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读后感锦集
《假笑》是一本由[日] 松本清张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笑》读后感(一):《过客》蛮有趣的。
本书内包含《虚线的下绘》、《过客》、《新生》、《首相官邸》四个案件,其中《虚伪的下绘》讲的是不得志画家怀疑自己妻子用色诱的手段替自己卖画的心里轨迹,是开放式结局,很引人深思,而《过客》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故事,波津子为了打发闲暇时间,为一名美国旅客做京都导游,这个故事讲述了这名客人在京都的一场艳遇,同时也描写了波津子不如意的婚姻生活。
作为社会派推理作家,松本清张写的作品非常贴近现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让人产生某种共鸣,也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并且很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本书同样如此,是适合在冬日阅读的有趣小书。
《假笑》读后感(二):一笑而过
人情世故,不妨一笑而过。 本书中虽然没有与标题同名的短篇,不过全文看下来都是嘴角挂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取名假笑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本书收录了四篇短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画画的两个。 男主作为一个画家,寄居在另一个画家家里,各种编辑、商人来找这个画家要画,却没有一个人询问男主。有时候一看是男主老婆开的门或者一听是男主老婆接的电话都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想要绕过去。没有人要画就没有生活收入,日子就没法过。于是,以前从事过保险推销员的男主老婆就跑出去帮他拉生意。因为很多听都没有听过的人或者是根本不需要画像的人答应了签合同,让男主很诧异。而他的朋友一家好像又知道些什么,却也不说。男主很是怀疑女主通过身体来拿到合同。我个人感觉,男主的猜测应该是正确的,从周边人的反应来看是可以佐证的。最后男主的妻子不辞而别,不知道究竟是确有其事的内心的愧疚,还是无中生有对男主怀疑她的无语。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插画师,给出版社打工。结果出版社这方派出来的是一个美女,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勾搭上了。他多次欺骗自己的妻子出去写生,实际是和情人出去鬼混。有一次晚上跟情人一起的时候开车直接把人撞死了,受了牢狱之灾。本以为可能会有所改变,可是在监狱里愈发想念情人的紧,之前已经萌芽的离婚的念头再一次疯狂生长。糟糠之妻多次前来探视,情人也常来探视,两个人终有一次相遇了。由于非直系三代之内的人不能探视,在男主下定决心抛弃糟糠之妻与情人在一起时,情人终于得以见到男主。两个人自然而然是甜言蜜语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相谈甚欢。待到男主出狱之后,糟糠之妻离开远去,情人早已不知所踪,男主郁郁所终。关于男主到底怎么死的,文中没有详细描述。猜测是因为老婆离婚了,情人也跑了,自己受了一顿罪,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捞到。 好像事情兜兜转转,不仅没有回到原点,甚至更糟糕了!如果不满足于事物的现状,想要追求更好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可能会打破原本的稳定与平静。因为有了新的东西的加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节奏。 男女之间的相处是可以给空间,可以给信任的。但是我给的信任你承受不起,你越来越过分了就不对。先不说事实究竟怎么样,你开始怀疑你的另一半的时候,你们的关系就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一笑而过。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
《假笑》读后感(三):假笑:笔锋凌厉的松本清张
这本《假笑》是三本里面我最后看完的书,但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尽管就豆瓣目前的评分来说,这本是我看的三本中评分最低的。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吸引我的,那一定是他的行文架构,从娓娓道来的故事开头,进而用笔细腻的故事发展,直至最后笔锋凌厉的结尾,当然就结尾来说,可能会有读者对于这种半开放式且一笔带过的结尾有所反感,毕竟胃口都被作者带动了全篇了,结果最后你一笔带过的结尾,着实会让部分读者深感恼火。
但或许是因为这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都抱着松本清张是一名推理作家的心态去阅读的,毕竟如果一个推理小说结尾草率是极有可能被读者打成差评的。然而这本书中收录的几篇小说,我更偏向于当做一篇篇无特定向属性的小说去阅读。
