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精选

2021-02-04 02:03: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精选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是一本由吴琼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一):读《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第一节(1—17页)有感

  

演说不仅是站在舞台上,在生活中处处也都是演说,非常赞同吴琼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小的时候特别能说,长大后却慢慢的变得沉默,特别害怕公众讲话。 我的朋友有两个孩子,大的11岁,小的4岁,在我们面前大的表现腼腆,孤僻,不爱说话,遇到人总是躲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而妹妹却活泼可爱,非常喜欢讲话,看到舞台总是冲上去,拉都拉不住。 爸爸对我说这个小的挺活跃的,胆子也大,见到舞台就想上,其实哥哥小时候也是这么活跃的,幼儿园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也是非常踊跃的去台上表演,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越大胆子却越小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见到过,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越大越难胆小呢? 1.六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他天性活泼,那她会无所畏惧,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想说就说,想跳就跳,这是他的天性。 孩子慢慢长大了,慢慢的能够理解别人的意思,反而就多了一丝芥蒂,会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 2.家长的危机教育方式让孩子总是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否则别人会笑你。慢慢的,当孩子无法呈现一个完美的自己时,就会选择以沉默来掩盖。 3.表达的背后是思考,当孩子慢慢表示沉默的时候,他的思考力也就慢慢的下降,当思考没有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更加不愿意去表达了。 所以孩子的表达力需要去保护和培养,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力量,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多输出。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家长经常会问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我不太懂得怎样去辅导我的孩子?我担心我不懂专业,把孩子带偏了!” 其实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专业的教学,而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叫做正面反馈,不断告诉孩子哪里做对了就可以。 比如: “宝贝,刚刚朗读时你的声音好洪亮呀!特别棒!” “宝贝,刚刚你的站姿特别的挺拔,你是怎么做到的?能教教我吗?” “宝贝,刚刚那你读的这篇文章情感特别好,我也想试试,你能指导我一下吗?” 你的反馈是孩子持续不断去坚持的动力。不断地去强调孩子的优点,你会发现孩子的优点会变得越来越多,缺点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2.不要对孩子说:“你要听话。” “”不”是孩子内在最美的语言,因为它标志着自我意志,代表的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记得妞妞在小时候,只要爸爸妈妈稍微说她的不对,他就会以哭来表示抗议,在别人眼中他就是那个“说不得”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从学校接女儿回家的车上, 女儿气呼呼地对我说:“妈妈,我们班的小璇叫同学不要跟我玩,我很讨厌她。” 爸爸说:“是你自己没有魅力吧” 听爸爸这么一说原本就委屈的她不断地流眼泪,边哭边说爸爸乱讲。 她爸爸懊恼地说:“有本事你就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反驳我,如果你说服了我,我就收回我的意见,哭有什么用?” 女儿天生胆子小,开始根本就做不到,于是我拉着女儿的手故意和爸爸说:“你要先答应我们,不管说什么,你都不能发脾气骂人,可以吗?” 女儿用胆怯的眼神看着爸爸,听见爸爸答应后,眼神立马亮了,我趁机引导她说出事情的经过和观点,尽管断断续续,甚至词不达意,但是 从那次以后女儿胆子渐渐地就大了,开始尝试开口去反驳她爸爸。 而且当每次女儿开口去反驳的时候,不管是否反驳成功,我们都会奖励她,比如一包小零食或者去哪里玩,渐渐她就喜欢上了发表意见。 到后来老公和我会故意找出一些错误的观点来让女儿去反驳,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会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观点而讨论的水深火热,这个过程不知不觉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也成就了12岁的她今天能够站在千人的舞台上落落大方地演讲 ,传递自己的思想。 3.陪孩子一起刻意练习 父母能够传承给孩子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技能,所以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的妈妈因为自身每天坚持演讲打卡而带动孩子和老公也参与到演讲打卡这件事。 有家长和我提出想让孩子参加我们的演讲打卡挑战而被我拒绝,我的要求是必须是亲子加入,因为我可以预见孩子一个人打卡的结果:家长暴跳如雷、孩子鸡飞狗跳。 言传不如身教,只有你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就能做到。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去保护和开发孩子的演说力,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说家。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二):练就黄金口才,“YES&AND”模型助你一臂之力

1.培养演说,我们踩过的坑

(1)强吸收,轻输出。

孩子从小到大环境,不让孩子去说自己想说的话,那么就会习惯的去听别人,去记录,去吸收,导致长大也不怎么爱说话。

(2)听大人的话,忽视孩子想法,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孩子当说“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抵抗,,因为“不”,豁免是违背了父母的想法的。其实想一想,但这个“不”正是孩子最真实的想法,他表达真实的意愿。

2.演说难点,内向引导是关键。

小时候,大人总是喜欢自己孩子去学会问好,体现这个孩子很有狸猫,然而有的孩子就是无所适从,不爱说话,太喜欢展示自己,但是他们思考比较深刻,但是在我们这个崇尚影响力,自信和个性的年代,内向的人总感到压力,感到忽视。

3.换角度思考,发现孩子的优势,

内向的孩子不能等同于羞,害羞是害怕和社交焦虑,而内向是一种偏好,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嗯

内向的孩子就像在一个充电电池,它需要在家里不断的充电,去补充精力,而外向的孩子是相当于太阳能电池,更需要的是去外面跟别人交往就去玩就好了

内向的孩子,更加注重于思考,就是说可以在更多的去,慎重的选择语句措辞,体现出他们对话语更加的谨慎和敏感,更善于观察,更体谅了别人的感受,这样的性格优势,使得他们更容易交到真心的朋友,因为喜欢倾诉的人很多,喜欢倾听的人却很少。

4. 运用4P原则,发挥孩子演说优势

4p原则,第1个是准备,第2个是展示,第3个是推动,第4个是练习。

(1)准备,开启话匣子

比如让孩子邀请人来玩,让他社交,成为一种固定式的事情,然后我们具体需要准备的是准备提问,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沟通,你去过哪里和准备介绍自己,自己擅长和喜好,以便更好展示自己。

(2)展示,塑造价值。

展示让别人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内向的孩子会运用细心的优势去观察别人的需求,然后做出相应的反馈,这不仅是对孩子社交有帮助,也会对个人内在力量的建立大有益处、如何展示呢

第1个就是要通过倾听,内向的孩子非常容易喜欢成双成对,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2个要孩子记住对方的姓名,最好是能让对方能记住孩子的姓名,这样会让孩子更加的自信。

