也让我在想宽恕的道德价值。 康德认为出于自利的行为没有道德价值,那么宽恕究竟是自利还是他利?或者很多时候是前者,但是我们可以因此否定其道德价值吗? 宽恕还有一点是因为,那些恶,不是特定的人所有的,而是每个人人性中潜藏的恶被激发的。只要条件合适,每个人都可能犯下最恐怖的暴行。我们进行宽恕,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恶,而且我们承认恶的存在以及尽力去避免它的重演。

  ●是否会承认黑人存在的合理性,白人们一直在探索,民族和相关的政治哲学也从没有停止过,仅仅个人认为,信仰是很难改变的,黑人们的信仰人人平等,而当时的白人则认为世界本来就不对等。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一):我们懂得宽恕,却不会铭记

  图图大主教在中文版的序言里说,中国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往昔的痛苦,就会成为一个更伟大的国家。对于那些曾经受到伤害的人们,即使肉体的伤痛已经平息,但是精神的痛感是永远没有办法消失的,而我们这些没有体尝过那些痛苦的人,在受害者的沉默中逐渐忘记那些泯灭人类理性的暴行。文革中广西的孩子们将老师批斗后生剖火烤,取出内脏来吃,年轻与时代环境并不是残害一个生命的理由,这丧失了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人性与良知。现在的他们有没有反思过十数年前的行为?即使老师在天已经宽恕了他们的无知,然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到痛苦与自责,未来在哪里呢?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二):我们横看的时候要对我们的纵向有所启发

  在图书馆里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可以说是囫囵吞枣。

  一直在想一个很旧的话题,如果没有宗教,南非的问题会不会这样顺利地解决,而同样是宗教的使然为什么在西方历史上有纳粹大屠杀和到今天依然不能散去的种族歧视?

  中国人没有宗教,却有因果报应的伦理道德,但是依然出现了文革时期那样的人性的泯灭。在我们的当代现实的功利主义又那么轻易地把人推到了一种危险的边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非的“第三条道路”的选择,那些历史关键人物心怀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而做出了顺应历史的选择。

  我喜欢文字背后的,那位老者安静的讲述,他的苦难并没有在文字中有任何愤怒的不可遏制的表现,而是幻化成一种让人臣服的力量。包容一切的恶,包容一切的善。

  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宗教中有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依然没有办法用确切的语言来描述我理解的这种终极关怀,但是看了这本人,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的终极关怀。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三):《谁在我家》中涉及南非问题的几段话

  “在宗教、种族和国家冲突的背景下,人们在良知的名义下,就会在族群内支持邪恶,不理会禁戒的约束,允许成员对不同的群体的其他人做出一些暴行和谋杀。

  因此,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族群的良知明确地召唤我们时,我们会问心无愧地做出破坏性的或邪恶的事情;在同一族群中,当我们行为危害我们的成员资格时,虽然我们采取的是一些建设性的行动,仍会感到愧疚不安。

  …………

  前南非秘密警察成员在真相调查委员会面前的证词,受到国际的关注,这也是我们描述的现象方面最好的例子。

  纳尔逊·曼德拉政府决定,同意特赦那些愿意坦白交代以前活动的前秘密警察成员,这样就创造出一种气氛,让社会群体的成员能清晰理解善良和邪恶。在种族主义政权的时期,基于秘密警察成员的背景,他们折磨拷打和谋杀,他们相信正在做的是有益的事情,正在为保护国家免遭颠覆而进行行动。现在,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得到特赦之后,很多人的观点和以前不同了,表现出真诚而深沉的悔恨。(亨特·博蒙特)”——《谁在我家》P11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四):宽恕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图图是南非的黑人大主教,南非和平解放之后担任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这本书说的就是真相和解委员会的工作经历.

  其实我是个对历史政治都极度不敏感的同学,"种族隔离"这词看着听着都熟,要感谢媒体和我不算太差的语感.看这本书是宽恕两个字的吸引.