《假笑》共收录了四篇小说,也是这三本书中唯一一本没有后记的书。
第一篇《虚线的下绘》描绘了一名落魄的画家的几经沉浮,从被同为画家的昔时好友逐渐拉开在画界的差距,再到为了能够使用画室而寄宿他家,直至自己越来越失魂落魄,随即搬离出去,然后发妻逝去,续弦的妻子也一直为了他能够攒钱建造起属于自己的画室而努力。尽管最后不尽如人意,又遭遇了不少的风波,也从而带出了“虚线的下绘”这个题目。如果仅仅看主人公的故事自然是觉得有些可惜,但当我重温起后,我觉得主人公能够有一个替他考虑的旧友,有一个相信他能力并鼓励他积极走出困境的亡妻,有一个努力为他积攒经济基础的后妻,其实他挺幸运的了。
《过客》可谓是相当具有讽刺意味和浓浓趣味的故事了,虽然是夹杂着日本人眼中的欧美人的固有印象,也没有太过于夸张的情节,但阅读起来还是趣味性十足。
而第三篇《新生》则是我最钟爱的一篇了,结尾通过寥寥几笔便将整个故事推向极为惨淡的结局,但故事的结尾却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结尾的原因,所以经过了我的回味以及脑补之后,脑海中一场百合大戏便这般登台亮相。
最后一篇《首相官邸》则是较之前三篇稍显趣味不足,所以我在阅读时有些仓促,但最后的结尾还是能够看出来这篇也是有着那种反转性结尾的意图,尽管这一篇我个人还是没太理解,过些时日,我会再次重读的。
《假笑》读后感(四):假笑,是否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
说起松本清张,读推理小说的人应该并不陌生。他是日本社会派推理的鼻祖,几部著名的作品《点与线》,《砂器》都让松本清张立足于日本推理的大师地位! 《假笑》这本书也是松本清张的作品,收入了四篇短篇,《虚线的下绘》,《过客》,《新生》,《首相官邸》,在我看来,这4个故事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推理,其中关于推理的成分或者悬疑的成分非常少,更多的是展现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的心理。
松本清张擅于刻画女性心理。在我读过的很多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在一些推理犯罪作品中,也是有很多女性罪犯者。但是她们踏上犯罪之路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为了金钱,有些是迫不得已,在松本清张当时所在的社会,这些都是促使女性走上犯罪之路的社会原因。在本书中作者展现的是一些人性的故事,涵盖了道德和人性,读完之后值得反思。 《虚线的下绘》,这个故事探讨的是夫妻之间的信任问题。在日本可能会有很多出卖色相的职业,又或者是通过出卖色相获得一点利益。在这个故事中丈夫是一名画家,妻子帮丈夫拉生意,找一些肖像化的工作。那如何找到这些生意,如何认识这些老板,这故事并没有提及。但反映的是丈夫渐渐的对妻子失去信任,开始怀疑妻子,最后导致了妻子的离家出走… 《新生》同样也是关于画家的故事。角色是一位比较知名的画家,患胃癌做手术之后,获得新生,和女编辑出现婚外恋,但因为造成交通事故之后被迫入狱。本来大家都以为的是他出狱之后可能回到原来的家庭中,又或者是被出轨的女编辑接受,然后事实是出狱之后并没有任何人接受他…也是很有寓意的一个故事,一方面可能是对于家庭的家庭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于婚外恋的讽刺。 在我看来,这本书取名为《假笑》的意义,我不知道这是出版社的意思还是作者本人的意愿。可能假笑的含义是对以上4个故事一种嘲讽,讽刺的是,对于几种故事中出现的行为的不赞同。或许这种社会现象在当时的年代10分普遍,正因如此,作者松本清张才会写下这样的故事来警示世人,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
《假笑》读后感(五):爱得很浅的丈夫
《假笑》是跟松本清张的其他两部中短篇集《火神被杀》和《高台之家》一起读完的。笔者个人感觉这本是最好读的,当然不包括最后一个故事《首相官邸》。这个应该属于历史作品吧。而前三个作品《虚线的下绘》、《新生》和《过客》都是有关婚姻的,前两个作品又都是与画家有关。而且三个作品之间存在微妙的联系。 第一个故事名为《虚线的下绘》。我认为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松本清张对人物心理的精准揣摩与描写功力。故事中有两位画家:一位是绘画事业风生水起的仓泽,另一位是只能靠绘制肖像画勉强度日的久间。中间有一段时间仓泽好心收留久间夫妻在他家居住。但是眼见着仓泽那边的门槛都要被画商踏平,自己这边却无人问津,久间的心理失衡了。自卑和压抑就如炸弹一样即将在他身体里爆炸。有一次他不听劝告执意学着仓泽的样子给大家表演徒手开瓶盖,结果手被割破,然而“看着血由内而外渗出,血斑一点点变大,久间心里舒服极了……”,最后“久间像是惭愧于表演失败一般,露出了老实人的假笑”。松本清张对于自卑又无能之人的描写真是十分到位了。本书的书名《假笑》可能就来自于这里。个人也感觉这个点抓得太准了! 《新生》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一名画家,但他是一位类似于仓泽的成功画家。他在患癌又切除肿瘤之后感觉迎来了“新生”,于是想要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包括换个妻子。而这个女人是负责向这位画家约画的某出版社责编。