第3个对别人有帮助,让孩子塑造价值感,比如会独立投篮、

(3)推动,让自己更有动力

推动是鼓励,只有去面对的挑战,真正的潜力才会被激发,例如把孩子成功视频放到社群里面,孩子就会受到陌生人的鼓励,会更有动力。

(4)练习,创造机会

不断鼓励孩子陪伴孩子,主动跟周围的人聊天,这样做会让孩子做到轻松的应对。

练习"YES,AND”模型,不管是孩子说什么及时吵闹,我们要说yes,让孩子感受到肯定,然后我们只要说出有信息增量的东西,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不再“人云亦云”勇于表达自己的三个方法

  孩子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孩子给予了世界什么,而不是孩子记住了什么别人告诉孩子们的东西。 ———薛勇《一岁就上常青藤》 九月开学儿子就将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在家从来就是一个超级活泼的捣蛋鬼兼各种莫名问题式话唠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出去参加集体活动,立时秒变闷声葫芦娃或搞怪复读机。 为什么孩子的表现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作者吴琼在《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中给出了答案:“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吸收,轻视表达。很多家长经常向孩子灌输“多读少说,厚积薄发”的观念,要求孩子多听多看多吸收,少说。这种理念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缺少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容易人云亦云。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孩子拥有独立思考,形成独立人格的能力呢?我想很多家长都和我有着相同的疑问吧!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一书中明确告诉了大家三个即实用又有效的技巧! 一、养成爱问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罗素说:大多数人宁死也不愿意思考。 思考的确是件很累的事,特别是孩子本能的不愿意做一些太过复杂的困难的事情。因此,需要家长的引导。家长要经常问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你更喜欢吃自己做的蛋糕呢?为什么你那么爱看星星呢?”这种在生活中形成习惯的提问行为,不仅能养成孩子擅于深入思考,也会带动孩子养成爱问问题的习惯。 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当凡事都形成先问问“为什么”的习惯后,就能在第一时间理清事物的本质,解决起问题来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提高办事效率。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作为家长,孩子的未来我们无法替代,那么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培养他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第二、好问题,会成为帮助孩子独立思考的钥匙 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们都在迷茫的就是,怎样的提问才是好问题呢?具体可以有三种方法来借鉴: 1.基于事实提出问题:5W1H分析法 Who—这是谁说的? What—说的是什么?是事实还是想法? Where—在哪说的这些话? When—什么时候说的? Why—为什么这么说?原因道理是什么? How—怎么说的? 美国不少幼儿园和小学都在使用这种提问方式,当你问的多了,孩子们也就会惯性的养成按照这种方式提出问题,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不断深入去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最好方法。 2.基于偏好提出问题 例如:“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你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吗?为什么?” 偏好类的问题多是孩子的观点和想法,家长可以在偏好问题后面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让孩子学会解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基于判断提出的问题 例如:“你要怎么做才能找到不见了的牙刷呢?”“要拯救快枯萎了的花,你要怎么做呢?” 判断性的问题是难度偏大些的问题,因为这需要论证,而且通过论证,孩子很可能发现答案不止一个,更重要的是通过判断性问题的训练,孩子会更有责任感,更对自己的答案负责。 判断性的问题适合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有了一些自主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孩子。 第三、在讨论、辩论中学习提问 犹太人号称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因此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也确实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精髓。例如:Havruta教育模式 Havruta教育,指的是分组提问,对话,讨论并辩论。简单来说,就是和孩子真诚的聊天,提出并回答问题,和孩子对话,然后再把对话加以专业化,那么就是讨论和辩论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犹太人强调要擅于提问,并引导孩子发挥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这样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孩子,不会害怕被问问题,反而会因为总是能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产生强大的自信。这种日益累积形成的自信会让孩子更愿意在公众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侃侃而谈。 时至今日,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那么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培养一个孩子拥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实乃重中之重。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孩子的语言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通过公众演讲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自信和独特观点的能力。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四):如果你踩过这些坑,《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帮你化解

  

了解到吴琼老师的书,是在秋叶私房课的群里,当时看到《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已经被台湾出版社买入,要出繁体版了。

一本书,能被各个地区的出版社争相购买版权,一定是这本书的内容有特别精彩之处。于是,我购买了一本,专心的研读吴老师这本书。看过之后,有3个方面的感触,这三点也是一般家长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演讲就是登台演说。

演讲是登台演说么?

演讲是竞选拉票么?

演讲必须是1人对多人么?

……

都不是。

孩子的每一次表达都是一次小的演说。

每一次日常的表达,都是孩子演讲力提升的机会。

书中曾提到4岁的小女孩,有一次爸爸批评她,她伤心地说:“要是爸爸不喜欢我了,我就不喜欢爸爸了。要是妈妈不喜欢我了,我就也不喜欢我了,因为妈妈不喜欢我了。”这像绕口令一般的话,简直就是对妈妈说的情诗。

孩子的每次表达,都是锻炼孩子逻辑能力、联想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我们如果能够让孩子的日常表达中条理清晰、抓住重点、生动有趣,那么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机会就会无形中多出很多。

培养孩子的演说力,这是孩子受用一生的演说习惯。

误区二:学演讲,必须去上演讲培训班

很多家长也遇到过帮助孩子准备演讲的经历,一般会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家长叫做“轻视派”,觉得演讲并没有什么,在网络中随便搜出几篇给孩子做参考; 另一种类型是“犯愁派”,这些家长觉得演讲是一件很专业的事,他们自己就对公众表达就很不自信,所以很难辅导孩子。选择口才培训班是我身边家长的大众选择,让孩子去跟老师学习口才。

其实,口才的关键是什么,是孩子有观点的表达。

有观点,在很多时候是胜过技巧的。

我听过很多特别质朴,缺乏技巧的演讲,但却因为其真诚和观点被深深打动。

但我们的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长此以往,孩子习惯去听别人的观点,记笔记去吸收,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更重要的是,孩子未来会人云亦云,很少有自己的想法。

如何让孩子变输入为输出?