  感谢上帝能让我看到这样的书,知道这样的事情.人类历史是多么相似,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发生着非常相似的事情.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以及政策和国内城乡两种人的情况多么相似.黑人被隔离在中心城区外围,得不到好的教育,没有权利参加很多社会活动,只能做仆人等底等的工作......今天的中国,农民(包括民工)无法在城市里安居,要不是孙志钢的死,情况就是这样,被强制赶出城市,民工的孩子到今天都没有合法平等的读书权利,没有医保没有很多社会活动的权利,做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

  在南非,在黑人和白人这两种人之间持续了几十年的斗争,其中无数令人发指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今天也都在世界不少国家地方发生着.据说人类文明几千年了,可还是没什么大变化,还是在不断轮回

  宽恕,是图图引以为豪的主张,也是南非和平解放的一个奇迹.

  我很被那些宽恕的人性所震撼,真的非常非常震撼.可是我不知道那些为了一些利益而犯下极度罪恶的人,是否真的在伟大的宽恕中重生,脱胎换骨,他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是否能够继承他们所脱好的胎换好的骨,以我对人类史的粗浅了解,我是悲观的.

  为什么?我很困惑,这让我不愿多看历史,因为都差不多,大的方面就是打打杀杀,细节就是如何功于心计如何残忍地打打杀杀.美好的东西并不是没有,却实在无法掩盖那些漫溢的血腥气.

  任何方法,换来的都只是短暂的和平.因为总是看到利益的人多多,肯看未来的人少.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读后感(五):断臂上的花朵

  1994年必然是南非民主化进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全球性殖民地独立与革命风潮风起云涌,在南非,以曼德拉为首的黑人进行了大规模抗议,在政治上要求南非政府停止种族隔离。经过谈判,南非宣布拨开长期笼罩在国家上空的乌云,种族隔离结束。

  废墟之上要如何重建南非?首要的便是解决种族隔离所带来的的历史遗留问题。自大航海时代荷兰人进入南非后,南非便一直被白人殖民者控制,之后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白人依靠政府与军队压制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黑人在南非的境遇似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黑人白人仇深似海,积怨已深。种族隔离结束后,白人放权,黑人掌权,但大部分科学技术掌握在白人手中,这些白人对南非快速现代化显然不可或缺。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图图大主教身披大黑袍站了出来,说我可以。

  此前,处理过去恶行的方式,一是纽伦堡审判模式,二是一揽子大赦(或全民遗忘),但显然这都不适合南非。于是,图图大主教专门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去追究那些过去在隔离制度下犯下恶行的人责任。这些人中有搭顺风车的恶人,表面上为维护隔离制度,实则借此迫害他人达到个人目的;有压迫者;也有施加了暴行的解放者。这些人通通会被传讯法庭,真和会通过赦免具体个人的罪责,以换取对赦免相关罪行的完全披露。

  为何需要罪行完全披露呢?胡适呼吁尚在蒙昧之中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时,曾言:明明是男盗女娼的社会,我们偏说是圣贤礼义之邦;明明是赃官污吏的社会,我们偏要歌功颂德;明明是不可救药的大病,我们偏说一点病都没有!却不知道:若要病好,须先认有病;若要政治好,须先认现今的政治实在不好;若要改良社会,须先知道现今的社会实在是男盗女娼的社会。

  显然,真和会的目的不是惩处,也不是遗忘,而是和过去和解,带着血和泪的和解。唯有坦然接受过去,铭记今日民主南非之不易,才能展望未来。

  图图在法庭上发出这样真诚的呼唤: “在这个会场上,请你告诉我们,有一些事情你做错了,而你不知道为什么错了。这个国家有许多人像我一样深深爱着你,他们在等待着你——如果你能说:请原谅,宽恕我的那些错误。我请求你,我真诚地请求你,如果你能说:‘我道歉,我做错了,请原谅我!’这只会增加你的尊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