《虚线的下绘》中久间的妻子靠出卖色相帮助久间拉肖像画生意。这样的关联情节一方面揭露了绘画及出版界的潜规则,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女人在日本社会中的牺牲者身份。 《过客》一文中女主角有个爱她包容她但是比较沉闷的牙医丈夫。这个丈夫似乎很自然地与《新生》中女责编背后未曾露面的丈夫重合,因为他们太像了。女责编跟画家说:你的爱深,丈夫的爱浅。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在开车,反正说这话的时候他们确实在床上。就是有这样一种老实人丈夫,你说他不好吧也不对,你说他爱吧又似乎太冷淡。“鸡肋”丈夫吧属于。 总而言之,上述三个作品是非常有趣的社会派推理作品,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情节设计,都非常有意思。
《假笑》读后感(六):《假笑》:假笑背后的真实
之前读松本清张的小说集,书名一般会是和书中某篇小说同名,但是《假笑》是个例外。我看了豆瓣友邻们的书评得知,这本短篇集原名其实是《虚线的下绘》。可能是便于读者理解,引进之后讲书名改为《假笑》。
说来惭愧,我确实也没搞懂《虚线的下绘》的意思。好在豆友暗夜花儿开在评论中做了详细的解释。
“所谓的‘下绘’指的是绘画的底稿,就是在正式画画之前在纸上打的草稿,因为会被覆盖在最下面,所以叫‘下绘’。”(摘自暗夜花儿开《从“下绘”说起》)
我觉得与其更换书名,不如在书中增加解说,不仅可以保留此书的原汁原味,也可以为我等萌新读者扫除理解障碍。
这本小说集中收录了四个故事:《虚线的下绘》《过客》《新生》《首相官邸》。前三个故事更偏重于婚姻和家庭生活,虽然是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却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婚恋话题依然契合。
《虚线的下绘》中描写了一个落魄不得志的画家,依靠妻子在外推销招揽肖像画生意,而勉力维生。但是面对打扮日渐妖娆的妻子和朋友们躲躲闪闪的言辞,画家开始怀疑妻子行为不检点,因为仅仅是推测,无法明说,便借机在画布上宣泄……
《过客》中的女主则是一个兼职导游的主妇,认为自己和第二任牙医丈夫在精神上没有共鸣之处。在一次接待朋友介绍的美国女游客的过程中,她目睹了游客在旅途中出轨且被骗的经过。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个内心空虚渴望活出自我却又无力摆脱现状的女人的心理。
《新生》则更具讽刺意味了。原本前途无限的画家在经过了两次胃癌手术后,以为获得了新生,便放纵自己与干练优雅的女编辑坠入爱河。结果家无宁日,连创作都停滞了,最终因车祸入狱四个月。而出狱后的他却面临着更凄惨的未来……
这三个故事中那种欲说还休,如鲠在喉的关系实在太精妙了。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于陌生人之间,我们常常会在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的矛盾心情中徘徊,所以假笑便成为了最好的面具。
第四个故事《首相官邸》感觉好突兀,从前面三个婚姻家庭故事突然转变到了一个关于军事政变的历史小说,从军医的角度重述了二二六事件的过程。对不熟悉日本历史的我来说,仍然存在一些理解的困难,但是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被动沦为牺牲者的无奈也让人细思极恐啊。
《假笑》虽然没有推理小说那种离奇的情节,但是却能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也让读者对大师的作品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假笑》读后感(七):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而不是将心中之恶激发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现象:社会层面越发达,行业划分的越细致,人们关注的各方面的问题就越全面。如果说过去我们形容行业“三百六十行”的话,那么现在就算是三万六千行也着实不够用了。如此来讲,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时代越来越复杂。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更多的显现出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过去,生活节奏慢,很多问题并没有激发;而现在,快速的节奏和生活,导致了很多新的问题出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着人们的内心和思考。
松本清张被称为社会派推理大师,这一点其实毫不奇怪,因为他的作品中展现的就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境况。他善于观察和发现,善于从人们的行为、语言、动作中挖掘痛点,然后进行文学创作。这个时候,松本清张卓越的“讲故事”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作品如果没有读到结局,你永远想象不到这个故事想要告诉读者的到底是什么!