可以灵活运用《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中的28个练习工具,让演说力培养不再是纸上谈兵。

这些练习工具,会让孩子在玩中掌握表达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拥有经济学思维,认知思维和故事思维。这样的练习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

当孩子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量变发生质变,一个能说善说的孩子就出现了。

误区三:家长可以不进步,要求孩子即可

我经常会带领孩子在家中开展“讲故事大赛”,在准备过程中,也会抽取碎边时间去收集材料,增强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女儿在看到我用心准备的过程,她也会有模有样的准备、练习,以争取赢得“家庭故事达人”的称呼。

当家长停止成长和努力,不要指望孩子会自己努力。

这种成长是多方面的,第一层是心态上的成长。家长要练习自己有更开放的心态,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内向”,比如“不会说话”,但你否定孩子越多,孩子天生的表达欲就会被压制,有的孩子试图用一生去撕掉这些标签。

第二层是能力的成长。家长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不断的引导孩子。制造场景化,并和孩子一起练习,设定微梦想清单,建立一个演说圈子,让孩子走出说话的恐惧,一旦孩子变得爱说话、敢说话,再引导孩子练习基础技能,通过阅读、词汇积累、情绪控制、逻辑、肢体语言等基础能力的提升。

培养孩子的演说力,必须从家庭日常生活出发,从来不是让孩子学习点石成金的演说技巧,而是靠智慧宝爸宝妈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亲子时光。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说家,我们应及时抓住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和认知思维培养关键阶段,夯实演说力的基础,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

TED的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曾说过:“无论今天公众演讲有多么重要,未来只会更加重要。”因为在未来,不管孩子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他具备在公众场合独立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本书中的精华不止于此,这本书是一本锻炼孩子演讲力的实操书,除了带给家长教育孩子演讲的理念更新,更是可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操作。

当你能够认真的带着孩子跟着书本去做,他的演讲力就打败了99%的孩子。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五):让腼腆孩子快速融入新伙伴环境里,家长朋友,学会这3点就够了。

  身为宝妈,你是否经常遇见这些糟心的场面: 带孩子出去玩,遇见同龄人在玩游戏,自己很想玩,但不敢参与进去,无从下手; 走亲访友,孩子到了新环境,很腼腆,不爱讲话,看起来很拘束,只会简单粗暴命令式要求孩子如何做; 在家是“大王”,在外秒变“小老鼠”。 为什么孩子总是一遇到陌生环境就表现的畏畏缩缩的呢?吴琼在《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一书中指出,孩子在社交中表现过分腼腆不是性格缺陷,而是因为缺乏社交技巧。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腼腆孩子也能表现得落落大方。 一、2种错误的社交引导方式 对于社交场景,你可能在生活中尝试过很多方法。 1、第一种方式:当甩手掌柜。 孩子想和不认识的小伙伴一起玩,我只说“去吧”,直接把她推到前面,独自面对。往往孩子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进入。 2、第二种方式:自己死皮赖脸的冲在前面,给孩子铺好路。 “妈妈,我想跟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玩堆沙堡,,,” “好啊,来我带你去”,于是,拉着孩子的手,径直走到那群孩子面前说,“小朋友们,这个小妹妹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么。。。” “不可以”其中一个小朋友不耐烦的回绝。瞬间,让我这个大人都无所适从。当然,我还是会厚着脸皮,继续跟那群小朋友套近乎,直到他们接纳了自己的孩子。 这两种方式使用之后,你可以观察下孩子,他并不是每次很开心,而且进入的非常尴尬和唐突,导致孩子始终没有学会自己独立去应对这样的社交场面。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有益的。而成长中的社交问题,是始终贯穿我们人生的课题。无论是儿时的玩伴之交,还是未来的同事、合作伙伴之间的社交。正确处理社交问题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3种腼腆孩子的社交引导方法 腼腆的性格,在社交活动中往往不占优势,常常因此失去很多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关于腼腆孩子的社交问题,书中总结了三点。 1、观察与倾听、提问,是加入同伴环境中的正确打开方式。 观察与倾听,冷静思考,俯视全局。 回想一下,从我们上学到就业再到结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新环境,那么作为我们家长,我们处理新环境时的方式是如何的呢?如果你是一名沟通能力很强的家长,或许已经洞察到,观察与倾听,对于新环境下迅速打开社交的重要性。没错,只有在新环境中,做到察言观色,冷静思考,俯视全局,才能够迅速找到打开话题的突破口,快速融入新环境中。没有这个环节,很多时候,打开的话题,就会很“冒失”,不恰当,不合时宜。 带孩子去游乐园,一群小朋友在沙盘里堆城堡。这时候自己的孩子,二话不说,上去就开始把沙子往一起堆。这样引来的结果是,"你谁呀! 干嘛破坏我的城堡,讨厌,我不喜欢跟你玩儿~”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掌握观察与倾听的技巧,“鲁莽”的结果,就是让新朋友越来越远离自己,变成了新环境里的“破坏大王”。 抓住时机,学会提问,打破社交僵局。 试着陪孩子在一旁多观察一会儿,观察新环境里的那些朋友在做什么,找到那个比较喜欢沟通的,爱说话的新朋友,试着去询问“你们在玩什么”“我会玩这个,需要我帮忙么”“可以一起玩儿么”,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如果能为新朋友提供价值和帮助,他们会非常乐意你的孩子加入到其中。 抓住时机,也要找准时机,如果新的环境并不是令人很愉悦,或者两个小朋友在吵架,这时候,可能就不适合再去参与进去。 2、孩子想参与陌生的同伴环境,家长可通过角色扮演社交场景来引导。 示范步骤 家长明白了如何加入,并不代表孩子能够按照我们要求的来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这种社交技巧变成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引导孩子参与进来。此时,孩子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更加融洽自然。 有时候我们的要求和命令并不能换来孩子的听从。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长的思路来做,缺乏了一种独立思考的步骤。如果在角色扮演中,沉浸式的场景,会激发孩子的一种主动思考。 举个例子,孩子扮演“小猴子”,爸爸妈妈扮演正在一旁玩游戏的“小松鼠”和“小兔”,根据孩子表现出的社交反应,我们做出相同的回应。假如第一种,孩子二话不说就过来一起玩。那么家长就可以直接摆出“讨厌、不喜欢,拒绝跟她玩的行为”。第二种,“小松鼠”和“小兔”正在为一件事争执,此时“小猴子”是做出了什么反应。 以上做出一系列错误社交示范后,接着由家里的其他人,比如“奶奶”,来扮演“小山羊”,也想参与到“小松鼠”和“小兔”的游戏中,“小山羊”用正确的社交技巧做示范,“小松鼠”和“小兔”表现出热烈欢迎和接纳,与之前“小猴子”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间接教会孩子,怎么做才能更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且受欢迎。 到此示范步骤结束,孩子掌握了社交技巧。 让孩子练习 掌握了技巧之后,就要趁热打铁,让孩子练习起来。让孩子在反复练习中,加深印象,并且习惯这种社交方式。练习的方式可以使用每天一次同样类似的小游戏进行,坚持一周,不断巩固加深。同时,带孩子走出去,多一些与新朋友游戏的机会。 3、遇见同伴间的社交冲突,家长可以通过绘本和“我”式陈述法引导。 通过绘本帮助孩子自我了解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绘本《绝交》,讲的是小兔和熊是森林里最要好的朋友,可是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俩人要闹绝交,双方把送给彼此的东西全部都找了出来还了回去。但是一些曾经一起吃过的对方的食物,要还回去的时候,发现对方怎么也做不出自己做给对方的味道。然后俩人又交对方做出曾经的味道,不知不觉中又和好了。 通过讲述绘本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找到生活中对应的场景,引导孩子友谊的可贵和冲突带来的后果,同时,借书中的人物,了解对方的心理,化解心中的不悦。兔子了解了熊的用心,熊也了解了兔子的好意,化解了误会,重归于好。那么生活中两个小朋友的矛盾,我们是否引导孩子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呢? 这个自我了解的过程,会让孩子从内心里化解矛盾,心里不生气,没有矛盾了,行为上就会做出行动。思维决定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不愿沟通的问题。 学会“我”式陈述法,帮助孩子积极表达 所谓的“我”式陈述法,其实就是同理心。 当孩子在不小心摔倒了,“你怎么走路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下次注意点儿”,和“我(感到)像自己摔倒了一样,好疼是不是?”。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指责,而后者会让孩子感到关心。 这就是不同的语言带来的不同的力量。当孩子通过我们的语言感受到尊重、理解、和接纳时,孩子更愿意去和我们倾诉和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被关怀的。 写在最后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拥有一副好口才,而打开孩子的口才天赋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家长的手里。在融入新环境这个关键的沟通技巧上,学会倾听和观察,找准时机,学会提问的技巧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引用角色扮演等游戏和绘本故事、以及同理心来潜移默化让孩子做出改变的。所谓的静待花开,并不是在原地等待,而是悉心浇灌,花开自有期。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六):孩子性格内向,不愿说话怎么办?4P法让你发现内向孩子的优势

  前些天姑姑带着表弟东东来家里做客,刚一进家门姑姑就开始训东东:“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在门口别人和你说话你为啥不吱声?天天在家问你话你就知道摇头点头,话都懒得说,以后可怎么办……” 姑姑吧啦吧啦说了好多,东东一直低着头闷不吭声。类似的情况发生过许多次,东东变得越来越沉默了,姑姑常常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于东东内向的性格很是着急,却找不到得当的方法来引导东东,每天只能靠唠叨、训斥与东东单方面交流。  其实很多家庭里都有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不愿展示自己,常常被人忽视,被家人责怪。苏珊·凯恩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写道:“如果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家长经常向别人表达歉意,或被家长有意或无意地纠正,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去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让家长失望,于是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青少年演讲力导师、“吴琼青少年口才训练营”品牌创始人吴琼老师的新书《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给出了引导内向孩子敢说、会说、能说的解决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很多父母总是期望孩子外向一些,活泼一些,认为内向的孩子是没出息的,其实只要我们转换角度,就会发现内向孩子的性格暗藏着一种潜在的能量。 一、了解内向孩子心中的痛楚,避开培养演说力的大坑 1.内向孩子心中的痛楚 很多内向的人小时候甚至到长大成人后,都会对家里来客人或是被爸妈带去走亲戚有阴影,一下子面对不熟悉的亲戚,心中有些胆怯,没办法做到积极主动地与客人打招呼。 可大部分的父母不会给孩子缓冲的时间,看到孩子没有第一时间打招呼,立马就会批评孩子没礼貌、不懂事、没出息、窝里横等等。  父母的这种处理方式无疑是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让大家都认为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还会有自以为是的亲戚评价孩子太内向了长大也没出息等等。 这让原本内向的孩子更加怕生、怕参加家庭聚会,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就像我的表弟东东,经常因为不愿意说话被姑姑训斥,被说的次数多了,他就越发的不想说话,只要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他都不愿意交流,只喜欢自己待着。 每次来我们家,如果是有其他亲戚在,他就自己躲在角落里或者是躲在房间里不出来,只有亲戚们都走了他才愿意出来溜达。 其实在我们面前他还是很愿意说话的,只是无法一下子与不熟悉的人熟络起来,再加上姑姑脾气急总会因此责怪他,他就更不敢说话了。 父母总是期望孩子能外向一些,活泼一些,却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缓冲期,也没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引,只会简单粗暴的告诉孩子: “你要有礼貌,看到人要积极打招呼,要知道叫人,别闷不吭声的,听到没?” “连个话都不会说,以后你能干啥?” “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人家多懂礼貌多能,你就知道躲。”  这些话语刺痛着孩子的心,浇灭了孩子想要做出改变、想要开口说话的小火苗,让内向的孩子愈发沉闷,自信心备受打击。内向孩子心中的想法、感受,父母有没有去在意、去帮助孩子排解呢? 答案基本是否定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心太急了,我们不妨慢下来,给孩子一些时间,也可以主动告知客人:自己家的孩子有点怕生,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放松下来。 多给孩子一些缓冲机会,孩子会变得更好。 2.避开培养演说力的坑 坑一:强调吸收,轻视输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在家是父母说,孩子听,在学校是老师讲,孩子听。不管孩子听没听懂,先让孩子听,让孩子记住,记不住就去背、去抄写,直到记住为止。  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大多都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导孩子,孩子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没有主见,他们习惯去听别人的观点,却很难找到合适的需要准备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他们从小习惯听,不习惯说,长大了他们也不敢说。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人西塞罗曾说: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这说明习惯对于人的影响特别深远,想要让孩子敢说、会说,一定要注重生活中的微小习惯。 坑二:强调听妈妈的话,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父母越发重视孩子的教育。从胎教、早教到各种补习班,父母把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为了给孩子更好的陪伴、更全面的爱许多妈妈放弃职场,当起了全职妈妈。 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因为爱孩子,就想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孩子,生活上给孩子用好的、吃好的、穿好的,教育上妈妈尽心教导的同时还给孩子报最好的补习班、特长班等。  在这种爱的浇灌下,孩子每天只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听妈妈的话,当个好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听到的最多对于孩子的评价就是听话,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这也就导致很多孩子不敢说“不”,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害怕被定义为“坏孩子”。 吴琼老师在书中说到:“不”,真的是最美的内在语言了,因为它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希望孩子听话,却很少对他们说:做你自己。一个头脑里都是父母声音的孩子,很难有自己的想法,更别提在身体层面去表达。 作为父母如果一直用固有思想去教育孩子,掉在坑中不知往上爬,那就只能愈发焦虑,孩子也会愈发痛苦。有句话说:育儿即育己,想要教育好孩子,想要孩子拥有好口才,首先做出改变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二、转换角度,发现内向孩子的演说优势 内向的孩子通常不会被看好,在大多数人眼中内向是个贬义词,甚至是性格缺陷。如果自家孩子性格内向就会很忧愁,在外会觉得特别没面子,孩子还会被别人说三道四。其实,每种性格都各有利弊,人无完人,内向的孩子不善于说话、不爱展示自己,但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注重深度。  据调查显示,成功者中内向者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外向者,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比如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等,他们都是性格内向的人。内向的人从内部获取能量,享受独处,耐心细致,善于观察、思考,正是因为有那么多思考的时间才能又发现有创造。 而且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换位思考,在平时的沟通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能够准确触及对方的需求。内向的孩子以后在人际关系中可能无法八面玲珑,但他们肯定会拥有要好的知己。 就像我的表弟东东,他平时话不多,但他是个小暖男,有时带他出去买东西,他会主动帮忙拎东西,吃东西也是先分给别人,自己最后吃。有次东东看到奶奶蹲在地上择菜,赶忙把小板凳放到奶奶身后,让奶奶做板凳,还主动去帮忙择菜。 他不会像外向的孩子那般说个不停,但他会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用行动表达他的内心。内向的孩子会慎重的选择正确的措辞,对自己的话语更谨慎、敏感,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其实只要我们转换角度,会发现内向性格暗藏着一种潜在的能量。  三、用4P来引导孩子,发挥内向孩子的演说优势 第一:准备(Preparation) 把社交活动纳入家庭待办事项清单里,可以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把孩子的想法加入会议主题,更可以不定期举行歌唱、演讲、讲故事等小活动,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从中找到自信。 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单独沟通都要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将有助于孩子应付各种状况的信心。  经常带孩子社交,可以先从邀请熟悉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开始,与熟悉的人练习社交。具体的准备事项: 一是准备提问。尊重孩子的想法,准备孩子想要提出的问题与大家互动,比如“你最喜欢的动漫人物是谁?”“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等。 二是准备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喜好、特长。让孩子提前准备好自我介绍,多练习几遍,孩子就会在沟通或演说时更自信地展现自己。 第二:展示(Presence) 展示就是让别人感受到孩子的存在。内向的孩子会运用优势去观察别人的需求,然后做出相应的回馈,这不仅对孩子的社交有帮助,对孩子个人内在力量的建立也大有裨益。  展示的方法: ①懂得倾听,内向的孩子很善于做到这点,这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善于倾听更能够结交到朋友,因为喜欢倾诉的人很多,愿意倾听的人很少。 ②记住彼此的名字。让孩子记住对方的姓名,也让对方记住孩子的姓名,这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③让孩子对别人有帮助,塑造孩子的价值感。比如:“我喜欢画画,我在绘画比赛中得了奖,如果你对画画感兴趣,我可以教你画画。” 第三:推动(Push) 鼓励孩子去做有挑战的事情,只有去面对挑战,孩子真正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推动”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比如把孩子的演说视频发到网上,孩子受到陌生人的鼓励,会更受鼓舞。  第四:练习(Practice) 创造机会,不断提高。让孩子利用善于享受孤独的能力去练习需要提高的技能,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多鼓励,多陪伴孩子。 在生活中多留意能够锻炼孩子的机会,从家中到小区,慢慢练习,鼓励孩子主动与人聊天,主动介绍自己,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多练习,就能在关键时刻轻松应对。 练习工具:“Yes,and”发展对话场景 内向的孩子比较敏感,我们在与他们对话时,可以多说“是的”,多用肯定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语言,先学会接纳,才能应变。当内向的孩子不断被肯定,又能够在演说中把性格优势发挥出来,他就会越来越喜欢演说。  四、结语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如果你家有个内向的孩子,请不要急于否定他、打击他,请先接纳他,换个角度看他,用心去培养他,他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七):小小的他们能否成为未来的演说家?快来书里找技巧。