《假笑》《假笑》是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四个短篇:《虚线的下绘》《过客》《新生》《首相官邸》。其中《虚线的下绘》和《新生》的内容都跟画画有关,主人公都是男人,虽然结局不同,但都非常讽刺,这也是松本清张一贯的行文方式。《虚线的下绘》讲述了落魄画家自拥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和处世方法,依靠第二任妻子招揽给顾客绘制肖像画的生意过活,然后从妻子的衣着打扮越来越妖娆以及朋友的言辞躲躲闪闪中,画家貌似觉得自己知道了某种真相,然后一气之下画了一幅不知所谓的素描,将心中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直到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回到了空无一人的家中…《新生》中的画家则正处于事业的顶峰,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胃癌)让他动了两次手术,并在这之后,与负责对稿多年的女编辑坠入了爱河,完全忘记了妻子的存在。然而这个世界是平衡的,画家因为车祸撞死了人,在赔偿了巨额费用之后,他还需要被关进监狱四个月,但就在这仅仅四个月中,妻子和女编辑双双离开了他…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人生很惬意,人们都需要正视自己,摆正自己的心态,然后才能在这个社会上艰难的生存下去。上述两位画家的结局都很惨淡,但其实他们人生的牌面都还不错,只是没能绕过心中的自私、怀疑以及欲望,他们心中的“恶”毁灭了自己人生的一切,孤独生活和悲惨死去没有什么区别,体现出来的只有心中的悲伤和狭隘。
《过客》讲述了一个兼职女英文翻译的心理变化,她目睹了从美国来的三十二岁的女游客在旅途中情绪变化,继而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待丈夫的态度,感同身受。《首相官邸》则以一个见习军医的视角,讲述了二二六事件中的首相官邸。
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而不是将自己那些不切实际、不安分的想法和诉求强加给其他人,甚至是身边的人。隐藏在人性中的恶意,总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观察到这些恶意并揭发出来,才是松本清张最为擅长的。
《假笑》读后感(八):抛弃“真实”的画家,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画家
我一直很喜欢海涅曾说过的一句话:“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立志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在生活中走了一遭后,你会发现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绝对的事,有时候也需要一些谎言来让生活变得美好一些,只是这不意味着我们把“虚伪”当成谎言的一部分。 生活允许你有时候说一些“谎言”,但是它绝不允许你做一个“虚伪”的人,因为谎言有时候是可以让生活变的更好,而“虚伪”就除了能让生活“看”上去好一些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好处。 这一点,在我看完了松本清张的短篇小说集《假笑》后,更加坚定了。尤其是《假笑》中的第一篇小说《虚伪的下绘》。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画家”久间的故事,之所以给画家加上引号,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他的所做所为配不上这两个字。 那么久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你看过《月亮与六便士》,那么我就可以用“与思特里兰德完全相反”来形容久间。说实话,在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我对主人公思特里兰德还是很反感的,因为我觉得以艺术为借口不理会人情世故,有些过于矫情。 可是,当我认识了久间之后,我才发现思特里兰德有多好,至少他对艺术是敬畏的。 而松本清张笔下的久间,却是一个极其虚伪的家伙,他不仅对人虚伪,就连对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也十分虚伪。 在绘画天赋上,他的好友仓泽远远超过他,可是久间却不承认这一点,还多次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找借口,认为仓泽只是一时运气,觉得他的绘画能力时好时坏,这样的仓泽是走不远的。 