1.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曾在《奇葩说》的节目中说道:

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两个能力——写作和演讲。这是让你出一份力,然后大规模地复制你影响力的方法。

演讲力和好口才,

这是未来社会需要的重要能力吗?

不!

这是有了人类以来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能力。

战国有苏秦、张仪,巧舌如簧;

三国有诸葛亮“舌战群儒”;

现有前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耿爽“不卑不亢”。

哪一个不是拥有超高的演说力、思考力、表达力的好口才呢?

我们自古就有一句俗语:好口才吃遍天下。

这是我在小时候爸妈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拥有一个好口才,会说话,那就不愁生活,总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当时的时代说出这句话,难免有点把好口才当成救命稻草,在孩子不能拥有更好生活的时候不至于穷困潦倒。

而如今,作为物质生活充足的当代父母,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孩子依靠好口才来混口饭吃了。更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会想让孩子拥有好的演说力,可以提升知名度,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这时的好口才就会变成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2.

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演说力的意识有了,之后,又该如何去做呢?

我想大多数的家长恐怕都会选择给孩子报一个口才班儿,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孩子,并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演说机会。这当然是好的,但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明白,任何辅导班的学习都是有限的,毕竟课程有限,老师陪伴的时间有限,孩子的练习机会有限。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语言表达呢?

答案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双重配合。

孩子在学校跟着专业的老师学习,那么到了家里,孩子也需要有一个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演说力的家长陪伴着,引导者,游戏着,一起创造一个很好的演说环境。

而吴琼的这本《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无疑是一本超级适时的书。因为这本书就是针对青少年的孩子以及家长量身定做的,课堂之外的口才学习策略。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

可能你会说,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家里又要学,会不会太累,太枯燥了,会引起孩子反感吗?

恰恰相反!

作者吴琼从事教育工作14年,她是青少年演讲力导师、“吴琼青少年口才训练营”品牌创始人,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先培养孩子的兴趣,再深挖孩子的天赋,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让孩子走出众说话的恐惧,并逐步变得爱说话,说得有技巧、有水平,迅速提升说话及演讲能力,赢取好未来!

所以在培养孩子演说力这方面,绝对不要担心孩子会觉得枯燥,只要你找对方法!!!

3.

那到底吴琼老师讲了哪些方法呢?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一共包含三大部分,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战略篇。

吴琼老师用以终为始的方式来看待孩子受用一生的演说力,提出培养孩子演说力的习惯、引爆出孩子演说力的内驱力量,挖掘出孩子演说能力的潜在能力。

第二部分:战术篇。

提到战术篇,家长们可能会以为是枯燥的方法。其实不是,书中的战术,是从孩子兴趣点出发,再根据孩子的性格和语言发展黄金期的把握,以及家庭氛围、演说环境、父母影响、拦路虎击破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其中还包含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演说技巧和逻辑。

第三部分:综合战术。

这里的综合战术,我的理解是如何把孩子的演说力与他的兴趣和家庭说活联系起来进行锻炼和培养,让孩子在实战演练中提升表达能力以及演说信念。

所以,作者在一开始的序言中也提到了,《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需要“用”的!要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起来!

那到底怎么用呢?