可事实上,仓泽却在绘画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好,久间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消化掉这件事,最后想通了就放弃了绘画艺术,专门画写实画,以此养家糊口。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他的第二任妻子牧子,在久间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就娶了一个年轻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很乐观,加上之前做过保险经纪人,很擅长与人沟通,于是她便成为了久间肖像画的经纪人。 原本这样平淡的日子,也是极好的。可是久间却亲手结束了这样美好的生活。在得知有些有些女画商会为了求得名画,而与画家同床共枕时,他便想到妻子会不会也是如此做呢? 于是,这种怀疑让他感到不安,再加上妻子每天都打扮得十分精致、漂亮,所以他在心中认定了这个想法。 一次,在给牧子谈下的客户铃木先生画素描时,久间突然想到了妻子,便在给他画完肖像后,又在旁边画上了牧之的裸体,那种快感,让我觉得他这个人十分不堪。 相较于思特里兰德当初给勃郎什画裸体的心境,我觉得久间当时的心境,虚伪龌龊到不配做一个画家。 或许,正如《假笑》这本书封面上的那句话所说:“如果你爱上虚伪,你的命运将被虚伪所操纵。” 对于久间来说,艺术是他所向往的,可是他却用了一颗不真诚的心去对待艺术,当他变得虚伪时,就离艺术的道路越来越远了。 相较于思特里兰德,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至少要对艺术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因为抛弃“真实”的画家,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画家。
《假笑》读后感(九):万般皆下品,唯有“假笑”高
2020关于豆瓣“书”的这一部分或许将以这本松本清张的《假笑》收尾。一年来,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读几本书,感觉十分惭愧。有幸阅读《假笑》,虽然也是受人之托,也要好好对待。更何况,一同出版的《火神被杀》和《高台之家》都是松本清张第一次在国内出版的小说,能够成为第一批读者,也确实很让我激动。
《假笑》有四个故事,分别是《虚线的下绘》、《过客》、《新生》以及《首相官邸》,前三个故事读过后都能明白作者在说什么,也能有一二自己的想法,至于《首相官邸》,也许我读的也很囫囵,总之就感觉很晦涩,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感觉所有的一切都不甚明朗,但暗处之间又有联系,我找不到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假笑”的联系也难以想象,只期待能有有缘人解读。
关于《虚线的下绘》、《过客》和《新生》,三篇小说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姑且将这个“妙”解释为假笑是最好的社交面具。
《虚线的下绘》这个故事很吸引我,也很触动我。敏感而又自卑的久间与同样敏感但又体贴的仓泽,仿佛是一个我的两面,既会很容易自卑并敏感的我,和无比容易洞察别人的困境的敏感体贴的我。另一个方面,久间与仓泽真是像极了一个班上无比努力但各项都中庸以及被眷顾的各项皆优的两个孩子。而我,则更像久间一些。久间与仓泽成为朋友,但又因为中庸和优秀的对立,心中存在隔阂,在亲见仓泽的成功后,加倍的挫败自己,更加承认现实,安于现状,泯然众人,却又对泯然众人的结果心存不甘。
松本清张描绘了这样一对“相宜”的友人,然而却又在背后用尖刀将其撕碎。久间与仓泽成年人的社交友情,基本就是靠着“假笑”维系的吧,靠着“假笑”维持着表面兄弟感情。而两人关系之间的“尖刀”便是久间的妻牧子——为他拉来自画像订单的人。因仓泽与其妻道子关于牧子拉订单方面支支吾吾的言辞,让久间认为牧子在进行性交易,并露骨地画出牧子与铃木的性交图。成年男女总是易招是非,不管潜规则的事情是否发生,久间就如此大喇喇的说破,甚至连性交图都画出来了,直接定罪。真相如何尚未得知,便对自己的妻子进行荡妇羞辱,这样的行为确实也称不上是什么坦荡君子行为,久间这样的男人真是够卑劣的。表面兄弟仓泽与其妻支吾的言辞促使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可见也不是什么光明磊落之辈。
关于故事二《过客》,感受不及《虚线的下绘》,50多页的故事一下翻到《新生》,蓦然一怔,竟是如此的没有感觉。《过客》讲述的便是翻译兼导游的波津子对布莱顿夫人的心理变化。知性优雅但冷淡是布莱顿夫人给波津子第一印象,旅程中波津子对布莱顿夫人难以忍受,再到布莱顿夫人被骗钱骗炮后露出丑态而心存鄙夷,对山根诊所就诊的康威尔夫人也做出十分卑劣的臆想。说实话,有点好笑,波津子崇尚优雅知性,对自己文学方面的爱好也深感高雅并且十分自豪,却不曾想到在经历布莱顿夫人被骗钱骗炮的事件之后,竟也抛弃了优雅与知性,随意臆想男女关系,和她高雅的兴趣怎么也不太符合,真是讽刺感十足。心里如是,回归到表面,大家又是一团和气,用微笑维持着表面社交。不管是布莱顿夫人还是波津子这样被认为还是自认为高雅的人,也无法免于面对世俗丑恶时露出丑态。假笑真是做人的好面具。
《新生》读完,结局在意料之外,虽然我也没有设想过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对于桑木的结局,难说到底是谋杀还是自杀,我更倾向于是自杀吧。这样的结局挺滑稽可笑的,不是吗?桑木出狱后连“假笑”社交都做不到了吗?明明在经历撞死人后表示自己对死亡的思考是渴望摆脱死亡,还有表示对自己绘画方面保有相当的野心,结果却在山里被人找到了尸体。令人唏嘘,或许被表面情人雅子抛弃并不会动摇他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或许,被市场放弃才是压死一个有前科的画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这一切全凭读书的人自己想象了。
世事百态,人间至苦。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剩下的80%的人共同拥有20%的财富。我们均是80%的一员,谁都是为了至苦的生活多一点甜头,去议论别人做什么,自己又能多高雅呢?站在道德的高地不冷吗?何不带上社交面具,一起假笑呢?万般皆下品,唯有“假笑”高。
《假笑》读后感(十):《假笑》:我原以为人生贵在真实,却发现自己也虚伪成讨厌的样子
《假笑》引言:我小的时候最烦大人们的虚与委蛇,说话做事都口不对心,觉得大人们活得累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喜欢不说喜欢,讨厌不说讨厌,装作真诚的样子,看上去特别虚伪。
后来长大了,发现成人的世界多得是身不由己和无可奈何,我也变成了曾经的自己最讨厌的大人。看着大家都这样,我没办法不同流合污。
而巧合之下,看到这本松本清张的《假笑》,深刻惊叹于日本作者对于人性的描写出神入化和入木三分,我随着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沉沉浮浮,替他们伤心难过,气他们无能为力,世界上那么多痴男怨女,结下的无数孽缘,又是谁在操纵我们的命运,还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假笑》关于本书:这本书收录了松本清张四则短篇小说,分别是《虚伪的下绘》、《过客》、《新生》和《首相官邸》,故事尺度很大,涵盖男女出轨,骗财骗色骗感情,有为名利搏出位,有经历过生死却还看不透情爱的,有出卖色相获得收益的,还有个性懦弱无能爆发狂怒的,众生相之下,其实故事并不新鲜,新鲜的是作者对于主人公的刻画,和内心戏的描写,让读者为之共情,为之感同身受,能理解他们在环境下的所作所为,虽然我并不能接受。
而同时这本书还非常有警醒作用,它带给我对于婚姻、恋爱以及人生的反思,我们应该找什么样对象,是否会为时不我待而将就,以及如果真的身处其中,我们能不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婚姻不能将就婚姻大事,家里人催啊催,我自己却不急,有种泰山崩于眼前,我自岿然不动的淡定,但其实我自己心里也是急的,但是着急容易做错事,容易走错路,而婚姻不是儿戏,特别现在不是说结就结,说离就离……
《过客》里的波津子因为家人催促,匆忙二婚,嫁给的对象不是说不好,但是三观不合,性格也不合,丈夫纵然是爱自己的,体谅宽容又对自己不错,可是生活总是有缺憾,而这遗憾就像波津子的文学梦一样遥不可及,因为知道真正相爱是什么样子,所以才感到生活的空虚和内心的焦躁。
而她也知道,很少人真正因为性格不合就离婚,她们大多数选择隐忍,待人接物也笑脸吟吟,日子总是要过的,至于身在其中的人是怎么度过的,无人在意罢了。
太过无趣的生活,波津子接受了,但是突然有一桩给外国游客当导游的工作,让她能从中跳脱出来,她是感到开心的,可是这却又是另一个女人从婚姻中开小差的故事了。
作者在描写这些女人时,有一种天然的悲悯,他不指责她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是透过现实的描写,和她们内心的刻画,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群在婚姻的围城里苦苦挣扎的女人,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所有的人都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折腾才是人类的天性。
不管是嫁给谁,爱的也好,不爱的也好,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你以为是将就,就会潜意识里排斥对方,否定婚姻,你只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一个交代,而婚姻是最不能将就的事,它是你脚上的鞋子,要伴随你走过人生的长路。
而不合脚的鞋子,还不如光着脚走路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