作者非常细心的在每一个章节的一小节下面都附上了“练习工具”。

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好的演说力,是孩子未来的通关门票”。

它的练习工具就是:从微梦想清单开始,让孩子找到演说力的方向。

比如:第二章的第三节“三个常用场景,帮助孩子打开自我”。

它的练习工具就是:大灰狼逛超市。

再比如:第五章的第三节“故事思维:讲好故事的魔力”。

它的练习工具就是:故事结局反着说。

每一个小节,作者都附上了练习工具,并且这些练习工具只是为了开启家长们的思维活口,家长可以借助吴琼老师的练习工具研发出更多更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演说力练习工具,从而因材施教。

然而,针对大龄一些的孩子来说,这本书完全可以自助来读,虽然有方法,但却不枯燥,因为有大量的故事和案例作为支撑,孩子会很有代入感,会更加愿意去锻炼自己的演说力。同时,书中的故事,在孩子的日常演讲和写作中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也算是孩子的一个庞大的素材库了。

4.

我和吴琼老师认识是因为我们都是写作爱好者。

我第一次看到她写的文章都很佩服,认为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有思想的人,当时我只知道她是美国知名早教机构美吉姆的一名院长,后来看着她创业,同时又不断的学习研究演讲力,自己提升的同时又想着那些未来的花朵。

所以她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总想着用自己的能力去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有收获。

之前我们一起写作,他曾对我说过演讲的力量有时甚至大于写作的传播,两种形式都是可以增强个人影响力,同时又都是在传递知识,特别正能量。我觉得她的想法很无私很伟大。

而我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人,同时还是三个宝宝的妈妈,所以,我更加重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时候,我就非常赞同,父母榜样的力量是带给孩子影响最大的力量。我平时会在很多平台讲书,录制一些视频,也算是演说的另外一种形式吧,所以,我的孩子,每次都想要学我,想要跳到尽头中去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想,演讲对他们来说绝对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我也喜欢过他们会喜欢热爱上这件有意思的事。

言传身教最好的教养方式,阅读如此、学习如此、演讲亦如此!

读完吴琼老师的这本《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让父母作为榜样,和孩子共同营造一个好的演说环境和氛围,用最大的能量去激发孩子的能力,期待小小的他们成为未来的演说家。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八):孩子胆小,不敢人前说话?家长别急!用对方法,让孩子主动表达

  

导入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加了几个妈妈群,经常一起探讨育儿经验,昨天在群里,看到大家讨论的很激烈。话题是由祺祺妈妈引起的,原来8月份,大大小小的幼儿园陆续开学,作为新入园孩子的家长,祺祺妈妈接到学校老师的通知,开学第一天由一名家长陪同,并且到时候孩子要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可以提前准备一下。

祺祺妈妈心想,对一个三岁的孩子还能要求多高?不就上台说几句话嘛,看孩子平时在家里的表现,应该没啥问题,于是就只简单的练习了一下。谁知开学那天,轮到祺祺时,她竟然紧张的不敢开口,一直吓得躲在妈妈身后,经过老师再三鼓励,才勉强上台小声嘀咕了两句。再看其他孩子,人家不仅能大方上台流利的表达,并且自带幽默表情,把家长都逗的哈哈大笑,前后简直没法比,祺祺妈妈顿时觉得下不来台。

看群里的讨论,其实很多家长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孩子在家里是话痨,出门就胆小害羞不敢开口呢?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演讲力导师、“吴琼青少年口才训练营”品牌创始人吴琼老师在《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中给出答案。

一、孩子的演说力需持续培养,家长要重视。

一个人可以面对多少人,就代表这个人的人生成就有多大,也就是说你能够跟多少人达成共鸣,你的领导力就有多大,你的边界就有多大。——英国首相丘吉尔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说家,孩子的童言童语,有时候像老师一样智慧,有时候像哲学家一样深邃。可是为什么孩子在家能说会道,出门就害羞了呢?说到底这是因为孩子的演说能力我们没有重视,孩子没有刻意练习的原因。

TED的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说过:“无论今天公众演讲有多么重要,未来只会更加重要”。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好的演说力?因为演说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包括学业、事业、家庭,可以说,演说力是孩子未来的通关门票。

二、营造演说环境,刻意练习,让孩子主动表达

1、抓住孩子语言敏感期,滋养演说环境;

3-13岁,这个时间段非常宝贵,它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三岁孩子还太小,而且正处于叛逆期,不好管理,其实这正是建立孩子自信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在自由和规则中探索的启蒙时期。

只要家长用心,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练习表达的场景。我女儿三岁多,有一次雨过天晴我带她到楼下玩,看到小花坛周围爬着许多蜗牛,她被这些小东西吸引住了,一边蹲下来聚精会神的观察,一边好奇的问我,“妈妈,为什么蜗牛身上都背着一个壳呢?它们爬的好慢,是不是壳很沉呀?”,我说“是呀宝贝,拖着重重的壳,所以爬的比较慢,这个壳是蜗牛的小房子,阴天下雨或者爬累的时候,它们就可以躺在里面休息,也可以躲避敌人的攻击,很安全”。

几天后,我们一起读绘本,上面画着两只蜗牛和一棵葡萄架,女儿马上说“妈妈,我知道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它说的是一只小蜗牛和它的妈妈想吃树上的葡萄,可是树好高,够不到,只好一步一步往上爬,它们身上的壳很沉,所以爬的很慢,但是它们不怕,爬累了,就躺在壳里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往上爬,最后终于爬上去了,吃到了甜甜的葡萄。妈妈,你说我说的对吗?”

我惊讶于女儿的表达,没想到她会把之前的场景和现在的故事串联起来。这件事情之后我更加注意把握每个可以让孩子表达的机会,对于孩子提出的“为什么”也会认真解答。

2、比起家庭环境,同伴演说环境更重要;

《教养的迷思》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指出:认为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教育方式的观点是错误的。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被同龄人接纳,孩子才有归属感,基于这一点,怎么让孩子练习演说呢?

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和我们同龄,又都是女孩,两家关系不错,双方家长有意识的让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周末闲暇时间也会聚在一起,比赛讲故事,看谁讲的好,同龄人间的互动,既练习了表达,也培养了社交能力。

3、演说圈子,要么组建要么加入;

如果身边有演说圈子的资源,自身又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下。如果没有,我们可以创造条件,组建一个可以每天打卡的圈子,具体怎么操作呢?

(1)迈出一小步,找到一个可以带孩子一起打卡的朋友

组建一个打卡群,群里人数不强制太多,3个及以上即可,每天固定时间打卡,打卡的形式可以发一段孩子演讲的视频,演讲的内容不限制,其他成员负责点评。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适应,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前期一定要坚持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慢慢习惯了,自己都会想着打卡。

(2)设立规则,树立目标

为了增加演说氛围,可以设置群规则,比如设置“365天打卡”“1000天打卡”的主题,目标可以适当定高一些,每个小朋友打卡前都要先说:“大家好,我是×××,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打卡的第×天。”

同时鼓励大家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公开记录孩子的进步,一方面增加坚持到底的动力,同时也吸引其他家长带孩子进群打卡。

(3)借助社会资源,为孩子创造演说机会。

在培养孩子演说力的道路上,我们还要多借助社会资源为孩子创造演说机会。比如线下,我们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或者提前确定好演讲主题,等到户外聚餐或者家庭聚会时,带孩子做演讲分享。

社群打卡到一定天数后,同城的孩子可以组织一个演讲比赛,每个孩子给出3分钟演说机会,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另外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可以在群里分享,大家共同学习。这样既扩大了孩子的社交圈,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演说的不足,进而反思改进。

4、增加户外体验,让孩子的表达更丰满。

“真正的世界,不在你的书或者地图上,而是在门外。”《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中如是说。

旅行,是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提升表达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给孩子带来美妙的体验,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多表达,慢慢构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奠定孩子表达的基础。

我们家到女儿幼儿园有一段路程,我们放弃了用车而改为走路,大约需要20分钟,每天我牵着她的手,沿途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遇到感兴趣的就会一起探讨一下,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写到最后

沃伦·巴菲特指出:“学会演说,是一项可以持续使用五六十年的资产”,所以具备演说力的孩子,未来更具有竞争力。而演说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持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多给孩子营造演说环境,不断的帮助孩子刻意练习,让孩子爱上演说,在公众场合主动表达。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九):杨超越能成为锦鲤,离不开她的演讲能力,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演讲力

  

《且听凤鸣》的热播,让杨超越大火了一把,但也有很多网友觉得她占用了真正热爱演戏的人资源,更有王思聪这样的大佬喜欢吐槽杨超越。从参加《创造101》一夜爆红,尽管她鲜有成绩却受人追捧,似乎幸运之神永远眷顾这位“无知”少女。

也因为她的锦鲤体质,被做成了风靡全网的祈福图。但也因为她太幸运,成功来得太容易,让很多人觉得才不配位,直到我观看了《奇葩说》第六季中杨超越的两次发言,才发现原来我们对她的误解很深。

虽然杨超越中学辍学,没念过几年书,但是不妨碍她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辩论精致穷时,她从自己没钱买裙子入手,言之有理地回归自己的论点,精致穷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帮助自己赚更多钱。辩论救画还是救猫,她针对辩手的价值和情感,很快反驳:画又大又重,你怎么知道搬得动?

翻阅她在《创造101》中获奖感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演讲的技巧,但却用朴实的语言和高深的共情能力打动了无数的人心,让她成为青铜王者,成为亿万观众羡慕的锦鲤。

比如,在有人讽刺她拖成团的后腿时,她说“等我到了海上,我来载着大家”,还有“少一些偏见看到的世界就不会被局限”,“有钱人吃路边摊就是接地气,没钱人吃路边摊就是穷“,”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就是来自世界的善意”……让我们看到了她出众的表达能力。

而她放低自己的自嘲和谦卑,性格中的坦率和真诚,让她的演说更能打动人心,直击心扉,也让她的人生更是一路开挂。

杨超越的传奇人生正应了吴琼老师在《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书中所讲:好的演说力,是孩子未来的通关门票,是孩子的必备能力。真正会表达的孩子,一开口就赢了。

过去,我以为培养演讲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演讲技巧和肢体动作。而《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培养演讲能力的偏见,给了我焕然一新的观点。

技巧、肢体语言、逻辑固然重要,但是发现孩子演说的天赋,引爆演说的内驱力也需要父母爱的滋润和及时反馈。书中分享了智慧父母如何做,帮助孩子养成“小小的演说家”。

1、让梦想为孩子的演说插上飞翔的翅膀

把3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陈美玲老师讲道:孩子在人生路上应该有的素质是拥有梦想。小孩子唯一的工作就是做梦,我希望小孩做的梦是未来的梦,很大的梦,是爸爸妈妈想不到的梦。

如果你听到身边的小孩说自己的梦想是当总统,当富翁,你会怎么做?认为她异想天开,说梦话?但是有一个小男孩在5岁对妈妈说出自己的梦想是“上哈佛,当总统,成为哈佛大学的第51位亿万富翁“时,小男孩的妈妈觉得孩子的梦想特别珍贵,特意把孩子的原话记录下来,从而鼓励孩子去努力。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则鼓励孩子成为领袖的梦想:“是的,你可以的。”

而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周雷打不动地去嘉峪关长城做翻译,自学西班牙语,准备学法语。因为他认为:一个总统应该会多国语言,应该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他不仅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诵17本纯英文名著,还博览群书,从百科全书到名著,从汽车类书籍到国学书籍。

带着这个梦想,11岁的杜兆泽川站在了《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用神采飞扬的自信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是上哈佛,成为汽车设计师,成为像奥巴马一样的领袖人物。

爱和梦想,是孩子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即使是一捧清泉,也会让生命之树绽放勃勃生机。不论是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还是艺术才能,请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在梦想的引领下,在父母的肯定和支持下去乘风破浪。

所以,在空闲的时间,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帮助孩子列出自己的微梦想,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爱好,从热爱出发,为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

2、读书是出色演说能力的地基

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9岁的黎子琳的英文演讲视频火爆全网。流利的英文,意气风发的演讲状态让发憷于公众演讲的我惊叹于小小孩子体内的爆发力。

而她不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演讲小嘉宾,还是首届"中华少年说"西南选区、全国总决选的双料冠军,更是2019年度“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会小低组十强精英选手,堪称“别人家的孩子”。

在刚刚举行的“中华少年说·战'役'好榜样”成都站复选活动中,我们才从她的妈妈口中得知,黎子琳的优秀来自于丰富的阅读积累。黎子琳的妈妈认为孩子英语学习好,并不是周游世界就可以实现的,周游世界可以开阔眼界,但是打好英语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读万卷书。从女儿小时候,她就给孩子阅读原版的英语新闻、绘本或者书籍,来培养孩子的语感。

毕淑敏曾经在文中指出: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

阅读和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而读书是普通人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先哲的智慧,可以领略到人生百态,为演说积累素材。

3、父母的榜样,胜过千万句道理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书中讲道,有一位妈妈为了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加入了1000天演讲打卡,每天坚持录制一段3-5分钟演讲视频给老师。没想到,一个月后,儿子突然对妈妈说:“自己想跟着妈妈一起学演讲。”

妈妈很意外,但怕破坏孩子的积极性,就告诉孩子:“我们先坚持100天,达到100天后,我们就去超市买你想买的任何一样物品。”

5岁的孩子就跟着妈妈一起录制演讲视频,讲故事。为了督促孩子,妈妈还带动身边的朋友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建了演讲打卡群,从而鼓励孩子坚持练习演讲。孩子们有了演讲的社群小舞台,再加上妈妈们的鼓励和点评,让他们更有动力。

而且,妈妈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会配合孩子的演讲主题,搭配不同的服装。比如演讲《三国演义》,就给孩子找来诸葛亮的服装和扇子,让演讲变得妙趣横生。不知不觉中,100天就让孩子养成了演讲的习惯。

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的陪伴和榜样,可以让孩子体会坚持带来的收获和喜悦,从而更热爱演讲。

写在最后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书中讲道:培养孩子的演说力,从来不是让孩子学习点石成金的演说技巧,而是靠智慧妈妈们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亲子时光。

中学就辍学的杨超越能够一路幸运,成为很多人的梦中情人,离不开她出色的口才和打动人心的演讲能力。而演讲力,也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多变的时代适应未来,为他们的人生赋能。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读后感(十):内向孩子不会表达?一个招,帮助孩子建立演说能力so easy

  

内向孩子的痛,你知多少?

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亲戚朋友邀请孩子表演节目了,就拿背诵唐诗这件事来说吧,倘若孩子站在那里半天不吭声,真的是让做父母的干着急。

朋友小蒋的儿子今年七周岁,正是淘气的时候,但是他却显得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小蒋说,让儿子当着其他人的面开口讲话,比登天还难。

有一年春节,小蒋夫妇带着东东回老家过年。出发前,夫妻俩特意对东东进行了相关“培训”,擅长公众活动的爸爸负责给东东进行演讲指导,小蒋则负责教儿子唱歌跳舞,一家三口决定齐心合力,为的就是在老家亲戚面前争口气。

可是结果却不如愿,在家练得有模有样的东东,到了老家之后,仿佛失忆般,无论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还是七大姑八大姨面前,那些熟练的唐诗宋词儿歌舞蹈都已经被抛在了脑后。用小蒋的话说,儿子可让他们丢足了面子,甚至在聚会之后,和亲戚朋友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唉!这该如何是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记得多年前那,我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因为这件事,我爸妈可是犯了愁。当然了,比他们更犯愁的是我,我尤其害怕爸妈带我到人多的场合,让我学着其他小朋友的样子,站起来讲几句话。这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比让我参加期末考试还要恐怖!我甚至想过用装病的方法来逃脱这样的苦难。

面对内向性格的孩子,很多父母包括我的父母,总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认为内向的孩子天生就是不爱讲话,害怕讲话的人。殊不知,这种“资格认定”本身就是无效的。《内向者的沟通圣经》一书中提到说,内向是一种偏好,不应该被看成是个问题。

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却带给很多父母一种焦虑----似乎只有爱表达,会表达的孩子才能赢得未来更多的机会。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与外界沟通的自信力,挖出自己潜在的演说优势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向孩子的优势,是一个巨大的藏宝箱

我们都知道,外向的孩子活泼好动,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与相熟或陌生环境的契合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来熟”。这样性格的孩子嘴很甜,无论走到哪里,父母都不必担心他们没有伙伴一起玩耍。

相反,内向的孩子往往善于独处,与孤独相比,他们对与人交流这件事仿佛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或者换种说法,他们更喜欢深思熟虑之后再张口说话,更乐于成为对方的倾听者。

这就好比中国地图中的南北方,一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种风景各是一副得天独厚的画面,又怎么能轻易评论出谁好谁坏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妙妙今年八岁,从小就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女孩子,无论身边的小朋友嬉戏得多开心,妙妙总会保持自己的节奏。上周朋友聚会,妙妙和妈妈一起出席,聚会间隙,几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鼓励下站了起来,有背诵少年闰土的,有演唱我爱祖国的,唯独妙妙仍然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丝毫看不出她的慌张,她的微笑和真诚的掌声让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为之一动。

妙妙的妈妈告诉我说,妙妙平时在家里,话不多,但其实妙妙是一个很有分寸感的孩子。在班级里,也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还连续两年获得学校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妙妙出色的演讲能力。

是的,你没有看错,只要方法正确,内向的孩子依然可以成为令人称赞的演讲者。

妙妙的心思细腻在班级里是出了名的,一次期末考试后,班级里考试垫底的同学在教室角落里唉声叹气起来。妙妙轻轻地走到同学身边,拍了拍同学的肩膀,竟然出乎意料地说出了一句话:“你的算术题在咱们班是最好的,下次考试你一定能考得很棒!”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短短的一句话,让心里受伤的小同学顿时自信起来,就连老师也没有想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竟然能够这么细腻的观察到别人的情感需求,体谅到别人的感受,非常的难得。内向的孩子,不会轻易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话,正因为如此,他们反而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也更容易收获真正的友谊。

常对孩子说“Yes,and”,多场景奠定孩子的演说基础

其实,最大的演讲舞台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父母平时可以利用多元化的生活场景,帮助内向的孩子建立随机应变的核心技能,帮助他们接纳自己。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一书中,作者提出利用“Yes,and”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日常训练。我个人在实践了这种方法后,也觉得十分好用,现在就把这种方法分享给大家。

首先,“Yes”的含义就是充分肯定自己。

妙妙在家里,无论提出怎样的游玩建议,爸爸妈妈都会第一时间先肯定她,妙妈说:“只有孩子开心了,才能真正敞开心扉和我们分享她的想法。”这一点和书中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孩子很有可能通过父母的肯定变得自信起来,这是他们开启演说之路第一步的关键。

我来举个例子,爸爸说:“我们假期去哪里玩?”孩子可能会说:“什么都不想玩。”那么,有些心急的父母难免会出现抱怨,好不容易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却给出这样扫兴的回答。

但是如果按照“Yes,and”的原则,父母一方完全可以换种方法回答:“是的,的确没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而且你明天要参加学校运动会,今天需要好好休息。”当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充分肯定了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自然会放松心情去配合。

可不要小瞧这种简单的练习,效果是简单而有效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内向的孩子,因为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被父母有意无意地打击,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自然会受到影响。当孩子幼小的心灵成为自卑种子的生发地时,那么势必会距离拥有出色的演说能力越来越远。

《孩子一学就会的黄金口才课》一书中,作者说,生活的秘诀其实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

我很喜欢这句话,无论内向的孩子还是外向的孩子,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建立演说的基础就不再是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